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宫——冒险而又刺激
点到为智
进入迷宫,又能从迷宫中走出来,是孩子们喜欢尝试的一种冒险而又有刺激性的活动,这种活动会培养孩子们积极探险的勇敢精神,也会增强他们的智慧和战胜困难的能力。
迷宫,是一种门户道路复杂难辨,走进去不容易出来的建筑物。迷宫的种类也有很多,比如昆虫迷宫、鸟类迷宫、水族迷宫、动物迷宫、恐龙迷宫、人物迷宫、童话迷宫,等等。我国大连市曾在2007年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玉米迷宫,这个被称为“勇者之旅”的大迷宫,按最短的路线走完也需要一个小时。所谓玉米迷宫,就是在一片生长成熟的玉米地里,人工造出的一个迷宫。最早的大型玉米迷宫1993年创立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并迅速在欧美、日本等地风靡。
希腊有这样一则神话:从前,弥诺斯王统治着克里特岛。有一年,他因为没有给海神波塞冬送去允诺的祭物公牛,海神十分生气,并决意报复。他附体在公牛身上,勾引了弥诺斯王的妻子帕西法厄王后。不久,王后便生下一个牛首人身的怪物,取名叫弥诺陶洛斯。为了避免家丑外扬,弥诺斯王决定把弥诺陶洛斯藏起来,他命令岛上最优秀的工匠代达罗斯造了一座迷宫:这是一所非常稀奇古怪的地下房子,走廊离亮处越来越远,根本找不到出口,弥诺陶洛斯即被藏于迷宫的纵深处。
发狂的弥诺陶洛斯在一堵堵墙壁之间徘徊游荡,左突右冲,以雅典王进贡的童男童女充饥。终于有一天,雅典王子忒修斯带着宝剑闯入迷宫。聪明而勇敢的忒修斯一进入迷宫,就将弥诺斯王的女儿阿里阿德涅送给他的线球的一端拴在迷宫的入口处,然后放开线团,沿着曲折复杂的通道,向迷宫深处走去。最后,他终于找到了怪物弥诺陶洛斯。他抓住米诺牛的角,用宝剑奋力杀死了他,然后,他又沿着这根线找到了出口,离开了迷宫。
著名的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豪利·博尔赫斯说过:“建造一所让人找不到出口的房子,或许更离奇的是,里面还有一个牛首人身的怪物。”人类建造迷宫已有5000年的历史。在世界的不同文化发展时期,这些奇特的建筑物始终吸引人们沿着弯弯曲曲、困难重重的小路吃力地行走,寻找真相。
对于孩子们来说,迷宫是一种变化多端的游戏,那迂回的曲线和神秘莫测的未知通道永远吸引着孩子探究的兴趣,让孩子可以不断接受新奇的刺激并完成一个又一个的挑战。进入迷宫,又能从迷宫中走出来,是孩子们喜欢尝试的一种冒险而又有刺激性的活动,这种活动会培养孩子们积极探险的勇敢精神,也会增强他们的智慧和战胜困难的能力,又是对孩子们智力的最好测试。
在为孩子选择迷宫游戏时,迷宫中迷路程序应当简单,引起迷路的原因应有教育意义的、孩子可以理解的。解决迷路的途径最好在2维到3维之间,整个游戏中迷路的数量也以3~4个为好。迷路游戏可以让孩子1个人玩,也可以几个孩子一起玩,甚至父母也可以和孩子共同玩。在玩集体迷路游戏时,父母应为孩子建立游戏的简单规则,例如,如何轮流,如何走法,如何分胜负等。
父母在迷路游戏中给予孩子指导时,就着重在帮助孩子掌握解决迷路的方法:比如教会孩子观察迷路的图形;教会孩子掌握道路上的缺口方向和终点方向;教会孩子判断几个缺口方向的去向与下一缺口方向之间的联系,找出通向下一缺口方向的通道。一些简单的迷宫,父母应该经常引导孩子玩。当孩子走到盲道时,我们可以反复说:“看,这条路走不通,对不对?注意!不要走走不通的路!”
为了更好的锻炼孩子勇于探索的精神,还可引导孩子自己来设计迷宫。
一位老师最近发现,孩子们总是三三两两地扳着小脚看鞋底,一边看一边指指点点地议论着说:“你们看,我的鞋底上有迷宫。”“在哪儿呢?”好几个孩子聚在一起看鞋底。一个孩子用小手指边画边说:“从这儿走,走,走,到这儿,哎,不对不对,从这儿……”。
这位老师走到孩子们跟前问:“你们在干什么呢?”“老师,快看,我们发现了迷宫。”老师马上夸奖他们:“真棒,你们居然发现了鞋底花纹的奥妙。不过这样看多不方便呀,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把鞋底迷宫展示出来让小朋友都能看到呢?”有一位叫亮亮的孩子说:“拍下来。”另一位叫星星的孩子却说:“还是画下来吧。”亮亮说:“老师,咱们画一个大迷宫吧。”老师问:“那要画多大?放哪儿呢?”亮亮说:“咱们还不如做一个鞋底大迷宫呢。”星星说:“对,我们就把它放在活动室后面的瓷砖上,这样大家都可以看,都能玩。”他们俩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于是,孩子制作“鞋底大迷宫”的活动开始了。他们开始查阅图书,看书上迷宫的做法。他们发现迷宫有出口、入口、指向箭头、不同的出路……孩子们将书上的《老鼠迷宫》作为参照,便开始了制作迷宫的活动:有的做迷宫的指向箭头,有的刷纸板做迷宫的路径;有的拓印鞋底做迷宫的轮廓;还有的请老师写出“迷宫”的字样做装饰……几天以后,“鞋底大迷宫”终于完成了,孩子都迫不急待的想上去一试。
走迷宫不仅对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还对孩子智力的开发有着重要作用。国外专家研究表明,迷宫对孩子的逻辑能力和方向感方面的开发,有相当大的效果。而且,迷宫也能很好的锻炼孩子的推理能力、记忆能力、判断能力、观察能力。因为要顺利走出迷宫,走对路是关键,这就需要严谨的推理;在迷宫里,走错路是常事,为避免重复走原来的路,需要细心的记住走过的路,记忆一些特定的标示;走迷宫时,要对自己面临的选择做出准确的判断,但前提是细致入微的观察。所以,为了孩子能够更好的成长,父母们带孩子走走迷宫也是不错的选择!
捉迷藏——抓不住的才是最好
点到为智
捉迷藏是全世界孩子们都喜欢玩的游戏。它要求游戏的参与者眼尖耳明,奔跑要及时,并使用各种巧妙的方法和策略找到被藏者,这是对孩子的综合考验。同时,捉迷藏时很多时候需要一个人单独隐藏到比较隐蔽的地方,这也能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
“出来,出来,我知道你躲在哪里!”每个从小玩捉迷藏长大的孩子都说过这句话。在天真无邪的孩提时代,游戏的目的很简单——找到那个躲在暗处的玩友,甚至包括孩子自己想象出来的伙伴。
捉迷藏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流行于全国各地。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谓,又被叫做“藏猫儿”、“藏模糊”、“藏迷”、“蒙老瞎”、“藏没(mu)”等。捉迷藏有着广泛的趣味性,内容生动活泼、轻松;规则简单易懂可变,开展的随机性大;多为集体性游戏,需要同伴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多在开阔的田野空间中进行,孩子自由玩耍和嬉戏;不需要特制的玩具或只需要很少的特定游戏材料,等等。
捉迷藏游戏在不同地区的玩法各不相同,但大同小异。通常这样来玩:用约定俗成的方法选出一个小孩儿做捕捉者(又叫当猫人),另一小孩儿用手绢、布条蒙住他的眼睛,或让他面墙背对大家数数,其余的小孩儿则分别躲起来做被捉者;数数完毕后,被蒙眼的小孩儿则拿掉蒙眼睛的物品,或转过身来去寻找藏好的人;被逮住的人代替捕捉者继续游戏;如果捕捉者长时间找不到藏者,藏者自动现身,捕捉者输,继续做捕捉者。如果是几个人都被逮住,这几个人就要再一次用约定俗成的方法来选出当猫人。
一天,孩子蹦蹦跳跳地来到爸爸面前,非要和爸爸玩捉迷藏的游戏。爸爸的兴致也上来了,玩就玩,出拳决胜负。孩子输了,她很规矩地用两手蒙住眼睛扒在门上数数。爸爸轻轻地走进卧室,蹲在了床边。孩子数完100下,转过身来,看看大厅、瞧瞧厨房,没有找到,于是向卧室走来。爸爸紧缩身子,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当粗心的孩子急匆匆跑到阳台上时,爸爸赶紧转移到了卫生间。孩子找不到爸爸吓坏了,“爸爸”、“爸爸”地叫个不停。没办法,爸爸只好走出来认输。
这次,该爸爸当“桩”了。爸爸也学着孩子的样子,两手蒙住眼睛扒在门上数数,不一会儿,孩子藏好了,爸爸大声喊:“嗨,快出来吧,爸爸看见你了。‘孩子没上当,这时,爸爸才发现,然来家里可藏的地方还不少呢。孩子会藏在什么地方呢?孩子一边想一边在大厅里守株待兔。
突然,壁橱的门“砰”地一声开了,孩子从里面跑出来,一边摸着门,一面大声喊:“我赢了,我赢了!”看着孩子高兴的样子,爸爸也开心地笑了。
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兰在《儿童的秘密:秘密、隐私和自我的重新认识》中高度赞扬了捉迷藏游戏对孩子发展的作用,认为在玩捉迷藏时看不到爸爸和妈妈,对孩子来说一种令人激动的经历。此游戏能教给孩子身份和身体之间关系的某些方面,孩子在游戏中能进一步探索身份和身体的关系,这对孩子自我感、责任感以及自主性和人际关系间的亲密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据心理学家分析,捉迷藏的藏匿起来不让别人发现和经历多方寻找终于发现二者都能引起孩子的快感;它要求参与者耳要尖、眼要明、奔跑要及时,要用某种巧妙的方法和策略找到藏者,这是对孩子的综合考验。同时,捉迷藏时很多时候需要一个人单独隐藏到比较隐蔽的地方,这也能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由此可见,捉迷藏在带给孩子精神愉悦的同时,还可促进其认知、体能、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
对于4个月左右的孩子,父母可以这样和他们玩捉迷藏游戏:让孩子躺着或者靠着被子坐着,让孩子看着自己的脸。然后,用双手蒙住自己的脸,嘴里一边说:“喵,喵……”,一边露出脸来。孩子会高兴的手舞足蹈。然后,爸爸妈妈还可以把一块手帕轻轻蒙在在孩子脸上。孩子第一次被蒙住脸可能会不知所措,这时爸爸妈妈就握住孩子的手帮他们把手帕拿开,并说:“喵,喵……”。多次练习以后,孩子就逐渐学会自己拿下手帕了。躲猫猫游戏会使孩子发现,爸爸妈妈的脸虽然看不见了,但爸爸妈妈并没有消失,并使孩子学会去寻找,拉开手帕勇于探索。
对于10个月左右的孩子,父母可以这样和他们玩捉迷藏游戏:将孩子喜欢的玩具藏起来,但要留下让孩子寻找的线索。比如露出玩具的一个小角,平整的床单鼓起来了等等。引导孩子自己爬过去寻找。当整个玩具出现在孩子眼前,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快感。也可以先让孩子熟悉闹钟或手机的音乐声,然后将它们藏起来,但仍然发出声音。让孩子学会循声去寻找。这样的游戏可以发展孩子因果推理的能力,并且能够让孩子学会理解事物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对于2岁左右的孩子,父母可以用指偶和他们玩捉迷藏游戏。爸爸妈妈在每个手指上戴上指套,指套上分别画5种小动物,例如2个大拇指画小狗,2个食指画小羊,2个中指画小猫,2个无名指画小鸭子,2个小指画鸟。当然也可以画其他动物,还可以变换指偶,用家庭成员、水果等指偶图象来进行表演。然后开始玩捉迷藏游戏:比如把两个画有小狗的大拇指藏在手心,嘴里问:“两只小狗,藏到哪里去了?”接着分别伸出2个大拇指说:“汪,汪,汪,我在这里。”接着一个大拇指做鞠躬的样子,说:“你好!见到你真高兴!”另一个大拇指也做鞠躬的样子,说:“你好!见到你我也很高兴!”最后,又将2个大拇指再次藏在手心里,说:“再见!再见!”这个捉迷藏游戏可以让孩子熟悉各种常见的人物和物品,并锻炼孩子手指的灵活性,发展语言能力。
婴幼儿期的捉迷藏游戏能够让孩子逐渐认识到,那些暂时不在视线范围内的人和物其实并没有消失,从而开始掌握“客体永久性”的概念。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会从游戏中慢慢学会自己去找那些要找的东西,并获得有关各种方位的概念。3~5岁的孩子已经开始能和小伙伴一起玩有更多规则的捉迷藏游戏,并在游戏中学会观察周围的环境。
各位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孩子一起捉迷藏吧!
手工——大胆动手与思考
点到为智
手工制作是培养孩子大胆动手、大胆思考,启发孩子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什么事都由父母代劳,孩子要什么,父母就会买什么,没有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这样使孩子做事总依赖于别人,胆小怯懦,不善于思考,从而阻碍了孩子创新思维、勇敢探索、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孩子失去了自我发挥的空间。
陈鹤琴先生曾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明确指出:应该让孩子有剪纸、穿珠子、折纸的机会,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满足好动的心理需要,实现某些创造性设想,培养他的动手能力。手工制作是孩子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有许多的形式,如:撕纸、折纸、剪纸、染纸、泥工、点画、吹画等。手工材料也是五花八门,一张纸、一块布、一个盒子、一片树叶,都可以信手拈来,随意制作。我曾在某幼儿园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提供更多的美术工具、材料(专门材料、自然物或废旧材料),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并正确使用它们,进行大胆表现,如制作自己感兴趣的物体。”手工制作是培养孩子大胆动手、大胆思考,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因此,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有选择地教孩子进行手工制作。
为了培养孩子勇于创新、勇于探索、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一位幼儿园老师决定教孩子们进行手工制作,以此来激发孩子更大的潜能,鼓励孩子创造新异的作品,大胆探索和尝试。
当时正值春天,这位老师为了体现一下春意的到来,决定第一次的手工课就教孩子制作2个柳条窗帘。老师先教孩子们利用皱纹纸剪成条做成柳树杆,然后加上树叶。第一次动手实践制作的确让孩子们非常高兴!但又害怕做得不像,不免有些畏缩,经过老师的引导操作,孩子们最终也都认真地制作起来。
当孩子看着窗户上那一根根随风飘动的柳条时,满意地笑了,嘴里还叽叽喳喳着:“看,那个是我做的!”“瞧,她做的真漂亮!”以后,在每次的学习中,只要提到柳树,孩子们都会情不自禁地看着自己的作品,高兴地述说自己如何制作,那种成就感是用买来的玩具无法比拟的。
孩子的思维非常活跃的,有着丰富的创新意识,在一次老师教他们如何剪简单的几何图形时,老师先示范着用2个三角形拼成一条鱼身,再加上圆形眼睛,然后让孩子编故事,孩子们七嘴八舌讲开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起来了,都迫不及待地动手进行制作,短短的几分钟拼成的物体多不胜数:有圣诞树、汽车怪兽、房子、火车等等,而且这些名字都是他们自己取的,有的孩子还得意地炫耀着自己的作品。有了敢于尝试创作,能独立解决创作中的困难再加上老师的表扬,他们兴趣盎然,回家也不免大显身手一番,第二天带来的作品更是千奇百怪。
除了教孩子们如何制作以外,老师还让孩子们从生活实际出发,自己收集一些废旧物品(饮料瓶、糖果纸、吸管等)来进行更精美的手工制作。孩子们非常积极,纷纷将家中平时扔往垃圾堆的废旧物品带来幼儿园。孩子们忙着一起清洗、晒、摆放、管理,于是孩子们又养成了收集、利用资源、学会管理物品的习惯。
可见,手工制作对于孩子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尝试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手部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的发展,对于审美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实际劳动能力的提高及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养成,乃至整个创造才能的开发,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手工操作呢?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有了浓厚的兴趣,孩子就会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在手工活动中,应创设各种各样的环境来激发孩子手工制作的兴趣。
放手让孩子独立操作
在做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可放手让孩子独立操作,并引导其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给予孩子一些间接指导
当孩子手工制作中出现困难的时候,父母应及时引导和点播,让孩子在父母或老师的引导帮助中,将手工活动进行下去。
将手工活动与绘画、游戏等各个活动结合起来
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能激发孩子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发挥其制作与装饰的能力。比如当孩子用纸盒制作出“电视机”后,可引导孩子用彩笔画上荧光屏及各种功能开关,为作品修饰、增色。把手工制作富趣味教育于游戏之中,潜移默化地使孩子在玩中学、玩中玩、寓教于乐,可达到游戏和教育的双重目的。
希望父母们还能从更多方面来培养孩子、教育孩子、关注孩子,给他们正确引导,更多锻炼的机会,将每个孩子的潜能充分发挥,并最大限度发展,为他们提供一片更广大开阔的动手操作大天地。
音乐——开启孩子勇气之门
点到为智
父母应设法教给孩子一些音乐,用音乐开启孩子的勇气之门,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3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音符,一把是文字。”父母们知道孩子必须进行3浴——日光浴、水浴和空气浴,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但新的教育理念却提出“4浴”,即增加一个“音乐浴”。
2008年8月9日,陈燮霞不负众望,在女子举重项目上打破了奥运会纪录,并为中国奥运军团夺得首金,弥补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这个项目痛失金牌的遗憾。夺冠后的陈燮霞一直没有哭,她从容的用微笑面对所有媒体的镜头以及现场众多观众对她的祝福。谁能想到,多年前的陈燮霞曾是个连当众唱歌都不敢的腼腆小女生。
在举重队里流传着一句口号:“首金有我!”面对如此大的心理压力,陈燮霞是如何应对的、如何看待“首金”的呢?“我觉得运动员的心理应该在训练场上解决,而陈燮霞比赛的时候会有些拘谨。”她的教练说,“特别是提到‘首金’,这对她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我们必须先要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教练想到了一个很好的给队员们缓解压力的好办法,那就是唱歌。陈燮霞平时很少去唱歌,但是有时候大家一起去散步时,教练便要求她唱歌,她一开始不肯唱,很害羞。后来教练就告诉她,你就当面对的只有你自己,唱得好坏也只有你自己听到。
慢慢的,陈燮霞逐渐摆脱了当众不敢展示自己的缺点。《千千阙歌》是陈燮霞最喜欢唱的一首歌,而且她已经敢在镜头前唱给亿万名观众们听,也懂得如何在赛场上真正的释放自己,取得佳绩。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我们将音乐的生气渗透到儿童生活中去,使儿童无论学习、劳动、游戏时,都能意志统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地表现,使儿童生活音乐化。”科学实践证明,音乐不仅对孩子智力的开发有着特殊的作用。音乐还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开拓孩子的思维能力,发展孩子的想像力。
林林已经工作了,但她的书桌中仍然保存着许多被她视为“宝贝”的歌碟,她说都是从小到大妈妈送给她的。这些歌碟中有儿歌,有民谣,有英文的,还有流行歌曲。
“在孩提时代,这是妈妈馈赠给我的最好的礼物。有时候,听着这些歌的时候,就感觉是妈妈在对我说话。那些让人振奋的音符,那些干净的旋律,那些鼓舞人的歌词,在加上流露在整首歌中的纯真情怀,听起来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小学5年级那年,自己怎么也集中不了精力学习,成绩下降很多,自己都快失去信心了。妈妈送给我一张碟,是徐小凤的《每一步》,当时听得泪流满面,我至今还记得它的歌词‘曾走过几多的崎岖路,仍然前去……’它的旋律我百听不厌,后来每当自己气馁时,都拿出来听,给过我很多的勇气。”
“好歌真是良师益友,我真高兴,自己有这么好的妈妈。”
音乐最大的好处就是它的感受性,不需要像做数学题那样分析,也不像读书般辛苦。只需要坐下来,闭上眼睛,轻松地去感受就可以了。只要音符够悦耳,完全可以让孩子在一种愉悦、轻松的氛围下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
学习音乐还能大大改变孩子们的性格,让他们变得开朗,好动脑筋,好提问题,敢于创作,敢于敞开心胸大胆地表现自己。我们不能使每个孩子都成为音乐家。然而,人生在世,远离音乐则绝不是幸福的特征。
因此。父母应设法教给孩子一些音乐,用音乐开启孩子的勇气之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用前瞻的眼光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舞蹈——保持孩子自信与乐观
点到为智
舞蹈是“流动的绘画,有形的音乐”,是孩子塑造高雅气质的最佳方案。气质被挖掘出来,孩子的自信和勇气自然就会提升了。
一个人的气质是内部修养,外在的行为谈吐,待人接物的方式态度等的总和。优雅大方、自然的气质会给人一种舒适,亲切,随和的感觉。气质不是学来的,而是培养出来。舞蹈是“流动的绘画,有形的音乐”,是孩子塑造高雅气质的最佳方案。气质被挖掘出来,就会提升孩子的自信和勇气。
在舞蹈练习现场,孩子们唧唧喳喳地谈着自己学舞蹈的心得。一位姓李的孩子说,学舞蹈前,自己是个“小驼背”,在别人面前一直都抬不起头来,做任何事情都没有自信。可自从学习拉丁舞之后,自己的体形得到了很大的矫正,如今无论是坐立还是行走,他都腰板挺直。还有位姓张的孩子说,学习拉丁舞后,他的节奏感强了很多,而且他把跳拉丁舞的节奏感引用到学习游泳中,结果他游起泳来,十分富有韵律美。
舞蹈是形体艺术,用形体抒发感情,讲究的是“手眼身法步,气劲形意神”,更多地突出对人的形体的塑造。经常练习会使孩子的体态变得非常优美,身材更挺拔、修长、曲线玲珑,举手投足间表现出优雅的感觉。这种形体特点,又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充满自信乐观。
舞蹈对孩子品德的形成也十分重要。比如《学做解放军》这个舞蹈,可以通过各种操练动作和杀敌动作,培养孩子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爱憎分明的情感。比如《采茶舞》这个舞蹈,可以培养孩子爱劳动、团结友爱的好品质。通过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可以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本民族舞蹈的热情。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歌善舞的父母们,怎样才能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呢?
首先,要使孩子的生活空间充满舞蹈的情趣。如书橱里为孩子添置一些舞蹈画册;墙壁上可以剪贴一些舞蹈形体图;窗户上可剪贴一些舞蹈造型的窗花;还可以根据孩子的爱好,制作一些动物头饰、服装、道具等。如果家庭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给孩子创建一个舞蹈空间。使孩子在愉快、欢乐、轻松的情景中,感受到舞蹈的高雅情趣。
其次,多给孩子创造表演的机会。比如召开家庭音乐会,鼓励孩子给大家表演节目,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表演节目。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对舞蹈的兴趣,另一方面父母可以与孩子进行沟通。父母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关于艺术节方面的知识,尤其在舞蹈动作上加以儿童化、趣味化,以艺术化的语言来激发孩子对舞蹈的兴趣。
再次,应当充分利用电视、电影等传播媒介,多让孩子看看一些大型的舞蹈比赛节目。有意识地带领孩子观看各种舞蹈表演,让孩子从中感受到真实的舞蹈的优美,激发孩子对舞蹈的兴趣。
另外,父母自己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提高自己对舞蹈的兴趣。因为父母的举止、言谈、爱好,对孩子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中国人提倡谦恭,含蓄,所以许多孩子从小开始说话就害羞,不好意思。其实这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应该让孩子克服害羞感、恐惧感、自卑感,并勇敢地站在各种各样的舞台上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使之形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能力。那么,当他们踏上竞争激烈的社会舞台时,他们就有胆量,有能力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获得成功。而这种表现力的培养,艺术是得天独厚的导师。
勇敢小笑话
实验室里,一位教授端着一杯尿液对学生说:“要想成为一名出色化学家,既要有勇敢的精神,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说完,教授便把自己的手指伸进杯中,然后放到嘴里吮了一下。
学生们见了,也纷纷把自己的手指伸进杯中,然后像教授一样把手指放到自己的嘴里。
结果,有的学生只皱眉头,有的学生即刻吐了出来,更有的学生把早饭也呕出来了。
教授看到这一切,笑眯眯地说:“你们是勇敢有余,观察不足啊!你们难道没看到,我伸进杯里的是食指,而放到嘴里的却是中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