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杨力解读易经养生智慧
33270100000006

第6章 根据体质调养身体

按易经和中医的养生理论,根据不同的体质,采用相应的养生方法和措施,纠正其体质之偏,达到防病延年的目的,这就叫体质养生法。针对不同体质,本节归纳出低温、温阳、凉润、风温四种养生方法,教你如何运用好这些方法给自己的健康添砖加瓦。

阴虚火热体质的救命草—低温养生

有的人看上去充满活力,健康十足,事实上却是“阴虚火旺”。这种虚假的繁荣就好比在已经烧得滚烫的热水锅下面又狠狠地添了把干柴,不但身体的祸根儿没解决,问题反倒愈演愈烈,而根除这种疾患的救命草就是“低温养生”。

阴虚火热体质是怎么回事

前段时间听一位女性朋友抱怨说,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二开始,脸蛋和额头就有发热的感觉,有时月经量很少,还会提前;冬天在屋内,脸也像苹果一样红,不过幸好吃饭睡觉都很正常。但这些毛病还是让她感到压抑、颂恼。家人带她去体检也没发现任何问题,这个现象一直持续了将近十年,期间也断断续续地看过中医和西医,但多数情况都是用药的时候有效,药一停问题依旧。

事实上,这与阴虚有关,先前治疗只是治标不治本,只有把体质调养好,这些问题才会消失。人要健康,就得阴阳平衡,她现在的问题是阳那一方没有问题,而阴这一方偏低了、少了,于是导致阴虚阳亢,以致虚热全浮于表面,两颧才会泛红。阴虚其实就是人体内的津液不足,导致阴阳不平衡。人体津液属于阴的范畴,是有形的,可以流动的物质,能够滋润机体。除了津液,血也属于阴的范畴,因为“津血同源”。如果体内津液少了,就会累及血,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年纪轻轻的女孩,往往是一张面色苍白的脸,再加上女孩子由于生理原因,更容易出现阴虚。

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有阴虚症状,而且阴虚者的心理问题也很严重,如烦躁、易怒。也许你会疑惑地问,为什么有的人平时能吃能喝,眼有精神,声音也洪亮,也被诊断为阴虚呢?这只是假象,阴虚的人,只是看上去很健康,充满精力,其实是虚假繁荣的“阴虚火旺”。

这有点类似于水壶里面的水已经烧得很少了,而下面的火仍然很大。如果平时不加注意,甚至还会发生盗汗、视物不清等问题。而中青年人群,面临任务繁重的工作、较大的家庭压力,体力、精力透支明显,极有可能出现这种症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格外注意。

滋阴之物,阴虚火热者的灵丹妙药

冬天的时候,有些人常常在睡觉的时候出汗,觉醒了,汗也没了,就像夜间盗贼,偷偷地来又偷偷地走,这种现象中医称之为“盗汗”。那么,为什么会盗汗?它盗走的究竟是什么呢?

中医认为,阳气亢奋时,就会蒸腾“阴”,产生汗液,这就好比烧开水,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水蒸气会越来越多。而且阴虚体质还会连带火气大、手脚心热、心烦、面部发红发热、口咽干燥等毛病。

饮食上,应该吃些阴性食物。要知道,身体里的阴气、元精是人体生存的根基,要想健康就要把养阴贯穿于一日三餐的饮食安排之中。可能你搞不清楚哪些东西是滋阴的,不要紧,这里有一个小窍门:吃完后,如果觉得口唇千干的,那么,这类食物一定要少吃;如果吃完后口舌都觉得很湿润,这就是滋阴的食物,可以滋生身体内的水分,如大白菜、萝卜、蘑菇、芝麻、藕、糯米、蜂蜜、乳制品、猪肉、鸡鸭以及鱼类等都是滋阴之品。秋冬季还要多吃水果,以利于养阴,如苹果、冬枣、雪梨等。

需要注意的是,阴虚的人一定要远离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胡椒、生姜、桂皮、八角、小茴香,这些香料都是辛温香燥之品,食后非常容易上火,对身体简直是“火上浇油”。

打通人脉,良药自来

《易经》常说阴阳无处不在,对于人体来说,背为阳,腹为阴,阳对应着督脉,阴对应着任脉,一阳一阴,一条循于背后,一条循于身前。在我们的腹部有很多经脉,腹部正中心有一条经脉,统领一身阴经,与全身所有阴经相连,主管全身精血、津液,这就是任脉,可以说任脉就是阴脉之海。任有“妊养”的意思,对于女性来说,任脉与女子经、带、胎、产的关系密切,可以说“任脉相当于女性的性激素”。

因此,凡是阴虚火热体质的人,平时多按摩任脉和腹部重要的穴位,保养效果会非常好。

任脉的经气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前上行于阴毛部,沿腹内向上经关元等穴至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经面部进入眼眶下的承泣穴(此穴属足阳明胃经)。

对于阴虚火热体质者,除了在医院的治疗外,日常还要多刺激任脉,不但能改善阴虚体质,还能调节性激素的分泌,促进性功能。在打通任脉的同时,如果能一并刺激督脉,保证两者都畅通无阻,则全身经脉都顺畅起来,能更好地改善体质、强筋健骨。

阳虚寒凉体质的养生经—温阳养生

阳气就像人体的太阳,给我们力量和温暖,支撑人体生命的一切活动。然而,一旦人体的“动力源”不足,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的现象,身体御寒能力每况愈下,而对待这种阳虚寒凉体质,当机立断的方法就是温阳。

阳虚寒凉体质是怎么一回事

一位姓姜的南穷朋友经常说起,她从小就怕冷。每到炎热夏季,空调会让她不寒而栗;外出也要自备一件带袖的衣服;不到盖厚被子的时节,她也得加一层毛毯。这种“怕冷症”持续了多年,人也变得日渐憔悴。她跑过好几家医院,也没查出病因。既然没病,为什么这么怕冷呢?经过一番诊查,断定阳虚体质就是根源。

阳气就像人体的太阳,可以给我们力量和温暖,是生命的根本。阳气是由受于父母的先天之气和后天的呼吸之气,以及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之气结合而成,有了阳气,人体血液、津液才能在体内自由循环,把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这样人们才能思考、身体脏腑机能才能正常发挥,生命才能生生不息。体内阳气要是不够,身体“动力源”不足,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正所谓“阳虚生外寒”。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的阳气都会出现亏耗,正如《黄帝内经·灵枢》上说:“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但是,这位姜女士在她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怕冷,她的阳气为什么那么不足呢?多次接触后,我了解到姜女士从小一直吃素,不喜欢吃肉,这样身体摄取的热量当然就很少。此外,作为机车厂的员工,她30多年来一直在潮湿阴冷的车间工作,长期素食加上见不到阳先,导致姜女士后天脾胃运化和呼吸产生的阳气不够,所以一直怕冷而且逐渐加剧。虽然怕冷算不上是病,但是如果继续下去,就不只是怕冷的问题了。

现代人,患有“怕冷症”的不在少数,这又是为什么呢?除了先天禀赋因素之外,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重要的诱因。比如,爱美的女孩,为了保持身材,肉类食物吃得很少,甚至不吃,摄取的热量自然不足,从而导致身体“阳虚生外寒”。

宜温热忌生冷,改善阳虚体质的不二法门

很多女性在寒冷的冬季会感到全身发冷,手、足末梢部位尤其厉害。问问她们的经历,都曾担心过吃肉食过多会堆积脂肪,于是青菜、水果便成了她们的宠儿。中医认为,如果拒绝吃温热的食物,气血就会运行不畅,脸上就会长斑点,体内的能量就不能润泽皮肤,更可怕的是,女性的生殖系统最怕冷,一旦体质过冷,体内自愈系统就会长出更多的脂肪来保温,这样就会在无形中吃下更多的食物,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小腹部会长出肥肉。

中医“寒则温之”的食补之道告诉我们,体内寒气重,一定要用温热的东西补,这样才能驱除体内寒气,养好阳气,不仅身体强壮,就连脸色也会变得非常好看。比如羊肉性温顺、柔和,补阳、补气又补血,食用时最好搭配凉性平性的蔬菜,如萝卜、和豆腐,功效会更好。也可以选择山药、黄豆芽、南瓜、胡萝卜、生姜、韭菜、辣椒等食物,不过尽量不要凉拌生吃,最好在开水中焯一焯或是炖、蒸、煮着吃。阳虚、气虚体质者秋冬季常喝些山药板栗红枣糯米粥,不仪能暖身暖胃,还能补阳气。常吃虾、黄鳝、海参、鲍鱼、淡菜等水产可以改善阳虚体质。

有的人早晨醒来,喜欢喝蔬菜汁、冰咖啡,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做法。因为早晨醒来,夜间阴气未除,大地温度尚未回升,体内肌肉、神经及血管还处于收缩状态,身体体质本来就偏凉,如果继续吃生冷食物,反倒会阻碍肠胃吸收营养的功能,久而久之,会伤胃气,降低身体抵抗力。早上第一口食物,最好是热稀饭、热燕麦粥、热豆浆和芝麻糊,再配上适宜的蔬菜、面包、三明治、水果,这样身体就会温暖起来。

气海一穴暖全身

身体火力不足的人就像老化了的机器零件,根本没有办法正常运行,对于阳虚体质者来说,就是身体机能衰退的表现,而经络穴位可以说是身体的天然药)库,蕴涵着强大的自我调整功能。

对于阳虚体质者来说,气海穴就是大救星。气海与人的元气相通,是元阳之本、真气生发之处,更是人体生命动力的源泉。按摩此穴可以促进脏腑经络气血的新陈代谢,使之流转循环不息,坚持按摩可以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力。可见,“气海”如果充实,则人体百病可治,永葆强壮。

气海穴比较好找,在肚脐下1.5寸,大约二指宽的地方,和肚脐相对。但是这个穴位的按摩比较特别,需要用拇指或中指的指端来揉,力量要适中,每天揉1次,每次1~3分钟。即使不是阳虚体质,经常按摩气海穴,也能达到强壮身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燥热体质的降火药—凉润养生

燥气充足的人体发茂盛,燥金之气可以使万物收成。但是一旦燥气偏胜则会消耗津液,出现各种燥象。外表给人感觉皮肤粗糙、口唇干燥,身体内部也会出现体内阴精、阴血的枯涩。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热胜则肿,燥胜则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种人——燥热体质者。

体内燥热是怎么回事

有一位先生,多年来性情烦躁,体温高,别人碰到他的身体都会说怎么这么烫,手脚心尤其热。到了春秋天,口干鼻燥、皮肤粗糙,甚至连胳膊和腿都会干得掉皮屑。

平时不是很爱喝水,除非口渴得厉害,才会痛饮一番。虽然没有抽烟嗜酒的癖好,但是工作压力大,忙起来就习惯吃一些油炸类的快餐充饥,外出应酬餐桌上也少不了辛辣刺激的食物,有时还会为一些事情大动肝火,去医院看后,也吃了不少药,怛没过多久1日病复发,让他特别烦恼。

其实,从他的情况来看,他属于典型的燥热体质。那么,燥热体质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都知道,一遇旱季,河水就会断流,人体的津液好比身上的“河流”,当燥邪侵袭人体,人体内的“河流”即津液就会加倍地消耗,津液代谢失常,必然会导致机体发生障碍,于是出现口干鼻燥、皮肤干裂、干咳、大便干结等燥邪病证。

“燥”与肺脏相应,肺是主管津液输布的,只有肺好好地工作,津液才能顺利地走完它复杂的运输旅程。而天生娇嫩的肺,喜润恶燥,一遇到燥邪就会出问题,引发口干舌燥、干咳少痰或是大便干结等症状。不仅如此,燥热体质者脾气也比较暴躁,不容易与人相处,加上火气旺,脸上容易长痘痘,嘴角易生溃疡,常有便秘。如果此时对于身体发出的一些小信号视而不见,继续放弃调养,甚至还会发生气喘、气急、呕吐、胸闷等症象。

燥热时节,吃点败火的东西

一到春天,很多人都会有出鼻血、嗓子干哑、长口疮等现象,这是因为春天气温由冷转暖,阳气开始上升,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变得躁动起来,容易出现春燥,再加上春天气候干燥,天气反复无常,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容易出现问题,这样就非常容易出现生理机能失调而引起“上火”症状。

这个时候,吃点被古人称为“种生”的豆芽,能帮助五脏从冬藏转向春生,还有清熟、疏通肝气、健脾和胃的功效。最好的吃法是和肉末一起汆汤,熟了稍微放点盐和味精即可,不过一定要清淡。忌食燥热之物,否则就是雪上加霜,如羊肉、排骨等都要少吃。巧克力、果脯也是产生“内热”的源泉,也在忌食之列。

春天做好了防燥工作,也不能完全高枕无忧,燥也是秋天的主气。所以春秋季节,经常有人眼痛得厉害,甚至睁不开,直掉眼泪,这就是由燥热引起的眼疾。打个比方,有风的时候,晒在外面的衣服,甚至会比在烈日炎炎的天气下干得还要快,这就是说,风可以让水分蒸发得更快,而濡养眼睛的眼泪也逃不掉这种邪气的干扰,平时要是疏于保养,就会由最初的眼睛干涩慢慢变得视力模糊、眼睛疼痛,严重时还会引起角膜炎、青光眼等病症。

有位朋友上班时长时间对着电脑,再加上熬夜看球赛让双眼更疲倦干涩,看球时还吃了不少薯片、虾条等辛辣食品,休息不足,身体非常燥热。有类似问题的朋友,一定要多吃凉润食物,比如秋梨、柿子、百合、银耳、藕、竹笋、荸荠、菱角等,还要多喝开水,保证睡眠充足,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推荐一道简单易学的生地粥,它非常适合平时工作忙碌、眼睛疲劳的人。方法是:用生地黄加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反复煮两次,将沥出的药汁混合在一起,加入煮好的米粥拌匀就能吃了。不过吃任何补药都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堵住燥热的大门—曲池

在夏季刚刚进入秋季的时候,湿气虽然退了,但是气温还没有降下来,可以说是温燥弥漫,此时按摩曲池、迎香穴可以滋养肺气,缓解干咳、口干、口渴等不适,还能预防鼻炎、咳嗽等难以治愈的呼吸系统疾病。

曲池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弯曲胳膊,肘尖和肘外侧横纹的中点处即是。曲池常用来泻热,有些人工作压力大、生活上遇到解不开的疙瘩时,心情容易烦躁,这时,放下所有的私心杂念,按曲池穴,做前后方向拨动,直至有一种酸胀或疼痛的感觉,只要用心坚持,过不了多久心自然就会安宁了。按摩这个穴位最适合在每天中午1~3点,因为此时是一天当中阳气最旺的时候。

寒湿体质的祛湿丸—风温养生

在自然界中,潮湿之处多无风,而有风之处多无湿,因此,风可散湿,风可化湿,风能胜湿。而湿多必寒,对于寒湿皆有的人来说,最有效的祛湿法就是风温。此法可以增强人体阳气,激活人体巨大的自愈潜能,做到这些,自然身心安康、百病不扰。

寒湿体质是怎么回事

每年一到夏天,总会听到这样的事,身边好多人都会感觉恶心、腹胀、关节酸痛、脚肿,严重时还会发生感冒、胃肠炎、中暑的危险。虽说他们不少人也注重防暑降温等病症,但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这与他们自身的寒湿体质有很大关系。

这些人往往每到夏天都会抱着大冰糕猛吃,餐前或餐后也会大量进畲冰冻水果或啤酒等冷饮,要知道,贪吃冰凉生冷食物,就相当于在体内开了个大冷库,长此以往,寒邪就会在体内安营扎寨。

开始的时候,人们总认为,既然没有不正常的反应,就可以对其置之不理。但事实并非如此,身体五脏六腑中的脾喜燥恶湿,如果湿增多了,脾就会有压力,不能生化气血和运输气血,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比如恶心、腹胀、腹泻。这也就是说,为什么在雨水的时节,寒邪会更加猖狂。因为,当寒邪与湿邪目互勾结,就会把体内的阳气打败,阳气一旦受损,温阳身体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少,气血就会在经脉里发生“凝结”。

另外,湿邪这个东西和水一样,特性就是往低处流,多得超出了限度,就会出现水肿的现象,会引起浑身困重,四肢懒懒散散的症状,不想干活。因此,不要因为一时的享受而给身体带来负担,提早预防才是关键。

经络补血——祛寒湿的根本

体内有寒湿就要给身体补足血,血液充足了,身体才会觉得温暖,体内的寒湿就会无立足之地了。寒湿没有了,就不会出现浑身疼痛、长痘、长癣等问题。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打通了经络,气血就可以在经脉中自由地运行,全身组织器官也会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生命才会健康。经络调理正是通过祛寒、补足气血的方法在短期内来使疾病好转痊愈的,正所谓血行风止、血足湿散。

对于寒湿体质来说,避免或是消除寒湿之邪的纠缠,就要坚持每天刺激血海,这个穴位都可以使肝脏祥和,气血光辉,因为肝主“藏血”,呵护了肝,就是照顾好了人体的“血库”。血海这个穴位比较好找,用掌心盖住患者的膝盖骨,五指头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即是此穴,两腿膝盖处的血海穴是对称的。可以在每天中午饭前和饭后按揉此穴,两侧交替进行,每次按揉2分钟左右。

当然,可以养足血液的穴位还很多,像膪中、关元、三阴交、气海等穴都有此功效。

多吃温热食物,也是个好方法

为了更好地调养寒湿体质,饮食祛寒也是个好方法。一般来说,最见效的食物莫过于辛辣、温热的东西,比如,葱、姜、蒜、辣椒、牛肉、羊肉这些温热、高热量的食物都可以排寒。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种驱寒作用较强的食物——生姜。

烹制菜肴的时候,放些姜片或姜末,不但味道好,也去腥。其实,生姜内所含的辛辣和芳香成分,有驱寒、发汗、止呕、解毒等功效。人体在遭受雨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泡上一杯姜糖汤饮服,可驱散寒邪,增进血液循环。生姜很适合搭配红茶一起泡茶饮用。红茶性温,擅温中驱寒,温胃驱寒,能化痰、消食、开胃。生姜红茶还是民间预防治疗伤风感冒的偏方,热别适合寒冷的冬天里饮用。其制作方法是:用生姜4片,红糖1大匙,小袋装红茶一包,将生姜洗净切片,放小锅中加适量水煮沸成姜汤后,再取一小袋袋装红茶包放入杯中,倒入姜汤泡4分钟左右,期间反复提拉红茶袋几次,加入红糖搅拌均匀即可饮用。

除了生姜和红茶,洋葱也是有名的温热食物,其性温味辛,可温通解表,发散风寒,燥湿解毒,用于外感风寒、身痛无汗、胃寒纳呆、积食胀满等症。感冒的时候喝加了洋葱的热味噌汤,就可发汗退烧。如果鼻塞,以一小片洋葱抵住鼻孔,洋葱的刺激气味,会使鼻子瞬间畅通。如果咳嗽,以纱布包裹切碎的洋葱,覆盖于喉咙到胸口,也可以抑制咳嗽。

另外,羊肉、牛肉、鸡肉、鹿肉、虾、鸽、鹌鹑、海参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热量高,中医认为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生血的功能,御寒效果也比较好。还需注意的是,调整饮食结构的时候,一定要少吃生冷瓜果。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和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体弱多病的人更不能贪吃冷食冷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