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梦想家的100张旅行地图(中国篇)
33240200000014

第14章 德钦 迷途知返的心旅

世界的形成是一个过程,类似旅行。人生是一场入世的旅行,从父母家人羽翼下成长,大多数时候要一个人去面对人生的许多起起落落;人生也是一场出世的旅行,旅行的意义大概就在于能体会这两者结合起来的境界吧。

亿万年前,印度大陆向北漂移,与欧亚大陆相撞发生挤压,形成了东西走向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在西藏、四川、云南三省区的交界,有一个狭长地带的中心,这里便是德钦县城,德钦就在横断山脉的中段,海拔3400米的地方。

这个小城四面雪山环绕,只有一条公路从城中穿过,房子都依山而建,街道陡峭。因了众神的俯瞰和庇佑,这儿在藏语里意为极乐太平,人们去到40千米以外的梅里雪山朝圣,都要取道这里。这里在清光绪年间,名为升平镇,有歌舞升平之意,传说这里是供奉财宝的地方。德钦迎宾台十三座经塔对面可以看到梅里雪山,大多数时候,梅里雪山山顶云雾袅绕,冬季更甚,整个县城笼罩在茫茫白雾之中,德钦有如长袖善舞的美女,静卧在群山腹地。下面山谷里,有些藏族群众的小村落点缀其间,秋天,村民们会在房顶上晒玉米,黄灿灿的玉米是秋天的颜色。信步在此,仿佛千余年前的画面重现,路边摆放着熊胆、鹿茸、虫。很多藏族聚居区的土特产,羊儿咩咩叫着,牛儿嘴里还嚼着青草,人群讨价还价的身影此起彼伏。太阳落到雪山后面,这里的人们穿着他们特有的服饰跳起了锅庄舞。

梅里雪山夹在怒江和澜沧江之间,还有不远处的金沙江,是三江并流的核心区域,有十三座山峰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被称为“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是最高峰,至今无人染指。卡瓦博格在藏族群众的心上神圣不可侵犯,是他们心中的雪山之神,也是藏区八大神山之首,到每年秋冬时节,无论老幼,都会以转山的方式表达心中的虔诚。

许多人去看梅里雪山,却始终隔着层层雾气,见不到它的真容,千里迢迢而来,带着无限期待,只能怀揣遗憾而归。藏族群众说,能见到梅里雪山的人都是幸福的。沿着滇藏公路向西北十千米开外,有个飞来寺。朝圣的人们头一天到达德钦升平镇,第二天一准起个大早到飞来寺,从这里的观景台观赏梅里雪山更为真切些。人们常常为了一睹雪山的容颜,等到云散雾消,待在这里十天半个月。更多的人会前往梅里雪山脚下一个与世隔绝的山村,从那里可以到冰湖,到明永冰川,到神瀑。梅里的夜来了,推窗外望,月亮的清辉落在梅里雪山的群峰上,白雪覆盖的山顶在月光下像镀上一层银,卡瓦博格主峰巍然耸立,像一柄银色的剑插到地下深处只看到剑尖的位置,又像是一柄直指夜空的银剑,剑身寒气逼人。

从飞来寺到雨崩大约五六个小时,要先经过海拔2650米的西当温泉,到西当温泉中间隔着澜沧江,得下到谷地,再蜿蜒其上。西当温泉到海拔3100米的雨崩村,先翻越海拔3730米的垭口,沿途要经过原始森林,一条小道就在树林间弯弯曲曲地出现,这应该也是一条马道,森林里湿气大,这条路有些泥泞,一边走一边吃着东西,眼前的景色让人误以为走到了仙境。可以徒步,徒步是一种对身心的挑战,有的人为免足下辛苦,或者为了节约时间,会选择骑马。百般颠簸,远远地就见了那宁静的小山村,星星点点的那些清亮的绿上,那裹在雾里的山村,美得让人停止呼吸。去神瀑的路上,五彩的经幡在风中飘扬,路边有很多藏族群众转山留下的玛尼堆。

有人说,梅里雪山是这样一座山,一见就热泪盈眶,就想大哭,想发誓,想大吼,想大爱一场。那还迟疑什么?朝着雪山的方向,顺着自己的心意,想怎样表达就怎样表达吧!即使看不到神山,神山已在心中了。来一次德钦不容易,到这样的地方,需要勇气,出发之前要做很多的准备,决心一定,说出发就出发了。整个旅程,要克服很多,战胜很多、舍弃很多,也明白很多,把心都倒空了,又装进了很多,实现了对云端的向往,回到了地面,还是那样一如既往热爱的地面。

离梅里雪山越来越远了,车行至白马雪山,路窄车快,好似悬着一颗心在天边走。内侧是高山,外侧是万丈深渊,从闷热的山谷到看得见雪的半山腰,风景一路变化,心里也翻腾着无数的思绪,又这样下得山来。如此的人生际遇,有的人可能一生不会有几次,就像人和人之间的缘分,擦肩而过,从此就留给彼此背影,再无音信,只是偶尔会在记忆的余光下,偶尔想起某段光阴,某些当时心情才若隐若现,却已经是个旁观者。

这样的心境可时时有,入得世时,随其道而行,出得世时,淡泊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