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技巧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就是:遣词造句的语言顺序的巧妙运用,一样可以达到某种特定的效果。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人。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的创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
曾国藩一生著述颇多,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传忠书局刻印了由李瀚章、李鸿章编校的《曾文正公家书》。
清朝的曾国藩曾多次率领湘军同太平军打仗,可总是打一仗败一仗,特别是在都阳湖口一役中,险些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他不得不上疏皇上表示自责之意,在上疏书里,他写到了这样一句:“臣屡战屡败……”有个幕僚看到此,担心这么说会令皇帝生气,便建议他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
曾国藩一想,觉得有道理,就按照他的说法做了。
谁知这一改,果然成效显著,皇上不仅没有责备他屡打败仗,反而还表扬了他不气馁的勇气。
我们的汉语真是博大精深,同样的语义,不同的表达方式会得到不同的效果。曾国藩的故事告诉我们,同一件事,同一个意思,换一种表达方式其意思就会有根本性的不同。
“屡战屡败”强调每次战斗都失败,他本人也成了常败将军;而“屡败屡战”却强调自己对朝廷的忠心和永不气馁的作战勇气,虽败犹荣。
这小小表达方式的转换,却透露出说话的大智慧,实在叫人叹服。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与此类似的情况,我们不假思索地说出的话总是得不到认可,而动一动脑筋换个说法,却往往能收到意外的效果。
其实,说话的效果除了和用词、修辞、语气和语调,所要表达的内容本身的性质和分量等有关系外,还和语言的顺序,也就是与展开所要表达的内容时的语言顺序和结构方式有关系。
因为不同的语序排列能改变人们思想感情信息的性质和力度,并对交际后果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就好比写文章时倒装句的使用效果一样,为的是强调其中需要特别突出的一点,比如把“你怎么了”变成“怎么了?你”,虽然两句的意思基本上是一致的,但表达的效果后一句明显要强一些,而且关切的感情色彩更强烈突出一些。
这就是改变语言顺序产生的不同效果。语序的变化组合如同智力魔方一样,巧妙地转动它,可以变换出多种花样、形式,把说者的思想感情色彩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最终征服对手。
因此,有时候为了表达的需要,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对语序的把握调整是必须注意的重点之一。常见的语序变化有以下几点:
1.颠倒词序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用词的单调,而把同一个词只是颠倒顺序就能产生新的闪光点。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词,本来有着固定的位置,表达特定的含义。如果把其词语的位置加以变换、颠倒,其意义就会发生质变,或使强调重点转移,因而能获得强化表达的效果。
2.调换句子的成分
这就是上面提到的类似于倒装句的语序变化,为的是突出思想感情色彩。如果为了表达某种特殊的思想感清,可以把句子中的某些组成成分的位置调换,使之发生位移,以创造特定的表达效果。比如将“你吃饭了吗?”改成“吃饭了吗,你?”感情色彩明显加强了,而且表达的不仅仅是一般的问候了,而是变成了一种关切,显得感情饱满,语气充沛。
3.语句调序
一个别词和句子位置的变化能够体现不同的感情色彩,同样的,为了追求更好的表达效果,增强整体表达的效果,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语句的顺序,从宏观上对表达内容的先后顺序做通盘的策划和设计,这样可以使表达更切题旨。
改变语言顺序出自场合需要,而非哗众取宠
我们讨厌那些自恃有才而玩弄文字游戏的人,那些纯粹哗众取宠的做法,不但不能为更好地表达服务,反而影响了对方对他所说的话的接受程度,是得不偿失的。
我们说的改变语言顺序,是以更好的表达效果为目的的,是通过对字词和句子位置顺序的调换而产生新的亮点,产生更强烈的感情色彩或者是为了突出某种感情色彩,这样既提升了口头表达的语言色彩,使语言更有色彩,同时还使要表达的意思更加明确具体,更有针对性和穿透力,加深听者的感受。
如果离开了交际宗旨的需要,任意颠倒说话的语序,不但不能增强表达的效果,反而让人感到语无伦次、不知所云,那就事与愿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