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童年可以如此美好
33296600000018

第18章 自然是四季更替生长有序:尊重儿童生命自然生长规律

家教八部曲语录:我们说尊重孩子,最重要的是尊重儿童生命自然生长的过程,是顺天道,而非逆天道。先来读一首儿歌《爸爸妈妈听我说》的歌词,听听孩子们的心声:

爸爸妈妈你对我好,我心里都知道。

但你让我学学这个学学那个,忙得不得了。

我的烦恼又有谁会知道,学得太多学得太杂消化不了。

爸爸听我说妈妈听我说,我喜欢和小朋友蹦蹦跳跳。

爸爸听我说妈妈听我说,我也喜欢和你们打打闹……

很简单的几句歌词,却道出了小朋友的肺腑之言:学得太多学得太杂消化不了,喜欢和小朋友蹦蹦跳跳,喜欢和你们打打闹……孩子们真可怜啊,忙于学这学那,连玩的时间和乐趣都被剥夺了!

顺应天道,不可本末倒置

自然是四季更替是生长有序,是尊重儿童生命自然生长的过程,是顺应天道,让孩子在该干什么的阶段就干什么,不能超前、不能提早、不能拔苗助长。孩子小时候爱玩,身心都需要玩,这时候就该多玩,就该到大自然里去摸爬滚打,这个阶段不应该灌输太多识记性的知识,否则对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都是极大的破坏。

美国《侨报》刊载《“知道分子”多了又怎样?》一文指出,中国的基础教育赢在了起跑线,高等教育却显得后继乏力;中国的中学生可以在国际奥数比赛中所向披靡,却无法在进入科学研究领域后成为该领域的翘楚,无法引领世界科技的创新潮流。

这是真正需要反思的地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争上名校,大多数人仍是为了获得提升身价和地位的敲门砖,而非出于求知渴望。求知欲、探索欲原本是人的本能,但却因为过早开发给扼杀了。

那天在小区遇到俊宝的同学大卫的爸爸,说大卫和他哥哥都随妈妈去澳洲了。大卫的哥哥在澳洲读小学,不仅没作业,连课本都没有,老师就让孩子们自己研究一个课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自行在网上搜集材料,证明自己的论点。结论是否正确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我问大卫爸爸,为什么要出国?他无奈地说,本来也不想出去,但孩子在国内读小学太辛苦,才五年级才十岁就天天晚上作业写到十点多都写不完,为了“小升初”,还要学奥数,现在很多初中招生还看奥数成绩……

前两天和一个从加拿大回来的朋友聚会,他儿子4岁从北京去加拿大读书,现在22岁了。我问朋友,孩子在国外上幼儿园报过课外班吗?他说,别说幼儿园小学没报课外班,直到高中也没报过任何课外班。孩子喜欢踢足球和计算机,课余时间除了踢球就是玩计算机,现在是编程高手,下个月就要去美国一家IT公司上班了。朋友说,出去读书,家长很轻松,孩子大学之前也都不累,真正累是大学阶段。但那时候孩子已经长大,到了该刻苦学习的年龄了,已经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也知道必须对自己负责。所以国外的学生在大学阶段是最辛苦的。难怪说哈佛大学是不夜城,整夜不熄灯,学生们都彻夜苦读。我再问朋友,那为什么不小时候辛苦,长大了轻松些好呢?朋友说,人的年龄没到,去学他的年龄段不该学的东西,那不仅辛苦,还是伤害。比如学骑自行车,孩子十来岁时个子也够高了,手脚的运动能力也强了,很快学会;如果让五六岁的孩子去学,那就是年龄没到,身高没到,发育没到,不仅学不好,还影响孩子的发育。想用小时候的辛苦去换长大了的轻松,那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呜呼!朋友的话让我难以平静!中国目前的教育本末倒置,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孩子该玩不让玩,大学的学生该学却不愿意学。追本溯源,是我们的教育实在操之过急,实在超前太多,实在急功近利。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被迫学这学那,学写字、学奥数、学珠心算,典型的“幼儿园小学化,小学中学化,中学大学化”:幼儿园提前搞什么“幼小衔接”,灌输小学阶段才应该学的知识;小学四五年级开始为“小升初”做准备;一进入中学就开始备战高考,“考上大学”成为学习的唯一动力和终极目标。一旦这个目标实现了,考上大学了,学生却因为小时候学得太早、太多、太累、太满、太超前、太被动而对学习深恶痛绝,极度厌学,于是——大学生却“傻瓜化”了。本该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大学生们却再也不想读书了,不爱学习了,天天上网玩游戏,泡吧泡妞……我真为中国的前途忧心忡忡!教育,决定一个民族前途的关键因素,却本末倒置,现状堪忧!这就是教育的逆天道带来的可怕后果!

我对俊宝说,幼儿园孩子的任务就是玩,你就大大地玩;小学开始我们要学知识学本领啦,小学你就小小地学,是学习的开始和起步;中学你就中中地学,可以比小学有进步有提速;大学你就大大地学,那是一个人学习的黄金时期,你可以疯狂地爱上学习,挑灯夜战闻鸡起舞都没关系……孩子自有他的生长规律,自有他的自然生长过程,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对孩子是伤害,对教育是误读,对民族是误导!所以包祥老师奔走呼号:把童年还给孩子!放孩子回归大自然吧!其用心良苦,其呕心沥血,让我们肃然起敬!

造物主神奇,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美

孩子是精灵,这是造物主的神奇!一个年龄段有一个年龄段的特色和进步呈现给你。就说0~1岁时吧,是个“天天有惊喜、月月新把戏”的过程。在月子里,今天会笑了,明天会聚光看你的眼睛了,后天能“咯咯咯”地笑出声音来了,大后天会“吧啦吧啦”地砸吧嘴巴了;再大几个月,是“三翻六坐九爬”,三个月会自己翻身,再不能放心地让他一个人躺在那了;六个月会自己坐起来,刚刚还躺着,你去拿杯水进来,突然看到他端端正正坐在那是不是很诧异;九个月爬得飞快了,小屁股一拱一拱的一副很进取的样子……当父母的真是天天有好戏看,就像农妇一天天看着自己春天种下的种子在夏天长大在秋天结果,满心欢喜大开眼界!

四十年前,吉塞尔儿童发展中心在耶鲁大学领导开发了一个研究课题——持续二十年对数以千计的小男孩和小女孩进行了观察与研究,探讨不同时期儿童行为(动作、语言、社会行为和情绪发展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及规律。所有的研究都使我们相信,人类行为的发展事实上是有一定的模式可循的。《你的N岁孩子》一书,描述了孩子在每一个年龄段的特点。单看题目我就喜欢得不得了:“4岁,狂野而美妙的年龄”、“5岁,开朗而愉悦的年龄”。用“狂野”、“愉悦”这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好词儿来形容一个小屁孩儿——我还是第一次听过,作者一颗爱童之心跃然纸上。

这本书里有个图,形象地画出了孩子“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一会儿乖,一会儿淘气;一会儿顺从,一会儿叛逆。各种阶段交替出现,波浪式前进。对比俊宝的生长过程,的确如此。不得不叹服作者的眼光独到、观察细腻和总结到位。4岁的俊宝,自我意识大大膨胀,那个狂野任性,那个自以为是,那个精力旺盛,让我这当妈的差点难以驾驭;而一到5岁,突然会变得温情脉脉,温柔体贴,和妈妈黏得不得了,什么都要问过妈妈:妈妈,我可以吃个苹果吗?妈妈,我明天去幼儿园穿的是哪件衣服,我要把这小贴画放进兜里带给果果;妈妈,我可以亲你一下吗……当妈的心都要化了。当然,很快,俊宝的“6岁”要来了,据说那是个不好搞定的年龄:典型的6岁孩子,是一个小小的矛盾体,集两个极端于一身。不论他要做什么,他随时都可能走向两个相反的极致。我这当妈的又要接受考验了。

自然是性别差异,男女有别

自然是四季更替是生长有序,是性别差异男女有别。这种差异,在婴幼儿时期就显露出来并越发明显。这一点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俊宝幼儿园开家长会,老师带着孩子们跳舞给家长看。女孩子们都在那屏息凝神地踩着节奏,有模有样地跟着老师学,不仅动作,连表情都刻意模仿,一脸认真的小大人样可爱又好笑;男孩子们呢,嘻嘻哈哈,挥动着手臂,你碰我,我碰你,不一会儿就打成一团,我知道,这正是他们对肢体冲突最感兴趣的阶段呢。男孩女孩的表达方式不同,兴趣点不同,获取快乐的途径也不同,所以我们对男孩女孩的教养方式也要很不同。现在孩子们身边围着的大多是妈妈、姥姥、奶奶、阿姨、女老师,而爸爸啊爷爷啊男老师陪伴的概率和时间都相对少,这对培养男子汉真是个挑战。

亲友们常常夸俊宝很男子气。我觉得俊宝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一个男孩子“本然”的表现而已。其实每个男孩子身上本来都具有与生俱来的男子气,只要好好保护就可以,并不是我培养出来的。怎么保护?我的体会是,第一点,让孩子多和爸爸在一起。俊爸是个很男子气的人,大度大气大方,宽容硬朗,他们父子俩经常在那打闹得哈哈大笑。有些小男孩由于爸爸很少陪伴,妈妈掌控大局,天天只和妈妈、姥姥在一起,说话也变得“嗲”起来,举手投足也缺少男孩子该有的气质。家长和社会呼唤男老师、男校长!由包祥老师作为总督学的郑州艾瑞德国际学校,我看了他们的网站和《自然生长报》,介绍了不少男老师,这样的教学环境和老师性别组合是非常科学的!学校的男孩女孩都有福了!

第二点,当孩子和女性陪伴者(妈妈、姥姥、奶奶、阿姨)在一起时不要过度保护。女性的体贴细腻和小心谨慎本身是好事,但是千万不要过度。耳边经常听到其他妈妈们对男孩说的是“宝贝儿,别动那个,脏!”“乖乖,那边太危险!”过度的担心保护和干预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和行动,是对孩子自然生长的一种破坏。俊宝在沙滩在草地,我们都是让他随便玩,摸爬滚打,衣服脏了可以洗,孩子的童年却是一去不复返的,再过几年孩子大了,你叫他玩树叶他也不玩了。

俊宝从会走路开始,摔倒了都是自己爬起来。身边很多朋友看到过俊宝摔跤了而我们理都不理的情形,大部分人会说俊宝勇敢自立,小部分人会说我这妈妈狠心。我说,真正的狠心是,你剥夺了让孩子自己体会疼、然后用自己的身体帮助自己爬起来的宝贵权力。一般的摔跤,俊宝“蹭”地一声立马爬起来,又飞快往前跑去了;摔得疼一些的,俊宝才会停下来,看看自己哪摔疼了。这时候我一般装作没看见,但当妈的眼角的余光一定在关切着孩子。俊宝很少哭,更少因为摔跤而哭……这就是男孩子的自然生长过程。

孩子的性别差异还表现在兴趣爱好上。女孩子喜欢洋娃娃、喜欢打扮自己、喜欢唱歌跳舞,男孩子喜欢汽车、喜欢武器、喜欢运动、喜欢肢体冲突。就观察而言,女孩喜欢观察人,男孩喜欢观察物品。俊宝对车的喜欢不是一般的喜欢,喜欢得很深入很投入!从车的品牌、型号到排量、颜色、钥匙的形状和功能……他能说出50个汽车品牌,对于他喜欢的车品牌如沃尔沃,还能说出每一种型号,以及每一种型号的车的特点。观察之细,超出我的想象。很多关于沃尔沃车的细节,我根本不知道,他说得头头是道,什么电动尾门、陡坡缓降系统……这方面他是我的老师。

和孩子一起享受“慢生活”

自然是四季更替生长有序,那就要看到大人和孩子的差距,大人别老对孩子说“快点”,别催促孩子跟上我们的脚步,让我们自己慢下来,等待孩子的节奏,享受孩子的磨蹭。《心理月刊》是我每月必看的期刊之一,2013年10月号的《心理月刊》刊发了一篇文章《别对孩子说“快点”》引起不小的反响。文中写道:“起床!起床!快起来!快去洗脸!快去刷牙……”一个叫《妈妈之歌》的视频在网络暴红。创作并演唱《妈妈之歌》的,是美国喜剧女演员安妮塔·兰弗洛(Anita Renfroe),四十多岁的她是3个孩子的母亲。一次灵光乍现,她将自己催促儿女的话写成了歌曲。整首歌只听到一位母亲不容置疑的急切:“快啊,快点啊,不然就来不及了!”让中国人听了忍俊不禁——原来普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看完此文我和孩子妈们聊,说大家试着统计一下,我们一天里到底会对孩子说几个“快点”。不统计不知道,一统计吓一跳!大多数妈妈一天里对孩子说20个以上的“快点”,更多的在30个甚至50个。我们都这么急躁吗?我们到底熙熙攘攘在驱赶着什么?孜孜以求在追逐着什么?孩子被迫跟着我们慌里慌张、忙忙乱乱,却忘了初衷:我们到这个世界上来,原本是想享受一段从容、美好的旅程!

花开有时,各有节奏。大人与孩子的生活节奏、生理节奏以及生命节奏都是大不相同的。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对他们而言,感觉最舒服、最顺畅、最有力的就是顺应自身的生理节奏。如果孩子的生活节奏过快,会影响身体的激素分泌,对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损害。我们做父母的,需要做的,只是慢下来,等等孩子的节奏;慢下来,欣赏孩子的慢条斯理,学习孩子的“享受过程”;慢下来,享受孩子的磨蹭,在这种看似无所事事的磨蹭里体察每一份细致入微的感动和美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美。你觉得孩子们比我们童年幸福,物质丰富;孩子们却羡慕我们小时候的慢生活,因为可以发呆可以无聊,可以停留在时空的间隙里,吹蒲公英,扯狗尾草,和小伙伴们追逐嬉戏而不必赶场似的去学这学那……现在孩子固然享受到我们小时没有的物质条件,可也缺少我们那时候的轻松与自由。一颗从童年起就缺少慢节拍、缺少随意和自由的心灵,怎么可能去创造随后的精彩丰富饱满的人生旅程?

奔放的喷泉哥

家教实用小贴士

1.父母要掌握孩子各年龄段特点:简单的方法是,孩子即将几岁时,提前读一读孩子相应年龄的特点方面的书。如五岁来临前,了解五岁孩子的身心发育特点,看看这阶段容易发生什么状况,有备而来,预则立。

2.享受孩子的“磨蹭”:孩子磨蹭,因为他还是孩子。大人着急,因为已经远离童趣,浮躁不堪。享受孩子的“磨蹭”吧,让孩子给予我们一个回归童年的机会,和孩子一起慢生活。那是难得的体验!

附育儿日记4则

2010年4月9日俊宝2岁:看三个女人怎么管束一个男孩

今天带俊宝去公园,俊宝开心得很,在草地上爬啊跳啊,捡树叶找虫子。我们在一边看着,只要在安全范围内,就不去管他,不介入他的活动,不指手画脚。这时候过来几个大人带着一个男孩,大人看上去应该是姥姥、妈妈和阿姨。我观察了一会,发现她们三个对孩子呵护有加,可惜有点过头了。孩子捡树叶,姥姥说,别捡,脏;孩子抓蚂蚁,妈妈说,别抓,咬你;孩子玩泥巴,阿姨说,别把衣服搞脏了,今天已经给你洗三套衣服了……俊宝在那自个玩着,三个女人很诧异我们对他不管不顾,还好心提醒我:你看你家娃,那裤子上全是土。我微笑着说没关系,回家洗,让孩子玩得开心就好。姥姥和阿姨听了表示无奈,摇摇头。孩子妈听了若有所思。

2011年10月9日俊宝3岁半:俊宝不喜欢和女生玩

最近俊宝幼儿园回来跟我说:不喜欢和班里的女同学玩。我说为什么啊?他说我说的车她们一点也不懂,她们喜欢什么芭比娃娃我才不感兴趣呢。哈哈,俊宝遇到性别差异了。他发现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兴趣点不同了。我说没关系啊,不懂才有趣呢,你懂的告诉她们,她们懂的告诉你,就像你有苹果分我吃,我有西瓜分你吃,不就我们都能吃到两种水果了吗?俊宝笑着跑开了。

2012年11月20日俊宝4岁7个月:慢慢地看孩子把鞋穿好

俊宝穿鞋已经很熟练了,但按大人的速度标准来看,还是慢。有时候我会急,催促他。过后又觉得不对,不能用大人的节奏来要求孩子。今早,我提早几分钟起床,叫醒了俊宝,为的就是可以慢慢地欣赏他穿鞋子的过程。俊宝坐在矮凳子上,照例先找到左边鞋子——他的左右秩序感太强了!以前不小心先穿了右边,也要脱下来重新穿。我尊重他的敏感期!等着他!他先穿好了左边鞋子,可是觉得不舒服,又脱下来,摸摸鞋里面,确认没石子时,再穿一遍。我有些着急了,但忍住,不让自己介入。他继续穿右边鞋子,慢悠悠地,穿进去,摇摇脚,看看舒服不。这才心满意足说:走吧!我如释重负,却也佩服自己在这个早晨的耐心!自我表扬一下。

2013年12月22日俊宝5岁8个月:和俊宝一起享用一个懒洋洋慢吞吞的周末早餐

平日周一到周五俊宝都在幼儿园用餐,我自己是在家里匆匆忙忙吃早饭后送他去幼儿园。今天周末,可以和俊宝一起享用一个懒洋洋慢吞吞的周末早餐。也是难得的亲子时光、慢生活体验。我和俊宝坐在餐桌旁先聊了会,计划一会去哪个公园玩。然后开始用餐。我有意放慢速度,观察孩子的用餐方式。小孩子不会像大人一样,夹口菜吃口粥,他们是菜是菜,粥是粥。先喝了粥,然后吃菜。好吧,随他吧。他或许还没到大人可以交替吃饭和菜的这种节奏呢。没关系,我等!

推荐品读:(美)路易斯·埃姆斯弗等《你的N岁孩子》。

推荐理由:四十年前,吉塞尔儿童发展中心成立,吉塞尔博士在耶鲁大学领导开发了一个研究课题——持续二十年对数以千计的小男孩和小女孩进行了观察与研究,探讨不同时期儿童行为(动作、语言、社会行为和情绪发展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及规律。说得再形象一些,这本书就如同一张地图——给父母的一张关于孩子成长的地图。包祥点评:儿童有其“生长路径”,我们要对儿童的生长有敬畏感。在学生们“而非出于求知渴望”上学时,作者“对俊宝说,幼儿园的任务就是大大地玩,小学你就小小地学,中学你就中中地学,大学你就大大地学”。这是作者对儿童的认知,对教育的认知,对生命生长的敬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美”,人类共同的美是自然律,生命的自然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