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国有资本大步退出、企业改制的高峰时期,精明的创业者不妨把目光放在现有具有一定体量的国有企业上,使自己一开始就站在一个高点上。常言道,人心不足蛇吞象。其实,这也是一种创业招术。
1992年5月,只有230人的私营企业北京亚都人工环境科技公司,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希望兼并亏损企业的启事。仅仅一个月间,就收到500多份要求被兼并的“情书”,来访者更是应接不暇。不少企业纷纷表示,对于已经资不抵债、生产难以为继的企业,费力不大、益处不小的被兼并无异是一种“安乐死”,而且虽死犹存。除了不再“亏损”之外,债权、债务仍然存在,总比破产的结局要好。对于主管部门来说,既可以将原企业的资产以货币形式得到部分回收、减少资产流失,又省却了政府财政补贴的负担。对于私营企业来说,企业所有制逆向流动,正可以借此机会实现资产存量、生产要素的合理重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现在的创业者也许对企业改制、兼并国有企业不再陌生,更不可能漠不关心。问题主要在于,对确定兼并是否“合算”心中无底。这里就介绍两种方法,以帮助创业者作出抉择。
改制和兼并企业需要测算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经济依据和竞争依据。
先说经济依据。
改制和兼并企业,除了创业者自身实力因素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兼并以后能否得到应得的利益。或者说,在经济上是否合算。那么,如何来评价一家准备并入的企业状况呢?这里,我们通过美国通用影片公司的例子,来看一看它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其一,是要了解并入公司是否有并入的可能、是否适合本公司(通用影片公司)这个大“家庭”、是否干净?
其二,要列出一份并入公司的财务状况表,内容包括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比率、按各种方式算出的报酬率等,以便对该公司的经济价值有个粗略的估价。
其三,算出该公司的帐面价值,即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结余;该公司的市面价值,即按现有股票价格该公司所有股份的价值;该公司的税后现金流动,即每年纳税后所拥有的现金数量大小。
通过这三组数字的比较,可以看出该公司的价值高低。如果价值高估,则不宜买下来;如果价值低估,买下来则比较合算。但通常低估的公司不到5%。
其四,如果准备并入的话,接着再对并入公司作仔细的前景预测,即10~15年内的盈利率与一定的投资报酬率相比,是否相当高?只有在相当高(通常大于15%)的时候才准以并入本公司。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竞争依据。
经济依据并不是决定改组和兼并的唯一标准。有时候,明明并入的企业是价值高估,但是仍然有企业愿意将它们高价并入,甚至要以高出许多的价格来争购。这时候,它们依据的主要是投资报酬率以外的其它因素。
这里我们可以举一个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的例子加以说明。1980年,马拉松公司是全美排名第17名的石油公司。1981年11月1日,该公司的股票每股66美元,发行量为6千万股。因此,该公司当时的市面价值是40亿美元。
然而,在兼并时有两家企业的测算方式很有意思。一家是美孚石油公司,它认为成立一家在炼油设施、探油权、储油量等方面都与马拉松公司一样的新公司,代价一定会超过40亿美元。所以,美孚公司愿意以每股85美元的价格收购马拉松公司的股票。结果就在当天,马拉松公司的股票涨到每股88美元。
另一家是美国钢铁公司。由于钢铁公司的投资报酬率是4%,马拉松公司是7%,美孚公司是10%,所以,美国钢铁公司认为,如果马拉松公司并入美孚公司,则势必会壮大美孚公司的势力;如果并入钢铁公司,则可能使自己起死回生。从现实来看,只要能够改善自己的投资报酬率,就算合算了,如果以后油价上升,就更算得来。所以,钢铁公司最后以每股105美元购买了马拉松公司的股票。
由此可见,投资报酬率只是一个相对依据,不能完全拘泥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