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别为小事误了孩子未来
33269700000021

第21章 用心“两”苦的“陪读”

点到为智

陪读容易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父母如果不放手,孩子永远不会自己生活。

郑丽的女儿今年读小学1年级,这个学期她给孩子报了一个兴趣班,让孩子业余时间学习钢琴。而郑丽也把周末的大部分时间给了孩子。早在孩子5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钢琴了,从那时起,郑丽就开始成了陪读妈妈,刚开始时,连上课都要陪着,后来上课时间很少进教室了,但也在外面静静地等着孩子。

朱大姐今年45岁,为了使儿子能考上一个好大学,她托人费了好大劲儿把孩子送进了一所重点高中。今年儿子已经读高3了,朱大姐和丈夫一商量,从儿子高3上学期开始,朱大姐就在孩子就读的高中附近租了一套房子,以照顾儿子的生活。丈夫在外工作挣钱供养她和孩子,她便为孩子做好“后勤”。朱大姐说,现在她每天的作息时间完全围着儿子转,早上不到6点起床,给儿子做早餐;中午11点做午饭;下午5点做晚饭;晚上出去散步步,顺便接上晚自习的儿子回家。

近年来,陪读现象在国内蔚然成风。从幼儿园、小学,直到中学,父母陪读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常态。据中国社科院教育研究所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36.8%的家庭存在父母陪读的现象。有的父母虽然没有租房陪读,但在家庭中早就充当起了陪读角色,孩子的起居生活,全部由父母包揽。

父母陪读大多出于这样两种原因:一是照顾孩子,现在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父母为了孩子能更好地学习,不惜舍弃工作,赶到学校来精心照顾起孩子的学习,以便子女能潜心苦读。二是为了督促孩子,现在有些孩子学习自制能力差,如果不陪着,可能会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下降,学习生活混乱。

在父母看来,陪做功课是督促孩子,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的专心程度,不去做小动作;另一方面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发现、讲解,一举两得。但实际情况是,“陪读”在短期内可以在表面上达到这样的效果,可以帮助孩子度过学习的难关;而就长期的效果而言,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弊多利少。

2007年,一位从长春某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在一家企业找到了工作,可她虽然20多岁了,却不会洗衣服、不会做饭,连简单的米饭都做不了,只能天天啃方便面。她说,从她考入高中到念完大学,母亲一直陪在身边,她现在非常后悔,应该让母亲教她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

某高校一位从教多年的副教授说:“家长陪读实质上束缚了孩子的自主能力和群体的适应能力,让孩子从小产生了依赖心理,这种陪读实际上很不可取”。如果孩子刚入学,对原来没有接触过的正规学习可能不能马上适应,学习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候父母应该督促他们建立起自觉学习的习惯,在孩子读书时父母坐在旁边也还是应该的,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就应该减少“陪读”的时间。因为“陪读”不但会浪费父母的大量时间,而且又会让孩子形成强烈的依赖感,不利于孩子生存、自理、自控能力的培养。

经验证明,有父母“陪读”的孩子依赖性特别强,上课往往不太注意听讲、想入非非。即使是听不懂,作业不会做也不着急,认为反正回到家里有父母帮忙。这样孩子回家做功课时间成了父母给上课、练习的时间。试想一下,一天的课堂学习怎能用课后家庭作业来补足,况且父母并非专职教师。长此以往,对孩子的学习必定大有影响。

同时,父母“陪读”还会滋长孩子懒于思考的坏习惯。孩子知道父母会陪他做功课,有不懂就会有答案,自己动脑的主动性降低了,甚至往往父母在旁边根本也不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觉得这么简单,孩子迟疑就是不会,于是会将答案脱口而出;即使稍给孩子思考时间,孩子也已形成了“思维依赖”,懒得自己动脑筋自寻烦恼,等一等反正就会有答案。这些当然都是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不利的。

因此,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切勿滥施爱心,否则真可谓“用心两苦”!父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孩子在学习中的意志力、责任心和独立性上,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习惯。这些才是他们将来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为了培养孩子的这些良好的品质,父母应该鼓励他们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多给孩子以精神的支持和鼓励,少给他们具体的帮助。

陪读容易滋生孩子的强烈依赖性,而依赖性对于正在成长期的孩子来讲,心理和人格都会受到影响。因此,陪读不一定是父母的最佳选择,当孩子慢慢长大,父母应考虑退出全方位护航的角色,把空间留给孩子,路应该留给他们自己走。

小事也很重要

如果父母确实认为有陪读的必要,也需要树立正确的陪读观,要学会变“生活陪读”为“学习陪读”。父母不要一味的牵就孩子,要让孩子明白:我来陪读并非怕你吃苦,不能自立,而是为你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便你更好的长身体长知识,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给了孩子这样的思维观念,他们就会感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曾益其所不能。”就能够不怕吃苦,锻炼自己的生活本领,将父母之爱变为学习的动力。

第四章 改掉缺点,从小事做起: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往往认为孩子年幼,身上存在一些小毛病没什么了不起,大起来会好的,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就是说,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掉的。不同的习惯有着不同的作用,要么造就一个人,要么毁掉一个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如果不及时矫正,会对他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影响一生。教育的过程就是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叶圣陶曾:“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对于孩子的不良习惯,父母一定要及时矫正,成就他们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