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诸葛亮职场生涯十大败笔
33282000000002

第2章 《隆中对》有对无策

《隆中对》是诸葛亮未出茅庐前,应对未来的老板刘备面试时提出的未来发展战略建议,其核心思想就是谋取天下、复兴汉室。不可否认,这一战略计划因对刘备集团最初寻找立足点、建立根据地起到了积极作用,以及对三国时期的战略走势分析准确并产生重大影响,从而成为千百年来为人称颂的典范。同时,因为它完全符合刘备的战略意图,因而几乎完全被采纳并实施。然而,被历史蒙上眼睛的前人和后人们却很少发现,正是由于《隆中对》在战略策划上“有对无策”的内在缺陷,束缚了刘备集团的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蜀汉政权的加速灭亡。

西方人重视实力的打拼,而东方人则讲究谋略的高低。从中国兵法理论分析,《隆中对》将刘备集团引导到豪强争战的漩涡中,不得不进行无休止的争战,虽然看似奋斗不息,实则违背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兵法思想,这是其战略思想上最大的失策。

《隆中对》明确地为刘备集团规划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其中第一步“联吴抗曹”由于大势所趋,所以取得了相当程度的成功;但是,这次战争的成果最终被历史大潮淘汰,孙刘联盟也最终破裂。第二步是占据荆州、益州,建立根据地。《孙子兵法》就大篇幅地强调地利的重要性,选择根据地,是任何战略指导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诸葛亮的《隆中对》将刘备集团的根据地选于荆、益,前者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后者地处边远,最终,正是由于这一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刘备集团又是损兵折将,又是长途征战,终至亡国。第三步是兵分两路,进取中原。《隆中对》称:“一旦天下有变,可命一上将率荆州之军向宛、洛进军,将军可亲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如此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诸葛亮这是走了汉高祖刘邦出秦川打天下的老路,以及光武帝刘秀走宛城、洛阳而中兴汉室的策略。孰不知,后来关羽守荆州,刘备入川,诸葛亮进汉中,真所谓“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这不正好与兵法“战者,以形相胜者也”相违背吗?三分兵力使本来就不强大的蜀汉政权兵力不能集中,固势分散,战而无力,最终灭亡。

抛开繁琐的战略战术不论,只看刘备集团沿着《隆中对》规划的路子,最终走向灭亡,难道这不是策略上的失败吗?如果说诸葛亮隆中三分天下是对天下大势成竹在胸,那么,《隆中对》最终没有挽回蜀汉亡国的局势,则说明卧龙先生未出山就制定了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何况,他出山入世后,在战争中摸爬滚打了二十七年,却依然“执迷不悟”,这难道就是“识时务者”的“俊杰”吗?

毫无疑问,一个人若是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管他如何努力工作,都像是一艘没有方向的轮船,永远也无法抵达成功的彼岸。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但是,若是有了目标,却没有制定出实现目标的明确计划,或者制定的计划考虑不周而又不及时调整,终将走向衰落。

作为一个职场领导者,一般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战略计划问题:

(1)如何在组织上保证战略实现,让计划得到所有人的支持。

(2)企业的经营范围和战略经营领域。确定企业经营的行业,以及技术和需求。

(3)企业的战略态势,包括增长态势和稳定态势。

(4)战略关系的处理方略。调整具体战略步骤及具体实施的主次关系等。

(5)战略优势的发挥和建立。扬长避短,抢占市场。

实际上,当我们一旦确定了企业的战略目标后,就要马上制定战略规划,在着眼于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之后,战略的制定及实际效果就有了保证。当然,这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将它们了解透彻,必须完全掌握各方面的信息。接下来,则可以参考如下方法制定战略规划:

(1)分析企业的经营特征,以此来明确企业经营的业务。这里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很多人总是固守着使他们成功的业务,从而羁绊住自己的手脚,抓不住转瞬即逝的机会。这就像一个人,将自己的形象和追求局限在狭窄的范围内,而不积极加以拓宽,从而限制了潜在的能力。

(2)根据客观环境制定战略规划。分析对企业有影响的变量,包括科学技术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基础因素、政治法律因素,以及竞争因素等。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独立生存和发展,如果忽略了环境和形势,规划只能是一纸空文。

(3)寻找市场机会。任何一个外部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带来无限商机,成功的战略规划,正是善于把握机遇。同时,为了实现目标,还必须规划出创造机会的途径和方法。

(4)制定规划要客观全面。往往,决策时需要聘请专业顾问,这是因为顾问能以“局外人”的眼光理智地考虑问题,而不会因为利益方面的原因主观臆断。

(5)使目标定量化。用数字将销售额和市场份额等表达出来,一方面使目标更明确,另一方面执行起来更易于操作。

(6)规划要与企业文化一致,同时必须合乎逻辑与现实。

(7)把好预算关。预算就是制订资金和其他资源的分配方案。资金是命脉,是整个企业的基础,必须慎重对待。

(8)及时调整。环境和市场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原来的步骤不适合市场需要,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就应对规划进行调整。

(9)听取基层意见。经营最好、获利最高的企业,是那些影响力能自下而上发挥作用的企业,这种“自下而上”的管理,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实体的重视。

(10)建立科学的执行标准。规划不可忽视,执行更为重要,只有真正地付诸行动,才能创造利润,这往往需要制定科学的执行标准和奖惩办法。

当然,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存在长治久安战略规划,只有不断实行自我诊断,制定与目标相一致,但不违背客观规律的战略规划,才有可能实现目标,铸就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