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世界著名家族教子羊皮卷
33325800000035

第35章 松下家训:坚持走自己的路

松下幸之助是日本著名跨国公司“松下电器”的创始人,9岁被迫放弃学业,开始了长时间的学徒生涯。1916年,他从75日元起家,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发展了一个一年仅税款就高达900亿日元的大商业帝国。他创立了独特的经营之道,在国内、国际的激烈竞争中始终把握主动权,被人称为“经营之神”。

松下家族,世代务农,先辈就无达官显贵,也无武士学者,平平庸庸,寂寂无名。

松下幸之助的父亲松下正楠却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对社会活动的热情甚于务农。他担任村民代表,大部分时间耗在村公所的事务上,愈来愈疏于耕种,把田地都租给佃农,因此,身为自耕农的他,又算得上是一个小地主。相对于默默无闻的先辈来说,正楠算是一个颇有脸面的人物。在松下幸之助出生的时候,家境还不错,是个小有资产的人家。

无论是谁,在事业起步时面对以下几条困难,能够取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极其贫寒的家境、没受过多少正式教育、时常生病的羸弱身体。

然而,“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却成功了。是什么力量让松下幸之助从这样的台阶上起步,最终取得成功的呢?只要了解松下本人的成长过程及其为人之道,就不难发现他的父母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松下幸之助4岁的时候,家庭的厄运接二连三地降临了。先是一场百年不遇的台风卷走了松下的祖宅,一家人陷入困境,风餐露宿。另外,当时日本西学之风和洋务用品日盛,乡间办起了股票交易所,吸引了不少农民涉足投机的买卖。松下正楠本来就是个不安分的农民,他加入交易所买卖,但没多久梦幻就破灭了,连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房屋都赔了进去。为了生计,正楠只好到大阪去打工,每月给家里寄回微薄的生活费。松下幸之助从此开始了极端贫困的童年生活。

松下正楠在幸之助小的时候,曾经一次次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一次次独立经营,虽然没有取得成功,但是父亲的创业精神却给幸之助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幸之助能够下定决心自己创业,与父亲松下正楠的忠告分不开:“不要受别人雇佣,为别人支配,靠挣薪水过活,要自己做些买卖。”父亲最终没有让他上学,他也理解了父亲的心思,决心按父亲指引的路走下去,并且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松下10多岁时,一次上街,看到从国外引进不久的电车。他想,电可真有用啊!这可比马拉的车方便多了。他认定在今后的日子里电肯定会大有前途,于是离开了修车店,进电灯公司当了学徒。他在电气这个大有希望的产业中,满怀幻想地编织着自己的未来。他心中崇拜着发明大王托马斯·爱迪生这样的英雄。当时,他是公司最年轻的配线检查员,职位稳定,工资也不算低,一天的工作只要半天就干完了;况且他已结婚,用日本人的传统观念来看,他大概是要在这个位置上干一辈子了。但令人吃惊的是,24岁的松下幸之助,第四次更换了职业:他决心独立经营,当一个老板。

下这样的决心是不容易的。对于这种将深刻影响人生进程的重大决定,松下总是要再三思考的。受父亲的影响,他不满足眼下从容安定的工作。此外,虽然现实没有给他的行动提供范例,但他耳旁时刻鸣响着父亲的忠告:要自己做些买卖。不过,当你了解了松下独立经营后所遇到的困境,你就会更深地理解松下说的,这是他一生中“最大胆的决定”的话了。

松下真的当起了老板。他以好不容易积蓄起来的全部资金75日元作为资本,从事电灯插头的制造。结果他失败了。投入的本钱一下便无影无踪。但这一对年轻而不幸的夫妇并不灰心,狼狈不堪的他只好把妻子的和服当掉,换成现钱,以渡难关。他们继续努力研究。最后终于制成了新式的电灯插头,上市后受到欢迎。

从这里,可以体味到松下幸之助的人生哲学,那就是人生的成败本不稀奇,重要的是你要认准方向执著地走下去。能坚持走下去的人就是成功者,放弃的人则是失败者。当然对松下幸之助来说,他拥有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没有理由去放弃,因此他成功了。

父亲松下正楠在独立经营生意时,饱受磨难而不屈不挠,这种精神一直影响着他,因此松下幸之助和他的工厂以后虽遇到许多困难,但不仅没有被压垮,反而“越是面临难关,越要谋取发展”,终于获得了世人所景仰的巨大成功,实现了父亲没能实现的愿望。

小时候,父亲松下正楠经常告诫幸之助:在人生的道路上,往往会遇到不少困难的事情,即使是有丰功伟绩的人,也不敢说自己不曾失败。正因为有过多次的失败,才会得到多次的经验;经过几次教训后,才能够成熟起来。

后来松下幸之助也经常用同样的话来激励和教育他的孩子,他经常强调,当遇到事情不顺利时,自己不要找一堆理由推卸责任。如果不肯承认失败,就永远不会进步。要是在失败面前强调客观原因,就只会使自己一再地处在失败和不幸的漩涡之中。事实上做事不顺利是情有可原的,一帆风顺就不叫人生,因此你没有理由因此而放弃,坚持走下去才是成功的前提。

松下幸之助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人不管失败多少次,如果不失去“再试一次”的勇气,就一定会成功。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再试一次的决心,则往往很难取得成功。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失败,也许你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也许因为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而烦恼不已;也许由于观念错误而招致失败,诸如此类,难以避免。

失败后该如何面对?不要迟疑,立刻制订计划,向新目标挑战,唯有一遍遍地向失败挑战,你才能成为成功者。

要想达到成功,就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不管中途发生了什么事情,绝不消极;

(2)最主要的是不怕失败,尤其不能失去再试一次的勇气,失败也能成为最好的教育,假如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失败则可以成为成功的踏脚石。做到这一点,每遇到一次失败,就等于爬上了成功的一个阶梯。

从前,有一个男孩走路总爱摔跟斗,摔倒地后就爱坐在地上哭,他的母亲很恼火。后来,男孩的母亲给了男孩10颗黄豆,告诉他,每次摔跟斗哭的时候,一边哭一边在手上数黄豆。一天,男孩又摔跟斗了,哭着时他不忘从袋里抓出黄豆数起来,数着数着忘记了哭。后来,时间一长,他就学会了控制自己,也就能走稳路而不摔跟斗了。微小的黄豆并不起眼,而改造了一个人却是不争的事实。

人的一生,总有走好路或走不好路的时候。走好路或走不好路,只要人的心态摆得正,人生是没有过不去的难关。因此,一个人永远不要嘲笑别人的梦想,永远不要随便给一个人定性。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只因为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

路有千条,正路、邪路关键看如何选择。要选择走路的方向,人是主要的决定因素。

路总是在人的脚下,然而路也会捉弄人。当人心情好的时候走路,路途就变短;当人惆怅的走路时,路途就遥远漫长……

有时,人到绝境,山重水复,但只要坚持再往前走一步就到了阳光大道,人生因此而柳暗花明;有时,那些看似平坦的路,却充满陷阱,使人寸步难行。因此,自己要选择走的路也不是那么容易。

人的一生,只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并且走稳自己的路,哪怕自己走的路是一条崎岖的山道弯弯,充满荆棘,充满逆境,也不会在乎成功或失败,也就不在乎别人的评价。

当你决定放弃自己的坚持,而去选择与他人相同目标或是结果,理想便已离你远去,你得到的无非是一种虚幻的真实,而那又有什么意义呢?生活中不要无所谓,更不要想当然。做一个真正的自己,即使你努力去追求别人的生活,结果很成功,但那种欣喜若狂,倍感自豪的感受却永远不属于你。人生短暂,世间的一切恩恩怨怨,功名利禄,在一瞬间都将失去。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生活的很多事都可能会使人惊叹,没有什么原因,只是因为,我喜欢,所以我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