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储蓄健康
33332600000149

第149章 腊八粥养生又御寒

腊八节吃粥盛行于宋代,当时称为“五味粥”,主要是以稻黍和果豆为原料,后来配料不断改进,元代即以胡桃、松子、柿、栗子为配料,明朝将腊八粥称为七宝粥,配料共7种。明清时,腊八粥的制作更加精细,要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末、栗子、红豆、去皮枣泥等加水煮熟,外用染红的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及红糖、白糖等进行点缀。每到节期,皇宫不仅煮腊八粥,而且还要分赐百姓。

现今制作的腊八粥随各地风俗,种类不一,原料主要由多种米、豆、干果和坚果构成。从现代营养学角度来看,豆中含有惟一能与动物蛋白媲美的优质植物蛋白,干果“浓缩”了诸多鲜果中的营养物质,坚果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富含维生素E和多种微量元素,这些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不无裨益。按传统养生观点,腊八粥具有健脾益肾、滋补虚损的功效。脾、肾分别为人“后天”与“先天”之本,脾肾充盛,身自强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腊八粥香糯可C1,严冬食之,能够暖身祛寒,且其性味平和,补而不腻,堪为冬季养生佳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腊八粥不仅在“腊日”,大凡冬令皆可不定期食用四季常食,定可获益。

粥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间也有广泛的应用。冬季天寒地冻,中医认为寒气盛则伤人之阳气。老年人多因阳气不足,不耐寒冷一因此,食粥宜搭配温补之品以御寒。

现介绍民间常用的御寒粥方如下,供老年朋友参考选用。

(1)羊肉粥

选瘦羊肉250克,洗净,切成肉丁,与1个萝卜同炖,先去膻味,然后取出萝卜,放粳米150克熬粥。羊肉性温热,系高蛋白、低胆固醇食物,冬季常食羊肉粥可益气补虚、温中暖下,还能益肾强阳。最适宜贫血、肺结核、慢性胃炎及虚寒症患者食用。

(2)牛肉粥

取牛肉100克切薄片,与粳米100克煮粥食。或将切片之牛肉调味后投入沸粥中煮食,其味鲜美。牛肉含人体所需之多种氨基酸,对机体补益大。牛肉粥可养胃益脾、补气生血,对于气血不足之体弱畏寒、筋骨酸软或气虚盗汗等诸症治疗效果均好。

(3)栗子粥

栗子15个,剥壳和粳米50克煮粥。栗子性甘温,具有活血止血、养胃健脾、壮腰补肾之功效,适用肾虚畏寒、腰膝酸困无力者食用,还可辅助治疗慢性胃炎及慢性结肠炎。

(4)核桃粥

取核桃肉50克,捣碎,与粳米100克煮粥食,温补精髓作用大。核桃肉产热量高,含丰富的亚油酸,有补肾、养血、健脑和强筋骨的功能常食核桃粥可增加机体热量,增强御寒能力特别适宜年老体衰、病后虚弱,头昏眼花、健忘及神经衰弱者食用。

(5)韭菜粥

光把粥熬熟,再把适量韭菜切碎投入,稍煮片刻便可食用韭菜内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B,C和钙、磷、铁等物质。熟韭菜甘而补中。经常食用韭菜粥可助阳缓下、补中通络。凡背寒气虚、腰膝酸冷者食用效果均佳。

(6)人参粥

取人参3克盛砂锅内,加水文火慢煮20分钟,再加粳米100克煮至粥稠,放入适量蜂蜜或冰糖调味即可。参米同煮具有协同的食补效果,能补气血、健脾胃适合于病后体虚、老年人畏寒食滞、便溏泄泻者食用。经常食用人参粥,对心肌营养不良、冠状动脉硬化及心绞痛、心率失常等都有良好的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