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人”没全部掌握赢的规律进而时常地风雨飘摇
有句话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的是人不可能一辈子都好运气,有走运的时候,也有倒霉的时候。实际上,当觉得自己倒霉的时候,注意力的焦点就已经开始搜集失败的感觉了,也就丢失了“吃一堑”可能“长一智”的成长机会,越这样努力也就越腐蚀着继续战斗的意志、催化着战斗失利的结果,累积起来就真的如愿以偿地看到了失败。
失利就失态的样子不是成功的风范。不管把成功的内核用怎样的形式去呈现,依然让人们看到了成功的样子。即使倒下了,也是成功地倒下来,映衬着继续攀爬的身影是那么令人荡气回肠。而“失败的人”倒下去的时候是那么没有准备,不只是说他们的样子踉踉跄跄,更说的是他们就不曾想过自己为什么会到达这般田地。
当有朝一日需要从头再来的时候,他们通常再也爬不起来了,因为他们并不真正知道自己之前是怎么走过来的。
人贵有自知之明,如果不反思自己成功的必然因素和偶然结果,也只是在顺风的时候才能有机会洋洋自得,到了逆水的时候就只能是怨天尤人了。
“失败的人”也有成功的时候,但他们的成功通常来得迟又去得快。虽然他们不知道成功的本质及做事的规律,但在照着葫芦画瓢的过程中也无形中做对了一些事情,这让他们在局部获得了一些胜利,但一旦他们失败了就很难东山再起。
“失败的人”在得意的时候通常忘形。这个时候,他们的努力方向会离开心中的目标,而是停下来四处宣讲自己的成功感言,以期收获别人认为他们已经成功了的感觉。他们在乎别人是否认为他们成功的程度远胜于自己实际目标的是否达成。当他们这么做的时候,前进的脚步慢了下来,一个又一个的身影从他们的身边擦肩而过,直到身边没几个人听他们诉说的时候,他们才想起来要着急赶路。这个时候,他们已经被落下很远了;这个时候,他们又觉得自己失败了。
“失败的人”再度失败的时候,常常用“隔行如隔山”来为自己开脱。实际上,各行各业的规律是一样的,动用到本质的习惯会自然地随着外在条件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他们只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他们不知道:只要是“成功的人”,总有一件事情让他们成功,而不是做哪一行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