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储蓄健康
33332600000142

第142章 天凉进补正当时

长夏过后,进入了秋季。这时,人体内“营养库”的储存经过夏季的消耗,有待补充,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也有待调整。从气候看,秋季是冷热交替的季节,天地间阳气日退,阴寒渐生,各种疾病乘虚而来,人体要准备接受漫长寒冬的考验。所以决不能错过秋季进补的良机。

秋季进补,一般称为“引补”或者“底补”。这是因为“秋季五脏属肺,宜平补,补品不可偏寒或偏热”,即秋补宜服食平和的补品。秋季进补,一是为冬季进补打基础,做准备,使人体逐渐适应补品的作用。特别是老年人血衰气少,生理机能减退,如果突然进补,可引起“虚不受补”;二是调整脏腑功能,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尽快适应渐渐凉爽寒冷的气候,预防冬季各种疾病的发生。因为秋季进补是冬令进补的前奏,所以,将之称为“引补”或“底补”。

《黄帝内经》指出:“秋冬养阴”。认为随着季节的变化,人体内的阴阳也会发生相对变化。所以,秋季是养阴的季节,此时养生的原则是润燥、暖体、养肺、益气。

秋季的饮食,应选用一些防燥护阴、滋肾润肺的滋补品,如萝卜、西红柿、梨、柿子、大枣、核桃仁、杏仁、无花果、银耳、黑木耳、芡实、山药、百合等,以清肺生津、养阴润燥、补益气血。也可适当多吃一些猪瘦肉、牛肉、鸭肉以及牛奶、豆浆、蜂蜜等。胃肠虚寒的人,可吃些生姜、肉桂、桂圆肉等温热食品。有条件者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一些西洋参,以补气生津,健脾安神。有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者,或由于受凉而引发干咳无痰或少痰的燥咳,并伴有口鼻干燥、口渴心烦者,应使用清肺、润燥、止咳的方剂,如杏仁、桑叶、沙参、蛤蚧、核桃仁等,以补肺益肾纳气。

根据中医保健学,无论病后湿否,都可按月令进补一些天然药物,如农历七月,可取松仁,捣烂如膏状,每次服鸡蛋大一块,每日3次,有延年身轻的功效。

农历八月,可采百合,晒干蒸食,甚益乏力。还可以采柏籽仁,晒一干为末,每服5克,久服延年。

农历九月,这个月宜进地黄汤,方法是取地黄洗净,以竹刀切薄片晒干,用时,取10克,煎汤饮服。如常服菊花酒可使人长寿。

根据《四时,篡要》记载,除了按以上方法服药外,对一般老人,“仲秋后,宜服金匮肾气丸”,可明显增强老年人的免疫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