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越来越注重保健与养生,可是人们却对保健养生的认识有许多误区,这除了人类的认识能力有限外,还与民间误传、舆论误导、不实的广告诱导等因素有很大关系。所以,保健与养生需要以科学的方法作为指导,另外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
小宝宝不需穿袜子
身边误区:
很多父母认为,小婴儿还不会走路,是不需要穿袜子的。其实,这种想法并不正确。小婴儿不会走路可以不穿鞋子,但袜子还是应该穿的。
专家分析:
婴儿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产热能力较小,但散热能力较强。当环境气温略低时,婴儿的末梢循环不好,小脚丫就会凉凉的。如果给宝宝穿上袜子,就能起到保暖作用,避免着凉,宝宝也会觉得更舒服。
而且,随着宝宝的一天天长打,皮肤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一些脏东西如尘土等有害物质,就会通过宝宝娇嫩的皮肤侵袭身体,增加宝宝感染的机会。而穿上袜子就能避免这些有害物质侵袭宝宝,起到清洁卫生的作用。
专家支招:
小婴儿穿袜子对身体健康是有益的。认为孩子小,不用穿袜子的做法是不对的,应该纠正。在给宝宝选袜子时,一定要选择透气性能好且质地柔软的棉质袜子,袜子大小要合适,同时要注意经常给宝宝清洗袜子,保证卫生。
专家解难:
问:平时应该给宝宝准备哪类袜子?
答:宝宝平时必须有4类袜子。第一类是防滑袜,因为宝宝在光滑的地板上玩耍时容易摔跤,防滑袜可以避免宝宝摔倒;但防滑袜是外穿袜,不要穿在鞋里。第二类是薄棉袜,可以帮助宝宝的小脚丫吸汗,但应注意选择色彩,有较深色块的不要选,因为宝宝出汗可能会使色块脱色。第三类是纯棉袜,宝宝春秋季可以穿。第四类是羊毛袜或羊绒袜,宝宝的冬袜,一定要纯羊毛或羊绒质地。
宝宝夏天光膀子凉快
身边误区:
经常看到许多小宝宝夏天光着膀子,父母认为让宝宝光着小膀子会更凉快。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不但不会使幼儿解除炎热,还可能引起多种疾病,影响宝宝健康。
专家分析:
对婴幼儿来说,他的体温调节能力比较差,产热能力较小,但散热能力较大,所以光着膀子很容易让宝宝的腹部受到寒冷的刺激而着凉。肚子一旦受了凉,宝宝就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等现象。
另外,夏季也是各种细菌和病毒大量繁殖的时期。让宝宝光膀子蹦跳翻滚,细菌和病毒就会直接粘附到他们的身上、手上,从而引起多种传染病。而且也更容易被蚊蝇叮咬,由此患病。
专家支招:
即使是在夏季,也要适当给宝宝穿上衣服,不要光膀子。可帮宝宝选择薄的棉质单衣,如果宝宝流汗,要马上擦干宝宝身上的汗水,并换上干爽的衣服。另外,夏天给宝宝穿透明的尼龙类衣裙也不好。这类衣服不吸汗,不凉快,也不舒服,尤其一不留意碰上烟火,还极易燃烧,不够安全。
专家解难:
问:怎样才能为宝宝选择舒适的衣服?
答:宝宝的服装最好选纯棉织品,当然外衣也可用毛织品。因为棉织品质地柔软,吸水性强,而且无刺激性。另外,宝宝的内衣应以白色为主,因为白色衣服没有染料、无毒,且穿脏了也容发现。外衣颜色可根据季节变化选择,冬天要深,夏天要浅。总之衣服的选择要符合宝宝身心发展的特点。另外,幼儿活泼好动,所以还要考虑衣服是否耐磨经洗。
幼儿冬季多穿衣能防感冒
身边误区:
冬天,有些家长怕孩子受凉感冒,就给孩子尽量多穿衣服,认为这样才能抵御风寒的袭击保暖,防止宝宝受凉感冒。实际上穿衣多少也要适度,并非穿得越多就越不易感冒。
专家解析:
对于不懂自我保护的宝宝,就要靠爸妈来关心,为之创造“服装气候小环境”,保护其穿着舒适。一般经验是,在给宝宝穿好衣服、让宝宝活动一段时间以后,把手伸进他背后的衣服内摸摸,看看有没有汗水,如有,说明穿的过多,要减去些;如没有,说明穿得正合适。要是觉得把手伸入衣内不方便或是宝宝不肯配合,也可以用手伸入后领窝摸一下,没摸到汗水就好。
冬天给宝宝穿衣过多,常会妨碍宝宝的四肢活动。宝宝的活动量减少,体内产热也会减少,也就更容易感到寒冷。而且,宝宝穿衣过多,稍一活动身上就出汗,这样湿的内衣捂在身上,反而更易因受凉而引起感冒。
专家支招:
幼儿生性活泼好动,新陈代谢旺盛,很容易出汗。所以就算是冬天,也尽量让宝宝少穿衣多活动,接触外界新鲜的冷空气和阳光,让宝宝的身心都得到锻炼,增强免疫功能。
专家解难:
问:宝宝晚上睡觉时是不是穿得厚实一些更保暖?
答:并非如此。宝宝睡觉时穿衣过多,不仅妨碍孩子全身肌肉的松弛,还会影响血液循环和呼吸,容易做恶梦,醒来后大汗淋漓,或出现恐惧、胸闷等情况。而且睡觉时穿得太多,醒来时又不及时穿衣服,反而更易感冒。所以宝宝睡觉时尽量少穿衣,一般穿一件内衣和一条短裤即可,有条件的可穿睡衣。而且被子的薄厚也要适中,不要过厚。
宝宝也能穿皮鞋
身边误区:
有些年轻的父母喜欢给孩子穿款式新颖、色彩艳丽的皮鞋,以为孩子穿皮鞋会很舒服,而且看起来又很好看。殊不知,幼儿过早穿皮鞋对脚部的发育极为不利。
专家解析:
幼儿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许多足骨还是软骨,柔软而不定型;肌肉和肌腱也很娇嫩。皮鞋一般都是用皮或革制作的,质地坚硬,弹性差。宝宝经常穿皮鞋,不仅会妨碍足部的血液循环,还会使足趾弯曲或受挤压而导致畸形。
而且,刚刚学步的宝宝步态还不稳,穿上皮鞋就更不灵活,更易跌跤,且还会使步态变形。幼儿如果穿尺码稍大的皮鞋,还会破坏足弓的稳定,形成平足,使足部缓冲作用减弱。
专家支招:
让幼儿穿皮鞋的做法是不科学的,最好让宝宝穿宽松、透气的布鞋。
专家解难:
问:给宝宝选鞋子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购买童鞋时,鞋前端的宽度要足够;鞋子要柔软而有弹性,能适度弯曲;幼儿的脚型还未固定前,不要买有跟或造型太古怪的鞋子;鞋子与脚的空隙以0.3厘米为宜;鞋面设计要柔软、安全,以免伤害宝宝;鞋底具有防滑效果。
宝宝越胖越健康
身边误区:
许多人都认为,宝宝越胖就越健康。于是,很多父母看着自己胖胖的宝宝,都觉得宝宝长得够壮实、健康。其实,宝宝过于肥胖不仅不健康,还可能是疾病的表现。
专家分析:
每个幼儿都有其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只要身高体重都在正常范围内逐月递增,且神情活泼好动,一般都不会有大问题。但是,如果体重增长过快,父母就要注意了。过于肥胖的宝宝不仅行动笨拙,外形不美,走路气喘吁吁,思维也比其他孩子迟钝,计算能力、辨别能力与动手能力都低于正常同龄儿。这也可能成为宝宝成长的心理负担,使宝宝的性格和心理受到影响。
肥胖儿由于心血管、呼吸系统负担加重,还会影响心肺功能。因为胖,肺活量减少,肺泡换气不足,宝宝就容易疲乏、嗜睡,精神不集中。
专家支招:
孩子并非越胖就越健康,所以平时不要给孩子过于进补,只要能满足身体的基本需要即可。如果是由疾病引起的肥胖,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还宝宝真正的健康。
专家解难:
问:判断宝宝肥胖的标准是什么?
答:一般来说,凡小儿体重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健康小儿平均体重的20%就算是肥胖了。小儿肥胖少数由疾病引起,多因饮食过量引起。主要因为父母片面追求营养,让孩子经常吃肉食、甜食,主食超量,运动过少,食物中的热量超过身体所需的热量,导致脂肪堆积过多,体重增加。
新生宝宝不需要洗澡
身边误区:
现在,很多新生宝宝都是在医院出生的。在医院时都是护士来给宝宝洗澡,出院后,宝宝就躲在家里的小床上,所以一些家长就认为宝宝不脏,不需要洗澡。有些家长还担心家里温度低,洗澡会让宝宝着凉。
专家分析:
新生宝宝皮肤娇嫩,新城代谢旺盛。如果不经常洗澡,就会使汗液、尿液等排泄物蓄积在皮肤表面,滋养细菌,导致皮肤感染。而经常给宝宝洗澡,不仅能清洁皮肤,还能观察宝宝全身,及早发现湿疹等皮肤病或其他病变,早做处理。
而且,经常给宝宝洗澡还能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增进食欲,有益睡眠及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同时,洗澡还能锻炼宝宝的肌肉和骨骼,同时增加父母和孩子亲近的机会,加深亲子关系。
专家支招:
新生宝宝的洗澡次数要根据气温和排泄物来决定。一般每天大便5次,且经常吐奶的宝宝,应每天洗澡;如果宝宝对洗澡很抗拒,又哭又闹,可适当降低洗澡次数。
专家解难:
问:给新生宝宝洗澡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给宝宝洗澡时,室温一般要求23~26℃,水温38℃左右。为防止宝宝从手中滑落,可将宝宝用浴巾包好后再放入浴盆。洗澡的顺序要先洗脸、头,再洗身体和四肢,最后洗臀部。洗完后,要将宝宝报起,放在大毛巾上擦干。要注意的是,不要在宝宝刚吃完奶就洗澡,应该间隔一个小时左右,以免宝宝吐奶。
宝宝剪指甲会伤“元气”
身边误区:
一些父母认为,婴儿的指甲不能剪,否则会伤“元气”。有的父母看到宝宝的手又小又嫩,又担心剪指甲会伤到孩子,所以也不给孩子剪,任其生长。其实,这样做对宝宝的健康并没好处。
专家分析:
婴儿的小手每天都闲不住,很容易沾上细菌,尤其是指甲缝,更是细菌、微生物及病毒藏身的大本营。而婴儿又总是爱吸吮自己的手指,这样指甲上的细菌就容易被吃进肚子里,引起腹泻或患寄生虫病。而且,如果宝宝指甲过长,也容易抓伤自己的皮肤,手上的细菌也会乘虚而入,引起炎症。
专家支招:
为了宝宝的安全卫生,家长还是应该经常给小宝宝剪指甲的。在给婴儿剪指甲时,注意别剪得太短,以免损伤皮肤引起感染。如果担心损伤宝宝的指甲,可选在宝宝睡觉时剪。由于宝宝的指甲生长很快,所以一周可剪2~3次。
专家解难:
问:担心宝宝的指甲不卫生,又容易抓伤自己,能不能给宝宝戴上小手套啊?
答:手套里会有很多细线头,会缠绕在宝宝的手指上。由于小手不停地活动,更会使线头在手指上越缠越紧,血液循环因此受到阻碍,造成手指缺血坏死;而且戴上手套后也不易透气,还容易引起手指间皮肤糜烂;同时,也限制了宝宝手指的自由活动。所以还是不要给小宝宝戴手套。
婴儿剃光头头发将来长得好
身边误区: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将来头发长得好,于是就在婴儿时剃光孩子的头发,认为这样能让宝宝将来的头发长得更健康。
专家分析:
婴儿头发的好与坏,与婴儿的健康及父母的遗传有很大关系,剃不剃光头与以后头发的生长没有关系。而且,婴儿的皮肤娇嫩,理发时又不懂得与大人配合,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外伤。宝宝的头皮一旦受伤,对疾病的抵抗力就下降,皮肤黏膜的自卫能力较弱,解毒能力也较弱,常常会使细菌侵入头发,引起头发发炎或毛囊炎。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影响头发健康,还可能引起更不良的后果。
专家支招:
宝宝的头发就应该让其自然生长,不要随便给宝宝剃光头。如果头发长得过长了,可以。
专家解难:
问:给小宝宝洗头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给小婴儿洗头,水温应在37℃左右;选择宝宝专用的洗发水,不要用成人用品,否则过强的碱性会破坏幼儿的头皮皮脂,造成头皮干燥发痒;注意不要用手指抠挠宝宝的头皮,而应用整个手掌轻按摩头皮;如果宝宝头皮上长了痂壳,可使用烧开后晾凉的植物油(最好是橄榄油,其次为花生油或菜油)涂敷薄薄的一层,再用温水清洗,能除掉头垢。
宝宝学走路越早越好
身边误区:
有些父母急于让宝宝学走路,认为宝宝早些走路时身体健壮的表现,于是在宝宝八九个月时就帮助宝宝学走路。其实,过早让宝宝学走路并不利于宝宝的成长。
专家分析:
根据儿童体格发展的一般规律,宝宝学走路在11个月以后最好。因为在宝宝幼儿时期,骨骼中钙质的含量少,骨质软弱,容易受外力的影响而变形。而且,宝宝的下肢比较娇嫩,如果练习走路的时间过早,就会使全身的重量过早地由下肢承担,容易导致双腿产生弯曲变形,影响宝宝以后的正常生活。
专家支招:
事实上,宝宝在10个月以前爬要比走好处多,能锻炼四肢的灵活程度,同时帮助骨骼成长。所以父母们最好不要让宝宝过早学走路,否则就难以让宝宝的腿部正常发育。
专家解难:
问:头大、肥胖的宝宝是不是就走路晚啊?
答:一般来说,年龄小的宝宝脑袋和上身相对都较大且沉重,头围较大和体重较胖的宝宝更是如此,所以这样的宝宝走路晚也很正常。在培养宝宝的过程中,只要遵循宝宝自身的发育进程,适当控制宝宝的体重,父母就不必太担心。对头围较大的宝宝,更不能过于心急,应多听取儿科医生的意见。
宝宝的睡眠姿势应该固定不变
身边误区:
有些父母在宝宝出生后,担心宝宝睡觉时动来动去着凉感冒,所以尽量让宝宝保持一个姿势睡觉。其实,这样做并不科学。新生儿从早到晚几乎都处于睡眠或半睡眠状态,采取什么样的睡姿与宝宝的健康有很大关系。事实上,新生宝宝的睡姿是不宜固定不变的,而应经常变换体位,更换睡姿。
专家分析:
宝宝刚出生不久时,他的姿势还保持着在胎内的姿势,四肢呈弯曲状态。为了使在产道内咽入的水和黏液流出,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宜采取侧卧位,这样对身体的重要器官没有过分的压迫,且又有利于肌肉放松,万一宝宝益乳,也不会呛入气管。但是,新生宝宝头颅尚未完全闭合,如果经常保持朝一个方向睡觉,可能会引起头颅变形,所以应经常为宝宝变换体位。
专家支招:
在宝宝睡觉时,经常为宝宝变换睡眠姿势;宝宝吃奶时不要仰卧,要侧卧,以减少吐奶;左右侧卧时注意不要将宝宝的耳廓压向前方,否则耳廓也易变形。
专家解难:
问:大人搂着宝宝睡觉,是不是能让宝宝睡得更安稳?
答:其实搂孩子睡对孩子的健康并没有好处。从抗病能力来说,大人较孩子的抗病能力要强。而搂孩子睡觉时,寄生在大人口腔内的病菌就会通过呼吸传给孩子;而喜欢吸烟、喝酒的大人还会把烟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传给孩子,对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所以,最好还是让孩子单独睡,不仅利于健康,还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
孩子吮手指是习惯性动作
身边误区:
有些儿童有吮吸手指的习惯,家长认为这很正常,长大后自然就好了,所以也不及时制止。其实,孩子的这种习惯对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专家分析:
吸吮是一种原始的反射。孩子在婴儿时吸吮手指是常见的,一般到2~3岁后就会大大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与外界接触增多,这些不良行为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但是,如果孩子经常处于饥饿、疾病、孤独无伴、缺乏玩具等不良环境中,这种行为就可能会形成顽固性习惯而难以戒除,这就不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而是行为障碍。
经常吮手指和咬指甲的孩子,除了会使手指浮肿、牙齿闭合不良和感染疾病外,还容易造成学习时的内心紧张、压力、忧虑或烦躁等症状,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相当不利。
专家支招:
预防和矫正儿童吸吮手指和咬指甲的关键在于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错误的哺乳方法,如婴儿一哭闹就塞乳头。对于已经有这种行为障碍的孩子,也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矫治。
专家解难:
问:宝宝哭闹的时候,能不能让宝宝干吮橡皮奶头?
答:经测定,经常给哭闹的宝宝干吮奶头,宝宝的智商要比不干吮奶头孩子的智商低4分。因为经常干吮奶头,宝宝会产生睡意,不注意周围的环境,早期的学习能力无法锻炼。其实,婴儿啼哭也是和大人交流的一种方式,经常缺少交流,肯定会影响他们的智力发育。而且,经常干吮橡皮奶头的孩子牙齿也难以正常发育,容易造成牙颌畸形。
新生宝宝的母乳喂养时间就要晚
身边误区:
宝宝出生后,一些产妇常因为自己的乳房尚未分泌乳汁而不给宝宝喂养母乳,有些产妇数小时甚至几天后有了乳汁分泌后才给宝宝喂奶。这些妈妈认为,没有乳汁分泌让宝宝吸吮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就晚一些才给宝宝喂母乳。其实,这种做法很错误。
专家分析:
母亲的初乳对宝宝来说非常重要。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A和矿物质,而碳水化合物和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且含有牛磺酸。这些物质对婴儿的脑神经细胞和神经髓鞘的形成都有重要作用。而且,母乳中的蛋白质和脂肪质量好,利用率高,容易被婴儿消化吸收。
尽早吸吮还有利于新生儿建立吸吮反射机制,且初乳具有轻泻作用,能促进新生儿尽早排泄出含有大量胆红素的粪便,帮助新生儿黄疸尽早消退。
婴儿口部对乳头的吸吮,也能增加母亲的催乳激素分泌,使乳房血流量增加,温度升高,乳腺合成和分泌乳汁也会增加,为母乳喂养开了个好头,且早喂奶还使母亲减少产后出血。
如果不及时给宝宝喂养母乳,或者喂的时间过晚,就可能会使婴儿拒绝母乳喂养,从而给未来的生长发育造成麻烦。
专家支招:
宝宝出生后,在半小时内妈妈就应该给宝宝哺乳。具体方法是,由医生将宝宝放在母亲胸前,让母子亲密接触,持续30分钟,同时让婴儿吸吮母亲的乳头。
专家解难:
问:新生宝宝的喂养次数应该怎样把握?
答:新生儿出生半小时内就应开始哺乳,并实行按需不定时喂哺的方法。婴儿出生后的4~8天最需频繁哺乳以促使母乳量迅速增多。对于嗜睡或安静的婴儿,应在白天给予频繁哺乳,以满足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
宝宝喝的奶越浓越好
身边误区:
有些家长认为,喂给宝宝的奶越浓,宝宝得到的营养越多。其实,这并不科学。
专家分析:
过浓的奶,是在冲调奶粉时多放奶粉少放水,使奶的浓度超出正常的比例标准。其实,婴幼儿喝的奶粉浓淡应与宝宝的年龄成正比,其浓度也应按月龄逐渐递增。如果婴幼儿经常吃过浓的牛奶,可能会腹泻、便秘、食欲不振。久而久之,体重不仅不会增加,还可能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肠炎。这主要因为,婴幼儿脏器娇嫩,受不起过重的负担与压力。奶粉冲得过浓,或在新鲜牛奶中掺入奶粉,其营养成分浓度过高,超过了婴幼儿的胃肠道消化吸收限度,不仅不利于消化,还可能损伤消化器官。
专家支招:
一般来说,若使用奶粉喂养婴儿,则每50克奶粉加水400克,或奶粉1匙加水4匙即可成为和鲜牛奶相近的营养构成,然后再根据不同月龄宝宝对奶的需要量调整浓度比例。
专家解难:
问:能不能用牛奶加米汤喂养宝宝?
答: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将牛奶和米汤混合后分别置于各种温度下,结果维生素A的损失很惊人。食品学记载:维生素A不宜与淀粉混合。宝宝如果长时间摄入维生素A不足,就会导致发育迟缓,体弱多病。所以喂养宝宝最好还是将牛奶、奶粉和米汤等分开吃。
酸奶也能喂养宝宝
身边误区:
酸奶是一种公认的健康乳品,不仅味道酸甜可口,而且其中所含的乳酸菌能抑制和消灭很多病原菌,能促进消化,于是很多父母就用酸奶来喂养宝宝。其实,这样做是不可取的。
专家分析:
乳酸菌对健康的成人是能起到杀灭肠道有害菌的作用,但同时也破坏了人体有益的正常菌群的生长条件,喝多了会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婴幼儿的消化道还未发育成熟,缺乏许多消化酶,尤其是患有胃肠炎的婴儿及早产儿,如果给他们喂养酸奶,就可能会引起呕吐或坏疽性肠炎。
专家支招:
一般来说,1岁以内的宝宝是不宜喝酸奶的,1岁以上的宝宝就可以喝了。不过注意不要让孩子空腹喝,因为空腹喝可使胃内环境不利于嗜酸乳杆菌的生长,让酸奶失去应有的营养价值,建议餐后2小时喝最佳。
专家解难:
问:鲜奶是不是比奶粉好?
答:其实对于婴儿来说,鲜牛奶中含有过多的蛋白质和磷,而含铁、叶酸少,这就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胃肠不消化和缺铁、缺叶酸等现象。而优质的婴幼儿奶粉是从宝宝体质特点出发的,更易被婴儿消化和吸收。而且还有些宝宝会对鲜牛奶中的蛋白质产生过敏反应,这种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腹泻、体重增长缓慢等,有时还可能出现腹痛。所以要给宝宝喂养何种奶,主要还应根据宝宝的营养需要科学衡量。
婴儿可以喝豆奶
身边误区:
我们都知道,成年人经常食用大豆能降低体内胆固醇,保持体内激素平衡,防止或减少乳腺癌或前列腺癌的发生。于是一些父母也用豆奶来喂养婴儿,以为这样也能促进婴儿的发育和健康。其实婴儿食用大豆制品不仅没有好处,反而还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专家分析:
婴儿对大豆中高含量抗病植物雌激素的反应与成人是完全不同的,婴儿摄入体内的植物激素只有5%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其余95%的植物雌激素便在体内积聚,可能为将来性发育埋下隐患。有研究发现,喝豆奶长大的孩子日后患乳腺癌的风险概率是常人的2~3倍。
此外,豆奶中锰的含量要高于母乳50倍左右。6个月以下的婴儿吸收过量的锰,就会影响大脑的发育。研究发现,帕金森症与大量锰在大脑基底神经节积累有关。而且,婴儿经常饮用豆奶还会增加以后患注意力缺陷、多动和暴力冲动等症的可能性。
专家支招:
喂养婴儿还是牛奶为好,尤其是4个月以下的婴儿,更不宜用豆奶喂养,只能作为一种补充食品。如果必须以豆奶喂养时,应注意在豆奶中适时添加鱼肝油、蛋黄、鲜果汁、菜水等食品,以满足婴儿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
专家解难:
问:能不能用高浓度的糖水喂养宝宝?
答:用糖水喂养宝宝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容易导致宝宝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甚至出现腹泻,还会使坏死性小肠炎的发病率增加。因为高浓度的糖水会损伤肠黏膜,糖发酵后还会产生大量气体,造成肠腔充气,肠壁积气,使肠黏膜与肌肉层出现坏死,严重者还可能引起肠穿孔,严重危害宝宝的健康。
喝奶的宝宝不用喂水
身边误区:
有的父母认为,母乳或牛奶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婴儿喝母乳或牛奶后就不需要再补充水分了,所以就不给婴儿喂水。其实这是不对的。
专家分析:
婴儿和大人一样,都需要喝水,就像大人吃饭还须喝水一样。在成人体内,水分约占65%,婴儿体内的水分比成人还要多,约占70%~75%。由于婴儿新陈代谢旺盛,对水的需要相对要比成人更多。
婴儿的肾脏功能还未发育成熟,如果饮水不足,奶粉再调制得过浓,或在辅食中加盐,就会加重肾脏负担。且水分摄入不足,所需水分只能从体内提取,久而久之也会导致婴儿身体脱水。
正常的婴儿每天需水量为150毫升/公斤体重,这些水分除去牛奶中的水分,就需要在白天喂奶中间加进去。
专家支招:
父母一定要注意适当给孩子补水。如果宝宝一天之内尿量和排尿次数很少,且又烦躁不安,睡眠不好,就应考虑到宝宝可能是因为缺水所致,此时只要给宝宝喂点水,宝宝可能立刻就会安定下来。
专家解难:
问:能不能给宝宝喂蜂蜜?
答:蜂蜜是一种甜美的食品,而且营养也比较丰富。不过,蜜蜂在采集蜂蜜时,难免会采集一些有毒的蜜腺和花粉,如果吃了这种有毒花粉酿制的蜂蜜,就会引起中毒。婴儿的抵抗力极低,更易出现中毒反映。所以,1周岁以下的婴儿还是不要喂养蜂蜜比较安全。
鸡蛋能代替宝宝的主食
身边误区:
鸡蛋营养丰富,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如蛋白质、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等,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大有益处,于是妈妈们就将鸡蛋作为宝宝的主食,认为吃得越多越好。其实,这是非常不科学的。
专家分析:
与鸡蛋及大鱼大肉相比,米饭和面食等主食不仅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且含有其他食物中不可替代的营养物质。每天摄入足够的米饭和面食等谷物类食品,是合理膳食的基础。而蛋类食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及多种维生素等。如果将鸡蛋作为主食,就会导致蛋白质摄入过量,营养难以全面吸收,还可能引起消化不良。
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各种消化酶分泌较少。如果过多地喂宝宝吃鸡蛋,就会增加宝宝的胃肠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出现呕吐、腹泻等现象。另外,过多的蛋白质还会使体内的氮增多,从而加重肾脏负担。
专家支招:
如果要给宝宝吃鸡蛋的话,1岁以内的宝宝最好只吃蛋黄,且每天不超过1个。年龄稍大些的宝宝可食全蛋,但也不能吃得太多,每天1个即可。每天必须给宝宝补充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让宝宝吃一些米饭和面食,以提供宝宝身体所需的热量来源。
专家解难:
问:宝宝是不是就应该多多补充维生素?
答:其实如果宝宝的膳食安排得当,一般都不会缺乏维生素。让孩子过多地服用维生素并不能使身体更强壮、更有活力。不同的维生素来自于不同的食物,只要在日常饮食中吃多种多样的食物,就能获得充足的各种维生素,不需要再吃维生素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