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卡尔·威特教育羊皮卷
33342700000051

第51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伙伴

孩子在童年的时候没有小伙伴,是否就意味着孩子失去了童趣呢?

父亲就认为小孩子没有伙伴是不会失去童趣的。他认为孩子不同别的孩子玩就没有乐趣,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诚然,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他们更加随心所欲,想说的就说,想做的就做,他们当然喜欢这么干。习惯上人们就是把这些叫做孩子们的乐趣。

然而,这样的乐趣不如没有的好,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父母在推脱与孩子一起玩耍的责任。

做父母的如果能理解孩子的心理,同孩子一起玩耍,那么孩子同样会感到高兴,并且这也是有益而无害的。因为这种玩耍使孩子既不会任性,也不会自以为是;既不会品质变坏,也不会沾染上各种恶习。

让孩子们一起玩,即使对方是好孩子也有弊害,这一点前面已经讨论过。如果是坏孩子,弊害就更大了。

好孩子的好习惯如果能传给坏孩子,这当然是很好的事,但遗憾的是,这种事根本就不可能发生,多数情况是只有坏孩子的坏习惯非常快地传给了好孩子。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学习好习惯需要努力和自我控制,而坏习惯却无须任何努力即会沾染上。

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认为学校正是孩子的恶习集中场所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这种情形,在学生品质不好的学校尤为严重。但是许多家庭不具备在家里学习的条件,所以学校应当尽最大努力来避免这一点,对学生的游戏给予严格的监督。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必须和小朋友在一起才能高兴地玩,其实并非这样。父母能陪孩子玩,可能更是孩子喜欢的事。但是有很多父母都忽视了这一点,借口自己太忙或其他什么理由推脱掉与孩子一起玩耍的责任。

我经常这样想:父母的身体是孩子锻炼身体最好的工具,父母的肌肉可以给孩子补充力量。不是有很多小孩子喜欢在父母的身上爬来爬去吗?这可能是孩子最早的体育锻炼。

父母的面容和声音让孩子着迷,父母所做的工作和使用的东西让孩子惊奇,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帮助就是孩子最好的娱乐。

因为孩子的好奇心,所以对任何物品都会产生新鲜的感觉。我小时候就很爱围着母亲转来转去,我对母亲使用的那些东西好奇无比。

父亲对我讲,我几个月的时候,我经常去摆弄那些杯子、盘子、木勺、小锅、锅盖等等。其实,我关心的不是这些物品的使用,因为我不会使用,而是关心物品的色彩、形状、重量和手感等。我还喜欢那些纸张、书本,这些都是我最好的“玩具”。

孩子希望父母跟他一起玩游戏,这是孩子非常渴望的事情。为人父母,应该有这份“闲情逸致”。有的父母根本不明白这一点,要么拒绝孩子的请求,要么随意中断正在进行的游戏。这样不仅影响了父母与孩子应有的情感交融,而且也打击了孩子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父母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角色游戏,因为这有利于让孩子体验和认知他人的生活。父母应该经常提醒并鼓励孩子观察日常生活,了解各种人物的活动,特别是要让孩子观察父母本身的生活。

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也当当“爸爸”、“妈妈”,体验一下做父母的滋味。这种滋味尽管是肤浅的,但千万不要忽视它,因为它是有益的。孩子会从中体验到父母的辛劳,不断地加深对父母的理解。

父亲在教育我的过程中,他深深地感到在这种游戏之中,父母不仅是一个角色,而是主谋,要担当指挥行动的重任。

如果孩子违反游戏规则时,父母要注意提醒他,但千万不要让游戏半途而废。如果这样的话,会极大地打击孩子对家庭角色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是比较严重的。

可以这样说,我之所以能够健康成长,并有了今天这些成就,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归功于父母与我一起玩的过程。这不是我在过分地赞扬他们,事实就是如此。

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玩”对他的意义是不同的,“玩”的方法也是变化和发展的。“玩”不仅仅在于“有趣”,而且还在于通过“玩”,孩子可以从中学习更多的东西,发现许多他认为神奇的东西。我们知道,玩可以充分运动孩子身体的各个部位,可以帮助他的各个感官的发展,可以开发与培养孩子的智力和创造力。

我的成长始终在父亲的关注之下,我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观察之中。他从中发现,对于我来说,并非只有游戏才是玩,吃、喝、拉、撒、动,甚至睡觉都是一种玩。

在我有兴趣的时候,父亲总会让我玩个够,玩得开心。

玩是孩子的天性,这一点很多做父母的都知道。但是怎么玩、玩什么,很多人未必有清楚的认识。很多孩子“玩”得很盲目,为玩而玩。由于这样,孩子本来可以从玩之中开发智慧和能力,但却被白白地浪费掉了。应该明白,孩子不能为玩而玩,而是要玩出名堂来。

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但是孩子的潜力需要父母把它们诱发出来。

孩子在玩的时候,充满了积极性、主动性,他们的大脑在飞速地运动,思想在不断闪出火花,这对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特别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其他手段难以与之匹敌的。我们知道,“玩”中有生活的影子,但决不是对生活的照搬,孩子会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去改造生活,父母不应该用条条框框去加以限制,这样孩子的创造力才能够容易得到充分发挥。

“玩”本身是一种运动,通过玩,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可以协调孩子的动作,可以振奋孩子的精神,更可以愉快孩子的情绪。但是,在玩的过程中,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良好的指导,否则就会发生前面所论述过的种种不良后果。

父母和孩子玩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去观察他,尽量去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即使孩子很小的时候也应该这样。

人们通常认为几个月的孩子因为太小而什么都不懂,这是大错特错的。

在我儿子五六个月时,我发现他也是有情绪的。情绪好时,他浑身是劲,那些翻来滚去的游戏玩起来也很过瘾。他似乎从中感到了自己的力量,并且慢慢地学会控制自己力量的能力。情绪不好时,他会感到浑身没劲,如果此时父母再叫他玩这种游戏,他会觉得不舒服,认为自己无能为力了。

孩子的适应能力、反应速度比父母所想象的要慢得多,特别是在做游戏的时候。父母陪孩子玩的时候,要根据孩子的反应速度来进行,否则,孩子会心有余而力不足。父母必须顺应他的反应,需要有耐心,否则就成了父母的独角戏。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一点。比如他和六个月的我说话,如果他不断地讲,或只停一下又继续自己的长篇大论,我是完全弄不懂的。又如他递给我一个好玩的东西,我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才会伸出手来接。这时,父亲就必须耐心等,直到我伸手来接,不把东西直接放在我的手里。如果他亲吻了我一下便马上转身离开,那么我就不会感到有趣,我很想给他一个微笑,但他没有给我足够的时间。要跟孩子玩,就应该给他足够的时间。

父亲认为,最好是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靠近父母的空间中度过。这样,孩子可以时时得到父母的关爱,不断交流感情。否则,孩子就会感到孤独、厌烦,感到不安全。父母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把孩子带到父母做事的地方去,叫他临时在那里玩。对于我,父亲和母亲都时时鼓励我参与他们所做的事,而他们发现我也乐意这样。

比如父亲在用水时,我很想玩,他就让我积极参与。有时我还会帮助母亲扫地、洗碗。这些简单的家务事在我这里就都变成了游戏。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的适应能力都有所不同。对于孩子的适合程度应该是又能引起他的注意和兴趣而又不至于吓着他。有的孩子荡秋千时开怀大笑,有的则吓得大喊大叫;有的对催眠反应灵敏,有的则毫无反应。因此,父母要善于了解自己的孩子,看他的反应适合哪一种游戏。

能够发现孩子的个性是父母必须具有的素质。

在父亲对我的教育过程中,他尽力做得能够让我事事愉快。因为他能够理解我的心情,同我一起玩耍,我和他都从中得到了无穷的乐趣。可以这样说,虽然我的童年几乎是和他——我的父亲,一个成年人度过的,但我一直都有着孩子天真的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