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储蓄健康
33332600000083

第83章 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挫折

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类任何形式的攻击行为都是攻击能量积蓄过量而又缺少适当途径释放的后果。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就像一个固定体积的容器,如攻击能量积蓄过量,超出可控制的水平而又没有找到适当的途径发泄,就会爆发出来。这种能量指向机体内部就表现为自残、自杀,指向外部就表现为攻击行为。这种攻击行为最早源于童年早期的模仿行为,如父母对子女的攻击行为、态度,成为儿童成年后的反应方式,并容易形成一种不当的适应行为。

然而,人人都有遭遇挫折的机会,关键是应对挫折的方式。要使我们的身心不受到伤害,就要自觉抵御那些不良情绪的纠缠,避免过多地消耗自己的能量和精力,同时接受挫折,并从中获得锻炼。应建立多种升华渠道疏泄这种能量,如通过踢足球或参加各种有益的娱乐活动等一些替代行为,减少或缓冲攻击性行为的负性情绪。不要总让自己活在别人的期待之中,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价值观,克服自我价值过度膨胀。尊重事实,不苛求别人,避免产生敌意和心理冲突,努力使自己的天赋得以表现。

人们在遭遇挫折时,通常会关注不良情绪状态的消极影响,忽略挫折对人的健康和功能活动的积极促进作用。实际上,挫折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适度的挫折可提高我们的应对能力。那些长期生活在被保护状态的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极有可能产生环境适应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更容易受到伤害。

美国的心理学家贝克(A。Beck)认为,情绪与行为的发生一定要通过认知的中介作用,而不是通过环境刺激直接产生,即通过对该事件的理解和评价才产生情绪反应。在情绪障碍中,认知歪曲是原发的,而情绪障碍是继发的。他认为,对事件的评价是一种认知加工的过程。所以,在我们遭遇挫折时必须客观地评价事件,对造成的挫折感进行再评价,以帮助我们改善应对挫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恢复情绪的平衡状态。

应对挫折时,要勇于面对客观环境造成的压力和主观上的精神挫折。对人生的低谷状态要进行客观评价,善于从中总结经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将挫折化作一种动力,将情绪化的冲动行为变成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行为方式,最大限度地提升自我责任意识,勇敢地迎接挫折,使挫折成为锻炼意志与能力的极好机会。挫折是苦难,也是人类的朋友。接受挫折,战胜挫折,从中感受迎接挑战的快乐体验,我们便能超越自我,满怀信心地向一个又一个新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