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续编_2
33336600000011

第11章 戶政十一屯墾(11)

竊維天下之患。常苦於兵多而餉不足。兵愈多則國愈弱。餉愈多則國愈貧。史冊具在。可考而知。自軍務平定以來。俸祿未復。官已困矣。釐金未裁。商已困矣。京協各餉。定有考成。追呼急則農亦困。各處欠餉。累千百萬。積欠多則兵亦無不困。夫盡搜括裁省之術。而猶不足以養兵。此臣等所為夙夜憂惶。靡知所措也。以現在兵餉論之。惟新疆一隅。較各省養勇為多。餉需亦較各省為急。每年軍餉不下七百餘萬。各省關頻年協濟。竭囗不遑。偶有不敷動請部墊。部庫關係根本。且全倚外省解款。支用繁多。時虞不給。萬難將鉅款屢行墊出。致誤要需。以現在營勇論之。新疆尚有四萬餘人。不裁則終年並無戰事。遽裁則又恐疏虞。長此不已。坐耗資糧。其患安所底止。況目下各省水患頻仍。海防喫緊。假令協餉提解不前。軍心搖動。在臣部既無可指撥之區。各路統兵大臣。又將何以為善後之計乎。當此時事艱難。臣等彌深焦灼。勉圖補救。實乏良謀。惟有於新疆南北兩路急為大興屯田。為當今緊要切務。藉人以盡地利。即藉地利以養人。是有五利焉。新疆軍糧。向由內地運至哈密。分運各城。或於各城設採運軍局。分運各處。山谷阻深。道路遼遠。覈計運腳。所費不貲。若興屯政。就地收耕穫之利。內地無轉輸之勞。其利一。各路請餉太多。墊款難按期撥解。若興屯政。口糧無憂缺乏。且該處所收糧食。即可劃抵該處餉需。每年當節省銀數十萬兩。足以紓餉力。固軍心。其利二。新疆現收民糧。每年約有三千餘萬石。皆以供支各營。扣抵兵餉。若興屯政。寓農於兵。所收民糧。即可改徵折色。用備度支。其利三。兵燹之後。戶鮮蓋藏。若興屯政。數年之內。必有餘資。糧價因之而平。邊儲亦因之而實。其利四。凡兵以勞而強。以逸而弱。各軍無事坐食。筋骨懈弛。竊恐師老財殫。緩急俱不足恃。若興屯政。勞其筋骨。將來驅赴戰場。必更勇健。其利五。臣等反覆思維。雖富強之效。不能期諸旦夕。而屯墾之事。殊難緩於須臾。且修屯政以實邊陲。非自今始也。古人嘗行之矣。新疆開辦屯田。亦非自今始也。乾隆嘉慶年間已行之矣。歷代屯政。難以繼述。我 朝自開闢新疆以來。舊有旗屯兵屯戶屯回屯。成效昭然。遺規具在。可仿而行。豈空言哉。查臣部於上年十月會議新疆善後事宜摺內。曾請將屯田事宜。由該大臣等明定章程。奏請  諭旨。行知遵照在案。迄今一年有餘。仍未據該大臣等聲覆。臣等懸揣其故。必有三難。

一則慮邊地苦寒。西成難必。一則慮軍卒驕惰。不習鋤囗。一則慮心力不齊。難歸一致。臣等以為無足慮也。新疆地廣。閒有戈壁。然北路自木壘河起。西抵伊囗。地皆肥潤。種一石可獲數十石。南路八城。素稱饒沃。各營駐囗處所。即不能一律。大抵可耕之地居多。不難擇地開墾。前聞俄國山諾爾地方。產糧甚多。曾代楚軍採運。夫以山諾爾偏隅之地。尚有餘糧售買。新疆地大物博。果能勤事耕作。儲積自必豐盈。是邊地苦寒不足慮。昔唐臣郭子儀封汾陽王。自耕百畝以勵軍士。於是穀麥充贍。軍有餘糧。該大臣等若嚴加督課。以身先之。該營弁勇。何敢告勞。是軍卒驕惰亦無足慮。所可慮者心力不齊耳。心力不齊。坐食者任意優游。力耕者轉扣底餉。人情既有所不甘。各營或因而觀望相應請  旨飭下新疆各路統兵大臣。速議章程。刻期一律興辦屯政。並須明定賞罰。以示勸懲。嗣後該管營官。以本營收穫之多寡為殿最。各統兵大臣。即以各營收穫之多寡為殿最。庶幾士皆用命。餉不虛糜。一俟開辦稍有端倪。臣部即為籌撥款項。續行奏明辦理。所有屯田事宜。謹繕清單。恭呈  御覽。伏乞  聖鑒訓示。

一各處屯田地方宜豫行籌畫也。查新疆於三年冬收復。前督臣左宗棠即有就地取資之論。遴派委員。分投清丈地畝。迄今六年之久。當已丈竣。此次開辦屯田。或因昔時舊屯。或逆回叛產。以及零星荒地。皆可耕種。該大臣等應將某境內可墾田地若干畝。迅速查明。報部備覈。

一各營承種地畝宜分任責成也。查新疆從前開辦屯田之時。每兵一名。種地二十畝。至二十餘畝不等。現在各營承種。必須分任責成。該大臣應將某營認種某境內某處地畝若干。每勇一名承種地畝若干。分晰報部查覈。

一興修水利以資灌溉也。查南北兩路。河流甚多。百餘年來。水利迭興。尤以故督臣林則徐所修伊拉里克水利為最著。前伊囗將軍曾奏請加新賦二十萬兩。今查其地在吐魯番托克遜之間。水田甚廣。故屯田尤以得人為要。應由該大臣等揀派熟諳水利之員。囗勘地勢。或引河水。或濬山泉。若著有成效。准其擇尤保獎。並令久於其任。以資熟手而竟全功。

一農具等項應分別購買修補也。查開辦屯田。所有農具。以及籽糧牛隻。皆需經費。或招工匠製造。或由他處購買。或就倉存籽糧撥給。由該大臣等查明某營種地若干。應用各項若干。報部查覈。嗣後添購修補。或動存餘經費。或將收穫餘糧變價津貼。屆時酌度情形辦理。

一收穫糧石應分別扣抵存儲也。查光緒八年。烏魯木齊都統咨稱。巴里坤屯地。初年耕種。除口糧及籽種外。尚餘各色糧數十石。二三年即餘二百餘石。巴里坤係著名寒苦之區。必須歇年耕種。收穫尚能如此。況各處腴區甚多。若每營以一半應差操。一半事耕作。約計每人種地。儘可供數人口糧。一俟收穫之時。該大臣等將某營某處。實收某色糧若干。除籽種外。扣抵各營兵餉若干。餘存若干。按年造報查覈。其餘賸糧石。擇揀高燥之地。建倉存儲。以免霉爛。

一分別賞罰以示勸懲也。查光緒四五等年。伊囗將軍派官兵在塔爾巴哈台等處屯田。將出力官兵奏請獎勵。其實所種之地無多。且有賞無罰。何以示懲。屯田各營。耕作不無勤惰之分。勸懲宜有賞罰之別。嗣後各營中如有收穫最多者。准將該營官保獎升階。以示優異。收穫較少。查係耕作不力者。即將該營官嚴行參辦。以警效尤。該大臣等均視各營收穫多寡。分別議敘議處。若總辦督辦大臣果能盡心盡力。每年實能以糧放兵。抵省餉銀數十萬兩者。仰懇  天恩。特予格外優賞。其為數實多者。由  特恩錫以世職。以為廣籌兵食者勸。非臣下所敢妄請。均俟該處開辦定章。再由臣部奏明。會同吏兵二部遵照辦理。

募民屯邊議

陸黻恩

余著錢幣議。極言銀貴民病之故。客有難余者曰。子謂民之病在銀貴。吾謂民之病在人滿。銀貴之病。猶可言也。人滿之病。不可言也。 國家滋生日盛。田不加增。土不加闢。穀不加多。縱錢幣得行。民困稍蘇矣。而木飢金穰。不能必之於天。一遇災荒。哀鴻囗野。雖有錢幣。寒不可衣。飢不可食。閭閻無半年之蓄。常平無匝月之糧。其將何恃也乎。昔之人嘗講求西北水利矣。而旋作旋輟。未見其效。且今之北五省。人固未嘗不滿也。雖廣種薄收。地力容有未盡。然墾荒之令一下。奪土著之業以與流民。是滋之擾也。余曰。嘗聞之西域賜環者矣。其言曰。出嘉峪關外。彌望數千里。皆膏腴之地。畝收幾一鍾。其地有熟荒。無災荒。何謂熟荒。每年穀熟之時。計其畝之所入。不足供收割之費。則表其甽之四隅。撒以灰。縱牲畜入。食之蹂之。雖他牧者蹊入不禁。又無水道可通。故其粟不能他販。當秋收之際。菽粟如水火不啻也。其言如此。余嘗謂理財之大道有二。曰生之者眾。食之者寡。今東南之地生之者不為不眾。無如食之者尤眾。西邊之地食之者不為不寡。無如生之者亦寡。恆苦於不能相通。則何如酌其盈虛而調劑之。竊意宰相論道經邦。修六府而正庶土。事莫大於此者矣。今欲徙民屯塞外。而 國家經費有常。其費在目前。而其效在十年之後。且行之不善。亦慮以擾民。則愚又有計於此。不費 國。亦不擾民。請得而悉陳之可乎。今 國家事例頻開矣。設創為一例。名曰營田例。令富民之欲援例者。各募鄉果之貧民無業者。或不拘鄉里。即西北之富民。亦可募東南之貧民。其情誼久久亦自浹洽耳。與雖有業而願徙者。給以資糧路費。護送屯所。 朝廷特設辦事大臣數員。分駐屯所。專司屯墾事。凡富民領戶到屯者。每戶撥給田二十畝。富民給以牛種廬舍之資。令其開墾。俟三年後陞科。準西北省之中下則。俾為世業。其富民名下之戶。滿百者給以八九品職銜。二百戶三百戶者循是遞加。三年考其殿最。支給半俸。再留三年。著有成效。即以為該地方官。千戶以上者為大縣。七百戶以上者為中縣。五百戶以上者為小縣。其自四百戶以下。以為分防縣丞主簿巡檢之官。皆主其戶之詞訟租稅。其稱職者為世官。該大臣考其行能而進退之。而必以講求水利勸課農桑為率職。十年之後。則繕城池。建府庫。實倉儲。廣鼓鑄。興學校。教以忠信孝弟之行。講武備齊以坐作進退之節。婚姻不出里黨。守望不越鄉閭。井田復於是。封建由於是。禮樂興於是。軍旅講於是。力役準於是。而又令民寓書勸導。其故鄉親戚。源源來歸。皆以富民督率之。資給之。教導之。整齊之。將見數十年之後。向之風沙千里。極目無人煙者。今且桑麻蔽野。雞犬相聞。

夫而後西北之地力盡。東南之民氣紓。且以西北之賦稅供西北之軍糧。而東南之額徵可減。至於八旗生計。如獨石口外之開平城紅城子等處。張家口外之興和城新平城等處。沃野千里。處處可墾。孫文定公已詳言之。請盡發禁旅之餘丁。前往屯種。即以旗戶之殷富者。為之督率。一如西域之例。如此則 國家之兵餉不盡仰給於東南。以其有餘。講求軍政。精造船囗。既富且強。蠢爾小夷。固不足煩中國之慮矣。此之不為。顧曰鰓鰓焉講理財。講節費。卒之財不能理。費不可節。開捐之不已因而報效。報效之不已因而勒捐。勒捐之不已因而均派。均派之不已因而加賦。民生日絀。國用日匱。雖使管商持籌。桑孔榷算。亦無能為役也已。

畿輔開屯以救漕獘議

包世臣

水利與屯田。同理而殊勢。水利者。明農之先務。主於足民。屯田者。足食之上理。主於裕國。故水利之興多在閒暇之時。民足而國儲亦富。屯田之興多在有事之秋。國裕而民急亦解。數百年以來。興水田於西北者。何承矩之後。以怡邸朱鄂兩文端為盛。經理數年。墾成稻田至三百餘萬囗。而不久即廢。論者多咎其尚不與民爭利之虛名。不開屯而聽升科。以致功隳已成。為慮不及遠。此固非樂成人美之談。然詳考當日時勢。即開屯亦不能以垂久也。南漕歲額平米四百餘萬石。雍正中曾以運河淺涸。阻滯南糧。至侍郎李紱籌辦乃通。事載穆堂文集。然未聞當時都下有乏食之虞。是儲蓄未急也。經征官多收羡餘。特定為貪官例。是當時不以浮收勒折為當然。則民力未急也。運丁稍形竭囗。尹文端奏增水腳錢每石五十餘文。不聞經征官別有津貼。是丁力官力俱未急也。如是而必責其不能預為今日之地。不亦過乎。惟當日水田三百萬。散在數十州縣。隨處開屯。不能得如許囗任事而通農事之人。一也。運道迂遠。轉搬滋費。都下既不仰給。則經費疑於虛耗。二也。北人口味。皆宜雜糧。糶賣不售。三也。加以選種不精。米多囗稗。糞本不時。收成歉薄。升科之後。業者或難償本。故旋踵而廢。如是雖開屯又獨能久耶。今京通兩倉存糧。曾不足以支歲半。運河略聞淺滯。則都下人心為之惶惑。萬一有如雍正中阻運之事。何以待之。至南漕專藉江浙。尤以蘇松為大。近年吳中民戶。田租所入。僅足當漕。而條銀必須賠墊。即衿戶訟戶輸納較輕。亦復倍差額征。蘇州漕額。每畝自二斗一至一斗五不等牽算為見畝一斗八升近年民戶完折色。每石至洋六塊為錢七千有零而糙糧每石市價。不過一千七百文。是四石方敷一石計每畝完漕當用米七斗餘蘇州佃租。每畝米一石。看收成定分數。通牽十年斷不能及八分故租入僅敷完漕也。民戶朘削不堪。非鬧倉不能邀減。眾志成城。不謀而集。故搶斛拆倉毆官之案。相望而起。從前鬧漕皆棍徒。近年則皆力農良民。封圻大吏。知良民鬧漕之實出於不得已也。每事姑容。漸不可長。州縣開倉收本色。近已及倍。米足兌軍。閉廒開折。民戶比市價常三四倍。衿戶訟戶或兩倍或倍半。無論平日官聲。漕開則怨斂。民戶日少。訟戶日增。而運丁兌費。每船須洋錢千二三百塊。折入之數。常不敷兌費。挪庫項。貸利債。漕事幸畢。而奏銷限屆。公私虧累。十缺而九。旗丁所得津貼。仍不敷沿途閘壩起撥盤糧交倉之費。傾覆身家。十丁而六。是民困官困丁困。皆至於不可復加。易曰。窮則變。變則通。漕獘至此。固非變不通矣。必有備。事乃有濟。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變通之權。惟決於開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