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梦想家的100张旅行地图(中国篇)
33240200000038

第38章 武汉 余香环江,画舫悄停

●地理特写:地处长江中下游,是湖北省的省会,华中地区第一大城市,素有“火炉”之称。

●适合人群:喜欢美食,释放心情,享受生活之人

●漫游路线:东湖风景区、归元寺、古琴台、起义门、黄鹤楼、户部巷、江汉路、木兰山、吉庆街

●美食指数:★★★★

●旅行秘籍:春、秋是最佳旅游季节,武汉水陆交通发达,适合自助游,由此处去往别地也非常方便。

武汉,在悠悠的江风中穿行。

千年沉香,悠悠岁月,这里曾经留住了诗人李白的脚步,这里曾经举起了起义的大旗,这里曾经留下了俞伯牙和钟子期的佳话。樱花飘香,鹦鹉洲上的祢衡还在滔滔不绝地朗诵他的《鹦鹉赋》吗?

武汉,一座流光溢彩的城市,一座印刻着楚文化的古城。这里不仅有长江之水滔天而来,还有飘香的热干面、喷香的周黑鸭……

晨曦初照,徘徊在武汉的市井街头,浓浓的江城气息就这样袭面而来。闲适的步伐中透着幸福的喜悦,相互的寒暄中带着温情的问候,一个自清朝就传下来的词语——过早,也在此刻成为了大家说得最多的话题。

著名作家池莉就曾在她的作品《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里罗列了武汉人“过早”的小吃品种:“老通城的豆皮,一品香的一品大包,蔡林记的热干面,谈炎记的水饺,田恒启的糊汤米粉,厚生里的什锦豆腐脑,老谦记的牛肉枯炒豆丝,民生食堂的小小汤圆,五芳斋的麻蓉汤圆,同兴里的油香,顺香居的重油烧梅,民众甜食的汰汁酒,福庆和的牛肉米粉……”由此可见,武汉真可谓是美食之城,各色小吃精致美味,南北风味兼容,正像武汉人细腻中透着豪爽的性格。

踏上蛇山之顶,登上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悠悠长江尽收眼底,武汉长江大桥横跨在碧波荡漾的长江之上,气势磅礴,整个江城也尽显在眼前。倚楼而立,只听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飞檐流阁,雕梁画栋,走进黄鹤楼内,一幅巨型的陶瓷壁画镶嵌在正厅的墙壁上,许多文献、诗词、绘画陈列其中,幽幽地诉说着关于黄鹤与仙人的传说。崔颢仿佛仍在这里低低吟诵:“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高山流水》仍在龟山奏响,伯牙的琴弦却遗失在古琴台。

时光印刻在大理石上,故事就尘封在黄瓦红柱间,流传在江城的寸寸空间里。徜徉于月湖之畔,穿过幽幽巷道,琴台即在眼前。两头石狮立于门前,四周的修竹密林将其掩映。进入其中,“蜡人馆”首先映入眼帘,栩栩如生的蜡像向世人讲述着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觅一古朴的小院,雅致的小亭独立其中,道光皇帝用阴阳笔法镌刻而成的“印心石屋”照壁首先跳入眼帘,接着参天古树带着岁月的斑驳痕迹伫立于此,树下伯牙正抚琴而奏,冥冥中乐音轻起,琴声悲切,如怨如泣。是怨自己识君太晚吗?是在泣子期弃他而去吗?殿堂金碧辉煌,釉瓦熠熠生辉,彩绘精美绝伦,檐下的“高山流水”四个大字苍劲有力,这里就是琴台。汉白玉的琴台,碑廊中的诗文、碑刻等只为留住千年前知音的记忆。古老的雪松还在北风呼啸的夜里吟诵“摔碎瑶琴风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吗?

东湖如江城的一颗明珠,蕴涵着大气的美。整条湖环城而卧,清风过处,一潭碧水泛着点点涟漪。弯弯曲曲的沿湖公路漫无边际,其间不乏山峦交错。珞珈山就在东湖的南岸,武汉大学坐落在这湖光山色之中。偏西南的磨山于此处遥相呼应,巍峨秀丽,山上怪石嶙峋,曲径通幽,苍松正劲。楚王的“饮马池”还留在东湖的西北岸;鲁肃的战马仍葬在白马洲上;

明皇子朱桢的笛声还悠悠地荡漾在吹笛山上。带着如此厚重的时空积淀,东湖之美还是语言能描绘的吗?

还在为人生的诸多牵绊烦恼吗?还在追逐的路上跌跌撞撞吗?有时,寻找一座城,寻找一种体验,你就会豁然开朗。

灿烂的樱花就是这座城的味道。走进东湖的樱花园,所有烦恼都会随风而散,白如雪,粉如霞,樱花层层叠叠,环湖的樱树倒映于水中,美就流动在了湖上。在樱花的花海中偶然一瞥,一栋日式风情的楼阁立于其中,情侣们多在此留影,记录青春的骄傲。

户部巷,吉庆街,武汉的味道也在这里。在武昌老城区的司门口,曾经云集着明清年间的各部衙门,这条长达150米的百年老巷就是因与清朝时的藩台衙门毗邻而得名。如今,这里已是武汉最有名的“汉味早点一条巷”。曲折的小巷里,香味满溢,池莉笔下的小吃在这里都能找到。伴着微微晨光,武汉在匆匆的脚步中醒来,到了夜晚,大武汉又在喧闹中睡去。吉庆街是武汉消夜一条街,这里不光有美味的食物,还有动听的小曲,卖花的、拉琴的……富有特色的排档文化已在岁月的雕琢中沉淀着浓香。形形色色的人在这里停住了脚步,只为体味武汉别样的味道。

武汉,独特的味道,独特的风景,独特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