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18岁以后最应牢记的人生经验
33298400000065

第65章 不因执念而烦恼

唐代高僧寒山禅师所作的《蒸砂拟作饭》的诗偈:

蒸砂拟作饭,临渴始掘井。

用力磨碌砖,那堪将作镜。

佛说元平等,总有真如性。

但自审思量,不用闲争竞。

后人常以“磨砖成镜”,来比喻那些执着于无望事情的愚蠢行为。寒山禅师的诗中前四句连用“蒸砂做饭、临渴掘井”两个禅宗话头和“磨砖成镜”的譬喻,都指出参禅若寻不得途径,即便是有执着精神,也必然是南辕北辙、一事无成。

神赞和尚原来在福州大中寺学习,后来外出参访的时候遇见百丈禅师而开悟,随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寺院。他的老师问:“你出去这段时间,取得什么成就没有?”神赞说:“没有。”之后,他还是照着以前的样子服侍师父,作些杂役。

有一次老师洗澡,神赞给他搓背的时候说:“大好的一座佛殿,可惜其中的佛像不够神圣。”见到老师回头看他,神赞又说:“虽然佛像不神圣,可是却能够放光!”

又有一天老师正在看佛经,有一只苍蝇一个劲儿地向纸窗上撞,试图从那里飞出去。神赞看到这一幕,禁不住做偈一首:“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他的老师放下手中佛经问道:“你外出参学期间到底遇到了什么高人,为什么你访学前后的见解差别如此之大?”神赞只好承认:“承蒙百丈和尚指点有所领悟,现在我回来是要报答老师您的恩情。”

神赞见到老师为书籍文字所困,不好意思直接点明,只好借助苍蝇的困境来指出老师的不足。文字语言都是一时一地的工具,事过境迁再执着于文字,就如同那只迷惑的苍蝇一样总是碰壁啦。

倘若一个人能够放下心中的那份执着、破除心里的固执念头,人生将会少许多烦恼、多些成功。相反,如果我们过于执着于那些本不该执着的事情,我们将会迷失更多的人生。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明明走错了方向,却认识不到,固执地坚持,最终无所成就。曾经有一对大学恋人,彼此深恋着对方,后来却因为一件小事闹翻,分手了。毕业后天各一方,各自走过了一条坎坷的人生旅途,也难免怀念年轻时的那段恋情。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相聚了。他问她:“那天晚上我来敲你的门,你为什么没有开?”她说:“我在门后等你。”“等我?等我干什么?”“我在等你敲第十下才开门,可你只敲了九下就停下来了。”这个女人为这事后悔不已。她后悔自己过于执拗,她完全可以在他敲第九下的时候将门打开,或者在他离去的时候把他叫回来,为什么非要坚持等那第十下呢?

这段遗憾仅缘于女人过于执着那多出来的一次敲门而已。其实,人生有很多无谓的错过,有时是因为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人总喜欢给自己加上负荷,轻易不肯放下,自诩为“执着”。执着于名与利,执着于一份痛苦的爱,执着于幻想的美梦,执着于空想的追求。数年光阴逝去之后,我们才枉自嗟叹于人生的无为与空虚。

我们也常常自我勉励:想当科学家、一定成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经营成一个亿万富翁等等。可是很多的时候,这些理想与追求反而成为一种负担,好像冥冥之中有人举着鞭子驱逐着我们,去追求这些我们可能永远也追逐不到的东西。

人生苦短,韶华易逝。选定目标就要锲而不舍,以求金石可镂。但如果目标不合适,或客观条件不允许,与其蹉跎岁月,徒劳无功,还不如干脆放下。或许放下那些宏大而美丽的理想,选择触手可及的目标时,局面反而会瞬间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