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诸葛亮职场生涯十大败笔
33282000000024

第24章 独专断行,缺乏真正的领导力

毫无疑问,诸葛亮是一个聪明的人,而且他十分自信,这从他自比管仲、乐毅就可以看出来。但是,自信与自负距离太近,一不小心,自信就演变成了自负,表现在具体行为中,就是独断专行。很遗憾,孔明先生就犯了这个毛病,而且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诸葛亮的职业生涯基本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担任“军师”角色,从初出茅庐至刘备占领汉中,他基本上处于配角地位,仅从事辅佐性工作;第二阶段是刘备汉中称王至白帝托孤,其间刘备在外,诸葛亮在内,负责制度的建立和后勤供给,扮演的是专业“总经理”角色;第三阶段是“远征总司令”角色,从五月渡泸、南征夷越开始,至病逝五丈原为止,主要负责北伐中原,这一阶段诸葛亮成了负责“业务开发”的“总经理”。可以说,他职业生涯中的精华是后两个阶段,其间他为蜀汉政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暴露了他行事作风上的独断专行和某种程度上的刚愎自用。特别是在他全权负责的北伐战争中,他的独断专行很大程度上为蜀汉亡国埋下了隐患。

从最初基于“知识分子的时代理想”,发动这一场“鸡蛋碰石头”的战争开始,诸葛亮的专断作风就不时地表现出来。其实,自白帝托孤之后,诸葛亮成了蜀汉当朝实际上的“第一把手”,他一走马上任,就将同为辅政大臣的李严调离行政中心,根本不给他参加决策的机会。这样,朝廷上下,完全他一个人说了算,而实际上也确实如此。一篇《出师表》,是他多此一举的“战书”。第一次北伐,魏延基于自己多年镇守汉中的经验,以及对曹魏各方面情况的熟悉,提出了大胆的突击战术,但是诸葛亮轻率地加以否决,使本来处于绝对弱势的蜀汉方面陷入持久战之中;街亭保卫战,他又将先主刘备的遗言置于一边,同时也不顾参谋本部的一致反对,弃魏延不用,而“违众拔谡”,起用了毫无实战经验的马谡,结果导致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无功而返;街亭既失,他又不顾蜀汉人才上的缺乏,也不顾蒋琬等大臣的反对,“挥泪斩马谡”,做了“令亲者痛而仇者快”的事。

可以说,诸葛亮自辅政以后,完全处于蜀汉政权的最高地位,当然,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具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和独当一面的智慧,另一方面也是遵先主的遗诏而辅佐后主,但是,他的权高位重加上建制度所固有的监督机制上的弊端,只能导致朝廷上下惟其马首是瞻,后主刘禅形同虚设——这倒有点像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只是蜀汉政权的“议会”或“内阁”成员虽多,但最终“只有一个”——那就是诸葛亮。有一个年来一直被看成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象征,其实反映了蜀汉政权“只知诸葛亮,不知刘禅”的本质。

五丈原上的蜀汉军营里,一片悲声。秋风,眼泪,还有操劳成疾、气若游丝的汉丞相诸葛亮,他已经到了弥留之际。

突然,一阵悲呼遥遥而来,众人皆惊,惟恐吵“醒”丞相。

脚步声在帐外戛然而止,帐帘一掀,匆匆走进一人。与此同时,痛哭声再从此人口中发出:“丞相,我来迟了一步,是我误了国家大事!”他就是自成都披星戴月赶赴五丈原,受后主刘禅重托而来的尚书仆射李福。奇迹似的,或许弥留中的诸葛亮听到了李福的哭声,回光反照地清醒过来。他浑浊的眼睛盯住李福,再也不肯移开,然后开口,气若游丝般说道:“我知道你要问的事情,我去后,蜀汉重担,可交给公琰(蒋琬)。”

李福不待他喘息,又问:“公琰百年之后,又由谁承续呢?”

诸葛亮显然已不能多说一个字了:“文伟(费祎字)可也。”

李福:“费文伟以后呢?”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死亡确实来临了。诸葛亮默不作声,众人急视之,已气绝了。秋风五丈原,一颗巨大赤色流星,在北方天空闪逝而过……

诸葛亮的确可以称得上“必复有贤,而后可死”者,但是,五丈原的最后一幕,却将他独揽蜀汉政权的实质暴露无遗。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诸葛亮虽然在作风上未曾道德败坏,可是,独断专行难道不是一种腐败吗?他高高在上的位置,导致了决策、用人、处事上的绝对个人主义;但从本质上说,这是由他极端的自信——自负的个性决定的。

不可否认,一个集团的生存与发展,领导者居核心地位,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在现代企业中,经营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兴衰存亡,而企业的决策则掌握在领导者的手上。所以,领导者的能力高低,以及自信程度,都直接影响着每项决策的准确程度和实际效力。

然而,领导力的实质绝对不是独断专行,而是有其更深刻的内涵。领导实质上是一种说服或示范的过程,这就决定了领导者必须与下属建立一种良好的沟通关系,以借助这一过程,引发下属和团队去追求领导者所认可和坚持,或者上下一心所共同认准的目标。了解了领导力的本质,就应该将它和权势、地位区分开来,而不能混为一谈。虽然领导者往往会凭借某种程度的权势而服众,以领导和管理团队,但是,从来没有依靠单纯的权势和独断专行而能真正服众的领导者,那种完全建立在权势和专断基础上的领导力,不是真正的领导力。以权服人和独断专行者不但不具备领导能力,而且其本质只是一个弃权者。他们的权势往往不是来自金钱,就是掌握了某些机构的运作。他们所谓的领导力,也往往变成一种以权谋私和戕害他人的能力。因为他们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意见,也就不能考虑别人的利益,这成为独断专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专断者都是以权谋私。有相当一部分领导者,只是缺乏对领导力的正确认识,同时,也往往由于领导能力的欠缺而试图以专断来树立自己的地位和尊严,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工作效益。只是由于观念的陈旧和领导方法的偏离,其结果往往是使下属失去积极性,工作效率无从谈起。更重要的是,专断往往导致决策和管理上的片面化,从而造成自上而下的失误,最终使企业蒙受损失。

市场行情日新月异,信息千变万化,仅靠领导一个人的力量,即使是管理天才,也不能悉数掌握所有的市场信息;而且,由于领导者通常缺乏第一线的经验,所以,要制定出一个适应市场发展的决策,就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广泛吸收下属的建议和意见,特别应该认真听取反对意见,积极寻找自己的失误和缺点,及时修正决策和目标。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其本身的魅力都是多样化的,因为这种魅力虽然是个性的流露,却更多地依赖于领导者周围的人们各不相同的能力,这些能力共同构成了领导者的领导力。有什么样的领导,就会有什么样的下属。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的领导人,他们的下属也一定会生机勃勃、充满创造性;下属们的聪明才智完全被激发出来,也能目标明确地指导自己的行动;每一个下属,都有能力成为自我领导者;所有的员工,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去面对工作和企业。这样的下属所组成的团队,必然是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一支生力军,也不一能将企业、领导者和自己不断推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