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诸葛亮职场生涯十大败笔
33282000000020

第20章 对骄傲自大的下属委以重任

对于荆州之失,人们往往归咎于关羽的个性并最终称刘备用人有误,可是,诸葛亮掌握全盘企划工作,实在也难辞其咎。且看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前前后后。

当时,刘备在庞统的策划和大力协助下,率军入西川,但由于当时是受益州牧刘璋的邀请,所以刘备将关、张、赵诸军团全留在荆州,以免引起刘璋的警惕,同时也为了荆州防务。诸葛亮也留在荆州总体规划、指挥大局。

后来,刘备与刘璋闹翻,但在攻占益州重镇雒城时,刘备受挫,久攻不下。刘备当时孤军深入,又在益州地盘上攻占益州,很容易陷入孤立的绝境。于是,他当机立断,下令留守荆州的诸葛亮调集兵马,发起第二波攻击,共同挺进成都。

诸葛亮当然明白攻占益州的重要性,但是,荆州也不能失去,他必须选一大将镇守荆襄九郡。当然,这个人就是关羽。关羽当时在北方前线防守曹军,诸葛亮便下令他返回江陵坐镇。

荆州北有曹操,东有孙权,可以说处于虎视眈眈之下。按诸葛亮的总体战略,镇守荆州的关羽只能是“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然而,他错就错在不该让恃才傲物、刚愎自用的关羽担此重任。以关羽的勇武和声望,对抗驻守襄阳的曹仁军团或许比较合适,但是,荆州防务是一个政治关系敏感的重任,而绝不仅仅是纯军事任务,这就需要一个文武双全的大将负责,可是,关羽缺乏的正是这种顾全大局的风范。

事实证明,关羽的确不能当此大任,问题就出在“东和孙权”上。就在刘备与曹操在汉中争夺战中交手之时,孙权趁机在荆州东部大动手脚。诸葛亮出于避免分兵作战的考虑,又从“联吴抗操”的战略高度着想,所以主动求和于孙权,割让荆州三郡,并将以前所借荆南三郡一并归还孙权。孙权方面,也在主和派鲁肃的奋力撮合下,结束向关羽用兵。然而,关羽根本看不到联合东吴的战略意义,傲慢轻敌,固执而又自大,不但常在边境上和鲁肃“数生狐疑”,制造摩擦,而且对孙权态度轻蔑——孙权为了“求取人质”,派使者为其子求关羽之女,关羽不但拒婚,而且当场辱骂使臣,说什么犬“(权)子安配虎女”。关羽一系列的不当举动,使得孙、刘关系僵化。

刘备夺取汉中后,关羽自以为无后顾之忧,于是命促之间北伐襄阳。适值东吴方面鲁肃去世,其继任者吕蒙一改前任的主和态度,积极谋取荆州。就在关羽水淹樊城,威震华夏之际,吕蒙发动奇袭,攻占江陵。关羽急忙从北伐前线撤军,沿途又遭东吴军袭击,以致败走麦城,死于突围之中,首级也被孙权献于曹操。

至此,臣属刘备所有的荆襄九郡皆入孙权之手。这就是所谓的“大意失荆州”。

荆州之失,关羽自然脱不了干系,他的个性决定了荆州之失和自己的命运。

但是,诸葛亮当初若能权衡利弊,“知人善任”,以文武双全的赵云代替个性“突出”的关羽镇守荆襄九郡,至少形势也会有所好转。

荆州一失,诸葛亮《隆中对》中所策划的战略意图受到严重影响。其北伐中原少了一块有力的跳板,失去了最近的北伐路线。更为直接的后果,是新生的蜀汉政权失去了一支虎将之师,而刘备更为此不惜出动蜀汉精英,并亲征东吴,结果被陆逊火攻击溃。这又使得诸葛亮北伐时在人力和物力上的补充一直困难重重。同时,吴、蜀虽然又重修同盟,却再也不能像过去一样合作了。可以说,关羽大意失荆州,是诸葛亮无法突破三分鼎立僵局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为蜀汉亡国埋下了一道伏笔。

“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诸葛亮用人的一次失误,对蜀汉政权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个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毫无疑问,个性“突出”就容易“越位”,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凡事“信马由僵”,其结果往往导致不顾大局,最终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功败垂成。

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在情绪上反映出来,正所谓“感情用事”、“情绪化”等等。个性“突出”者往往使自己的情绪“喷”出来而不能自控。

“上帝要死一个人,必先使他疯狂”。其实,毁掉一个人的不是上帝,也不是困难和压力,而是他自己。缺乏自制和思想的人,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一旦面临与其个性冲突的事情,就会丧失理智,分不清轻重,大脑一发热,便做出不该做的事,犯下不该犯的错误。这样的人,一定与成功无缘。

培根说过:“情绪失控,就像地雷,碰到任何东西都一同毁灭”。如果一个人不注意培养自己忍耐、心平气和的性情,一旦碰到“导火线”就失去了控制,那只能把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切最好的东西都炸毁。

作为领导者,在识人、用人时同样也不能“感情用事”,必须三思而后行,绝对不能轻易将一项事关重大的工作交给一个情绪化的员工。否则,一旦他碰到“导火线”,在工作过程中受到某些不合其个性的刺激,那可就危险了。

企业是个有条不紊、有规律运行的有机体,只有正常运转,才会秩序井然,按部就班。就像一台计算机、一架飞机、一台机器,如果操作正常,控制良好,就能发挥它们的正常作用。同样,人的情绪也如同一台机器一样,一旦失控,就不能正常运转。如果领导者未经思考就对这样的员工委以重任,就很容易使正常工作受阻,使公司的运营失常。

没有人会忘记交通拥挤的十字路口红绿灯失控时的“惨状”,整个路面成了车的海洋,焦躁的司机在鸣笛叫嚷,喇叭声充斥于耳,整个交通处于瘫痪混乱状态;如果没有交警的管理疏导,没准会有一个情绪失控的司机“大脑发热”,一时间横冲直撞,直至发生车祸!同样,如果一批员工在工作中情绪失控,整个公司会怎样呢?即使是一个员工情绪失控,也完全可能使公司瘫痪。

事实上,企业就像一个大舞台,员工的个性可谓五花八门,身为指挥者的领导,就是针对员工的个性去安排工作,分配他们的角色。相对于员工的不同个性来说,一个企业中的工作也是千差万别,特别是随着分工越来越细,工作的种类也会越来越多,这正为不同个性的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在千差万别的工作中,总有一种是适合自己个性的。当然,寻找这种共同点的任务,一方面需要员工个人去做,另一方面,在一个企业中,分工是领导者的任务,所以,主要还得依靠领导积极地了解员工的个性,并进一步找到与其个性相吻合的工作。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知人善任,也才能更加充分地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共同营造企业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