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理科课程资源-了解物理名人
33360100000009

第9章 牛顿(4)

在结束了会面之后,哈雷就开始了他个人的奔走,不断地向科学界宣扬牛顿这位只重研究、不重荣誉的天才科学家。同时他还恳切地希望牛顿马上将《运动论》一文提交皇家学会。牛顿被这位年轻人的热忱所感到,便同意了他的要求。1684年12月,这篇论文在皇家学会被宣读后,得到了会员们的一致喝彩。

哈雷是发现牛顿的一位英国伯乐,他本身就是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所以他完全理解牛顿著作的极端重要性。哈雷是属于历史上罕见的人——就他个人成就已经是一个伟大的人了,然而他还乐于推荐别人比自己更伟大。

(七)天才在于勤奋

牛顿之所以在科学方面取得了如此非凡的成就,除去他自身的素质外,更重要的是他的勤奋、他的忘我工作态度。

有人曾经问过牛顿:“您是如何作出那么多的发明发现呢?”牛顿回答道:“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只不过对于每一件我所感兴趣的事情,总是要花长时间地仔细考虑罢了。”

流传至今的牛顿以忘我精神从事科学活动的故事,多得不胜枚举。

据说有一天,牛顿的一位好朋友来看他。此时他正在做实验,就请朋友稍等片刻。这位朋友经常来牛顿这里,相当随便,等到吃午饭的时间还不见牛顿从实验室中出来,就把餐桌上的一盘鸡吃掉了,剩下骨头,照样把盘子盖好。好容易牛顿做完了实验,他一面向朋友道歉,一面揭开盘子上的盖子——咦!怎么会是鸡骨头了?牛顿不好意思地对朋友笑了:“哈哈,我还以为咱们还没有吃午饭,原来早就吃过了,你瞅我这脑筋。”

这种废寝忘食的事当然并不都发生在客人来访的时候。一天早晨,牛顿为一个复杂的问题陷入了深思,佣人拿来一只锅,准备替他煮两只鸡蛋当早餐。牛顿怕打扰了自己的思路,就让佣人把锅放在炉子上,待会儿自己煮。过了一会,佣人进来准备收拾餐具,却发现牛顿还在专心致志的思考着,锅里的水早已沸滚,而两只鸡蛋却依旧还在桌上,她揭开锅盖一看,天哪,在锅里的竟是牛顿的一块怀表!

牛顿解决科学问题的才能是那样超群绝伦,但处理起身边的琐事却往往判若两人。有一个故事说:他家里养过两只猫,一大一小,为了省去替它们开门的麻烦,牛顿特意在门下开了一大一小两个洞。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牛顿理所当然地说:“大猫走大洞、小猫走小洞,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当那人告诉他小猫也可以走大洞时,牛顿这才恍然大悟,连声称赞此人真是聪明绝顶。

牛顿在衣着方面也从不讲究,可以说已经到了不修边幅的程度,袜子总是拖在脚后跟上,自己似乎不知道,也懒得去管。如果有人请他去作客,家里人一定得预先为他修饰一番,否则他会不管当时是什么样子都会出门去作客;而根据英国上流社会的社交标准,他的模样往往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

牛顿终身没有结婚。据说他曾经交过女朋友,但他第一次与女朋友见面却大谈科学实验见解。女方不知所云,终于不欢而散。或许是牛顿不愿再费这样花前月下的时间,以后便再也没有谈过恋爱。

牛顿在生活上不拘小节,固然不足效仿,但他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却着实令人钦佩。

(八)保护了硬币

《原理》出版后不久,哈雷就发现牛顿已经疲惫不堪了。他劝牛顿应该暂时脱离科学工作,安心休养一段时间。在他多次劝说之下,牛顿最后接受了他的忠告。

经过了几个月的调养,已经52岁的牛顿又恢复了健康,再度投入研究工作。他依据当时天文观测的新数据,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理论,并为《原理》的再版作了补充与修改。同时,他还继续了自己的爱好之一——各种关于金属转变方面的化学实验。

而此时牛顿又遇到了新的困难,但这次的困难并非来自他所从事的科学工作,而是经济方面的问题。牛顿把自己大半生的精力献给了科学探索,已经是全社会所公认的知名科学家,然而他的名声却没能给自己带来财富。与那些他经常接触的人士相比,他还只是个相当穷的大学教授,但他的亲属和亲戚仰仗他接济的数量却越来越多了。牛顿平生第一次开始考虑到自己将来的经济保障问题了。

终于牛顿从他的好朋友蒙塔古那里获得了好消息。蒙塔古在1694年被任命为英国财政大臣。蒙塔古曾经多次和牛顿讨论过英国的货币面临的严重危机。那时英国政府发行有金币与银币两种流通货币,但银币却由于被掺入过多的廉价合金而迅速贬值。而且许多居心不良者经常剪削硬币边,即从没有滚刻花纹的银币边上削去了些银屑,再把残缺的银币再照原价花出去。于是,当时的一些欧洲银行已经拒绝接收英国的银币。蒙塔古认识到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他必须想办法挽救这个局面。他下决心要使银币恢复币面的价值。他认为牛顿是担任这项工作的最适当人选,因为牛顿对于化学和冶金有着丰富的知识,足以胜任这个职务。

1696年,英国皇家造币厂监督一职空缺了。3月,蒙塔古向英王推荐牛顿任此职务得到了批准,随即他通知了牛顿。牛顿立即赴伦敦就职。以前,造币厂监督被公认为是一个薪俸高、工作清闲的肥缺。但是牛顿却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个与科学研究迥然不同的工作,他全力以赴地要把发出的银币全部回收,再在一定的日期内发行新的银币,替代旧通货。要完成这些工作,就需要有相当强的组织能力和业务能力。在工作中,牛顿表现出他在工厂管理和措施的实施上是一个具有很高才干的人才;同时也证明了像牛顿这样的学者,不但能做艰巨的研究工作,而且对公务也具有很好的组织才能。当时造币厂的职员和王朝的官吏贪污成风,作为币制改革的领导人,不仅需要有知识和才干,而且更需要具有公正廉洁的品质。一些“体面的人”常派人以重金贿赂牛顿,希望能默许他的营私舞弊;在牛顿坚决反对的情况下,往往对牛顿加以恫吓或诬告。但牛顿不畏艰险,坚决与这些社会恶习进行了斗争。

在处理各种行政事务的同时,牛顿还运用了自己的科学知识,对于机器运转、熔铸速度、金银纯度等技术一再加以改进。造币厂的造币量也由每星期15000磅增加到12万磅。在牛顿的不懈努力下,仅在两年的时间内,英国就完成了铸币改革的工作。为此,英王特下诏褒奖牛顿,并于1699年将他升任为皇家造币厂厂长。这是一个年薪达1500磅的高级职务,牛顿任职了28年,一直到他去世为止。

牛顿一生的事业,可以分为各占30年左右的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从1665年到1696年,这是他努力钻研科学,为人类作出伟大贡献的时期;后期从1696年到1727年,他成为服务于国家的公职人员,后又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长,领导着英国科学界。后来有人认为,牛顿担任公职是英国科学界的一大损失;也有人认为此时的牛顿已经到了人困马乏的地步。但从事实上不得不承认,牛顿早年做出的发明与发现是那样的伟大,以致于他后来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是在某些方面加以补充和发展而已。那时欧洲大陆上的科学家常有一些科学问题来征求牛顿的意见,牛顿也很喜欢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有一个故事说明了牛顿虽然忙于政务,很少再研究科学问题,但他的思维仍是很敏捷的。1697年牛顿55岁时,他从法国一位数学家的来信中得知瑞士数学家贝努里提出了两个极为困难的数学问题,半年时间里也没有任何人做出解答。牛顿得到了两个问题的题目后,经过了一整天的思索,对那两个问题写出了一篇流畅而完善的论文。他用假名将这篇论文寄到皇家学会,随即被发表,并引起了数学界的轰动。贝努里从这篇论文的完善性与创造性上,立即认出它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牛顿。这则故事在数学史上至今仍被传为佳话。

(九)晚年生活

1696年,牛顿从剑桥移居伦敦,此时他已54岁了。他请自己异父妹妹的女儿凯瑟琳来帮他料理家务。这位聪明伶俐的姑娘,把家务料理得井井有条;她的性格活泼好动,使牛顿的晚年生活大为活跃。她还经常为牛顿招待来客,文学家斯威夫特、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政治家蒙塔古等常到牛顿家喝茶、聊天。所以牛顿本人虽是一个单身汉,却也享受到了家庭之乐,宾客之谊。

在移居到伦敦的几年时间内,牛顿应得的荣誉逐渐来到了自己的身上。由于他在诸多学科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所以受到英国本土和欧洲大陆学术界的一致赞扬与敬仰。在1699年,他当选为法国科学院的8个外籍院士之一;1703年11月,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以后连任24年,直到他逝世。1705年4月,英国女王安妮为了表彰牛顿在科学上的伟大贡献,亲自赠与他骑士勋爵。牛顿是获得如此殊荣的第一位英国科学家。从此以后,伊萨克·牛顿的名字后面有了尊严的“爵士”称号,这位出身于林肯郡的乡下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赢得了举国的感激和尊崇。

牛顿成了世界上的知名人物,他的高额薪金远远地超过他的所有开销,所以他更加乐善好施了。他慷慨地资助别人,尤其对于具有科学才干的青年人更是尽心培养。有两位青年就是经牛顿的不断帮助而成长为相当知名的学者的。一位叫罗杰·科茨,这位极有才华的青年数学家承担了《原理》第二版的准备工作,还承担了牛顿在剑桥大学的数学讲座,但他不幸英年早逝,牛顿对此感到异常的痛惜。第二位青年就是后来成为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兼医学家的亨利·彭伯顿,他帮助牛顿进行了《原理》第三版和前面提到的《光学》两本书的修改与编辑的大量工作。

1710年,牛顿搬到靠近莱斯特广场的一所更大的住宅之中,因为在这里接待国内外的显要人物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这时,牛顿已经是近70岁的人了,他的身体仍然很健康。他待人接物和蔼可亲,但是他失神的习惯仍然存在,有时睡醒后就坐在床边呆呆地思索,常常是忘记了穿衣服。

到了80岁时,牛顿看上去还不很老。他精神矍铄,虽然有些胖,但仍显得气派庄重。他从来用不着戴眼镜,而且思维仍然敏捷而广博。这时他继续担任皇家造币厂厂长与皇家学会会长两项重要的职务。

但他的健康状况到了1722年就处于每况愈下。他开始患了老年症,起初是胆结石,以后又得了肺炎、脚部风湿痛。此时他已经很少外出,因为马车行进时的颠簸使他疼痛难忍。医生劝他搬到伦敦郊区的肯辛顿地方去住,因为那里空气清新,风景优美,是块疗养胜地。不久,牛顿就迁居肯辛顿,在这里,他的精神有了一些恢复。但牛顿似乎已预感到自己的日子不会太长了,他常常向上帝进行祈祷,并把自己所剩余的最后一点精力投入到了神学的研究之中。

来到肯辛顿后,牛顿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出过门。1727年2月28日,他感到自己似乎又恢复了一些元气,就想到伦敦去主持3月2日召开的皇家学会大会。他不顾别人的劝阻坚持去了,但两天后回来时,就病倒了。剧烈的病痛折磨着这位老人,但他咬牙忍受着,甚至还在病床上与朋友交谈。3月15日,他的精神显得有点起色,可以下床走动了,但这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3月18日,牛顿昏迷了过去。3月20日清晨,他在睡眠中毫无痛苦地与世长辞了,享年85岁,可称得上是长寿的人了。

牛顿去世后,他得到了他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3月28日,他的遗体以国葬的礼遇被隆重安葬在著名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内的墓地。英国的王公大臣、文人学者纷纷前来吊唁。为了纪念他的功勋,英国政府在他的墓前树立了一座高大的纪念碑,将牛顿的主要贡献刻于其上。

在人类5000年的文明史上,很少有人能像牛顿那样,不仅对他所处的时代,而且对未来的世界造成了划时代的巨大影响。也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在取得了如此灿烂辉煌的成就后,仍然是非常的谦虚。在逝世前不久,牛顿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这样说道:“我不知道世人如何看待我;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像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为时而发现一块比寻常更为莹洁的卵石、时而发现一片更为绚丽的贝壳而欢呼雀跃;但对于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浩瀚的真理海洋,却仍然是茫然无知。”

然而在牛顿的墓碑上却镌刻有这样一句话:

“人们啊,欢呼吧!因为人类中曾经出现了这样一位光荣而伟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