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贴上勇敢“标签”
点到为智
父母给孩子贴上“勇敢”的标签就能激励孩子养成勇敢的性格,而给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则容易使孩子胆小的性格更难改变。
人的性格固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是后天的环境亦非常重要。父母是孩子最亲近最信任的人,也是孩子最先模仿的人。父母说的每一句话,都在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曾招募了一批行为不良的年轻人到前线打仗,这些人纪律散漫,不听指挥,让指挥官们头疼不已。为此,美国政府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帮助他们。经过观察后,心理学家便召集这些士兵,告诉他们家里的亲人十分挂念他们,特别强调他们每人每星期都要给家里写一封信,信的内容是告诉亲人,他们在前线如何勇敢,如何服从指挥和建立战功。为了给士兵们减少麻烦,心理学家给他们拟好了信的内容,他们只须照抄一遍即可,每次的内容都基本相似。
几个月之后,令指挥官们大为头疼的士兵竟一个个都变了样,变得像信中说的那样勇敢和守纪律。
是什么力量使这些士兵奇迹般地都变“好”了呢?就是那“勇敢”、“守纪律”、“立战功”等标签的暗示作用。在心理学中,把这种给某人贴上某种“标签”,容易导致此人产生与标签相一致的行为的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这些标签不一定能从客观上反映这个人是什么,但它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人将会“变成”什么。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尔说过的一句话:“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那种人。”
对孩子来说,他的性格尚在形成阶段,它所接受的每一种信息都是形成他性格的因素。如果父母给孩子贴上“勇敢”的标签就能激励孩子养成勇敢的性格,而给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则容易使孩子胆小的性格更难改变。所以,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加勇敢、大胆,父母就应该给孩子贴些具有激励孩子勇敢作用的标签,而不应给孩子贴那些能令孩子胆小的消极标签。
有一次,一位妈妈去幼儿园接孩子,顺便向老师问起了孩子在园的表现情况。老师对这位妈妈说,您的孩子很聪明,只是有一个习惯不太好,本来会做的事,会唱的歌,但老师让他到同学面前做或唱的时候,他就会找出种种理由拒绝,即使勉强答应,也是扭扭捏捏,或声音很低,或不敢朝前看。
正在这时,孩子从教室向这边跑来,这位妈妈便对孩子讲:“你看,老师正在夸你呢!说你现在进步可大啦!特别勇敢,老师说谁给大家唱支歌?你就会把手举得高高的,然后勇敢地到前面去唱,老师还要评你当‘小歌星’呢!”老师也连忙附和称是。
这时,妈妈发现孩子脸上呈现了很得意的神情,没想到后来自己这番话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此以后,孩子果真变了样,过去那种忸怩的状态不见了,后来还代表幼儿园参加了市声乐大赛。
做父母的,与其粗暴地对孩子的行为做出以偏概全的论断,使孩子心理受创伤进而影响行为,不如给他一些好的评价,让他鼓起勇气,改正不足。也许可以这么说,如果你不希望孩子怎样,就不要事先站在那样的立场上。比如,希望孩子胆大活泼些,就别老当着孩子的面和别人诉苦:“他就是太胆小,一有陌生人就什么话都不敢说了。”这些话不可能真正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却等于已经为孩子贴上了“标签”,孩子受到了这些暗示,他表现出来的行为往往与大人实际期望的正好相反,真的变成了“胆小、内向的孩子”。孩子怕黑,晚上不敢独自去卫生间,父母只需这么说:“你就像警察叔叔一样勇敢,警察叔叔可从来都不怕黑哟。”(即把孩子标定为不怕黑“警察”)孩子可能会立即勇敢起来。
父母积极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正信息”,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会让孩子感到自己行;消极的语言则是孩子成长的“负信息”,强化了孩子的弱点和不足,最终孩子很可能以否定的态度来对待自己,从而丧失信心。勇敢的孩子是“贴出来的”。多发掘孩子的闪光点,及时抓住孩子偶然出现的良好行为或思想,给孩子贴个具有激励作用的标签,让孩子在标签的激励下,不断变得勇敢起来。
孩子“胆小鬼”是因为自卑
点到为智
一个孩子如果被自卑心理所笼罩,会使其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其身心发展及交往能力将受到严重的束缚。从而变得胆怯怕羞,不愿与人接触。
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这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心理是一种因过分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几乎人人都会在某个时刻表现出一定的自卑感。
也许许多人都不知道,令无数球迷倾倒的球王贝利,曾经是一个自卑的胆小鬼。
当得知自己被巴西最著名的俱乐部桑托斯看中时,贝利紧张得彻夜难眠,他翻来覆去地想着:“那些著名的球星们会笑话我吗?万一发生了那样尴尬的事情,我还有脸回来见家人和朋友吗?”
他甚至还无端猜测:“即使那些大球星们会愿意和我踢球,也不过是想用他们绝妙的球技,来反衬我的笨拙和愚昧。如果他们在球场上把我当成戏弄的对象,然后把我像白痴似的打发回家,我该如何生活下去。”
后来在家人和朋友的怂恿下,贝利才忐忑不安的来到桑托斯队,那种紧张和恐惧的心情,简直无法形容。等正式练球开始时,贝利已吓得几乎快要瘫痪。
原以为刚进球队只不过练盘球、传球什么的,然后就去长时间地做“板凳队员”,谁知第一次教练就让他上场,还让他踢主力中锋。紧张的贝利半天都没回过神来,双腿好像长在了别人身上,每次球滚到他的身边,他都好像看见别人的拳头向他打来。他几乎是被别人逼着上场的。但是,当他迈开了双腿后,便不顾一切地在场上奔跑起来,也渐渐忘了是和谁在一起踢球,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只是习惯地接球、传球和盘球。在快要结束时,他已经彻底忘记了桑托斯队,而以为是在故乡的球场练球。
那些使贝利深感畏惧的足球明星们,并没有轻视他,他们对他都非常友善。
孩子自卑是指孩子由于某种原因而怀疑自己、轻视自己,在社会交往或集体活动中懦弱害羞和缺乏勇敢。自卑是孩子常见的问题之一,调查显示,有65%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自卑心理不是天生的,它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的原因是以下这些:
一是生理缺陷导致自卑。有些孩子会因为生理方面的缺陷如身体矮小或相貌丑陋而感到自卑。外部形象是孩子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方面,女孩会倍加关注自己的长相、身材和皮肤;而男孩经常忧虑不安的是他们认为自己的身材不够高大,脸上长包及体重超重等。所以身材矮小的男孩常常有种强烈的自卑感。还有孩子是因为自己的身体有残疾而自卑。
二是屡受挫折导致自卑。一个屡受挫折甚至怀疑自己存在价值的孩子,很容易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争强好胜,和别人比着干,是孩子的一大特点,一旦他们在竞争中屡遭挫折,就会变得消极悲观,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从而产生自卑感。有个孩子说:“面对考试一次又一次地失败,我失望了。路在我的眼前消失了,代替它的是一堵墙,我觉得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一种罪恶……”孩子一旦自卑了,他们眼中的世界似乎就是一片黑暗,他们的生活感受就是一种煎熬。
三是性格缺陷导致自卑。一个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他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胆小的孩子比勇敢的孩子容易自卑,心胸狭窄的孩子比开朗的孩子容易自卑,没有主见的孩子比善于分析问题的孩子容易自卑……有些孩子由于学习成绩平平,无出色表现而过于低估自己的才智水平,甚至导致对整个自我的认识消极,常觉得“自己不行”,于是在交往中过于拘谨,放不开手脚,总担心自己会成为别人嘲笑的对象。有一个女生称自己是“一个无用的女孩”。她为什么认为自己无用呢?因为她是这样想的:“我想在初一的第一次考试中一定考一个好成绩,结果我失败了,只考了不到70分,这次测试给我这个从来没考过80分以下的女孩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这次测试使我丧失了认真学习的信心,使我丧失了勇气和力量。我是不是太没用了?”从这个女生的想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导致她自卑的性格因素。
此外,不当的家庭教育也会让孩子变得自卑。有些父母对孩子过于苛求,若孩子稍有失误,父母就大加斥责,甚至打骂,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形成一种自卑的自我评价系统;有些父母经常拿别人孩子的长处和自己孩子的短处比,这也容易让孩子越来越自卑。《知心姐姐》就中小学生的自卑心理曾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孩子的负面评价8成来自家长。有一个孩子说:“虽然语文成绩得了一个‘优’,但有很多题都有一些小问题,结果父亲就说:‘你看看你有多笨,本来可以考得更好的。’”
让孩子昂起头来向前走
点到为智
孩子需要自信,犹如幼苗需要阳光。如果孩子产生了自卑,会像幼苗遭受了暴雨冰雹的袭击,很难茁壮成长。父母应坚持不懈地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建立自信。
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往往过度胆怯怕羞,不愿与人接触。一般来说,正常孩子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具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常因为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而不愿意与别人来往。有自卑心理的孩子,也往往缺乏自信,虽然有的自卑的孩子十分渴望在考试、体育比赛或文娱竞赛中出人头地,但又无一例外地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因此,他们大都尽量回避参与任何竞赛。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办起事来也爱瞻前顾后,总怕把事情办错被人讥笑,行动时缺乏毅力。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大多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承受挫折、疾病等消极因素带来的压力,即使遇到小小的失败或小小的疾病,便“痛不欲生”,有的甚至对搬迁、父母患病等意外都感到难以适应。
一位3年级的小学生说:“自从上小学以后,大家都瞧不起我,说我长得太矮,我听了心里非常难过。”于是他每天都练习跑步,跑了1年,才长高了4 厘米。同学们听说了这件事情后,都哄堂大笑。妈妈知道了他的心事,又给他去买“增高药”,他吃了1个月,仍然没长高。因此他心里常常感到难过,非常害怕与人接触。
一个孩子如果被自卑心理所笼罩,会使其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其身心发展及交往能力将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也得不到正常的发挥,丧失前进的动力,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个别的孩子在儿童阶段产生的自卑心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轻或消失,但是如不注意调控,也有少数孩子将变得孤僻、寡言、内向、缺乏勇敢。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充满自信而又有勇敢的人,一个自卑、性格懦弱的人很难适应未来社会。所以,一旦发现孩子自卑心理,父母须尽早帮助孩子克服和纠正。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帮助孩子走出自卑呢?
首先,要善于找出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短处。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就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
有一位初一年级的学生,平时只要一玩电脑游戏就废寝忘食,但一学习起来就变得无精打采,他说自己“注意力很差。”他爸爸对他说:“你能废寝忘食地玩电脑游戏,说明你的注意力不错,关键在于你的学习兴趣不足,你如果对学习产生了跟玩电脑游戏一样的兴趣,你自然也就能集中精力了。不信你可以试试。”结果,这个孩子真的发现自己能集中精力学习了。
孩子贪恋电脑游戏原本是一个缺点,但经父亲一说,反而让孩子从中发现了自己的优点。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孩子在哪一个方面存在优势,或者潜在的优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孩子拥有一技之长,并且告诉孩子,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我们虽然在某一方面不如别人,但是我们拥有别人没有的优点、长处。我们依然是一个出色的人。
其次,帮助孩子克服自卑,爱护孩子的自尊心非常重要。比如,孩于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父母便马上就沉下脸,轻则训斥,重则打骂,这样会损伤孩于的自尊心,导致孩子“破罐破摔”,越来越差。
有一个孩子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妈妈就板着脸说:“你呀,也就是我自己的孩子,要不你该上哪儿去上哪儿去,我看见别人的孩子都比看见你舒服。”爸爸则说:“现在把你扔了犯法,早知如此,还不如当你在你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把你打掉。幸好我只需要把你养到18岁,就可以和你说再见了!”
听了这样的话,孩子能不自卑吗?一个总听到父母说自己不好的孩子是自信不起来的。一定会变得自卑与胆怯起来。作为父母,要做的应该是关心、体谅孩子,帮助他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振奋精神,去克服困难,争取好成绩。
另外,还要找机会给孩子一次“强大”的机会。孩子之所以自卑,是因为周围的强大威慑包围了他,这些因素从心理上战胜了他。他所见所思的都是比他强的人或事。如果给他提供一个比他更弱小更低的参照物,比出他的优势,那么就会激活他内心潜伏的自信,从而克服自身的缺点。我们来看一看下面这位妈妈的做法:
这位妈妈在和胆小的儿子聊天时,她有意和儿子聊起自己学生时代的事情:“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特别胆小。”
“怎么胆小了?”儿子马上竖起了耳朵。
“他好像做什么都很害怕,书没带也不敢向同桌借来看,笔没带不敢向其他同学借来用,甚至都不敢到店里去买东西……”这位列举了一大串关于胆小怯懦的例子(当然,这些是她儿子不会出现的现象)。
“哎,这么胆小!我就敢!”儿子似乎很骄傲。这位妈妈又谈到了自己:“妈妈上初一的时候,比你还胆小,你信不?”“真的?”“当然啦,我怕毛毛虫,怕黑,怕举手发言,怕……”“你上初中了还怕?你怎么比我还胆小?”孩子呵呵地笑了起来。
“是呀,你比妈妈强1倍,你都不会怕的是吧,”“不,我比你强……强10倍……”儿子做了一个鬼脸。
一个总是低着头、弯着腰走路的孩子,他的骨骼必然会变得弯曲;一个自卑的孩子,在人前人后抬不起头来,他的心灵也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孩子需要昂起头来勇敢地向前走,因此,作为父母,要想办法帮助孩子超越自卑,找到自信。
别总盯着孩子的缺点
点到为智
孩子都渴望被赞扬,只顾盯着孩子的缺点,批评孩子的缺点,会导致孩子胆小懦弱,不求上进。
在很多家庭中,有缺点的孩子被呵斥与责骂是家常便饭,因为父母认为,这完全是为了孩子好。岂不知,几乎百分之百的孩子会认为,大人们这些无休止的唠叨与责骂,简直就是黑暗统治,特别是对一些有缺点的孩子,更是一场灾难。
毕加索是西班牙著名的画家,他在小时候就表现出了很高的艺术天赋,5岁时所做的剪纸就已惟妙惟肖。毕加索被当地人称为绘画天才。
然而,被视为绘画天才的毕加索,在学习上的表现却令人不能恭维,上了两年学,连最简单的算术仍然没有学会。这时,左邻右舍也不再为他的绘画天赋叫好,而是改为讥笑:“瞧他那呆头呆脑的样子,也就会画几幅画!”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毕加索是一个只会画画的傻瓜。
面对大家的讥嘲与蔑视,毕加索的父亲则认为:毕加索读书不行,但绘画却极有天赋的。为了掩饰自己学习上的窘境,毕加索总是毫不费力地绘出才华横溢的图画。可是不论怎样,嘲讽却愈来愈猛烈,小毕加索脆弱的心灵蒙上了阴影,他变得有些胆小懦弱,不爱说话了。
为了抚慰孩子心灵的伤痕,关键时刻,父亲为他擎起了一片蓝天。父亲每天坚持送儿子去上学,一到教室父亲便把绘画工具放在课桌上。既然儿子读书不行,就不要勉强他,更不能由此扼杀孩子的绘画天赋。那段时间,父亲成了毕加索强有力的心理依靠。有了父亲的支持,毕加索每天都沉浸在想象的天地里,虽然功课不好,但他却在绘画的天地里找到了快乐,并最终成为了一名享誉世界的画家。
我们不得不佩服毕加索的父亲是一位优秀的父亲,就在别人盯着儿子的缺点恶言恶语、冷嘲热讽,而使孩子的心灵受损之时,只有他仍在鼓励孩子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并使孩子逐步找回了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的性格、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哪怕他有什么缺点,也可以慢慢改正。而且并没有哪个孩子真正一无是处。他的身上也肯定有不少已存在的没有显露出来的优点。而父母的眼光只盯着孩子的缺点,一叶障目,老是在这上面做文章,那么他的缺点永远无法改正,并且好的一面也会渐渐被掩盖下去,得不到发展。父母们也许不知道,总盯着孩子的缺点没完没了的唠叨与责骂,会彻底击垮孩子的自信,会促使孩子变得胆小怕事,一蹶一振。
其实,与其揪住孩子的缺点和毛病不放,父母不如多下些功夫,多发现孩子的优点与长处,并加以赞扬与肯定。用肯定优点的方法去纠正缺点,逐步将他们引导到积极上进的道路上来。正如知心心姐姐卢勤所说:“一味地指责孩子,效果适得其反。成功的教育方法就是,放大孩子的‘闪光点’”。
朱先生有一个8岁的小孩,聪明活泼,就是比较贪玩,每天放学后总要先尽兴地玩耍,直到玩得满头大汗才去做作业,作业也写得特别潦草,常常出错。朱先生为此很生气,几乎天天批评他,可孩子总也改正不了贪玩的毛病。有一次,在外地做教师的姨妈过来了,姨妈看这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得很好,趁他回家拿玩具的工夫,边替他擦汗边对他说:“你跟小伙伴们玩得真不错,很团结,还知道让着别人,真是个好孩子。你能不能先和小伙伴们一块做完作业再玩?做完作业再玩,不是玩得更开心吗?”孩子很懂事地点点头。从那以后,这孩子每天总是先做完作业,然后再去玩。
为什么会这样就很有效呢?是因为姨妈发现并抓住孩子能团结人、知道谦让这一积极因素,给予充分表扬,使之受到了激励,然后,加以引导,最终让孩子改掉了坏习惯。完美无缺的人是不存在的。孩子有缺点是正常现象。父母既不应对此放任不管,更不要如临大敌。高明的父母可以把有缺点的孩子最终转变为优秀的人。清代教育家颜元曾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这个原则对于任何孩子都是适用的,对那些表现不太好的孩子来说,尤其要少批评,多表扬。这样做,有时候会在孩子身上产生奇效。
其实,缺点再多、毛病再多的孩子身上都会有自己的优点,有自己闪光的地方,只不过是不太显著、突出而已。如果父母不抱成见,用赏识的眼光去看他的时候,肯定会发现孩子身上有很多的优点。孩子也许贪玩一点,但是头脑灵活,能说会道;也许寡言少语,但是成绩非常好,而且心地善良;也许有点任性,但是做事很有主见……只要你善于去发现,就一定能看到他身上值得肯定的地方。父母应该做的,就是善于去发掘孩子闪光的一面,并且给予真诚的赞扬,肯定他的优点。夸奖优点是纠正孩子缺点,培养孩子勇敢自信的最好方法。
信息时代要求教育要培养有个性,自信而勇敢的孩子。一个好的父母,必须发现一个孩子与其他孩子的不同,并找到他的闪光点。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孩子的父母。”这就把问题的根本揭示出来了:孩子有缺点是必然的,只要父母掌握了正确的、符合科学要求的教育方法,就能把孩子教育好。而凡是没有教育好的孩子,原因都在父母身上,是父母“不懂”教育孩子,或者是缺乏教育孩子的责任感,或者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无责任感,孩子一定软弱
点到为智
没有责任感的孩子一定是软弱的,缺乏竞争力的。如果让这样的孩子投身到未来竞争与合作并存、机遇和挫折交错的社会中,恐怕会被淘汰。
责任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承担也是无法逃避的,责任能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有价值,没有责任的人生是苍白、乏味的。尽管在我们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起压力和面对各种困难,但一个真正能够承担起责任的人,一个真正的有责任感的人,是不会对这些感到畏惧的。责任能够赋予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在森林中,有一只虎妈妈正给小老虎喂奶,因为太过于专注,它没发现猎人正悄悄地靠近它。当它终于感觉到危险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猎人已经举起了手中的长矛。母虎本想马上逃跑,但是她又立刻想到了自己的孩子也处于危险之中,为了救孩子,它放弃了逃跑,而且转身朝猎人怒吼而去。母虎发狂以后是异常凶猛的,这让猎人们大吃一惊。因为平时,老虎看到猎人拿着长矛都会逃跑。看到母虎凶怒的样子,猎人知道,今天要想战胜老虎已不太可能了,于是赶紧抽身而退。
就这样,母虎凭着自身的勇敢,救下了孩子。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它在一刹那间改变了想法,没有选择逃跑而是选择了勇敢的迎向危险呢?那就是责任,是责任让它变得如此勇敢。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曾说:“当我们的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时,我突然不知道什么叫害怕,因为我知道必须依靠我的智慧和勇气去战胜它,因为在我的身后还有那么多人,可能就因为我,他们就会因此倒下。但是我不能让他们倒下,这是我的责任。”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许多父母过多地注重孩子的智力和身体发展,而对孩子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却不大重视,一味地宠爱、娇惯孩子。没有责任感的孩子一定是软弱的,缺乏竞争力的。如果让这样的孩子投身到未来竞争与合作并存、机遇和挫折交错的社会中,恐怕会被淘汰。
汤姆从爸爸那里收到了他的新年礼物,那是一枚闪亮的银币。他心里非常高兴,因为他有许多东西要买,他的愿望就要实现了。
刚刚下过了一场雪,地上的雪还没有融化。乔治拿着他的银币上街去了。
刚来到街上,汤姆就被小伙伴们拖着打雪仗去了。这可是汤姆冬天最喜欢的一项活动了,汤姆揉了一个很大很硬的雪球使劲向一个小伙伴掷去,但没想到对方却敏捷的躲过了雪球,雪球飞向了街道另一边的窗户,只听“啪”的一声,玻璃“粉身碎骨”了。
一见有人闯祸,大家便马上四散逃去,汤姆因为害怕,也飞快地跑开了。但是没跑多远就停了下来,他为自己的所做所为受到了良心的谴责。他知道,逃避责任不应当是一个男子汉所做的事,作为一个男子汉,应该要有勇于认错的勇气,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他决定回去,用自己那惟一的银币来补偿那块打碎的玻璃。
汤姆来到了破碎玻璃的门前,鼓起勇气按动了门铃,很快,从屋子里出来了一位先生,汤姆说:“先生,你家的玻璃是我打碎的,非常抱歉,但我并不是故意的,希望您能原谅我。”说完,他把父亲送给自己的那枚银币拿了出来,并把它递给那位先生说:“这是我父亲给我的新年礼物,希望它能够赔偿您的损失。”
这位先生接过钱说:“那你自己还有钱吗?”
汤姆说:“没有了。”
“好,”那位先生说,“你会有更多钱的。你能告诉我你住哪儿吗?”汤姆告诉了他。
回家后,当父亲问及他是怎么花那个银币的时候,汤姆把打碎玻璃的事情如实地告诉了父亲。
晚饭后,父亲让汤姆去看他的帽子,汤姆在他的帽子里发现了两枚银币。原来那位先生是一名很富有的人,他不仅把汤姆的那枚银币退了回来,还另外送给他了一枚银币,以表彰其勇于担责的行为。
美国心理专家,素有“领导教父”之称的丹尼斯·韦特利说过:“如果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你必须使他(她)从小就有责任感,在个人发展空间和个人责任之间达到平衡。”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当他面对困难或错误之时,他会爆发出比以往强大若干倍的能力和勇气。因为他知道,很可能因为他的胆怯和逃避会让更多的人承受损失,只有勇敢地面对,才有可能真正担当起责任,不让更多的人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唯有责任会让一个人超越自身的懦弱,真正勇敢起来!
承担责任的孩子是强大的
点到为智
对于孩子的胆怯行为,父母不必过于担心,而应适当让孩子承担一定的责任。责任能够赋予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对于孩子表现出的缺乏勇敢的行为,父母不必过于担心,而应适当放手,让孩子承担一定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有利于克服其胆怯行为。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让一个孩子去照顾比他更加弱小或年幼的孩子时他会很感兴趣,完全忘记了胆怯。有的女孩子胆怯,但一旦成为母亲,要肩负保护、照顾孩子的责任时,胆怯心理也会一扫而光。
那么,作为父母,应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首先,鼓励孩子勇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孩子犯了错误以后,要鼓励孩子敢作敢当,不要逃避责任,应该勇于承担后果,如果父母替他承担一切,久而久之,则会淡漠孩子的责任感。孩子跟着父母去朋友家做客,如果不小心损坏了物品。这时应该让孩子知道,是由于自己的过错,才造成了这种后果、应当给予赔偿。之后一定要带孩子一起买东西去朋友家道歉。现比如,把洗青菜的家务活承包给孩子,要是没做好,便不能吃所有的菜。这样,孩子才知道一个人是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
其次,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在家中应明确哪些事情是由爸爸、妈妈来做的,哪些事情可由爸爸、妈妈帮助孩子做,又有哪些事情则必须自己做,对应当自己做的事必须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要领和范围,比如让他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间,让他自己完成作业。孩子只有学会了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才能逐步地发展为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
美国的孩子都保持着一项很棒的传统习惯,他们只要到了具有简单工作能力的年龄后,便会主动地寻找打零工的机会,如帮社区邻居除草、送报纸、铲除积雪等。
一年冬天,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一个小孩子在一对老夫妇的家门口勇敢地按响了门铃。
老太太开门后,看见门口站着一个不到10岁的小男孩。
“你好,”小男孩盯着老太太说,“我能帮你们铲雪吗?”
“你起得真早,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老太太说。
小男孩很有礼貌地回答道:“我是新来的,我们家搬到这个社区才几天。我不知道其他小朋友的作息时间,这么早就过来,是不是打扰你们了?”
老太太亲切地说道:“没有,我们早就起来了。那好吧,我们的车道铲雪工作,就决定交给你这位小绅士喽!·”
说完,老太太便带着小男孩去拿铲雪工具,一边走还一边称赞道:“你小小年纪,就这么积极地打工,将来长大以后一定很有成就。你有没有想过,你赚钱以后是要把他们存起来?还是拿去买糖果,吃个痛快?”
没想到,小男孩兴奋地答道:“我赚钱不是要买糖果的,我爸妈都还在念大学,我打工赚的钱,先赞助他们交学费!等我以后长大了,他们答应也会同样帮助我读到大学毕业。”
我相信,这个让人心动的孩子,其责任心和价值观的培养必定与其父母的教子理念有关。著名教育家茨格拉夫人说:“必须教育孩子懂得他们不同的一举一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一定会学得很有责任感的。”责任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当一个人具有了某些能力时,就要对相应的事情负责。所以,作为父母,不必事事抢在孩子前面,不必把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我们可以明白地告诉孩子他们应负的责任。我们有时不妨故意表现出无助,非常需要孩子的照顾,逐渐让孩子担负起一定的责任,把责任的接力棒传到孩子的手中,有责任心的人能自觉克服胆怯行为。
再次,要鼓励孩子有始有终。孩子的好奇心都很强,什么他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大多都是虎头蛇尾,甚至有头无尾。所以你在交给孩子事情的时候,哪怕是很小的一件事,要有检查、督促及对结果的评价过程,以培养他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最后,还要让孩子学会帮助他人。父母要教育孩子帮助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孩子有麻烦的时候,往往需要他人的帮助,同样,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也需要孩子伸出援手,提供帮助。当孩子感受到被帮助人的感激之情时,孩子会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提高责任感。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说过:“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于我自己打主意要做的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了层责任。”责任感对于培养一个人的勇敢精神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必须要面对的,因此父母要从小在孩子心中播下责任的种子,让它发芽、成长。
勇敢小笑话
爸爸:“儿子勇敢,今天自己睡到小房间去。”
儿子:“不,我害怕。”
爸爸:“有什么可怕的?真是个胆小鬼!”
儿子:“你才是胆小鬼呢,都当爸爸了,还和妈妈睡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