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到为智
多动症,是孩子一种常见的心理功能障碍,如不及时调治,成年后由于自控能力差,冲动,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易受不良习气的引诱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丁明是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在家里翻东弄西,玩具到处扔,喜欢跑跳,很少能安静地呆上一会儿。因为当时年纪小,父母没在意,只认为这是男孩子的特点。但到丁明8岁的时候,他的好动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剧了,上课不能静坐听讲,总是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小动作特多,完全不能自制,而且学习成绩一直也不好。后来,丁明的妈妈带他找心理医生咨询,经医生诊断,丁明患有多动症。
多动症,是孩子一种常见的心理功能障碍,多动症孩子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却具有活动过多、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容易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等特点。据统计,孩子多动症的患病率在3%~5%,以6~9岁儿童居多,10~12岁次之,至青春期症状多消失缓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患病率不一样,以我国几个城市近年的调查结果为例,北京5%,上海高达13.4%。男女患病率相差也很大,男多于女,比例为3~4:1.
孩子犯上多动症以后,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是注意力难以集中,或不能持久。无监督时难于有始有终完成任务,即使是做游戏也不例外;听不进别人说什么;经常丢失东西;上课注意力分散,听课不专心,总是东张西望,心不在焉;一事未了又做另一事;环境中的任何视听刺激都可分散他们的注意等。
二是活动过度。不能按正常要求坐在小凳上,总要不停地扭动,做小动作,东张西望,咬手指头或者咬铅笔,甚至离开座位;常常未加思考就开始行动;集体活动中常不按次序;常在问题尚未说完时就立即抢答;难以安静地玩耍,无论是看连环画或看电视,都只能安坐片刻,便要站起来走动;做出爬高、乱跑、危险的活动等过分行动;坐立不安、动手动脚,常干扰别人说话;说话过多等。只有少部分多动症孩子看上去较文静,少动,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开小差,对讲课内容一问三不知。
此外,多动症的孩子还会有情绪和行为障碍。情绪不稳,多冲动行为,做事不考虑后果,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兴奋就手舞足蹈,忘乎所以,稍受挫折就发脾气、哭闹;在学校会经常主动与同学争吵或打架,横行霸道,不服管教;有的反应迟缓、动作懒散、作业拖拉;个性倔强,不愿受别人制约或排斥小伙伴,所以很难与其他同龄儿童相处,不得不常找比自己年龄小的儿童游戏。
目前,国内外对孩子多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并不完全清楚,西医认为多动症多是由脑内神经代谢紊乱以及微量元素缺乏引起。早产,难产(剖腹产,脐带绕颈,胎头吸引,生后窒息)紧张,惊吓,外伤后,各种原因感染后,环境,心理等诸多因素也都可引起。中医认为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如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等导致的心,肝,脾,肾功能失调。
多动症孩子的危害具有长、久、远的特征,对本人、家庭、学校、社会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多动症的孩子学习不专心,无法主动学习,造成学习成绩下降;行为上不能控制自己,不服管束,总是爱惹是生非,干扰他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因无自控力,容易受不良影响和引诱,可发生打架斗殴、说谎偷窃,甚至走上犯罪的深渊。在学校里,多动症孩子经常扰乱学校秩序,打架斗殴,偷窃破坏,即使老师花很大精力也收效甚微,很是让老师头疼,影响整体教学质量。
据国外研究,孩子多动症是隐性的占90%左右,经诊断后不宜贸然用药,除了症状严重且年龄偏大,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用药外,应以行为矫正为主,父母应力求做到“5要”:
一要关心爱护孩子,多鼓励多表扬,哪怕是极微小或点滴的进步,也要及时予以肯定、表扬,奖励,以增强其自信心,鼓励其继续改进,如孩子在上课时间内屁股扭动的次数减少了,就加以表扬,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准许其晚上看电视,或假日去动物园,或奖励给玩具等。不要歧视他们,更不粗暴批评、讽刺打骂,以免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二要加强孩子注意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学会细心观察周围事物,克服分心的弱点;不要让孩子做事有头无尾、三心二意、丢三落四。
三要按时作息,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不要无节制地看电视或贪玩。
四要开展适度的体育活动。不要以为“多动症”的孩子好动而过分限制他们的锻炼。
此外,还要注意饮食调理。据《健康时报》报道研究表明,大量进食含有酷氨酸、水杨酸盐的食物以及进食加入调味品、人工色素和受铅污染的食物,均可使有多动症遗传素质的儿童发生多动症,或者使多动症症状加重。因此,多动症儿童应少食如挂面、糕点等含酷氨酸的食物,少食如西红柿、苹果、桔子等含甲基水杨酸的食物,少食如皮蛋、贝类等含铅食物,少食油条等到含铝食物,尽量避免食用含有添加剂、调味品、香料、防腐剂的食品,也不宜食用如橄榄等含酒石黄色素类食物;应多食如肝脏、禽血等含铁丰富的食物,多食如蛋类、肝脏、豆类、花生等含锌丰富的食物,研究发现,锌对提高智力有一定帮助。特别要注意每日早餐的营养。不要让孩子养成偏食的不良习惯。
小事也很重要
孩子多动症与孩子活泼、好动性质不同,父母可从下述3个方面进行鉴别:
一是年龄,有些孩子在1~3岁时,好翻坛倒罐,把家中的东西到处乱扔,或出于好奇而拆坏玩具,纠缠好问,不守纪律,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不怕危险,乱爬栏杆等。如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动现象递减,到7岁入学后能安心静坐听课,又无其他异常发现,便是正常的好动;反之,如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好动反而递增,入学后不能静坐听课,不能自制,影响学习,则为病态“多动”。
二是环境。一个孩子在操场上活蹦乱跳,与同伴玩在一起又吵又闹不得安宁。但在教室里,能遵守纪律,注意集中,静坐听课,学习成绩不错,便是正常的好动;反之,在教室里也明显表现不能自控,好像身体内有个发动机在驱使他们不停地活动似的,则是病态的“多动”。
三是性质。如果一个孩子活动量大,但其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便是活泼好动,属于正常;反之,行为唐突,没有明确目的,做事易冲动而不顾后果,幼稚、任性、克制力差、一点小事应喊叫哭闹,脾气暴燥,令人不可理解,则是病态的“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