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实行的是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事后发觉其结果是弊大于利,被人称之为“一管就死”。有意思的是改革开放以后财权一步步下放,使得每个单位、每个基层、甚至每个领导都有自己的“独立财务王国”,又出现了“一放就乱”的混乱局面。
这一两年来,在全国各地纷纷实行的收支两条线和会计人委派制度,不啻是对这种一放就乱局面的修正。这项管理制度在财务管理相对混乱的乡镇一级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树枝大于树身,预算外收入成了问题焦点
沙井镇是广东省深圳市的一个经济强镇。在过去,该镇的大小单位都有不少的小金库,以1998年为例,该镇直属行政单位预算内财政收入只有7800万元,可是预算外财政收入却高达1亿多元。这些钱基本上由各单位自收自支,收入最多的达到上千万元,最少的也要有几十万元。怎样管理和使用好这笔“自由资金”,成了群众关心的焦点和热点。
预算外资金不纳入统一监督和管理,就势必会出现收支不实、制假造假、资金沉淀、资金流失的现象。与此同时各单位都有一本账,每一本账都要有会计人,势必造成了会计队伍臃肿。仅该镇的行政事业单位就有专兼职会计人70多人,每年开支的人员费用就高达200多万元。在这样的情况下,镇领导下决心推行收支两条线和会计人委派制度。
改革当然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有关财务制度和会计体制的改革,必然会触动一部分机构和人员的根本利益。有人担心,这样的改革力度过大会不会出乱子;更有人认为,深圳的其它镇都没有这样做,沙井镇没有必要出这个风头。
开弓没有回头箭,年轻有为者被推上重要岗位
这项改革对于镇领导来说是铁定了心的。他们认为,每年上亿元的财政资金没有管好和用好无法向人民群众交待。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能够体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999年7月,沙井镇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排除种种阻力,在全市各镇率先推行了镇级财政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镇属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行财政收支两条线和会计委派制度,在镇财政所下设一个会计核算中心,将全镇40个行政事业单位的186个账户全面实行统收统支。结果从当年8月到12月的5个月时间里该镇财政收入就增收了600多万元,减少支出200多万元,财政收入入库率达到100%。另外,精简财会人员60余人,每年仅人员经费开支就可以节约100多万元。
改革把20多岁的江日坤推上了该镇“管家婆”的地位。江日坤毕业于财经学校,在20多人参加的竞考中脱颖而出,走上了沙井镇财政所会计核算中心财务总监的岗位,成了全镇的“一支笔”。不但所有镇领导签过的报销单都要有他的签名才能入账,而且全镇大小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都要经过他这一关。面对财务公开栏,他深有感慨地说:“钱用在明处后各单位的财政收支全过程受到监控,杜绝了数据不实、搞多套账的虚报冒领现象,乱收费、私设‘小金库’、奢侈浪费和贪污挪用等违法违纪行为被有效地遏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