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世界著名家族教子羊皮卷
33325800000050

第50章 尼克松家训:要收获就要付出汗水

尼克松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附近的约巴林达镇。爱尔兰人后裔。父亲是汽车加油站和百货店老板。尼克松毕业于惠蒂尔学院和迪克大学。1934年获惠特尔学院学士学位。后进杜克大学专修法学,1937年获法学士学位。1937年至1942年在加利福尼亚州惠特尔当律师。1938年6月加入共和党。1942年至1946年在海军服役,升为海军少校,复员后曾两次入选参议院。

1946年,尼克松当选为美国众议院共和党议员,开始步入政界。1950年当选为美国联邦参议员。1952年,他作为艾森豪威尔的竞选伙伴,当选为美国副总统,任副总统4年。1956年他再度当选为美国副总统。1968年尼克松当选为美国第46届(第37任)总统。1972年1月连任第47届总统。

尼克松有两个女儿,长女帕特丽夏(翠西)·尼克松·考克斯很有主持天赋,曾经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一个小时的节目里,她主持了对白宫的电视游览,举国为她的魅力所倾倒。次女朱莉·尼克松·艾森豪威尔是一位编辑兼作家。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和大多数美国总统一样,他的童年也可以看做是美国历史的缩影——没有多少祖先留下的资本,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成功。如果说有美国精神存在的话,开拓进取、独立创业应该说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而这种精神,几乎是所有成功的美国人不可或缺的素质,即使他家财万贯,门第高贵,都离不开这种精神,尼克松的人生起跑线,也注定从他出生时就开始了。

尼克松大约只有3岁的时候,他的母亲驾着一辆轻便马车,尼克松和弟弟都坐在车上,在马车飞速地转弯时,尼克松被摔在了地上。当马被母亲勒住时,尼克松也从地上爬了起来,但是被摔坏了,并留下了终生的疤痕。这条疤痕见证了他童年的艰辛,同时也证明着他的坚强。

尼克松的家境并不富裕,一家人只能从土地上获得自己必需的食物。在尼克松9岁时,父亲卖掉了屋子和菜果园,迁到了惠特尔。父亲十分勤劳,靠自己的双手辛勤耕耘,以改变全家人的命运。终于,他有了自己经营的加油站,后来就又办起了杂货店,并专门出售尼克松家制的馅饼和蛋糕,将尼克松母亲的绝活手艺推向了市场。

父母的勤劳对尼克松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很早就参加家务劳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父母经常拿《圣经》中的“你必须汗流满面,才得糊口”这句话来教育他,让尼克松刻骨铭心。尼克松很快就成为了家里的得力帮手。在父亲和母亲辛勤劳动的带动下,尼克松充分认识到劳动能够创造一切,能够改变和获得自己的需求。正是靠着给家人的帮忙,尼克松也深深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和成果。

据尼克松回忆,他每天早晨4点钟就起床,以便在5点之前赶到洛杉矶第七街菜市场。他亲自挑选水果和蔬菜,尽力同农民和批发商讨价还价,希望买得便宜些,并把选购好的货物用马车送回家,把这些货物洗净、分级等,放到店铺后,并在8点钟再去上学。尽管很辛苦,但每次劳动后,尼克松都感到一种轻松和快乐。因为他靠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收获。

童年的经历最后成为习惯,尼克松终生都谨记父母教给他的这句话:靠自己的付出来实现人生的目标。

生活中,有的人只求付出,不求回报。但有的人却什么都不愿意付出,只求回报;有的人付出大于回报;有的人付出却低于回报,但99%的人都会认为自己的付出大于所得的回报。

有些人老是抱怨这个世界不公正。他们认为自己为别人付出了许多,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他们对生活表示愤慨,谨慎地提防着他人的“险恶用心”,怕一不小心陷入人为设置的陷阱,成为他人的猎物。其实,公正自在人心。

曾有一位管理家告诫人们:“疲于奔波生活着的人啊,别一味奢求大于或等于你付出的回报,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