书城教材教辅中学理科课程资源-洞悉数学教育
33382000000024

第24章 数学教师的职业素养(1)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数学教师是关键。一支素养好的数学教师队伍,不仅能形成良好的教风,使数学教研教改工作顺利进行,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保证数学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数学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养,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适应时代的要求呢?下面我们将分数学教师的思想素养、数学教师的知识素养、数学教师的能力素养三节来探讨。

(第一节 )数学教师的思想素养

古今中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制度,甚至在同一时代的不同时期,对教师素养的要求都不同,尤其对教师思想素养的要求更不同。在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数学教师应具备怎样的思想素养呢?我们认为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热爱教育事业

对于一个数学教师来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应具体体现在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上,并有为这一事业而献身的“红烛”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为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主要是由教师培养出来的。因此,教师及教师的劳动,将会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这就要求教师更加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立志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数学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天真活泼的学生。教师辛勤劳动的目的是把学生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教师在培养或转化学生的过程中支付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几乎是无法估量的,它往往要超越社会规定的工作界限,倾注其全部的心血。任何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他的劳动付出和由这种劳动所取得的报偿往往是难于相等的。因此,对于教师与教育劳动的关系,以及教师在教育劳动中的行为,仅仅依靠经济手段、立法措施和行政规定来调节,是难以完全保证的。要保证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必须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献身人民的教育事业。我国广大教师在被人们称为“臭老九”的年代里,对教育事业仍是情深似海、孜孜以求、不断进取,终身从事教育事业。我国广大的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同工不能同酬,收入仅有公办教师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有时还要拖几个月才能发到手,他们仍坚守工作岗位,履行教师的职责,大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这都是他们对人民的教育事业无限热爱所至。

面对商品经济的大潮,社会上有更多的人向钱看。教师,尤其是工作繁重复杂,收入却低的,让人看不起的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弃教经商者,包里的钱越来越多;弃教从政者,步步高升;弃教办企业的,事业兴旺。总之,弃教的人越来越多。在这种特定的时期里,在国家还不十分富强的情况下,我们数学教师更应该看到社会的明天,看到教育的明天,以火热的心从事人民的教育事业。不为金钱迷惑,不弃教,不搞第二职业,以“孺子牛”的精神专心为国兴教。尤其是青年教师,要以老教师为榜样,坚定不移地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用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去点燃学生的智慧之光。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汗水,去为他人充当人梯。

二、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古今中外的优秀教师没有不热爱自己学生的。因此,要做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师生间才能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师生双方共同建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连接师生双方心灵的桥梁,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用亲近和信任来沟通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通过爱的暖流去启迪学生的心扉。使之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中学生处于心理尚未成熟阶段,对数学学科的学习难以有明确的目的。因此,只有教师的爱使之接受时,才能尊其师,信其道,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以提高学习成绩。在学生尊其师、信其道的同时,教师也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对工作产生了兴趣,巩固了专业思想,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尊敬和爱戴。尊师爱生历来是我国的光荣传统。“爱生”这是千百万教师从客观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它反映了师生之间关系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遵循这一准则来处理师生关系,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反其道而行之,教育就难以收到成效。因此,是否热爱学生,这是对教师进行道德评价的重要依据。

热爱学生,作为教师的一种主观情感体验,它决定着教师的行为选择和趋向。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无微不至的关怀学生的成长,竭尽全力,去教育好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也能转化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条件的,从优秀生到差生,从“贵族子弟”到贫穷学生,都应该给予同样的爱。但学生尊敬老师,不是没有条件的。教师只有把课教好,关心和爱护学生,才能赢得学生出自内心的尊敬。否则,那种“尊敬”是虚假的,是慑于老师威严而不得不表示出的尊敬。

教师要热爱学生,首先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亲近学生,主动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建立感情的桥梁;其次应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创造,尊重学生的人格。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斯霞,在热爱学生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她像母亲爱护孩子那样把全部的心血倾注在学生身上,对学生爱护倍至,作出了出色的成绩,深得学生和家长的爱戴,成为我国教师的一面旗帜。

三、品德高尚、为人师表

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数学教师都在告诉学生怎么做人,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这本身就要求教师有高尚的品德。因此,教师必须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一举一动都要成为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

学生大多数把教师作为模仿的对象,十分注意观察教师的一举一动。因此,教师的思想表现、生活作风、言谈举止,自觉不自觉地影响感染着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陶行知是集言教与身教于一体的人民教育家,他要求教师修养到不愧为人师。他自己对人民鞠躬尽瘁,对敌人横眉冷对,对事业忠心耿耿,对困难坚韧顽强,对朋友与人为善,对青年诲人不倦,对子女从不溺爱,不愧为学生的典范。

勤奋好学是陶行知的品德之一,他说,“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由于他刻苦好学,所以精通教育科学、热爱艺术科学、重视自然科学,还精通英、法、德三种外国语言。他留下三百多万字的诗文,记录了他一生的孜孜以求、勤奋好学的战斗历程。正如日本朋友斋藤秋男所说,他“不仅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榜样,也是各国知识分子的榜样”。

“学而不厌”,是孔子的学生对他们的老师作出的一种道德上的概括,它反映了一位教师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当代,是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知识的陈旧率不断加快,教师更需要以“学而不厌”的精神去提高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容,永远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

数学教师的高尚品德,不仅要表现为对学知的追求上,而且要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要做到稳重端庄而不矫饰,谦逊文雅而不庸俗,热情大方而不做作,活泼开朗而不轻浮,衣着整洁而不呆板。还要不断加强思想品德修养,真正成为学生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刻的教育者和影响者。

四、端正数学教育思想

数学教师,只有端正数学教育思想,才能提高数学教育质量,为祖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那么,数学教师怎样才能端正数学教育思想呢?

(一)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

过去,衡量一所学校的好坏,衡量一位教师的教学效果,只看这所学校、这个班级的升学率高低,高者为优,低者为劣,哪怕在数字上差小数点后的很小一点,也要分出高低。因此,造成了教师拼命教,学生拼命学。这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严重地违背了教育规律,使学生的身心没有得到健康成长,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当前,我们处在一个经济腾飞、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那种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和缓慢的教学节奏,以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数学教学必须纳入科学化的轨道。通过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立足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师的历史使命。现在有些学校已提出了科学的办学宗旨: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核心,非智力因素是前提,思想教育是灵魂。这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还有不少的城市学校,把计算机、外语列入教学计划,还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对音、体、美逐渐重视起来,这都是重视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的具体体现。数学教师,只有具有这种教育思想,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造就出跨世纪的合格的新一代。

(二)变“苦”学为“乐”学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以“勤”为径是对的,但以“苦”作舟并不可取。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学生的信念、意志尚未形成。其学习若不以乐趣诱导则难以为继。故此,教师应讲究教学方法,探寻教学的艺术,并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增加吸引力,使课堂形成一种活跃的气氛,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舒心自觉地获取知识,达到“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使“苦”学变为“乐”学。

教师要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必须在各方面为学生创造良好环境,不仅在课内要引导学生“乐”学,在课外也要让学生乐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每一次课外作业。首先要少而精,教师所设计的练习题精到能“触类旁通”,少到让学生还没有感到累,就已经完成。其次要活,课外作业必须灵活多样,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对作业有试试看的想法,使学生在“试”的过程中完成作业,巩固知识。

(三)变常规教学为创新教学

创新必须在常规的基础上进行,如果教师只搞常规教学,不搞创新教学,那么教学就不会发展和提高。因此,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必须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目前,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有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课堂教学效率低,时间浪费多。在这些课上,教学目的性不强,组织教学不紧凑,教师只顾照本宣科,而不善于启发学生自己去探求知识。由于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只好占用课外时间去补课和布置大量作业,学生自然就苦不堪言了,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能力的形成,如:近视率上升,动手、实践能力差等。

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数学学科的特点,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地探索创新,以自己的创新精神,来培养出有创造力的人才,从而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

(四)变成果教学为过程教学

传统的教学,主要追求的是成果,而现在,过程教学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只要让学生学会这道题怎么做,那道题怎么做,而要让学生知道,这道题为什么这么做,那道题为什么那么做。这就要求教师要着重教会学生对问题的思维,并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每拿到一道题,首先要教会学生怎么想。其次教会学生怎么一步一步地想,最后讲明为什么要这样想。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让学生知道了思维的全过程。使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教师思维活动的全过程是通过讲课体现的。在讲概念时,应着重讲对概念的理解,要分清概念本质和非本质属性。在讲解例题时,不仅要讲解题过程,而且要讲思维过程,也就是讲明为什么要这么做。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动,要通过学生对老师提问的问题的回答来反映。回答正确时,教师要问“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通过这一问题的回答,好学生可将知识记的更牢,差生也学会了思维方法。当学生回答问题发生错误时,教师要问“你是怎么想的?”学生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教师可以从中找出学生的思维错误,从而使学生得到正确的思维方法。当学生对教师提问的问题回答不出来时,教师应视为教学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这说明教师的思维方法,没有被学生接受,或学生的思维中断,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启发学生正确思维。

(第二节 )数学教师的知识素养

数学教师要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靠什么呢?靠的是过硬的业务本领。这首先是知识素养,因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一位合格的数学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呢?我们认为主要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通数学学科

所谓精通数学学科,就是指要系统地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该学科的教学大纲,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了解该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数学学科在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还要掌握数学学科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力法。

二、拥有比较渊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