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昨天的你有多么的辉煌和多么的不可一世,也不管昨天的你是多么的衣衫褴褛多么的落魄不堪,这些都不在重要,因为这些已经都是昨天的事情。
当蓬勃的太阳从东方一点点付出海面上的时候,今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过去的都已经在昨天,你能把我的只有今天。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走出什么样的生活,关键就看你今天的所作所为。
没有人生来就愿意经受磨难的,但是,任何人生都会告诉我们,困难和逆境是不能避免的,生活就是这样。
有这样一幅漫画:一个人正在练拉力器,可以知道他在锻炼身体。他的脸上却带着笑容,连拉力器都变成了五线谱上面跳跃着的欢快音符。锻炼身体,是一件枯燥的事,可主人公却可以做到苦中有乐。
“磨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奋进、激励的话,但学会正确对待磨难更有现实的意义,毕竟,磨难不是什么好事,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起的。
在一次聚会上,那些成功人士的实业家、明星谈笑风生,其中就有著名的汽车商约翰·艾顿。艾顿向他的朋友也就是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回忆起他的过去——他出生在一个偏远小镇,父母早逝,是姐姐帮人洗衣服、做家务,辛苦挣钱将他抚养成人。可是等姐姐出嫁之后,姐夫就把他撵到了舅舅家,而舅妈更是刻薄,在他读书的时候,规定每天只能吃一顿饭,还得剪草坪和收拾马厩。在刚工作还是做学徒的时候,他根本租不起房子,有将近一年多时间是躲在郊外一处破旧的仓库里睡觉……
丘吉尔惊讶地问:“你以前怎么没有说起过呢?”艾顿笑道:“有什么好说的呢?正在受苦或正在摆脱磨难的人是没有权利诉苦的。”
沉默了一会儿之后,艾顿又说:“磨难变成财富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你战胜了磨难并远离磨难不再受苦。只有这个时候,磨难才是你值得骄傲的一笔人生财富,别人在听着你的磨难的时候,也不觉得你是在念苦经了,才会觉得你意志坚强,值得敬重。但如果你还在磨难之中或没有摆脱磨难的纠缠,你所说的这些,在别人听来,无异于就是请求廉价的怜悯甚至乞讨……这个时候你能说你正在享受磨难,在磨难中锻炼了品质、学会了坚韧。否则,别人只会觉得你是在玩精神胜利、自我麻醉吧。”
也就是艾顿的一席话,让丘吉尔重新修订了他“热爱磨难”的信条。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磨难,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磨难时,它就是你的财富;可当磨难战胜了你时,它就是你的屈辱。”
苏东坡的一声是十分坎坷的。“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苏东坡在33岁的时候一度进入中央政权的中心,但很快由于政见不合,他便开始了大半生的颠沛流离,即便是这样也终没能逃离波谲云诡的政治漩涡。35岁的苏东坡正当盛年,被贬杭州任通判,从此便开始了梦魇般的贬谪流放生活,按时间顺序大致排列如下: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颖州、扬州、定州、惠州、英州、儋州。从这个被贬路线图来看,他是在离政治中心越来越远,而离黎民百姓却越来越近。林语堂说他是“贬谪到广东高山大庾岭以南的第一个人”尤其是在海南儋州这个蛮荒之地,苏轼度过了21年,以至于北返常州的第二年,苏东坡便永久地离开了我们。
让人感慨的是,虽然苏东坡仕途上遭遇不公,经受磨难深重,他却没有抱怨,没有沉沦,也没有颓废。他总是那样乐观、豁达,乐天知命,随遇而安。所以,林语堂感叹说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对于那些无耻政客、卑鄙小人的中伤、攻击、流言、陷害等等,他不屑反驳与回击,只是莞尔一笑,然后收拾行囊奔赴下一个流放地。在惠州的松风阁流连漫步的时候,他想到的是“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能放下的是功名利禄以及个人恩怨。而百姓万民之忧乐却总是挂在他的心间。兴修水利、减免租税、赈济灾民、平反冤情、为民请命……每到一方,苏东坡总是造福一方。因此,林语堂称他是“百姓之友”。
事实上,生活中处处都有快乐,只要你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所以,我们要学会苦中作乐,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