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世界著名家族教子羊皮卷
33325800000031

第31章 宋氏家训:敢于为天下先

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字耀如,是一位爱国的实业家,也是孙中山的好友,对孙中山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同时,他还是一位教子有方的好父亲,是中国近现代最早意识到家庭教育功能缺失的有识之士之一。

宋嘉树夫妇共养育了六个子女。他们的三个女儿: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分别嫁给了孔祥熙、孙中山和蒋介石,这三段重大联姻,成为我国现代史上政界、金融界、经济界的风云人物,宋家从买办家庭变为了权力家族,从“上海宋家”跃升为闻名于世的“宋氏家族”。

宋氏祖籍在河南相州安阳,远祖魏国公韩琦为北宋名臣,据《宋史》记载:“相三朝,立二帝,厥功大矣”。南宋宁宗年间(公元1197年)韩显卿为躲避北方战乱,抱宗谱从广东廉州南下渡海移居文昌罗豆乌坡村,成为韩氏渡琼第一始祖。嘉庆年间,宋庆龄的高祖父韩仁循(第二十代)定居现在昌洒镇的古路园,曾祖父韩锦彝和祖父韩鸿翼三代世居在这里。

宋嘉树原名韩教准,因过继给自己二婶的弟弟而该名为宋高升,后改为宋嘉树。

在男权主义观念十分浓厚的19世纪末,宋嘉树敢于蔑视男尊女卑的世俗偏见,认为男女都一样,女人不要依附男人,身为女人不应妨碍自己成为国家有成就、有作为的公民。他信仰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认为“三从四德”是对民主教育的反叛,因此竭力抵制并为三个女儿提供了与男子一样多的学习机会和条件。在宋氏三姐妹6、7岁时,他就先后把她们送到美国教会办的“中西女塾”学习,并寄宿于学校,从小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后来他又把他们三姐妹全送到美国求学,使他们接受西文现代科技文明和价值观念的教育,培养她们个人奋斗的精神,教育她们要自信、自立、自强。正是因为这样,宋氏三姐妹才如此卓然出众,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

宋嘉树对压抑个性、以循规蹈矩为贤明和以唯唯诺诺为老成的陈腐封建教育深恶痛绝,他认为这种教育会使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天天地沉沦下去。当他看到中国家庭教育与西方家庭教育的巨大差距时,就立志要把子女培养成林肯、华盛顿式的伟大人物,他曾这样说过:“只要一百个孩子有一个能成为超人式的伟大人才,中国就有四百万超人,还怕不能得救?现在中国大多数家庭还不能全心全意培养子女,我要敢于为天下先。”而“敢于为天下先”也成为宋氏家族的家训。宋嘉树的几个子女正是在这种家训的培养之下,才成为当时名震中华的才子佳人。

他专门制订了一套教育孩子的方案,并为实现这个方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在充分发展孩子天性的过程中,宋嘉树训练他们成为具有基督教精神的斯巴达勇士。

还在孩子蹒跚学步的时候,就鼓励他们尽情地玩耍。稍大一点就进行“沐于大麓,烈风雷雨而不迷”的意志训练。选择一个风狂雨骤的日子,带领着孩子在雨中接受狂风暴雨的洗礼,还经常带孩子到野外去徒步旅行。他有时还和孩子们一起禁食,以学会忍饥挨饿求生的本领。他让孩子学会自控和忍耐,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他对孩子要求很严,反对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欲望,主张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他强调如果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就应当有比钢铁更坚强的意志。

宋嘉树认为在孩子长知识开眼界的时候吹掉一个花蕾,会少结一个果实。因此,虽然他性格比较急躁,但绝不训斥孩子。

有一次,宋氏的几个孩子在院子里做游戏,蔼龄拉着黄包车直奔后花园,车上坐着装扮成“皇后”的庆龄,因速度快,车被石头拦住,重心偏离,庆龄跌倒在地,受了伤,鲜血直流。宋嘉树见了并没有训斥孩子,而是告诉她们不要玩这种风险的游戏。

宋嘉树非常爱孩子,但他的“爱”不是“溺爱”,他认为爱孩子皆不可以把他们当做珍珠玛瑙那样去爱,爱孩子就要为孩子的未来负责,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精神。

还在孩子爬行和学步阶段,宋嘉树就鼓励他们:“一步两步三步,好!跌倒了别哭,自己爬起来再走,好!一二一,一二……”孩子们果然不哭,果然跌倒了爬起来再走。朋友们说他是“开孩子们的玩笑”,宋嘉树则回答:“老兄,你错了,这不是玩笑,这是人生之路的第一步,将来在社会上闯世界,全靠这第一步啊!”

有坚强的意志力一定意义上就是摆脱对他人的依赖,相信自己的力量。因此父母有意识地让孩子受点“苦和累”、受点挫折是有益的。让孩子从小品尝一点生活的磨难,从小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从小学会自己主宰自己,就是为了使孩子今后不成为自身软弱的奴隶,学会从挫折中接受教育。当孩子产生自卑、畏缩、懦弱等情绪的时候,作为父母,应该寻找机会以各种形式向孩子表示鼓励,增强孩子的意志力。

要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力,父母应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自然情景,让孩子有勇气面对困难,积极克服困难,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挫折教育。

成功者大都是那些敢为天下先的人。他们一般被人尊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多人没能成功,就因为他们怕与众不同,害怕被“枪打出头鸟”,他们安于现状,安于平稳,所以,他们远离了成功。

敢为天下先,就要有创新的精神,一个人如果踩着别人的足迹走,就不会有创新,不会有壮举。

敢为天下先,要求一个人有先行的勇气。

1860年6月30日清晨,牛津大学幽静的林荫道上许多马车向博物馆大楼驶去,身着豪华钟罩形裙的太太们,由穿着很漂亮的绅士们挽着走下马车。许多身着黑衣的教会人士、学者、大学生、报纸杂志的记者,也纷纷踏上演讲厅的台阶,不一会儿整个会场挤得水泄不通,还有很多晚到的人站在门外院子里和草地上。主席台上坐着最有威望的雄辩的演说家韦柏福斯大主教和以赫胥黎为首的几位学者,他们形成两个对垒,接着一场激烈的论战开始了。会场气氛紧张而热烈,不时发出哄堂大笑和暴风雨般的掌声,他们究竟在争论什么呢?

原来他们正在为动植物及人类的起源而论战。这场论战全是由一本刚刚出版的、绿色封皮的、名为《论借助自然选择的方法的物种起源》(简称《物种起源》)的书引发的。这本书提出的观点骇人听闻,它否定了神学、否定了上帝。那么,这个胆大包天的书的作者是谁呢?他就是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查理士·达尔文。

正因为达尔文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所以他出版了《物种起源》,并受到后人的敬仰。

要想成功,既需要有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又需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积极品质。盲目的大胆,没有思考没有计划,没有对策的天下先。不但不会使你成功,而且会使你一败涂地,输个精光。所以,敢为天下先是有前提条件的,只有那些善于思考,有眼光有毅力的人,先行才会无往而不胜。

“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就是说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就是只要认准一个目标,有了一种思想主张,决心要干一件事,就不会轻易改变。以“虽百万人军中,吾往矣”的无畏气概,进行不折不饶的搏击;就是一种责任的敢担当,心忧天下,为国为民,刚是其内核,韧是其灵魂,灵是其气质,责是其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