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续编_3
33337100000157

第157章 兵政六保甲(2)

臣以為各衙門胥役。果能平時約束。臨時自可驅遣。祗須遴派誠實妥幹者。按鄉輪查。其有藉端嚇索濫及無辜者。重治其罪。其同城佐貳各官。如有久於其任。公事認真者。並可令其帶同採訪。一有敗露。立時密稟訪拏。即汛兵地保。不致畏累諱匿。審實之後。申報上司。則匪徒自知聞風斂囗。無敢挾讎扳害。於查訪自收實效。至各州縣學官。本不准干預地方公事。惟邪教蔓延滋事。正不妨會同訪查。緣學官與在學諸生。可以隨時接見。諸生散處鄉莊。如有教匪萌動蹤囗。總不致全無聞見。訪問得實。即密稟查拏。並令各學官諄屬士子等。嗣後凡有見聞。即當據實密告。既免良善罹害。亦不致干隱匿之條。但不准輕聽不肖生徒。造言喜事。致有挾嫌誣陷等情。並不准藉端滋擾挾制。一經查出。定干究懲。又四鄉中妥實紳耆。身家殷實。各知保護。州縣官當按保查詢。或親自行鄉。或酌為傳喚。如有教匪蹤囗。斷不能全瞞紳耆耳目。祗須嚴密。無令受累。並諭以邪教惑人之易。及聚眾滋事良民荼毒之慘。紳耆縱不願與匪類結讎。亦豈肯不言受禍。俾有見聞。隨時密稟。州縣即就所稟情形。確實訪查。酌量妥辦。但不准紳耆藉此干預公事。州縣官亦不可動以公事傳喚。煩苦擾累。如此。則兼聽並觀。州縣官分寄耳目於人。隨時申報大吏。自一州一邑。以至全省。操縱在官。動有稽察。即有匪類潛滋。何難立時訪獲。且耳目無蔽。聞見易周。其實在教匪會匪。既可得其確鑿。破案之後。固免流毒貽害。亦不致牽連株累。波及無辜。懲蠹釐奸。至周且密。並與保甲之法可以相通。臣聞東省現在立定章程。通行飭辦。事歸覈實。相應請  旨通飭各直省督撫。諭令各該地方州縣官。遇有此等匪徒。確查嚴辦。於有犯立懲之中。寓防患未然之意。訪察不厭其詳。奉行無虞其擾。庶已犯者知所懲創。未形者潛可轉移。稂莠既除。嘉禾自植。臣為消弭隱患起見。是否有當。伏乞  皇上聖鑒。

覆督院保甲須嚴連坐稟

左輔

敬稟者。本年七月十四日。接奉憲札。以查辦保甲。成效未彰。前次飭發葉藩司所定規條。尚未詳晰。特舉囗明切要者。酌增十款。飭令督察各州縣遵照辦理等因。仰見大人禁戢****。整齊風教。窺見隱要。指示精詳。期收實效之至意。竊查保甲一法。本體國之精意。絜理治之大綱。為牧令者。苟能如慈訓所云。執法而不泥於法。用法而必盡其法。規酌時地。實力奉行。不特除莠安良。閭閻安枕。抑且教化可孚。風俗可厚。什伍可寓。正如臂指之使。運動從心。不下堂階。知行無窒。州縣舍此。更無治譜也。近年來各省仰承  諭旨。處處編查。猶有知而不能行。行而不能至。至而不能善者。大都少精心。鮮毅力。為之鹵莽。而任其從違。粗具規模。而罔提要領。故民數之版僅得。而保甲之實無存。何者。誠如訓示。今之保甲。患其不報者也。竊維不報之故。由連坐之法不行。連坐之法不行。則同溝共井望衡對宇之人。皆善不相勸。惡不相懲。患不相卹。各立門戶。自顧身家。如秦越人之視肥瘠。方以不報為善謀。是以風日澆漓而俗不長厚。周禮比長。五家相受相和親。有囗奇囗則相及。邦比之法。十家為聯。刑罰慶賞。相及相共。此即成周保甲法也。夫文王罪人不挐。而周公則刑及閭比。囗以為比閭族黨。形氣漸分。居處漸隔。情好漸疏。民俗將渙。公於其渙也。比而聯之。使比閭族黨。如一身一家焉。又以為其閒為善為惡。尤關風教。雖好惡有公心。而勢分恆不屬。於是驅之以相及之刑。民慮其相及。則視閭里之善惡如子弟之善惡。榮辱有關。於其為善為惡之始。勸懲之必至。迨不能懲。則告於其長。移郊移遂而後已焉。如是。則不患其不報也。報則棄惡從善而教化孚。相師相友而風俗厚。或有意外之警。而保甲即為什伍。情孚勢聯。如手足之捍頭目。亦隱如長城之固矣。今大人頒示各條。首慮其不報。誠保甲中第一綱領。又如申明自首定例一條。使負罪引慝之民。皆知律有寬典。私姦竊盜。事屬曖昧。難於查察。與保甲無干。俾知身任保甲。並非事事責成。亦得於例外寬其失察之咎。實屬寬嚴兼施。諄諭周詳。除督率各州縣實力辦理外。敢以迂儒檮昧之見。必嚴連坐之條。始無不報之患。為大人敬陳之。合將遵札查辦緣由。先行稟覆憲鑒。並請訓示。

上督撫請收養游民議狀

姚瑩

臺灣民情囂動。奸宄時萌。上廑  宸衷。蓋有年矣。竊見臺灣大患有三。一曰盜賊。二曰械囗。三曰謀逆。三者其事不同。而為亂之人。則皆無業之游民也。生齒日繁。無業可以資生。游蕩無所歸束。其不為匪者鮮矣。道光十二年張丙之亂。渠魁僅數十人。而賊眾何止二萬。若輩附和。非必欲作賊也。徒以無業蕩游。賊招之則為亂民。官用之則為義勇。此皆可良可賊。視能食之者從之耳。當時誅捕。十纔二三。餘眾萬數千人。名雖解散。實猶在嘉彰兩邑。此所謂伏戎於莽也。言者皆曰清莊聯甲。是固然矣。夫清莊者。嚴事稽查。不使內賊之匿。聯甲者。互相防守。不使外賊之來也。第思此等賊民。既不歸莊。行將焉往。臺地外限大海。內阻兇番。非如各省昔年教匪。可以散之四方。則仍潛伏一隅而已。大莊富強者不敢歸。惟貧弱之小莊。及內山之僻地。為其逋逃。任聽之。則日往月來。勢必復思嘯聚。急捕之。則鋌而走險。旦夕可以燎原。所以甫逾年而有許戇成。再逾年而又有沈知之亂也。竊意逆案逸犯。有名者不過數人。餘皆無名男子。在  聖朝寬大。久已罔治脅從。而若輩未免自懷疑懼。巨匪大姦。自知不赦。復以危言劫之。堅其必死之心。眾乃以賊為歸。今夏以來。嘉彰地方。拏辦盜犯已七八十名。地方稍靖。尚有匪徒結眾囗行。文武購拏猝難下手者。其故實由於此。竊謂與其但事搜捕。適成為叢敺爵之形。莫若收用游民。以為化莠歸良之計。游民眾矣。將收用之。必籌所養。而不必官為養也。計嘉義一縣。三十五保。一千四十二莊。彰化一縣。十三保半。一千四百二十七莊。大莊約數百人。小莊約數十人。無業游手者。十祗一二。除實係逆案巨匪及搶劫盜犯或命案正兇之外。其僅止惰游強悍與匪類往來者。大莊不過十數人。小莊數人耳。今使各總理董事。查明本莊似此者凡若干人。收使歸莊。赦其前罪。[准](淮)予自新。由董事勸諭本莊。公給飯食。作為莊丁。無事則巡守田園。有事則逐捕盜賊。仍造具年貌名冊。送官存案。責成總董稽查約束。不許更與匪類往來。如此。則游民自愿歸莊。無業皆為有業。雖有大奸。而黨散勢孤。易以成囗矣。今年春夏間。嘉彰一帶。樹長刀鎗之形。濁水忽清七日。民間以為亂兆。謠言四起。人情洶洶。秋冬恐有變事。不可不蚤為計也。夫法不可屢更。令必期信守。此收用游民之法。非於舊行章程有所更改也。正即清莊聯甲之法而推行之。所慮愚人惜費。或以為難養間人。然臺地年來大熟。米商不至。各莊皆有餘糧。以數百人之莊。而養十數人。以數十人之莊。而養數人。當不至於不給。且此本莊之人。非其族鄰。即其戚屬。並非外至。向來臺俗。遇有匪類械囗。及逆匪到莊。皆有派飯章程。民間習為之矣。有事以之養賊。害且為之。無事以之養民。有利無害。何憚而不為。惟在地方官督率總董認真行之耳。其或本係窮莊。游民歸無所食。則令地方官查明山陬海埔。有可開闢之地。准其呈明給照往墾。務使人皆有業。則反側自安。盜賊易捕。地方可靖矣。職道熟慮再三。詢之於眾。並以商之在籍王提軍。皆謂可行。現已札飭嘉彰兩縣。出示各莊。給諭總理董事。委大甲巡檢蔣律武。候補府經歷縣丞囗裕昆。分赴兩縣。會同范賈二令及該管之縣丞巡檢。妥為勸諭辦理。如果此事能行。是乃先事弭亂之急務也。

通飭各屬力行保甲札

雲貴總督吳文鎔

照得州縣須行保甲。夫人而知之矣。行保甲而貼門牌。立頭人。夫人而知之矣。以共知共能之事。並未見一處行之而著效者。實並無一人真能行之而求效者也。本部堂院到任已逾一載。各屬搶劫重案。層見疊出。雖屢經嚴札。而不見盜案減少者。總由該地方官未能實心實力清理也。夫實心實力清理地方。舍保甲更有何術。差衙役下鄉。貼門牌而索費。魚肉鄉民。一弊也。委分防佐雜編查。貪婪而濟以酷虐。二弊也。照例立甲長里老牌頭。任其武斷。訛詐鄉愚。三弊也。地方官全無真實為民之心。不過奉行故事。以古人之良法美意。致使民不聊生。可勝浩歎。而無能之俗吏。必曰滇省游民最多。加以廠地之混雜。沙囗農猓夷之分處。非如別省之可以保甲統之也。不知正因滇省與別省不同。而保甲之行。較別省為更要。游民多則設有客長。客長得其人。稽查出入。分別去留。則游民之保甲也。廠地則設有課長硐長。課長硐長得其人。查其來歷。辨其良莠。則廠地之保甲也。沙囗農猓夷。則各有頭人。頭人得其人。因其風俗。嚴其責成。則沙囗農猓夷之保甲也。因地制宜。乘時利導。古法可行而不可泥。是在為民父母者。心誠求之也。今粵匪鴟張。湖南會匪散布勾結。不於此實力講求。該地方官豈有把握耶。夫保甲之行在官。而官之行保甲。尤在於得公正頭人。公正頭人之得。豈易言哉。官不與紳民相接。不能得地方公正之人。官與紳民相接。恐公正之人。未必得。而藉此以招搖者。其弊百出。須我用紳民。而不為紳民所用。則其中操縱自有權衡。久之得紳民中一二公正之人。又於此一二公正之人。復舉所知公正之人。拔茅連茹。囗於城鄉。則里老甲長牌頭盡得其人。而保甲真行矣。行之始或稍覺其勞。及行之已成。則於境內燭照數計。百里如在目前。在官則高懸明鏡。在民則眾志成城。樂何如也。本部堂院於古人保甲成法。摘其囗易可行者十則。通飭各屬。該牧令其細心揣摹。審時度勢。實力奉行。於神明變化之中。而得斟酌損益之妙。果能著有成效。定當奏予升遷。儻仍視為具文。置之高閣。以致盜賊肆行。即當立登白囗。試問知州知縣。於該州該縣之戶口多少民風純雜一無所知。顧名思義。能無汗下。行保甲者其深念之。本部堂院不時專人潛行抽查。毋得以一稟了事。甘於自棄也。切切。特札。

一定編列戶口之法。各地方挨門順戶。每十戶編為一甲。每十甲編為一保。每戶各置一門牌。無分紳衿軍民。人丁多寡。逐一填寫籍貫年貌生理。如係己房。即填注己戶。如係典賃之房。即填注典賃某人之房。係外省人。即填某省州縣人。典賃某人之房。又如村落中止有十三四戶。准共編一甲。止有六七八戶。亦編作一甲。如孤村三四五家。亦編作一甲。不必取盈於數。除每戶各置門牌外。每一甲仍共置一橫長牌。總書十戶長年貌籍貫。並十戶人口數目。責成州縣正官。親標印記。如有來去存亡增減姓名。本戶至甲長處告知。改注門牌日記簿內。每月朔。甲長同保長約正。彙報正官。改正底冊。

一編列要公平。各保甲在城者。或以府縣衙門為主。分別東西南北四至。以辰宿列張四字。分為號數編之。或照原鋪編之。在鄉者。亦照里甲都圖挨次編之。不分紳士軍民富貴貧賤。一體挨編。此係排門保甲。無事互相保守。有事逐戶挨查。非有支應差遣之苦。若一經優免。便生規避。且盜賊之警。富貴貧賤。雖均受其害。究竟富貴家干係更大。如富貴家優免。止責貧賤者守望救助。其誰甘之。

一編列要周囗。各處寺院菴觀。多停留遠方僧道不明之人。或倡行邪教。惑眾結拜。為害地方。須一體編入保甲冊內。娼優家尤奸盜藏匿之所。應令開報以便稽查。不便與良家同編。另置一牌。即與良家同編亦可。官須暗加記注。毋得遺漏。

一巡行要親到。州縣正官。每月量擇一二日。乘肩輿。省騶從。巡行鄉村。隨意抽查。即家道之貧富。錢糧之完欠。亦可一覽無遺。不許多帶人役。騷擾地方。須大書禁約示眾。仍查點鄉兵。令其學練技藝。嫻熟者犒以酒肉。稽考社學。令其訓讀課勤。書熟者囗以筆墨。即窮鄉僻壤。必須周囗。不得遺漏。致有向隅。

一火盜要救護。每甲置銅鑼一面。以便臨時鳴號。每戶各置刀槍木棍等器械。以便臨時防護。每一甲每一日挨輪一人。晚間執牌往各戶門首查訪。有無出入人戶及面生可疑之人。隨即傳報甲長。登日記簿內。夜間在十家門首。往來擊柝。以備不虞。遇火盜諸警。即鳴鑼為號。一傳十。十傳百。齊執器械。并力救護。不許畏避不出。尤不許乘機搶奪。事畢。聽甲長會同保長。按牌查點。不到者。即登日記簿。轉報州縣。以憑查究。如甲長查點含糊。不行實報。及各戶不服查點。互相推避者。一并究問。

一保甲長要得人。每甲即於十戶內按糧冊。選有家有行者編為甲長。每十甲即於百戶內按糧冊。選有家有行者編為保長。須四十歲外五十歲內者。方有精力支應。編定後。州縣正印官。即將保甲長年貌籍貫。親注冊內。仍置油腰牌書給之。止令朝夕專心化導鄉民。平時止聽正官調度稽查。不許委佐貳捕官查點滋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