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人”执着于主观的所谓经验
古时候,有个人扛着根又粗又长的毛竹进城去卖。到了城门口,他把毛竹横起来拿,被城门两边的城墙给卡住了;他又把毛竹竖起来拿,又被城门给卡住了。他折腾了半天,累得气喘吁吁,还是进不了城。
旁边有个老头一边看一边笑:“你可真是个大草包!脑袋瓜里就是那么一根筋!我这一大把年纪,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怎么就不请教请教我呢?”
卖毛竹的人连忙向着老者作揖:“请您老指教!”
老头儿捋着白胡子说:“这事儿简单!你把毛竹锯成两段,不就进去了吗?”
卖毛竹的人说:“毛竹锯断了就不顶用了。”
白胡子老头生气了:“那总比卡在外面进不去强!”
卖毛竹的人赶紧借了个锯子,把毛竹锯断,拿着进城去了。
当我们想当然地把过去成功的经验运用于当下所面临的挑战时,却没有意识到情境虽然相似,但目的未必相同。
那个叫卖毛竹的人在繁华的集市上又犯愁了,因为没有人觉得一根又短又粗的毛竹能拿来派上什么用场。他没有花精力让人觉得又短又粗的毛竹虽然不能用来挑大梁但可以用来做支撑,而是坐在那里生闷气,埋怨起那个给他出主意锯断毛竹的老头子。
当他最后一个离开集市的时候,手里还拿着那根又短又粗的毛竹,而嘴里却斩钉截铁地说:“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能相信任何人的鬼话。”
我们看似解决了一个问题,却又自己制造了一个麻烦。我们过去的所谓经验确实帮助过我们战胜了困难,但又有可能成为我们继续成功的障碍。
“失败的人”在表达成功的过程中,恨不得把“像小偷”的人统统绳之以法,但并未意识到只有“是小偷”的人才有资格被投入监狱。他们莫须有地制造着“冤假错案”,无数的委屈在跟他们关系最密切的人身上蔓延,消耗着自有机体的战斗力与生命力。
“失败的人”沉迷于过去的成功,而忽视了过去之所以成功的条件。他们过去的很多成功不是先创造出能够打赢的条件,然后打则必赢,而是碰巧搭上了顺风车,跟着走了一程。
“失败的人”陶醉于纸上谈兵,在沙盘模拟中推演出虚假的繁荣,而在现实的征战中,他们常常损兵折将、很少凯旋而归。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取得了进步却无法继续前进?他们不知道:已经时过境迁;他们不知道:环境变了,条件变了,结论也应该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