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为人儿女,为人父母……做儿女的有做儿女的职责,做父母的有做父母的职责。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于丹教授给出的解释是,牢记父母的年龄,一方面会因为高堂健在而高兴,另一方面又会为他们已入暮年而忧惧。“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种最深沉的悲哀。于丹教授深情呼吁:“经历了动荡的2008年,我们更知道生命的仓皇和无常,如果我们内心对父母有爱,那就马上行动,不要等到明天。”
我们都知道要孝敬父母,可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孝敬父母,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应该怎样尽孝道。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其实,这只能做到“外安其身”。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如果不能从心里尊敬父母,就不是真正的孝道。于丹教授从中提炼出更深刻的孝道:内安其心。
报纸上曾经报道过这样一条新闻。一辆装者硫酸的卡车和一个载着四口之家得拖拉机相撞了,卡车翻到在路旁,罐子里的硫酸流到了路旁的深沟里。拖拉机也翻了车,车上的两个孩子滚落在路旁的深沟中不省人事。孩子的母亲疯了一样的冲进沟中,将孩子一个个的救了上来,但这位母亲因为全身大面积烧伤而失去了生命。
这条新闻让我们感动,但是却并不稀奇,因为如果换做是其他的母亲,也大多会如此的,因为父母为了救孩子而失去生命的故事太多了,多到让人们习以为常,觉得天经地义。
孝敬父母是心中想念和日日陪伴是苍白的,只有让父母不再操劳,可以锦衣足食的安度晚年才是更实际的孝敬。于是我们作为儿女离开了父母身边开始为自己的生活打拼,标榜着孝敬的大旗聊以自慰,心安理得的将父母放在了身后。但当听到父母接起电话的那份惊喜时,你有没有恍然大悟,其实父母需要的是关怀。
曾经有这样一个采访,采访对象是一个老人,当记者问这位老人究竟需要什么的时候,老人回答的结果大出在场人员的意外,这个答案足以让天下的儿女汗颜,原来他们最需要的竟然只是儿女简单的陪伴,他们觉得能和儿女说说话就心满意足了。我们不知道这是不是该算作老人的一个愿望,却知道这竟然是大多数子女没有办法给予老人的举手之劳。有多少人都亲眼目睹了亲戚朋友在父母去世时的悲痛欲绝,那种悲痛中是不是也蕴藏着作为一个子女无法弥补的悔恨呢?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如果把子女与父母关于付出来进行对比这只是徒劳的,因为子女可以是父母的全部,但父母却只是子女的一个起点,子女有太多的理由去忘记远方甚至身边的父母。比如为了自己的事业忙得不可开交,为了自己的家庭疲惫不堪,为了自己的子女呕心沥血。或许真的有太多的缘由可以暂时将父母放在一边,但在不经意间的回首的时候,才发现那个自己心中如山般高大的父亲,如海般胸怀的母亲,如今已是白发苍苍,身形佝偻。
一曲《常回家看看》唱出了天下父母的心声,也给天下子女一个启示,孝敬父母也许听起来很大,做起来其实很小。或许对于自己的父母,我们没有办法做到如父母般的伟大和无私,但我们至少不该忘了给父母捎去一份想念和问候,他们正在苦苦等待你的消息和你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