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储蓄健康
33332600000111

第111章 如何进行心理锻炼

自我锻炼,不仅能缓和情感紧张,甚至还能精确而自觉地控制自己的神经心理状态。在自我锻炼的作用下,高级神经活动和肌体各植物神经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病人主动接受治疗,这比被动的催眠疗法好。

自我锻炼的实质是什么呢?专家们认为,自我锻炼是由两个连贯的阶段组成的。

第一阶段是肌肉松弛,或称肌肉放松阶段,没有第一阶段是不能进行第二阶段的。自我锻炼的基本核心是善于使肌肉达到尽可能的放松和彻底的放松。

只有在肌肉完全彻底地放松以后,才能够转人第二个阶段,即形成和巩固新的条件反射以应答对自己暗示的某些意念。

在肌肉放松良好的情况下,言语信号能够形成不自觉的、不受意识和意志控制的条件反射。然而,这些条件反射可以自觉地(因为自我锻炼受意志控制)控制体内植物性神经活动过程。在许多场合,锻炼过程中多次重复的具体形象也能取得这样的效果。

为什么需要肌肉放松呢?因为肌肉过分紧张会自动抑制智力活动和情感活动,在情感领域和肌肉紧张状态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肌肉紧张正是恐惧、痛苦和其他不悦情感的外在表现。例如,我们见到一位面容紧张呆板,说话咭咭哽哽、呼吸急促、眼神发呆、呆若木鸡、神经颤抖的人,不需要问什么,就可以知道会有某种原因在使他痛苦、伤心和不安,这些征象反应了内心状态。

肌肉放松是积极情感的外在标志,是全身安宁、性格稳定、心满意足的外在标志面容慈祥莞尔而笑,是放松面部肌肉造成的。

人们一般都没有意识到,我们每天是靠放松肌肉来进行休息,加快人睡的。肌肉放松可以使人的神经系统做好休息的准备,以及从不眠状态转人睡眠状态。在恢复精力的睡眠之后,也会出现肌肉放松现象。

具体的进行方式,首先要对准备进行的自我锻炼方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除了具体的锻炼方法和进行程序以外,一般应具备有比较严肃负责的介绍资料,说明自我锻炼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事项最后这两点是我们进行自我锻炼选择时的首要注意之处。世界上每一种现存的“自我锻炼疗法”必然是有实用价值的,关键在于对你这个人的具体条件是否相适宜,不相宜就会有不良后果。中医常说“药医有缘人”、“术治有缘人”,这不是说某种医术和药方对谁有缘法,而是其对某个人更为适宜而已。

在选定了自我锻炼方法之后,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试验过程。这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看自己是否适应这种方法,另一方面机体也有一个适应过程。比如锻炼如果要求进行10分钟,不妨开始只做3分钟,以后逐渐增加到10分钟。

经过循序渐进,达到锻炼的时间要求之后,又有一个掌握量的规定性的问题,中医明确地叫做“度”,意思是适应具体锻炼者的耐受程度。这个概念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不做机械、具体、刻板的规定,不是从群体出发而是从个体出发。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锻炼时期,也有不同的“度”的要求,这正符合辩证法的核心,“一切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中医要求锻炼者在每次锻炼之后感到神清气爽,精神增长,自我感觉良好另外必须明确,进行自我锻炼的目的,不是追求成绩,追求一鸣惊人,不可以盲目地增加时间,无限制地提高难度。应当适可而止,达到“强健身体,增进健康”即是达到目的。

另外,我们中国传统的行为观念强调“守常”,强调“贵在坚持”。具体到为增进健康而进行锻炼时,就有一个理解的间题了。就职业性接触得知,有的人因不顾自身体质盲目长跑或慢跑而引起一些本来不该发生的呼吸道和全身性不适疾病。如果是针对身体某一方一面的不足、不适而进行的自我锻炼,当原因已经去除以后,锻炼就该停止。这其实和用药治病的道理一样,病除以后就不必再用药了。因此我们强调自我锻炼的针对性,从而也主张随着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变化的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