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续编_3
33337100000136

第136章 兵政三水師(1)

預籌水師將才並預備囗位片咸豐五年

胡林翼

再湖北賊勢。自秋冬以來。大股專注於南岸。即下游金陵皖江之賊。亦專以逼脅多人分股上竄為計。而總不離沿江兩岸。求所以制賊之死命者。惟以精水師斷賊糧為先務之要。或疑賊之虜掠銀錢。聚於金陵。財多人眾。日增猖獗為慮。臣愚以為不然。自來盜賊之擾害。其志專在財利。彼豈能以財利予人哉。即至窮蹙。忍不能舍。固賊情之常也。夷考古今平賊之略。必以據上游形勢。斷賊糧為先。而財帛之豐歉不與焉。武漢則金陵之上游也。荊襄關南北之大局。而武漢又荊襄之咽喉。兩湖及巴蜀之米。多於吳會。故諺有湖廣熟天下足之語。昔年江面安靜。米艘蔽江而下。日夜轉輸。今乃久為賊阻。通籌吳楚之全勢。必以武漢得手。設立重鎮。屹然不可再搖。乃會合江西內湖一軍。以水師之全力制賊。而下游紅單巨艦。亦得并力以扼賊吭。惟查水師將才。以副將楊載福為最。忠勇廉明。每戰必先。自道員彭玉麟調往江西之後。外江水師。僅恃楊載福一員。積年力戰。肺病日增。而滅賊之志。終始不渝。病不言勞。功不言賞。志識已高出尋常。其十營將官。如游擊李成謀都司鮑超張榮貴等。均勇敢冠軍。惟未經特將。尚待悉心審察。觀其戰陣之方略。別其才識之利鈍。再行詳悉奏聞。此則水師將才之宜預籌者也。署臬司李孟囗以囗船六十隻入湖。冬令水涸。不能繞出襄河。停泊沙市等處。距漢陽尚數百里。營中將弁勇目。未能精實。頗難力戰。業已嚴飭該司慎守船囗。毋許資賊。致詒禍根。外江水師船多囗少。取給湖南囗局。暫可供用。惟模範較小。不如粵東所購洋囗之美。查上年侍郎臣曾國藩奏請囗位。因道梗未經運竣。應請  皇上天恩。敕下兩廣督臣購運五百斤以上千斤以下洋囗六百尊。派兵妥護。交湖南舟運湖北。期以冬杪交付。轉交侍郎臣曾國藩勻配。以資異日東征利用。此又囗位之宜預備者也。謹附片奏。

籌備水師利器片咸豐六年

胡林翼

再臣思吳楚兵政之要。必在精選水師。南服之利在舟楫。猶北方之利在車馬。因地制宜。古今不易。查五年春初。水師回駐武漢。戰艦無多。力扼上游。岌岌不保。經湖南撫臣駱秉章督飭船局囗局設法補救。盡力籌謀。水師得以復振。其保全東南大局。則湖南之功為大。計湖南紳局新造船隻。配帶囗位軍械。除分給臬司李孟囗及陸續損缺更換遣回不計外。實交臣營大小戰艦三百餘隻。自五年春截至六年冬止。湖南官局實運火藥四十四萬三千三百二十觔。大小囗子一百三十九萬九千九百觔。囗槍鳥槍火箭火毬噴筒鑼鍋帳房刀矛旂幟及一切應用器物。為數亦復不少。均係官紳董辦。所有湖南總局司道大員紳局委員勤勞數載。力全大局。臣係隔省。未能詳察。可否 敕下湖南撫臣擇尤保奏。以勵前勞而期後效。出自  皇上天恩。又查水師器用。利在囗位。自五年二月至六年三月。臣等以其小囗敵賊大囗。血戰經年。終不能制賊之死命。六年四月二十六日。粵東頭起二起夷囗二百尊到鄂。遂於二十八日配帶囗位。乘勢下攻九江。賊眾披靡。所向克捷。秋冬以來。所請六百尊夷囗陸續運齊。自武漢至於九江。前後賊艦數千。均已片帆不返。則又兩粵督臣購運夷囗之力也。夫器械不精。卒以予敵。是夷囗得力。必應再為購運。以利東征。更須嚴禁將備。勿假利器。勿借寇兵。臣胡林翼與楊載福疊次申儆。一年以來。大小百戰。均無損失。惟查前請夷囗。僅止六百尊。配搭各省銅鐵囗位。膛口較小。不能摧堅及遠。且臣細察江面形勢。四時風信。武漢以上。江面尚狹。利用小艇。潯皖以下。江面稍廣。利用鉅艦。春夏風和。利用小艇。秋冬風勁。利用鉅艦。是船囗之大小。亦必因時因地而斟酌損益之。除三百觔夷囗現已足用暫緩購運外。應請 敕下兩廣督臣再購四百觔以上夷囗三百尊。五百觔以上夷囗二百尊。六百觔至七百觔夷囗二百尊。八百觔以上五十尊。千觔至一千五觔夷囗五十尊。共計八百尊。均期七年春夏。由湖南轉運武昌。臣即將各營銅鐵小囗更換。實於征勦吳皖大有裨益。又查武漢黃三府甫經收復。楚境大致肅清。而人民商賈尚未復業。臣胡林翼現於武昌設局。籌辦軍需。凋敝之餘。物力艱難。尚不足以供給東征之用。應請 敕下四川陝西湖南督撫臣仍遵前奉  諭旨。四川月解火藥三萬觔。加請月解火繩三萬盤。月解鳥槍囗槍鉛子各一萬觔。陝西月解火藥三萬觔。加請月解火繩三萬盤。月解鳥槍囗槍鉛子各一萬觔。湖南月解火藥三萬觔。加請月解生鐵熟鐵合膛囗子十萬觔。則水陸利用。軍行無阻。出自  天恩逾格。謹附陳奏。

預籌三支水師疏咸豐十年

曾國藩

竊臣自聞蘇州失守之信。即以京倉無漕為慮。旋奉 命署理江督。海漕係職分中事。日夜焦灼。猝無良策。曾於本月初三日附片具奏在案。迄今又踰旬日。不知新任江蘇巡撫 囗放何人。駐紮何地。其力能設法辦漕以濟京倉與否。無從商。查淮揚之裏下河。產米最多。而鹽場為大利所在。若改為就場征課。經理得宜。較之近年所入。可多得銀百萬兩以外。如果蘇松久陷。不能辦漕。或於裏下河辦米解京。或於鹽課中籌巨款實銀解京。專供京倉買米之用。亦足以濟權變而固根本。然欲保下河之米。場囗之鹽。非於淮安多造戰船。急辦水師。實有岌岌不可保之勢。昨准安徽撫臣咨到奏稿。亦以保裏下河為言。湖北撫臣胡林翼七次寄。皆勸臣奏辦水師以保鹽場。淮揚二郡。自古稱為澤國。北有長淮。南有大江。中有洪澤邵伯高郵寶應諸湖。運鹽串場人字芒稻諸河。巨津支流。互相灌注。一片汪洋。若能造戰船二三百號。多購洋囗。精選將弁。則不特可以保下河之米。場囗之鹽。亦且可以撫揚州之陸軍。使逆賊不敢北犯。助臨淮之陸軍。使川路不至梗塞。此淮揚水師急宜籌辦之情形也。賊之守金陵也。以安慶廬州為犄角。以太平蕪湖為護衛。蕪湖之南。有固城南漪丹陽石臼諸湖。上則通於甯國之水陽江青弋江。西則止於東壩。掘東壩而放之。則可經太湖歷蘇州以達於婁江。古之所謂中江者也。蕪湖孤懸水中。賊匪守之則易。官軍攻之則難。是以五年血戰。不能得手。而黃池灣沚。屢次失利。皆以全無水師之咎。臣愚以為欲克金陵。必須先取蕪湖。欲取蕪湖。必於甯國另立一支水師。囗布固城南漪等湖之中。甯國水師攻其內。大江水師攻其外。如七年攻破湖口之例。庶幾蕪湖可克回。東西梁山可期以次恢復。此甯國水師急宜籌辦之情形也。逆匪堅忍善守。各路奏報。皆有同辭。官兵圍攻屢年。往往因水路無兵。不能斷其接濟。從前武昌九江臨江吉安等城之拔。實亦舟師之功居其少半。側聞紅單師船。體質笨重。非大江狂風不能起椗。又不能接應陸戰。不能巡哨囗河。金陵所以久而無功。亦由水師一面。始終不得絲毫之助。今蘇州既失。面面皆水。賊若阻河為守。陸軍幾無進兵之路。城外幾無紮營之所。臣愚以為欲攻蘇州。須於太湖另立一支水師。浙江無事。宜於杭州造船。浙江有警。亦宜於安吉孝豐等處造船。必使太湖盡為我有。而後西可通甯國之氣。東可拊蘇州之背。而陸師亦得所依附。此太湖水師急宜籌辦之情形也。此三者。皆目前之急務。如力不能兼。則先辦淮揚及甯國二支。如力仍不逮。則專辦淮陽一支。蓋蘇省財賦之區。淪陷殆囗。僅留下河之米。場囗之鹽。若不設法保全。則東南之利盡棄矣。臣自咸豐三年奉  旨辦理水師。閱歷頗久。而三處皆臣管轄之地。鹽漕皆臣應辦之事。義無可辭。責無可貸。頃已專丁至 欽差大臣袁甲三軍營。詢淮南等處尚有木料可以造船者否。其甯國安吉亦當派人前往。察看木料之多寡。船工之難易。至囗位一宗。擬即日派員囗銀至廣東。購買洋囗五百尊。由大庾嶺過山以達江西而出湖口。又由英霍等縣過山以達固始而出長淮。計往返須五月有奇。程途雖遠。而期限必嚴。搬運雖艱。而志在必行。是否有當。伏乞  聖慈詳明指示。

會議長江水師營制疏同治四年

曾國藩

竊臣曾國藩同治元年二月覆奏安徽省城仍建安慶案內。請專設長江水師提督及總兵以下各官。奉  旨交軍機大臣會同該部議奏。旋經吏部等於五月二十三日定議具奏。准其設立長江水師。而於總兵副參以至千把應設幾缺暨分汛修艦各事宜。令臣體察情形。再行詳核議奏。三年四月奉  旨以淮揚鎮總兵黃翼升補授長江提督之缺。六月克復金陵。濱江五省。戰事大定。即應將前募之水勇。改為經制之水兵。核定章程。會議具奏。特以勇丁之口糧較多。額兵之口糧極少。相去懸絕。難於酌中定議。展轉籌思。是以覆奏稍遲。臣曾國藩於咸豐二年冬初招鄉勇。維時長沙甫經解圍。各路兵勇。往來湖南。絡繹不絕。臣囗查餉章。參差不齊。惟張國樑之勇。每月五兩四錢。江忠源之勇。每月四兩五錢。該兩軍最為有名於時。逮三年夏間。勝保奏請招募陸勇。月餉四兩五錢。戶部議准。江南大營循而行之。遂定為報銷之常例。臣於三年冬間。招募水陸兩軍。陸勇酌減為每月四兩四錢。而親兵什長稍有增加。水勇酌減為每月三兩六錢。而囗手舵工稍有增加。厥後銀價日賤。米價日昂。咸豐十一年楊載福等請將水勇每月加為三兩九錢。至今未改。臣復詳加詢訪。除山東河南餉章漸少外。其餘楚閩浙等十省。勇餉均係四兩有奇。目下各路招募陸勇。紛紛未已。若將軍餉驟為大減。則人皆去為陸勇。誰願復充水兵。故臣所議章程。於兵餉一案。暫從其優。俟軍務告竣。再行酌量覈減。審時度勢。有不能不出於此者。非敢與陸勇戰守糧額。故示懸殊也。自古養兵本無善政。南宋之括財。晚明之增餉。皆為兵多所累。識者病之。我 朝綠營兵丁五十餘萬。較之宋明已極少。然乾隆四十六年議增缺額名糧。大學士阿桂曾上疏力爭。臣國藩亦於咸豐元年疏請裁兵五萬。戶部初未議准。後乃通行各省酌辦。溯自洪楊倡亂。捻回繼變。軍興十餘年。惟向榮和春大營用兵稍多。其餘皆倚勇丁以集事。 國家養兵之費。歲逾二千萬。當此多事之秋。乃未聞綠營立一奇功。出一良將。今各省勇丁。合計約在三十萬以外。而昔年經制之兵。仍未能議裁減。且守戰各兵。在營之坐糧雖少。而出征外省。加以鹽折夫價餘丁等款。每兵一名。月支亦在五兩上下。平日有糧少之名。臨事無省費之實。百年受養兵之累。臨急無破寇之效。統籌全局。殊非良策。臣愚以為軍務全竣後。仍當綜覈名實。裁減陸兵。其必不可裁者。即當增加口糧。此又因今日設立水營。而即預為異日陸營之地也。謹議事宜三十條。營制三十四條。分繕二摺。恭呈  御覽。計戰船七百七十四號。除提督已頒關防外。新設總兵四員。撥出兼隸之總兵一員。副參游三項營官二十四員。都守千把外委等哨官七十四員。兵數一萬二千餘人。兵餉船價廉俸雜項修艦之費。約計每月五萬有餘。選將練兵餉項捕務暨考覈教演之設。莫不嚴定章程。冀垂令典。請  旨飭下軍機大臣會同吏部戶兵工等部暨總理衙門核議施行。所有會議長江水師營制事宜。謹會同漕運督臣吳棠。護江蘇巡撫臣劉郇膏。安徽巡撫臣喬松年。江西巡撫臣劉坤一。湖北巡撫臣鄭敦謹。湖南巡撫臣李瀚章。恭摺由驛具奏。伏乞  聖鑒訓示。

長江水師事宜三十條

第一條。長江水師提督駐囗。原議在於蕪湖建立衙署。查蕪湖內河甚小。冬令水涸。不能安泊戰艦。若泊大江之中。則洪濤巨浸。其患莫測。查江南太平府河外通江。內通湖。可囗戰船數十營。右達皖南甯國府南漪固城諸湖。左達江蘇高囗溧水兩縣石臼丹陽諸湖。兼可扼東壩之要隘。擬以提督駐囗太平府。設立衙署。

第二條。長江水師提督管轄之地。上自荊州岳州。下至江蘇崇明。兩岸支河內湖。均歸統轄。計程近五千餘里。分列五省。若僅駐囗太平府。恐其照料難周。擬於岳州府設立行署。該提督分月輪駐。以半年駐下江太平府。以半年駐上江岳州府。每年周歷巡查。駐上江。則巡閱至洞庭湖荊州止。駐下江。則巡閱至狼山止。

第三條。長江水師提督統轄較遠。責任甚重。擬請單銜奏事。以專責成。如遇有與各省地方公事及陸營交涉之件。則會商該省督撫分別奏咨辦理。如地方公事及陸營有與水師交涉之件。該省督撫亦會商長江提督分別奏咨辦理。提督之官。其初本係文職。明末李如松始以武臣而為提督。初尚文武兼用。後乃專用武職。惟九門提督一缺。向是文臣兼領。江皖晉豫等省提督之缺。尚以巡撫兼領。略存舊制。今長江提督一缺。擬請文武兼用。蓋緣長江通商。處處與外國交接。朝夕相見。必須提督平日稍有威權。乃足以資彈壓。該提督仍歸兩江總督湖廣總督節制。

第四條。長江水師共立六標。提督駐囗太平府。所轄提標五營。岳州設一總兵。所轄鎮標四營。漢陽設一總兵。所轄鎮標四營。湖口設一總兵。所轄鎮標五營。瓜洲設一總兵。所轄鎮標四營。狼山鎮總兵兼隸長江。所轄鎮標二營。通共二十四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