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18岁以后最应牢记的人生经验
33298400000008

第8章 克服懒惰,让勤奋浇灌成功的花朵

我们都知道,懒惰是人的一种本性,是与生俱来的,也是人人都有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还是勤劳的人居多呢?因为勤劳的人都知道:只有拒决懒惰的诱惑,才能用勤奋浇灌出成功的花朵。

懒惰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它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比如说你不希望和别人交谈;不能从事自己喜爱做的事情;不爱从事体育活动,心情也总是不愉快;整天苦思冥想而对周围漠不关心;日常起居极无规律,无要求,不讲卫生;常常迟到、逃学且不以为然;不能专心听讲、按要求完成作业,文具常不配齐;不知道学习的目的,不能主动地思考问题……都是懒惰的表现。而引起懒惰的因素也很多,比如说生气、羞怯、嫉妒、嫌恶等都会引起懒惰,使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活动。

面对这种懒惰行为,有的人浑浑噩噩,意识不到这是懒惰;有的人寄希望于明日,总是幻想美好的未来;而更多的人虽极想克服这种行为,但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因而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有的人却能有的放矢,积极克服,因为他们知道,惟有克服了懒惰的行为,自己的事业才能成功。

讲述懒惰的故事很多,比如说我们经常说的“懒儿子”就是其中一个:

某人有个懒儿子,一次要外出数日,就给儿子准备了大饼若干,怕其懒,故而将饼套在他脖子上,回来以后儿子还是饿死了。原来他只将前面的饼吃了,而脖子后面的却没动。

而关于勤奋的故事,那就更多了,比如说我们常说的“悬梁刺股”和“凿壁偷光”的故事就是其中两个比较典型的: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便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会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大师。

从上面几个故事中,我们就能看到懒惰的人和勤奋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懒惰的人常难有出息;而勤奋的人则用自己的努力打通成功的通道,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

说到懒惰,谁都知道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谁都想让自己远离这个坏毛病,让自己变得勤奋一点,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充实一点。那么现在就开始从难度小或者自己爱干的事情开始,给自己定些小目标争取完成,用工作挤压懒惰的时间,一点一滴地培养勤劳的作风。

只要你这样坚持努力一段时间,你将发现自己很少会因做了或者不做某件事而感到遗憾。你还会发现,以坚强的毅力、乐观的情绪,脚踏实地地实践着由易到难、不断更换目标的过程,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克服懒惰,正如克服任何一种坏毛病一样,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只要你决心与懒惰分手,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持之以恒,灿烂的未来就是属于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