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人”先攫取利益再拉拢关系
项羽是秦末反秦义军的重要领袖、名将和楚军统帅。
在做事方面,项羽可谓是气壮山河无往不利。他24岁起兵反秦,勇猛无敌,连破秦军,27岁便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
在做人方面,项羽可算是极端幼稚甚至愚蠢。他嫉贤妒能,无法与有功之臣心心相印;他刚愎自用,战功不与人分享;他残忍好杀,不但坑杀战俘还敢放逐义帝。积累的民怨严重削弱了项羽的力量,连最为他着想的一个范增都用不出价值,身边没人的一代豪杰也只能在他30岁的时候自刎于乌江。
不断做事的过程中,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成功了呢?是越来越让自己没有了做事的机会?还是越来越让别人没有了成功的感觉?
做人也是一个目标,就是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怎样成为那样的一个人的过程。如果在做事的努力中没有了心归何处的方向感,很可能就会勇往直前地奔向深渊。
西楚霸王想要成为取代秦王的一代英豪,这是他想成为的人,但成为了这样的人之后能给别人带来哪些好处呢?项羽似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所以也没有意识到跟着他出生入死的战友内心中也有一个想要成为的人。当项羽暂时成为了他想要成为的那个人之后,别人也就没有机会心想事成了。当别人在刘邦那里找到了施展抱负的机会之后,项羽也就没有机会再心想事成了。
“失败的人”走到哪里,乌云就跟到哪里。他们不能与“活的人脉”互动出感觉,就转向了“死的知识”以求专业突破,赢得些许的成功机会。他们不知道:即使在这个领域里得到满分,也还是个不及格的状态,还是要看到失败的画面。
“失败的人”想透过做事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一个“成功的人”,而在他们做事的过程中,带给了别人那么多不舒服的感觉,进而少有人愿意和他们一起走,因为多数人并不相信他们能够走到终点、取得成功。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在没人帮衬的情况下,好汉也很难诞生。
“失败的人”偶然的一点成功,也是在自己一个人的情况下实现的小成功。当他们意识到身边没人无法把事情做大的时候,就开始把自己打扮成虚怀若谷的样子以求海纳百川;当真有人来投奔他们的时候,他们看待这个世界的习惯又让他们多了一个又一个的阻力,阻碍着他们继续地往前走……
走路的时候,脚底与地面发生的摩擦给了我们一个前进的阻力,但这个阻力的反作用力却推动着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