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500强企业管理法则精选
33277000000048

第48章 正面争夺

应用典范

百事(PepsiCo,美国企业,主营饮料食品)

在2004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百事位于第173位。

解释

正面争夺法则,指的是与直接竞争者贴身紧逼,进行面对面的竞争,直接从对手手中抢占市场份额。

正面争夺法则有两个基本的前提,一是竞争对手与自己的市场出现高度重叠,二是自身实力足够强大,可以抵御对手的反击。

典型案例

美国“百事可乐”饮料距今已有100年的历史,它创立于1899年,也就是说百事可乐只比可口可乐晚12个年头。

但是,12年对一个成长型的企业来说,它也是一个奋进的阶梯,因为到了1988年,百事可乐就荣登全美的10大顶尖企业榜的第7名,成为独霸百年的可口可乐最强劲的竞争者!

那么,百事可乐是如何将自己的牌子打响的呢?

百事可乐公司所采取的营销策略就是正面攻占可口可乐所控制的市场。

百事可乐最早是以Me-too(我也是)的策略进入市场,你是可乐,我也是可乐。Coca Co1a的命名是取可乐倒进杯中,“喀啦喀啦”的声音,Pepsi Co1a的命名则是取打开瓶盖可乐冒气“拍嘘”的声音,两种可乐音同而首字不同。

当时,可口可乐为了Cola一字控告百事盗用其商品名称,两家为此诉讼多年,最后法院判决,Cola为一般名称,而非专利名词。百事可乐赢得了这场官司的胜诉。因此,在1970年后,可口可乐公司不得不重新调整其宣传重点而转向“只有可口可乐,才是真正可乐”的防御策略,把以前“清凉顺畅、心旷神怡”的软性诉求广告放在一边,以此来提醒消费者可口可乐才是真正的创始者。后来更进一步将Coca Cola浓缩为Coke一字,以摆脱百事可乐的同名干扰。可口可乐这步棋走得妙,很快又将百事可乐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1934年,百事可乐针对这一情况,不动声色地推出了12盎司装的瓶子,但是价格与可口可乐6.5盎司瓶装的一样卖5分钱。

不过5年的时间,12盎司的百事可乐就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百事可乐利用电台广告大力宣传“同样价格、双倍享受”的利益点,成功地击中了年轻人这个目标市场。

尽管后来因为糖价上涨,百事可乐价格由一瓶5分钱涨为6分、7分,广告改为“份量加倍、口味更好”,但是百事可乐以开发新包装、新通路来扩大市场,从自动贩卖机和零售店等据点转向超级市场,推出家庭号大容量,从中收获颇丰。

而老牌可口可乐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改变瓶装,那么它就得放弃掉多达10亿个6.5盎司的瓶子;如果要降价,又如何来重新设计价格?

1954年,可口可乐销售量降低了3%,而百事可乐则相应地上升了12%。

1955年可口可乐不得不发动反击,同时推出10盎司、12盎司及16盎司新包装,可惜为时已晚,错过了时机。可口可乐从20世纪50年代曾以5:1的悬殊销售比领先百事可乐,不想10年以后,百事可乐已将这个比例缩小到一半。

百事可乐的另一个成功策略是抓住了“新一代”。

以20世纪60年代为界,之前,百事可乐的广告重点以社交场合饮用为主;之后,主要为针对年轻的一代。广告代理商BBDO可以说是百事可乐幕后最大功臣。

1961年,百事的广告强调“现在,百事可乐献给自认为年轻的朋友”,到1964年,百事又喊出“奋起吧!你是百事的一代”,它使这个观念更明确风行,大大影响了年轻人的传统意识。由于新一代对于品牌忠诚度较低,同时具有叛逆个性,他们不喜欢和大人做同样的事、喝同样的饮料,因此老一辈的人比较倾向喝可口可乐,而年轻人则喜欢风味更浓的百事可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百事可乐容量大,年轻人喝起来觉得过瘾,成年人则喝不下那么多。

由于百事可乐充分掌握了年轻人的性格和喜好,使电影和音乐的魅力再现于广告影片中,引起广大青年人的共鸣,因此,它的广告获得了成功。

此外,百事可乐还率先聘请了当代知名的摇滚歌星如麦克·杰克逊、莱诺·李奇、蒂拉·透娜等作为电视广告主角,后来又与迈阿密风云男主角Don Johnson签约演出新CF,声势更大。这一系列广告影片,风靡了全世界的新一代,使其品牌形象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