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是职业经理的简称,对于具有丰富经验的会计人来说考MBA是一条不错的出路。因为MBA的主要课程都与会计专业有关,所以会计人学起来会更加方便一些。
2001年11月下旬和12月上旬,仅仅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就业招聘信息栏中贴出的世界著名企业就有花旗银行、渣打银行、IBM、麦肯锡、英美烟草、高露洁等等。在这以前,很多著名企业已经来招聘过了。
这样的火爆场面在11月18日下午举行的招聘会上可见一斑。尽管MBA全球巡展在中国的院校只有30多所,尽管门票的价格是50元,但是会场里还是挤满了对MBA关注和向往的人。整个会场里几乎见不到中文,在每个展台之前听到的也都是英文。像耶鲁大学等一些院校还特地带来了中国人来帮助做解释说明。主办方原来准备了能够容纳70人的会场进行有关GMAT的讲座,但是汹涌而来的人群迫使主办方不得不临时换了一个可以容纳300多人的场地。
在国外,读完MBA需要花费几十万元,在国内学费也要高达七八万元,但是如果用会计人通常熟悉的投入产出法来进行分析,这样的投入仍然非常合算。
众所周知,入世以来我国需要3个30万:30万MBA,30万注册会计师,30万律师。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还只有55所院校开设了MBA课程,每年只能够培养3000名MBA。照这个培养速度,实现30万的目标需要100年!可见,其供求比例严重失调、市场需求量非常巨大,具备条件的会计人完全可以考虑改行。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项目部主任王建国介绍说,尽管每个院校的水平参差不齐,但是无论哪一所院校都是使用外国的原版教材,同时又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把市场最需要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其次,MBA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可能与国外MBA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我国的MBA起步晚,但发展速度是惊人的,贴在门前的就业信息可以说明问题:对MBA的需要是很广泛的。
跻身于外资企业高层
我国加入WTO以来,在我国境内的外资企业高层管理者中出现的华人更多了,有些企业则是在加紧培养本土化的高级管理人才。
以普华永道张陈会计师事务所为例,该事务所在中国共有员工1500人左右,然而土生土长的高层管理者只有几个人,更多的是外籍人士。在公司的高层结构中,还细分为经理—高级经理—合伙人。通常是5年经理—2年高级经理—3年合伙人这样的升迁速度。他们每年都会在全国优秀的高校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招收本科毕业生,这是公司一向培养人才的方法,而这些人要获得晋升显然还有待时日。
大约在10年以前,华人在外资企业中基本上还只是跑龙套的小角色。10年后的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某对外服务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2000年该机构共向全国1.8万多家外商代表机构提供选派中方雇员10万多人次,而1999年却只有4.7万人次,增长幅度令人惊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高中级人才,包括首席代表、执行总监等职位。
分析表明,人才本土化已经成为外资企业发展的世界性课题。因为在相同的情况下,本土化的中方高级管理人员月薪标准大约在1~2万元人民币,而如果是外方人员则要相当于8~20万人民币。再加上他们随同人员的居住、生活、子女教育等庞大费用都要由企业负担,成本就非常高。而且,这些外方管理人员虽然有着一肚子的丰富经验,可是由于不熟悉中国市场、不了解中国政策法律,再加上不同语言、文化、行为习惯而导致的无法有效沟通,决策失当的情形不时出现,让他们更加体会到了“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的道理。
外资企业迫切需要入乡随俗、经营策略和运作必须适合中国国情的现实,给会计人跻身于外资企业高级管理队伍提供了巨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