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哲理枕边书
33255300000006

第6章 寻找生命的意义

人生中最大的悲剧就是没有了信心,没有了理想。他们因此而觉得没有了明天,甚至要摧毁今天。只要我们充满信心和热情。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每个人都能做出了不起的事。

做人要诚实

诚实才是人生的最高美德,诚实的价值无可估量。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曾就诚实的品格谈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我希望拥有坚强和美德,以保持我那诚实的品格,这种品格我认为是最令人羡慕的头衔。”褒扬和支持诚实行为,并身体力行,是我们最大的利益之所在。只有诚实地生活,我们才能够彼此和谐,问心无愧,才能有一个清平祥和的生存环境。

明朝人刘若宰学识渊博,在读书人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可是因为祖籍在山东粱山,那可是经常爆发农民起义的地方,也是当朝执政者最不爱听到的地方。因此,一连几次科举考试,他都榜上无名。有的人觉得可惜。就私下里劝说他,下次参加考试的时候隐瞒一下祖籍,刘若宰却坦荡地说:“要是一个人连自己的祖籍都要隐瞒,那他还有何颜面立足于世呢?”说罢,就离开京城,回到家乡继续读书,做好来年再考的准备。

到了明朝的天启五年(1625),刘若宰又一次赶赴京城,参加了科举考试。他在笔试中发挥得很出色,文章写得行云流水,非常见功底。主考官大为欣赏,就推选他去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因为刘若宰以前也常被一些权高位重的大臣们找去畅谈诗文,见惯了大场面,故而他在毁试中沉着冷静,面对皇帝也没有一丝慌张,皇上问了几个文史、政治问题,他都对答如流,条理清晰、声音沉稳。皇帝越听越高兴,觉得这名考生很不错,接着就随口问了一句:“你祖籍哪里?”

昕了这一问,刘若宰微微一顿,他知道这位皇帝最忌讳农民起义,何况粱山又是有名的起义发源地,要是自己实话实说,轻者龙颜不悦,自己会被赶出殿去,重者可就不好说了!何况这次考试,如今已经是最后一关了,要是自己隐瞒了祖籍,估计就可以榜上有名,要不然这几年辛苦读书的追求,又要在一瞬间变成泡影了。

刘若宰很快就否决了这个念头,他想起了自己当年斩钉截铁的回答,他暗下决心:“我决不能说谎,怎么能不承认自己的祖籍呢?要是这么做了,不但是欺君之罪,我也会被世人唾骂啊!”

主意已定,刘若宰就挺身直立,高声回答道:“回禀陛下,小民祖籍是山东梁山。”皇帝一听,原本带着笑的面孔立刻严肃起来,严厉地问:“那你从小就住在梁山吗?”

谁都看得出来,皇帝这会儿已经很不高兴了,可刘若宰还是照实回答道:“小民的祖父和曾祖父都住在梁山,到了我父亲这一代。全家都迁到了江苏,小民是存江苏出生的,从来没有去过梁山。”

皇帝听了这番话,神情稍微放松了些,一言不发地冲刘若宰挥了挥手,示意这场殿试到此结束。见此情形,刘若宰心里很明白自己已经不可能被选为状元了。果然,到了第二天,皇榜张贴出来,上面确实没有刘若宰的名字。不过,刘若宰并没有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在他看来,诚实远比状元的名号更加珍贵。

刘著宰一连几年没有再赴京赶考,一直等到这个皇帝去世了,刘若宰才又参加了科举考试,就在那一年,他终于一举夺魁,考中了状元。

经济学认为诚实不光是一种道德质量,也是一种能与金钱、名誉等进行配置的经济资源,并且这种资源和其他物品之间存在某种替代弹性。

找到自己的位置

每个人的存在都有自己的价值,我们不必羡慕或盲目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只要在自己的位置上,努力做好一颗“发光的星星”就可以了。

只要你努力去追求,朝着人生的目标努力前进,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放弃,才能获得成功,才能找到属于你的位置。

现在,美国每年都要评选“普利策”新闻奖,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奖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是为了纪念约瑟夫·普利策。

1847年,普利策出生在匈牙利的一个小镇,17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改嫁,普利策和继父相处得不好,因此他一心想外出独立,就这样,17岁的普利策离开了家乡。

普利策的性格中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说得好听点是敢于冒险、有冲劲,说得难听点就是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这个性格让他吃足了苦头,但也最终成就了他的事业。

普利策偷渡上岸后,便报名参加了“林肯骑兵队”,来到一个新环境,他兴奋极了,滔滔不绝地对战争指指点点,很快,大家都不爱理他了。后来,普利策才明白,这些老兵们身经百战,受尽战争的折磨,他们眼睁睁地看着亲人们在战争中失去生命,内心的痛苦不言而喻,而年轻的普利策完全不懂战争,却经常高谈阔论。不仅如此,普利策的表现也不好,接受训练时总是出错,班长训斥他,他还不停地顶嘴。

一次,普利策又闯祸了,集合的时候迟到,还衣冠不整。一向不喜欢他的班长咆哮着骂道:“出列!你这个笨蛋,是不是你的祖上全是白痴,才养出你这么活宝?匈牙利人全是猪猡!”

普利策怒气冲天,他冲上前去狠狠揍了班长一顿,士兵们个个目瞪口呆,回过神来才上去拉开他们,普利策被带进禁闭室反省。

战争结束后,大批军人退伍,失业人员的队伍更加庞大,普利策的英文不好,又没有专长,想找工作几乎是天方夜谭,于是他辗转来到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

第二天,普利策就找到了工作,但由于他脾气不好,所以他频频跳槽。普利策的房东劝他先学好英语,然后找个体面的固定工作,于是普利策在图书馆找了一份差事,工作之余可以看书。

一天晚上,有两个人在图书馆里下棋,普利策站在后面观看,当其中一个人正准备走棋时,普利案突然叫道:“别走那一步!”两个人张大了嘴巴,吃惊地看着他。另一个人说:“不错,如果你走这步就输定了。”谁知普利策拿过棋子走了一步说:“先生,如果您这么走,不一定会输。”两个人怔怔地看着普利策。似乎被这个年轻人的棋艺镇住了。

其中一位说:“年轻人,你是个棋艺高手,我想和你认识一下,我叫苏兹,这位是我的好朋友艾米尔先生。”这一下,吃惊的人换成了普利策,在这里,所有的人都认识这两个人。尤其是苏兹,他曾帮助林肯竞选过总统,不知天高地厚的普利策居然得意扬扬地指导他们下棋。

现在,他们俩共同创办了一家《西方邮报》,当苏兹听说了普利策的经历后,不禁和艾米尔交换了一下眼光:这个年轻人刚满20岁,已经做过多种职业,还下得一手好棋,这非常少见,正好《西方邮报》的一名记者辞职了,不如让他去试试。

结果,普利策与众不同的报道让他声名鹊起,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成为当地的风云人物。

不要埋怨自己无能或者社会不公。想一想为什么别人就可以成功、可以快乐地生活而你不能,那是因为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位置上,他们是经过努力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只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你就能发挥自己的能量,就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微笑比衣服重要

在一个晚宴上,其中有一名宾客是获得巨额遗产的妇人,她急于给每一个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她浪费了好多金钱在黑貂皮大衣、钻石和珍珠上面。但是,她对自己的面孔,却没下什么功夫。她的表情尖酸、自私。她没有发现每一个男人所看重的是:一个女人面孔的表情,比她身上所穿的衣服更重要。

行动比言语更具有力量,而微笑所表示的是:“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很高兴见到你。”这就是为什么狗这么受人们欢迎的原因。它们多么高兴见到我们,因此,我们也就高兴见到它们。

一个婴儿的微笑也有相同的效果。

你是否在医院的候诊室待过?看着四周的病人和他们沉郁的脸。美国密苏里州雷顿市的兽医史蒂芬·史包尔博士提到,有一个春天,他的候诊室里挤满了顾客,他们都带着他们的宠物来注射疫苗。没有人在聊天,也许每一个人都想了一件以上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坐在那儿浪费时间。大约有六七个顾客在等着,之后又有一位女顾客进来了,带着她九个月大的孩子和一只小猫。幸运的是,她就坐在一位先生旁边。而这位先生已等得不耐烦了。可是他发觉,那孩子正抬着头注视着他,并对他无邪地笑着。这位先生反应如何呢?跟你我一样,当然他也对那个孩子笑了笑。然后他就跟这位女顾客聊起她的孩子和他的孙子来了。一会儿,整个候诊室的人都聊了起来,整个气氛就从乏味、僵硬变成了一种愉快。

一个纽约大百货公司的人事经理曾说,他宁愿雇用一名有可爱笑容而没有念完中学的女孩,也不愿雇用一个摆着扑克面孔的哲学博士。

如果你要别人喜欢你,或是培养真正的友情,就把这条原则记在心里,那就是“对别人表现出诚挚的关切”。这跟其他人际关系一样,必须是诚挚的。这不仅使得付出关切的人有些成就感,接收这种关切的人也是一样。它是条双向道,当事人双方都会受益。

一种不真诚的狞笑骗不了任何人。我们知道那种笑是机械式的,是最让人讨厌的。真正的微笑是一种令人心情温暖的微笑,一种出自内心的微笑,这种微笑才能在市场上卖得好价钱。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麦克奈尔教授谈到他对笑的看法时说:有笑容的人在管理、教导、推销上会较有功效。更可以培养快乐的下一代。笑容比皱眉更能传达你的心意。这就是在教学上要以鼓励代替处罚的原因所在了。

你的笑容就是你好意的信使。你的笑容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对那些整天都看到皱眉头、愁容满面、视若无睹的人来说,你的笑容就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尤其对那些受到上司、客户、老师、父母或子女的压力的人,一个笑容能帮助她们明白一切都是有希望的,也就是世界是有欢乐的。

师傅与徒弟

愈成熟的麦穗,愈懂得弯腰;愈懂得弯腰,才会愈成熟。保持谦虚和拥有成熟就绝对不是二选一的单选题。

有位刚刚退休的资深医生,医术非常高明,许多年轻的医生都前来求教,要求投靠在他的门下。资深医生选了其中一位年轻的医生,帮忙看诊,两人以师徒相称。应诊时。年轻医生成为得力助手,资深医生理所当然是年轻医生的导师。

由于两人合作无间,诊所的病患者与日俱增。诊所名声很好。为了分担门诊时越来越多的工作量,避免患者等得太久,医生师徒决定分开看诊。

病情比较轻微的患者,由年轻医生诊断;病情较严重的,由师傅出马。实行一段时间之后,指明挂号给医生徒弟看诊的病患者,比例明显增加。起初,医生师傅不以为意,心中也高兴:“小病都医好了,当然不会拖延成为大病,病患减少,我也乐得轻松。”

直到有一天,医生师傅发现,有几位病人的病情很严重,但在挂号时仍坚持要让医生徒弟看诊,对此现象他百思不解。

还好,医生师徒两人彼此信赖,相处时没有心结,收人的分配,也有一套双方都能接受的标准制度,所以医生师傅并没有往坏处想。也就不至于到怀疑医生徒弟从中搞鬼、故意抢病人的地步。

“可是,为什么呢?”师傅问一位学者,“为什么大家不找我看诊?难道他们以为我的医术不高明吗?我剐刚才得到一项由医学会颁赠的‘杰出成就奖’,登在新闻报纸的版面也很大,很多人都看得到啊!”

为了解开心中的疑团,学者来到徒弟的诊所深入观察。本来学者想佯装成患者,后来因为感冒,也就顺理成章地到他的诊所就医,顺便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初诊挂号时,负责挂号的小姐很客气,并没有刻意暗示病人要挂哪一位医生的号。

复诊挂号时,就有点学问了,学者发现很多病人都从师傅那边,转到医生徒弟的诊室。问题就出在所谓的“口碑效果”,医生徒弟的门诊挂号人数偏多,等候诊断的时间也较长,有些病人在等候区聊天,交换彼此的看诊经验,呈现出“门庭若市”的场面,让一些对自己病情较没有信心的患者趋之若骛。

更有趣的发现是,医生徒弟的经验虽然不够丰富。但就是因为他有自知之明,所以问诊时非常仔细,慢慢研究推敲,跟病人的沟通较多、也较深入。而且很亲切、客气,也常给病人加油打气:“不用担心啦!回去多喝开水,睡眠要充足。很快就会好起来的。”类似的心灵鼓励,让他开出的药方更有加倍的效果。

回过来看看医生师傅这边,情况正好相反。经验丰富的他,看诊速度很快,往往病患者无须开口多说,他就知道问题在哪里,资深加上专业,使得他的表情显得冷酷,仿佛对病人的苦痛渐渐麻痹,缺少同情心。

整个看诊的过程,明明是很专业认真的,却容易使病患者产生“漫不经心、草草了事”的误会。当学者向医生师傅提出这些观点时,他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对呀!我自己怎么都没有发现!”

这是麦穗弯腰的哲学,其实,很多具有专业素养的人士,都很容易遇到类似的问题。不是故意要摆出盛气凌人的高姿态,但却因为地位高高在上,令人仰之弥高,产生遥不可及的距离感。

别忘了!越成熟的麦穗,越懂得弯腰。或者,我们也可以来个逆向思考。越懂得弯腰,才会越成熟。

赌博的危害

对于赌博的危害,一些人认识不足。有的人认为,“赌博只是一种娱乐而已,大多数人都可以享受赌博的乐趣而不会导致什么问题。”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大量事实表明,赌博会毁掉一个人的前程。

186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安娜结为伉俪。同年4月,陀氏夫妇出国旅行。第一站是德累斯顿。这里,嗜赌的狂热攫住了陀氏。他只身前往汉堡“试试运”。两天后,作家就接二连三地给妻子写信,说他赌输了,叫她寄钱。他把钱输了个一干二净,只好典当了手表,才筹够路费,回德累斯顿。归来后,陀氏整天唠叨不停,怪自己带的钱不多,很难经得起失败,反输为赢。假如他有一笔可观的款子作后盾,肯定能赢。不久,陀氏收到《俄罗斯信使》编辑部汇来的一笔款。于是,前往日内瓦途中在威斯巴登逗留期间,他又赌了起来,不到一个星期便把现款输得精光。为了把输掉的钱捞回来,他把妻子的结婚戒指、衣物送进当铺,东西刚刚当完,钱又输光了。有一次陀氏突然时来运转,一下子赢了将近4300个塔列尔(旧时德国一种3马克的银币)。安娜哀求、劝告他不要赌下去。可是陀氏无法摆脱嗜赌的冲动,又走进赌场,两三个小时后,就把那笔钱输掉了,只好再典当衣物。陀氏夫妇付不起目前的房租,只得搬到一所偏僻、简陋的房子。楼下,是一家铁匠铺,从早到晚炉火熊熊,烟雾腾腾,铁锤叮当之声不绝于耳。陀氏夫妇叫苦不迭。无奈,安娜只好向母亲求援。钱汇来了,不出两天又输光输尽。安娜好不容易才把丈夫弄上开往日内瓦的火车。他们国外生活中这噩梦的一幕始告结束。在日内瓦和再度居留德累斯顿时,陀氏仍忍不住去萨克逊和威斯巴登赌博,同样遭到惨败。

陀氏赢了钱就兴高采烈,输了钱就非常痛苦。从赌场回来,他脸色苍白,疲惫不堪,焦躁不安,有时摇摇晃晃,站都站不稳,甚至精神恍惚。碰到再也拿不出钱去赌,又借贷无门的时候,他便陷于极端绝望和可怕的抑郁之中,跪到妻子脚下放声大哭,谩骂自己是恶棍,祈求饶恕。赌场上的挫折大大破坏了作家的情绪,再加上输钱给生活带来的困窘,他坐卧不宁,无法安心从事写作。神经过度紧张常常导致癫痫病发作,严重损害了作家的健康。连安娜也感到奇怪,丈夫在自己的一生中能够勇敢地承受那么多各种各样的不幸,如坐牢、上断头台、流放……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意志,让嗜赌的狂热吞没自己的整个身心,以致陷在赌博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她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觉得,这甚至是他的一种耻辱,是他高尚的一种缺陷,对我亲爱的丈夫的这个弱点,我感到痛心和难过。”

1871年4月,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威斯巴登赌场惨败后向妻子要钱时,由于内心的自责而感到巨大的痛苦,这痛苦对他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致他保证今后一定痛改前非。果然,后来陀氏再度4次出国,一次也没有去赌博。

至此,这位文学巨匠终于摆脱了赌博的沉重锁链。

小毛病,是高尚的一种缺路,也许是大人物的一种耻辱。名人不为人知的“缺陷”,时时提醒着我们人性的可怕,勉励我们时时注重约束自我。

不要过分依赖别人

总有些老人对地铁里不让座的年轻人怒目而视。他们觉得自己岁数大,理应受到照顾,面对残酷的现实,心情自然好不到哪儿去。他们分明在期待。没这种期待的老人则抱着“一路站过去”的念头走进地铁。

公司里也一样,期待与失望的矛盾冲突不断。上司会一边充满期待地向手下职员布置任务,一边盘算:“应该能到这个程度吧。”职员也会像上司一样,一边做事一边估摸着:“做到这个程度的话,组长该如何报答我呢?”矛盾就在彼此期待和失望的冲突中交织而成。

一天,和一个朋友一起去看牙医。见护士们毫不上心,于是朋友将他认识院长的隐情直言相告。不料此言一出,护士脸上立即“多云转阴”。朋友不解,赶忙询问缘由。片刻的沉默后,一个护士终于开口说道:“干多少活儿总要给多少钱嘛!”

因为对工资的不满,让只是朋友的我们受到“爱屋及乌”式的待遇。

于是,和这个院长朋友一起喝酒的时候,我们将护士们的不满告诉了他。

不料,他听了以后,这样答道:“哎呀,起码给多少钱也得做多少活儿才对啊!”

瞬间想到了护士与院长之间矛盾的根源——期待与现实的差距。

我们对别人发火,究其缘由,也不过是期待能在他身上得到某种回应。不然的话,何必要那样去做呢?

孩子成绩不理想,父母会对孩子发火。而父母给的零花钱少或参加不了运动会。孩子一样会不高兴。手下职员业绩平平。就对手下发怒。认真工作却没有得到认可,手下职员一样会恼火。朋友投有按时赴约我们会生气,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期待他会守约。没有期待就没有失望,也就不会愤怒了。

回过头来想想,对方发火其实是现实与他的期待有差距。到底在期待什么,很难说清楚,不过不满意却是不争的事实。对我们而言,解开人际关系枷锁的,难道不就是那把确认期待内容的钥匙吗?对别人亦是如此。

其实,判断一个人精神是否处于健康状态,最好的标准就是看他对别人有多大的期待。不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如果期待别人能为自己做点什么,会将力所能及的事情推给别人,进而把自己该做的事也推掉。最终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别人或者环境,放弃了享受生活的权利,其实都是因为自己不努力。

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了无痕迹。不过在这短暂的岁月里,与其去期待别人,不如期待着自己能被别人所期待。

得意时要谦卑

有一次,我约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这些朋友彼此都是熟识的。我把他们聚拢来主要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一位目前正陷入低潮的朋友心情好一些。

这位朋友不久前因经营不善,结束了一家公司,妻子也因为不堪生活的压力,正与他谈离婚的事,内外交困,他实在痛苦极了。

来吃饭的朋友都知道这位朋友目前的遭遇,大家都避免去谈与事业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因为目前大发,赚了很多钱,酒一下肚,忍不住就开始谈他的赚钱本领和花钱功夫,那种得意的神情,连我看了都有些不舒服。我那位失意的朋友低头不语,脸色非常难看,一会儿去上厕所,一会儿去洗脸,后来他提早离开了。

我送他出去,在巷口他愤愤地说:“老吴会赚钱也不必在我面前说嘛!”

我了解他的心情,因为在10年前我也有过低潮,正风光的亲戚在我面前炫耀他的薪水、年终奖金,那种感受就如同把针一根根插在心上那般,说有多难过就有多难过。

因此我要提醒你,与人相处,切记——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

如果你正得意,要你不谈论不太容易,哪一个意气风发的人不是如此?所以这种人也没什么好责怪的。但是谈论你的得意时要看场合和对象,你可以在演说的公开场合谈;对你的员工谈,享受他们投给你的钦羡眼光;更可以对路边的陌生人谈,让人把你当成神经病。就是不要对失意的人谈,因为失意的人最脆弱,也最多心,你的谈论在他听来都充满了讽刺与嘲弄的味道,让失意的人感受到你“看不起”他。当然有些人不在乎,你说你的,他听他的,但这么豪放的人不太多。因此你所谈论的得意,对大部分失意的人都是一种伤害,这种滋味也只有尝过的人才知道。

因此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一方面是道德上的考虑,当然,如果你不知道对方正当失意则另当别论。另一方面是人际关系上的考虑。

一般来说,失意的人较少攻击性,郁郁寡欢是最普遍的状态。但别以为他们只是如此。听体谈论了你的得意后,他们普遍会有一种心理——怀恨。这是一种进入到内心深处的对你的不满反击。你说得口沫横飞,不知不觉已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一颗炸弹,多划不来啊。

失意者对你的怀恨不会立即显现出来,因为他无力显现,但他会透过各种方式来泄恨,例如说你坏话、扯你后腿、故意与你为敌,主要目的则是看你得意到几时。而最明显的则是疏远你,避免和你碰面,以免再听到你的得意事,于是你不知不觉就失去了一个朋友。

不管失意者所采取的泄恨手段对你造成多大的损失,至少这是你人际关系上的危机,对你绝不会有好处的。

像前述我那位失意的朋友,后来一谈起那位曾在他面前谈论得意事的朋友就闷声不语,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再也没有往来过!

所以,当你有了得意事,不管是升了官,发了财,还是一切顺利,切忌在正失意的人面前谈论,如果不知道某人正处失意也就算了,如果知道,绝对不要开口。

不过有一点你必须注意:就算在座没有正失意的人,但总也有景况不如你的人,你的得意还是有可能引起他们反感。人总是有嫉妒心的,这一点你必须承认。

所以,得意时就少说话,而且态度要更加谦卑。

学会感恩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当挫折、失败来临时,是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委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我的手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谁能想到这段豁达而美妙的文字,竟出自一位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余年的高位瘫痪的残疾人——世界科学巨匠霍金。

命运之神对霍金,在常人看来是苛刻得不能再苛刻了:他口不能说,腿不能站,身不能动,可他仍感到自己很富有:一根能活动的手指,一个能思维的大脑……这些都让他感到满足,并对生活充满了感恩之心。因而,他的人生是充实而快乐的。

与霍金相比,我们有的人什么也不缺,要手有手,要脚有脚,要金钱有金垃,可生活给了他一点磨难,他就开始怨天尤人了。这样的人没有感恩之心,快乐也就与他失之交臂。

西方有个“感恩节”。感恩节那天,人们都要举行各种欢庆活动,以感谢上帝赐予丰收之“恩”。这一天也成为家庭和整个社会都可以享受欢乐的日子。其实,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也从来不缺“感恩”。一浆十饼、一饭千金是美谈;饮水知源、恩风长扇传为佳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自认为怎么样才是最好的,但往往会事与愿违,使我们不能平静。我们必须相信: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若能如此,我们才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

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阿“精神胜利法”。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学会“感恩”,就会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懂得感恩,就少了歧视,就会以平等的跟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在现代社会这个分工越来越细的巨大链条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自己的价值,每个人有意无意间都在为他人付出。当我们感谢他人的嘉言善行时,第一个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应该怎样做,怎样做得更好。

如果我们时时能用感恩的心来看这个世间,则会觉得这个世间很可爱、很富有。树上小鸟的轻唱,太阳无私的光和热,路旁花朵的芬芳,都会令你感到心旷神怡。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即使家财万贯,他仍是个贫穷的人;懂得感恩并知恩报恩,才是天下最富有的人。

选定目标是人生的开始

美国斯坦福大学曾经作过一项调查,他们随机抽取了一群年龄、条件、学历等大体相同的人,调查发现:27%的人没有什么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明确目标,3%的人不仅有明确的目标,而且能把目标写下来,经常对照检查。25年之后,再次对这群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当初27%的没有目标的人都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贫困潦倒,靠社会救济金过日子,有的甚至成了流浪汉。60%的目标模糊的人,普普通通。没有什么作为,处在蓝领阶层。10%目标明确的人成为白领阶层,属于专业人士,进入上流社会。那些占3%把目标写在纸上并经常检查的人,成了社会的顶尖人士及各行各业的领袖。

因此,可以说选定目标是人生的开始。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

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向所有人询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转回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得请一个叫阿古特尔的比塞尔人带路,看看到底是为什么。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峰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后面。

十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800英里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极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里没有一点参照物,如果不认识北极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他告诉阿古特尔: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照着他的话去做,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建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漫无目标的行走只是对生命的浪费,能够留下的不过是生命盲目的结果,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一个人无论他现在多大年龄,他真正的人生之旅,都是从设定目标的那一天开始的,以前的日子,只不过是在绕圈子而已。

使人着迷的琴声

学习任何技艺,都不能满足于表面上的简单操作,而要下苦功,深究其理,矢志不渝,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得心应手的自由境界,从而取得常人难及的业绩。沟通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沟通大师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他们有惊人的沟通话术,关键在于他们在沟通之前,对自己心态的锤炼,对人性的理解和把握,对于沟通之理的深入探究。要想成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贵在思考,成在坚持。

古时候有个善于弹琴的乐师名叫师襄,据说在他弹琴的时候,鸟儿能踏着节拍飞舞,鱼儿也会随着韵律跳跃。

郑国的师文听说了这件事后,十分向往,于是离家出走,来到鲁国拜师襄为师。师襄手把手地教他调弦定音,可是他的手指十分僵硬,学了三年,竟弹不成一个乐章。师襄无法可想,只好说:“你太缺乏悟性,恐怕很难学会弹琴,你可以回家了。”

师文放下琴后,叹了口气,说:“我并不是不能调好弦、定准音,也不是不会弹奏完整的乐章。然而我所关注的并非只是调弦,我所向往的也不仅仅是音调节律。我的真正追求是想用琴声来宣泄我内心复杂而难以表达的情感啊,在我尚不能准确地把握情感,并且用琴声与之相呼应的时候,我暂时还不敢放手去拨弄琴弦。因此,请老师再给我一些时日,看是否能有长进!”

果然,在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师文又去拜见他的老师师襄。师襄问:“你的琴现在弹得怎样啦?”

师文胸有成竹地说:“稍微摸到了一点门道,请让我试弹一曲吧。”

于是,师文开始拨弄琴弦。他首先奏响了属于金音的商弦,使之发出代表8月的南吕乐律,只觉琴声挟着凉爽的秋风拂面,似乎草木都要成熟结果了。

面对这金黄收获的秋色,他又拨动了属于术音的角弦,使之发出代表2月的夹钟乐律,随之又好像有温暖的春风在耳畔回荡,顿时引来花红柳绿,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

接着,师文奏响了属于水音的羽弦,使之发出代表11月的黄钟乐律。不一会儿,竟使人感到霜雪交加,江河封冻,一派肃杀景象如在眼前。

再往下,他叩响了属于火音的微弦,使之发出代表5月的蕤宾乐律,又使人仿佛见到了骄阳似火,坚冰消释。

在乐曲将终之际,师文又奏响了五音之首的官弦,使之与商、角、徵、羽四弦产生和鸣,顿时在四周便有南风轻拂,祥云缭绕,恰似甘露从天而降,清泉于地喷涌。

这时,早已听得如痴如醉的师襄忍不住双手抚胸,兴奋异常,当面称赞师文说:“你的琴真是演奏得太美妙了!即使是晋国的师旷弹奏的清角之曲,齐国的邹衍吹奏的律管之音,也无法与你这令人着迷的琴声相媲美呀!他们如果能来此地,我想他们一定会带上自己的琴瑟,跟在你的后面当学生的!”

和老虎搏斗的人

办事要量力而行,对自己做不到的事,要说明情况,不要勉为其难。乱逞英雄、匹夫之勇都是不可取的行为。这样做和一个没有理智的莽夫没有区别。

北魏的皇族中,有个名叫可悉陵的人,生得身材高大、魁梧强壮,性格勇敢坚毅,又练得一身好武艺,实在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因而很受皇室器重。

可悉陵17岁那一年,北魏皇帝拓跋焘带着他一块儿到山林里去打猎。

他们一行人个个都本领高强,善使弓箭,勇猛无比,打起猎来更是不在话下。没过多半天,他们便捕获了许多野兔、鹿、山鸡之类的野味。大家带着猎物一边大声谈笑,夸耀自己打猎的成果,一边准备踏上返回的路。

人们一路走一路说,正在兴头上,忽然有人察觉旁边的树在微微颤抖,传出一阵草叶的“沙沙”声,好像有什么动物在快速行走。就在犹疑间,说时迟,那时快,丛林中突然蹿出一只吊睛白额猛虎。它大吼了一声,直吼得地动山摇。

人们惊出了一身冷汗,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只听得一个人大喊道:“保护皇上,看我的!”说话间,人已到了老虎跟前。大家定睛一看:原来说话的是可悉陵。

可悉陵什么武器也没拿,赤手空拳地和老虎搏斗起来。老虎的尾巴用力一掀,眼看要扫到可悉陵身上,可悉陵灵巧地一闪躲开了。大家回过神来,弯弓搭箭想要帮可悉陵的忙,可悉陵却喊道:“请大家别插手,我一个人就可以了!”大伙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可悉陵和老虎周旋,心里暗暗为他捏一把汗。

可悉陵躲过了老虎凶猛的一扑一掀一剪,瞅准机会跳到老虎背上,揪着虎皮死死按住虎头,抬起铁拳拼命朝老虎的天灵盖砸下去。也不知打了多少拳,可悉陵累得不行了,才发现老虎已经七窍流血,死了。于是可悉陵把这只老虎献给了拓跋焘。

拓跋焘没有过分称赞他,说道:“我们本来很有机会逃走,不跟老虎纠缠,实在走不了,大家一起上,也可以轻而易举地置老虎于死地,你偏要徒手和老虎单打独斗,你的勇敢和谋略确实超人一等,但应该用来造福国家,而不要再浪费在这种不必要的搏斗上了。要是万一出了点事,不是太可惜了吗?”

拓跋焘的话很有道理,可悉陵的行为表面上看勇猛无比,其实不过是逞匹夫之勇。

与人为善就是成功的开始

在与尚未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人打交道时,他们会主观地以为你的动机是完全利己的,自私的,当你一旦为他们做出了超过他们预期的无私的事情后你就会赢得尊重和信赖,你的想法也变得可信,因为你用行动证明了你对他们的关心。

你思量客户和同事如何评价你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是,你可以为他们做什么样的超过预期的无私的事情,当然,最好这些事情也是花费不多的。你为他们所做的这种事情越多,你也就越可能与他们建立并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金克拉在他的名为《与你在巅峰相会》的书中说:“如果你帮助足够多的人满足他们的需求,你就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应有尽有。”

这话说得非常有道理,但在我们多数人来讲,实践起来却困难重重,因为当一种情形出现时,我们的欲望首先是考虑我们自己的得失:我可以在那个人身上花500元,是因为他能帮助我。而我有什么必要把钱浪费在一个与我关系不大的人身上呢,大多时候,我们都会这样想。

其实,这样的想法是极端错误的。因为你的无私行为是你播撒的种子,它们终究会发芽生长起来的,而且,你从不知道,你播撒的种子中,哪些在什么时候会给你带来最大的收获。有个叫萨利的人,在花旗银行的员工关系部门工作了20年,在那20年间,她与数十位银行员工建立和保持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她常常和他们一起吃午餐,下班之后,偶尔和他们泡泡酒吧,在他们过生日的时候给他们发生日贺卡,有时候在电话里聊聊天。她做起这些事情来很自然得体,从没想过有朝一日会利用朋友们的关系,但事情就那样发生了。在一次银行部门的定期重组中,萨利的工作连同她工作的部门被取消了。好在萨利与几个其他部门的员工建立了牢固的人际关系,就是说,萨利与朋友的关系处于关系金字塔的极顶,朋友们很看重和她的关系,所以,萨利可以很快得知其他的工作空缺,并从中选择了对她最有吸引力的一个,她的履新过程顺利异常,没有发生任何习见的“阵痛”。

你的目标是让别人以不同寻常的方式倾听你,同时也增加你工作中的乐趣,如果你能引导别人以不寻常的态度倾听你的见解,顺理成章地,他们会告诉你更多你正求索的东西,从而,你也可以取得你预想的任何成功。

好口才可以救命

自相矛盾术见于中国古代一则著名的寓言之中,一个人向众人兜售他的长矛和盾甲,他先吹嘘说自己的矛锋利无比,能穿破任何的盾甲,接着又吹嘘自己的盾甲如何的坚固,什么样的矛都不能够将它刺穿,这时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个人不能回答了。自相矛盾术正是这样一种抓住对方语言中的破绽使其不攻自破的。

自相矛盾的人之所以会犯下这样的错误,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事物的一方面,而忽略了事物的另一方面,他们或者有意或者无意地使自己陷人了无法自圆其说的境地。自古帝王和有权势者总爱犯自相矛盾的错误,因为没有人能向他们指明这一点。与此相应的是,自古以来骗子们也爱犯自相矛盾的错误,因为他们所要蒙蔽的正是那些没有判断力的帝王权贵。自相矛盾的说服术在古代运用普遍,在下列的几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中国人在这方面的语言智慧。

有一次,汉武帝得到了不死药,东方朔正在汉武帝左右。他上前拿起那药,装作好奇的样子问汉武帝:“这东西可以吃吗,”汉武帝随口说:“当然可以啦。”东方朔就把它塞进口里,迅速地吞下肚去了。

汉武帝气得脸色发青,大发雷霆:“来人啊,给我把他带下去斩首。”

东方朔忙说:“慢,我有话要说!”他扭头对汉武帝说:“我明明刚才吃了‘不死药’,现在却马上要去死,可见那是死药了。刚才那人拿死药当不死药来奉献陛下,明明是在骗您,犯了‘欺君之罪’。我是先问了陛下可不可吃。陛下说‘可以’我才吃的,未经陛下的允许我哪敢吃啊!可见是不该死的。今天处死我,只会让天下晓得,陛下常被人骗。而且,以后人们对您的话又怎么敢认真呢?”

汉武帝听后,下令免了东方朔的死罪。

在波斯帝国有一位年轻的太子,在与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王军队交战中被俘。

军士们把他押送到倭马亚王面前,国王下令推出去杀掉。

太子表现出一副可怜相说:“慈悲的国王啊,我渴极了,您让我喝点水再走吧,那我就死而无憾了。”

国王点点头。随后给太子递了一碗水,太子接过来不喝而左顾右盼起来。

“你怎么不喝,看什么!”一名军士喝道。

太子扑通跪在地上,说:“我担心,不到喝完这碗水,你们就会举刀杀我啊。”

国王哈哈一笑说:“笑话,我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的。你尽管喝好了。我向全能的真主起誓,在你喝完这碗水之前,肯定不会杀你的。”

太子一听,迅速把水泼在地上,然后对吃惊得张口结舌的国王说:“陛下,我没喝这碗水。这水已滋润了您的土地,我肯定是无法喝到它了,请您履行您的誓言吧。”国王说不出话来,只好放了太子。

以上的事实说明,好口才是可以救命的。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一位老父亲,退休时已有六十多岁了。在那以前,他做了大约30年乡间邮差,一个星期有6天他都跋涉在佐治亚州东北部的山区里,为人们送信。

在他80岁生日时,他的儿子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特别说了几句表示孝心的话,全家人都希望他身体健康,心情愉快,能够在欢乐中安度晚年。在信的最后,儿子建议他不要再干活了,应当完全放松自己,好好歇息。儿子认为,父亲操劳了一辈子,现在他们终于有了舒适的家和丰厚的退休金,几乎有了他们想要的一切,应该学学如何享受生活了。

后来,父亲回信了。他首先感谢了儿子的好意。然后笔锋一转:“虽然我很感谢你的赞美,但是你让我完全放松自己却吓了我一跳。”父亲承认没有人喜欢走坑洼不平的路,就像他走了30年的崎岖山路那样,“但是如果我们事事都顺心如意,从来都碰不到嗣难的话,那或许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事了。”

父亲在信中写道:“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马到成功,而在于不断求索,奋力求成。每一件有意义的事都需要我们以坚强的信念去完成,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充实,以至更加坚强。”

从父亲流畅的行文中,儿子似乎看到了父亲写信时高兴的表情:“我们一生中最美好、最愉快的日子,不是还清了所有欠款的时候,也不是我们真正得到这套靠血汗换来的佳所的时候。我记得在很多年前,我们全家挤在一套很小的住宅里,为了糊口,我们拼命工作,根本分不清白天还是黑夜。你还记得吗?我最多每天只睡4个小时。直到现在,我都不明白当时为什么不知道什么叫累,又怎么会觉得生活是那么美好。我想大概是因为我们那时是在为生存而奋斗,是为保护和养活我们所爱的人而拼搏吧。”

“在奋斗中求成功这方面,我认为最有意义的,不是那些获得成就的伟大时刻,而是那些小小的胜利,或是那些遇到挫折、僵局甚至失败的时刻。我想,假如人人都轻而易举地成功了,那么我们就不是人生的参与者,而是生活的旁观者了。要记住,重要的是追求,而不是到达。”

诚如克鲁普斯卡娅所言:“一个人一旦爱上他所从事的事业,他就能从事业的奋斗和成功中获得最大的快乐和满足。”也许我们今生今世不会成为比尔·盖茨、李嘉诚那样的巨富,不会拥有黛安娜那样的盛名,但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个小有成就的艺术家,做一个慈爱的母亲或父亲,做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至少可以在童年做一个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只要我们充满爱心,真诚地奉献,认真地劳动,又收获着一个个小小的成功,我们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生活体验的中心点便是快乐,也许我们达不到世俗所说的成功,但我们对人生的体验是快乐的,我们内心里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对奋斗过程的充实和欣喜。只有这样,成功对每一论人来说,才不是属于少数人的专利,可望而不可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