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云南
云南,我来了
我们终于看到了路牌上两个令我们一路魂牵梦绕的大字——云南。出发好像就在昨天,而现在我们已经走到了云南!
这是美好的一刻,这是令人激动的一刻。
从北京出发到现在已经两个多月,我们长途跋涉,经历了种种,终于来到了梦想的地方——云南。但我的心里依然不敢有任何的松懈,我知道我们离目标还有800多公里。
我们把轮椅停了下来,把蝴蝶也叫上了车,一起举起手臂,指着路牌,宣告着“我们,来了!”
中午,越野一族曲靖站的吕三哥给我们送来了轮椅。他一直与我们保持着联系。知道轮椅的小轮子又坏了,就让我把轮子的尺寸告诉他,说到时会给我们送过来。可没想到,他居然送给我们一个新的轮椅。真是礼重情更重啊!
中午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们听了很多他们的事情。他们喜欢旅行,也经常参加各种公益和慈善活动。汶川地震后,他们第一时间开着改装的越野车,冒着山体滑坡的危险,给灾区送去了第一批物资。
怀着无比敬佩的心情,午饭后,我们与吕三哥他们挥手告别。
我们抄了一条近路。这也是我们此行最后一次抄近路。因为刚下过雨,这条路很难走,满是泥泞和碎石子,有的路段就算是妈妈一起用劲儿,我们也要试好几次才能过去。不过好在距离不是很长,我们费了好大的力气终于走过去了。
刚走完这条糟糕的路,就看到有一大群人围在路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上前一看,原来是一辆载人的摩托车逆行,和一辆小轿车迎面相撞。摩托车上的两个人都受了伤,脸上、手上和腿上都是血,正在痛苦地等着救护车和交警来处理。
我们出门时买了一些应急的药品,现在又派上用场了。我用自己有限的医护知识简单帮他们处理了一下伤口。此时,天空却和我们开起了玩笑,下起了蒙蒙细雨。
妈妈连忙把雨伞递给我,让我送给他们遮雨,避免他们伤口感染。这把伞还是吕三哥刚送给我们的,妈妈之前还说要带回北京好好珍藏。现在有人比我们更需要它,就让它传递下去吧。
经验分享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事情阻止不了它们发生,有的事情怎么想也想不透。不如就坦然面对已经和即将发生的一切。只要心中有阳光,生活自然就灿烂。
彩云之南过中秋
因为正值中秋和国庆两节到来,路上有很多人给我们送月饼和礼物。从节前到过完节,我们总共收到了50多块月饼,有礼盒装的也有散装的。此外还有像是牛奶、糖果之类的礼物。这让我又发现了不同地域饮食的差异,这里的月饼大多是咸味的,而且里面的馅料是大块大块的火腿,吃惯了豆沙、莲蓉、五仁、双黄这些偏素的种类,手里的月饼让我一时无法适应。
可能是连续几天收礼物,我们被幸福冲昏了头,在一个施工的路口,我们阴差阳错地走上了一条高速公路,背离了我们想走的方向,绕了一上午才又再次回到正途。
一位网友知道我们到了昆明的呈贡县,就打车来找我们。他家是开花店的,给妈妈带来了一束鲜花和一个蛋糕,并陪着我们一路走到了呈贡县城。路边的野花也仿佛为节日绽放,格外的美丽。
我们在呈贡县城找到一家旅馆安顿了下来。正巧楼下有一大家人趁着长假自驾游去西双版纳,我还半开玩笑地说,我们也是自驾游出来的。闲聊了几句,大家就在一起过节了。茫茫人海中,我们在这里遇见,而且还有着相同的目的地,也算得上是一种缘份吧!
远处刚刚升起来的月亮红彤彤,我们想着家,想着即将到达的终点。
第二天起来,我模糊地记得昨天那家人跟我提过滇池。所以,我们就出现在了美丽的滇池岸边。
我们站在滇池南岸,放眼望去,说滇池是海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在天空之上正有大群的海鸥盘旋。因为正值要转入冬季,而昆明四季如春,所以大批的海鸥就经过长途跋涉,来到这里过冬。路上,我们看到趁假期带着孩子出来骑行的家庭,和候鸟一样,我们都有各自的天空。
我们继续向前,一个略微有点沙哑的声音传了过来,打断了我的思绪。
“你好,请问你是樊蒙吗?”
我回头看见了一个体格壮硕、皮肤略黑的小伙子,便回答说是。
他激动地握着我的手。“我叫陈云。我是在公交车的新闻上看到了你的故事,就过来找你,心想无论如何也要跟你走一段。我从18岁就开始背包旅行了,去了很多地方。”
认识陈云我感到很高兴。看着他略胖的体型和大大的背包,我总觉得他可能会跟不上我们。听了他的经历,我又觉得他应该可以,但还是说出了我的担心:“行李会不会太重了?”
“没关系的,我肯定能跟上你们,你放心吧。我以前出去,有的人背不动行李,都是我来背两三个人的。”
听他这么说,我没好意思再打消他的积极性,就继续往前走。出了城,我们发现陈云不见了,在原地等了他5分钟,终于看到了他的身影;过了一个小时,他又掉队了,我们又等了他10分钟;第三次我们等了他15分钟。
在吃午饭的时候,他终于“投降”了。于是他就开始搭车,有时候下来走一段,不一会儿又从我们身边搭着车疾驰而过。但最后,他还是陪我们到了景洪——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西双版纳的首府。
在我们相遇以后,陈云就成了我们旅行的先行官。他经常会搭车走到我们前面,找饭馆和旅馆,然后再打电话告诉我们前面的路况和行走的距离,有时还会怕我们赶不上饭点儿,带着吃的回来与我们会合。
有了陈云的相伴,我们遇到的障碍少了许多。
经验分享
从昆明往南,国道旁的景色都很不错,而且会越来越美。如果你有时间打算徒步的话,我强烈建议你走这一段。如果时间很紧,你可以从元江走到西双版纳,一步步地感受生命的变化。
玉溪有聂耳故居,值得去参观。故居旁边有一条老街,里面有很多小吃,吃货们可不要错过。
云南的厕所是收费的,我们一路上还是头一次上收费的厕所,后来就见怪不怪了。
神秘莫测的双胞井
远远的,我们看到了绵延不绝的元江和世界第一高桥——云南元江大桥。元江像是一条巨大的黄蛇爬行在山峦之间,直至远方未知神秘世界的尽头。
在这一段行程的路边,民宅的门口会种着木瓜树,我们也真的是幸运,现在正好是木瓜成熟的季节,只需要跟主人说一下,就可以自己去摘。刚摘下的新鲜木瓜,肥美而多汁,实在是好吃。
进入元江城,气温直线上升,真的是热得让人难以承受。我们来到了一个大广场,广场外有一个石碑,看到石碑我们才知道这里为什么会这么热了,石碑上写着三个大字——太阳城。
实在炎热难耐,我们就在一处阴凉地休息。过了一会儿,我看到有一个人,在沿着我们来的路上跑步锻炼。他远远看着我们,还向我们挥手。我也向他挥了挥手。没想到他跑到我们身边,一把抓住了我的胳膊,好像全身的力气已经用尽,喘了好几口气才说出话来:“这位是你妈妈吧?”
我点点头,木然地看着他。
他从裤兜里拿出两包黄色的粉末。“我家是祖传的苗医,这个药你们拿上,每天吃一点。山上湿气太重,这个药可以除湿防病。”
我们赶忙接过了药,连说谢谢。原来他不是出来锻炼的,是给我们送药来了。
“半个小时前,我就看到了你们。以为你们走不快,就回家给你们拿药。可我回来你们已经走远了,怎么追也追不上。幸好你们在这休息,要不我真的追不上你们了。”
为给我们送药害得人家这么折腾,我和妈妈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午饭的时间我们正好路过元江温泉,就下了公路,享受温泉。我们的脚泡在水里,已经感觉到温度高得难耐。陈云说他来过这里,还说水温本来有70多度,可以煮熟鸡蛋,现在的水已经是兑了凉水的。
此时,温泉水煮好的鸡蛋、毛豆、米线和肉串端了上来。吃着暖暖的美食,泡着还在加着热水的温泉,一股热流贯穿全身。
就在我们享受温泉和美味的时候,天空淅沥地下起了小雨。一旁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因为这里会有充足的水汽上升,所以会时常下雨,还告诉我们要注意,旁边的山石终年被雨水冲刷,会在不经意间就滚落,在路上一定要小心。
刚刚上到路边,我们就看到一块石头从山上滚落。为了安全,我们赶紧走到道路的另一边,时刻看着山上。
没用多长时间,我们又站在了高山之巅,山脚下是原汁原味的村寨和静静流淌着的墨江水,还有少不了的梯田,错落有致地排列在一起。
再往前走就是墨江了,要说跨界,我们这一路没少经历,但这里留给我们的印象尤其深。
前方,高大的树木连成一片,树叶遮住了阳光,曲折的路面上见不到一丝光亮,走在这里一点热意都没有。看着周围的大树、蔓藤和时而出现的鸟兽,我猜想我们已经置身于原始森林,我们强烈感受到大自然本身所固有的永恒与和谐之美。就算是蝉,在这里都有着非同凡响的生命力,它的鸣响会保持一个音高并持续至少半小时之久,而不是以前听到的只能坚持数秒的起伏音。
下午我们来到了北回归线。我知道,夏至那一天的正午时刻,站在北回归线上会没有影子。
“嚯,没想到站在这里真的没有影子!”
“屁话嘞,现在阴天好不好!”站在一旁的陈云说。
哈哈哈,我们相视而笑。几天的相处,我们已经像是老朋友一样。
5点,我们找到了住宿的地方。休息时,我们听说这里有著名的双胞井,就迫不及待地赶了过去。
这里还有一个传说:两个小姐妹是天神,因为犯了天条被贬人间,化作了两口井。这两口井一口为“阴”井,一口为“阳”井。适龄女子喝下井中的水,便会诞下双胞胎。因为井分阴阳,所以想要生一对男孩的人,就喝“阳”井的水,想要生一对女孩的人,就喝“阴”井的水,如果想要龙凤胎,则两口井的水都要喝。据说,曾有50对新人在这里举行集体婚礼,并一同喝下了井水,其中的一大半夫妇都生下了双胞胎。
这里还是国际双胞节的举办地,每年都会有世界各地的双胞胎前来参加盛会。
从这里开始,我们放慢了脚步,因为有太多以前没听说过、吸引着我们的事情,仿佛旅行才刚刚开始一样。但我们的目的地已经近在咫尺了。
人的记忆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当你想捡起的时候,却经常忘记;而当你想忘记时,它却总在你的脑海深处时隐时现。终点即将到达,出发却就像在昨天;当我试图回想旅途,却又恍惚已是遥远的故事。
经验分享
有的时候,人们并不是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而是不敢决定。当我在想到的时候,我做出了决定,没有太多的顾虑。我还想着如果条件不允许,就放弃。但,就是这样的我们,现在已经走到了梦想的近前。
西双版纳,我来了
早上,我们在路边吃了当地最原汁原味的米线。虽然我们已经觉得有些咸了,但当地人仍然觉得没味道,还往里面加了一勺盐和两勺味精,甚至还用小尖椒直接蘸着盐吃,看得我是目瞪口呆。
我们来到了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这里漫山遍野都是茶园。在我和当地人聊天的时候,他们却都在抱怨,说宁洱就是普洱,因为市里要利用名字做宣传,就把名字抢了去,把原来的思茅改名叫了普洱。初来乍到的我,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所以只能点着头听着故事,没有说什么。
晚上,我们来到了这里的茶马古道广场,广场上有很多浮雕也在诠释着普洱的茶文化。有的画上面,一人正在生火烧锅,对面的人手里拿着长长的锅铲翻炒,想必就是茶叶的炒制。有的画上面,一队人各自牵着马匹,马背上还驮着货物,这应该就是贩茶的商队了。但有一幅画的是有几人正在往树上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问了当地人才知道,古时候的茶树不修剪会长得很高大,人们都是站在树顶上采茶。
县城外还有另一处和茶有关的文化——茶马驿站。古色古香的标志建筑、水车磨、茶马古道遗址和地图简介等,全都在向我们诉说着这里的故事。
等后来我们到了普洱,反倒没发现什么茶文化的景观,也许宁洱人说的是真的。
走出普洱20公里左右,我们在路边的一家小饭馆吃饭。
“是他们,他们在这儿呢!”话音未落,两位穿着校服的小伙子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们是普洱的中学生。我们出发后没多久,他们就在微博上密切关注着我们的动态,并多次和我们聊天交流。他们在微博上知道我们来到了普洱,就骑上自己的摩托车追了上来。
“我们可以给你们拍个照吗?其实我们班的很多同学想来,但下午有课,就派我们来了。”他们拿着手机一个劲儿地狂拍,“阿姨,您比照片中的样子可年轻了很多呢!这条小狗就是蝴蝶吧,真可爱!”
因为下午还有课,他们也不能待太久,跟我们聊了一会儿后就要离开了。妈妈把我们收到的月饼塞到他们手中,激动地说:“谢谢你们!带上月饼给同学们吃吧,也算个纪念!”
“阿姨,这不行。我们都没有给您带礼物,怎么能收您的礼物呢。”一个男孩说。
“拿去,回去分给不能来的同学,也替我谢谢他们。祝你们都有一个好成绩。”说着,妈妈把我们身上的所有月饼,都给他们递了过去。
他们跨上车,对我喊:“樊蒙,你是我们的英雄!我们都要向你学习!”说完,他们就一溜烟走了。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我心想但愿自己没有做什么不利于他们成长的举动,因为,我实在没觉得自己是英雄或者榜样。
刚刚还晴朗的天空,渐渐地阴了下来,不时地飘着蒙蒙细雨。没过多久,又停了。
我们转头看着茶园,一座山连着另一座山,茶树是画卷中的唯一元素。马上就要离开茶城了,我估计这也许是茶城最后一片茶园了,就找个很美的地方,拍照留念。
就在拍照的时候,我发现,这几天一直和我们在一起的记者还有朋友们都悄悄地消失了,我们都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离开的。
我看着前方的小山丘,隐约都能听到来自山丘后的声音。我不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但有一种预感:前面好像有什么在等着我们。
等爬上了山丘,我们被眼前的一幕彻底震惊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道路的两边排成两队,他们是在欢迎我们!我想,这可能是我和妈妈此生能见到迎接自己的最大阵势了。后来知道是:西双版纳当地旅游局组织了隆重的欢迎仪式,迎接我们的到来。
我闭上眼睛,极力站稳,尽量抑制住自己激动的情绪。我心里想着,自己还在推着轮椅,要淡定,要淡定。但我的手在抖,两腿像是在地上生了根一下。在那一刹那,空气似乎都凝固了。
纵然我深吸了几口气,却仍不能自已。我缓缓地睁开眼睛,看着地面。我听到了版纳人的鼓声和齐声的口号“水,水,水水水——,水”(前两个“水”都是正常语速,第三、四、五个快速连接,第五个拉长音,第六个短而脆)。
我不敢抬起头,眼睛湿润着,鼻子也在发酸。我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往前走着,渐渐地,我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了,才抬起头,脸上带着不自然又紧张的笑容,向载歌载舞的人们点头示意。他们的歌舞是我此生见过最美的,两边整齐排列的人们手上下交换,然后向上移动至头顶之时,手掌翻转,同时腿也在前后交错,一条直立,另一条向前微伸,用脚尖点地……
此时,一个人径直向我们走来,手里端着酒杯,后面还跟着两个手持花环的姑娘。妈妈也激动极了,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两位姑娘给我们戴上了花环。
他说:“樊蒙母子,你们终于来了。我代表西双版纳的所有人民欢迎你们!这里离景洪市区只有100多公里,我们特意在这里——西双版纳的边上欢迎你们。”
我虽然听到了他的话语,但脑子却有些蒙,只是瞪大了眼睛继续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妈妈激动得直流眼泪,“真没想到,居然会有这么多人迎接我们!”
他带着我们来到一位盘坐着的僧人面前,歌舞也都停了下来。我和妈妈也都坐下,僧人在我们的两只胳膊上拴了白色的线,开始念唱经文为我们祈福。他手中有一个金色的水碗,每念几句就会用手指轻沾一下,再弹到我们身上。僧人口中念的经文我一句也没听懂,他似乎看出了我的迷茫,解释道:“拴了线,以后就是版纳的人了,能被别人所接纳,并以家人相称,这是一份荣耀。”
谢过之后,我们起身,歌声再次响起。我们顺着队伍往前走,两边的人们在我们身后聚拢在一起,簇拥着我们前行。我们在前面的一间屋子换上傣族服装,再一次加入到了歌舞的队列。他们的动作婀娜多姿,千变万化,以致我无法一一记下。
版纳人民还为我请来了一位理发师。我还是在出发前理的发,刮的胡子,一路上都没有修剪。我想以此立志,不到版纳,不剪头发,不刮胡子!每次看到自己蓬乱的胡子和头发,我就知道自己还没有到版纳,需要继续前进,再前进!
而现在,我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就不再需要继续保持这种“神农架”野人的形象了。经过理发师的精心修剪,我整个人也立马旧貌换新颜,宛如新生。
盛大的欢迎仪式之后,我们终于在旅馆里安顿下来。我把这几天的脏衣服全部换下,来了个大清洗。一直紧绷的心,也终于放松下来。原来每天都在想着怎样到达终点,现在终点到了,但感觉却是一段新旅程的开始,会有怎样的精彩等着我们呢?
这天晚上,当地朋友准备了很多傣味的美食为我们接风,有牛肉、鸡肉、鱼、竹笋、蜂蛹、猪肉,但主要是以辣和酸辣为主,这让我想吃又不敢吃。其中只有一样不辣——菠萝饭。我望着一桌的美食,一口一口地吃着菠萝饭,一口气吃了三份。心里想着,不愧是西双版“辣”啊!
睡觉前,我洗了个澡,洗完一照镜子,我自己都惊呆了。出发时的那个胖子,现在已经看不到一点赘肉了,全身上下被晒得像黑铁一样。原来我也可以这么瘦!同时我也心生感慨:出发前那些困扰我的事情,并没有消失,依然存在。但是相比三个月前,现在我觉得自己的心胸宽广了许多,它们的分量和所占的空间已经显得没有那么大了。
经验分享
这里是植物的王国,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自然,水果也少不了。
万亩茶园、万亩香蕉林,看着这样的景象,绝对是一种视觉享受。
傣族舞很美,但这里不止有傣族,12个少数民族自然就会有12种不同的舞蹈风格。
还有美食、自然风景、人文风情,等等,如果不近距离看一看,会是一种遗憾。正如古语西双版纳的名字“勐巴拉娜西”——理想而神奇的乐土。
野象谷不只有大象
在旅游团安排下,我们受邀来到野象谷,妈妈想摸摸大象鼻子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一大早,野象谷的猫哆哩和哨哆哩(傣族语言中男孩和女孩的称呼)就加入了我们。他们围着我们一边走,一边谈天说地。就像我们是多年的朋友,只是好久没见面一样。
还没有到达野象谷,远远地就听到了大象鼻子发出的“卟……卟……”声,不一会儿,就看见两头大象迈着缓慢的步伐,身上背着一个竹编的座椅,向我们这个方向靠近过来。
看到了体积庞大的大象,妈妈自然无比兴奋,拿着香蕉还想一个一个地喂,刚抬手,就被大象用鼻子全部卷走,一口吃下。吃完了,还继续在妈妈身上寻找着。
我们登上了一个高台,然后移步至大象背上的竹椅。坐下后,在大象头上的饲养员给了大象一个信号,巨无霸就开始前进了,那感觉一点也不舒服。伴随着大象每一步前进,我们在上面也开始左摇右晃,而且每一次着地,都没有减震,重重的落地感直接回馈到了我们身上。
性格温顺的大象载着我们慢悠悠地走进了野象谷,周围高高的树枝,一伸手就能触摸到,那感觉就像是穿越到了充满传奇色彩的远古时代……
突然我有了一个很奇怪的想法:要是能骑着大象在北京城逛,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或者我可以骑一头从版纳回北京也说不定。但这些都只是一瞬间的想法,在我听说它的饭量后,就完全打消了念头。
我们在门口又由高台从大象背上下来,妈妈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好奇地抚摸起了大象那洁白如玉的象牙。大象也伸出长长的鼻子以示友好。或者还是香蕉的魅力吧,只见它用鼻子一下子就找到了妈妈手上的香蕉,一回卷又送到了嘴里。
看它胃口这么好,妈妈顺口问了句:“这大象,一天得吃多少把香蕉?”
“大象吃香蕉不论把,”饲养员轻松地说着“也就二三百斤吧。”
我这重量,也就够它吃一顿!站在它旁边,更觉得自己渺小了。刚说自己渺小,低头一看,这大脚,得穿多大的鞋呀!
饲养员看我们对大象这么感兴趣,又给我们讲起了有关大象的故事:“有一次,有个人下地摘香蕉。摘下来一大串后,放在后背的背篓往家走。走着走着,他觉得好像有人碰他的背篓,一会儿又碰一下,他以为是别人跟他开玩笑,就笑着说别闹了。过了一会儿,他觉得背篓轻了很多,感到不对劲,回头一看,吓了一跳。原来后面跟着一头野象!他撒腿就跑,结果还是被野象踩死了。还有很多野象伤人的事情发生,所以在原始森林里不要接近野象。”他非常认真地跟我们说着。
“大象攻击性也很强。看见大象,如果距离很近了,你不要乱跑。你一跑,它受到惊吓以为你会攻击它,就会踩你。别看它的体型大,它的奔跑速度一点儿也不慢,能达到每小时50公里。若是直线距离,人根本跑不过它。”看着身边的巨无霸,实在难以想象它可以有这么快的速度。
“当然,大象也有弱点,因为体重太大了,一般都只会抬起一只脚,其他脚则是直立的,所以在野外如果有水渠之类的地方,可以跑过去躺下,就算大象追上你,也踩不到的。”听了求生技能,刚才紧张的心情才有所缓解。
“大象是很聪明的,有一次,野象上公路溜达,把很多游客的私家车车头坐烂了,汽车都被坐得都变了形。突然,一个记者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些被坐烂的车的车牌都是连号,尾号都是666,777,888,999什么的。还有,大象很爱吃盐,如果身边正好有,撒一些到地上,它连香蕉都不会向你要了。”
说着说着,一阵紧凑的鼓声将我们吸引了过去。
只见两个青年手持木棍,敲击着大大的木鼓。紧凑有力的节奏和他们口中时而发出的欢呼声,再加上威武的身姿,这是我见到过最震撼的近距离声乐演奏。
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野象谷的朋友们在湖中餐厅准备了很丰盛的晚餐。吃到一半,我抬头看见远处有一队人,穿着民族服装,向我们这边走了过来。陈云见状,立刻起身说上个厕所就离开了座位,初来乍到的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情况,跟他说了声快去快回接着吃饭。等这队人围上来,我才渐渐反应过来,可为时已晚,里外两层被包得严严实实的,出不去了。看他们手里每人端着一个竹筒,看来不喝上一杯,是走不了了。版纳是个多民族聚居的人间仙境。今天就有傣族、哈尼族、佤族、布朗族、拉祜族、爱伲族的朋友们跟我们一起吃饭。这么多民族,我自己都整迷糊了,不知道来敬酒的人到底属于哪个民族。
只听领头的姑娘说道:“酒是版纳人招待朋友的佳酿,今天当然也要请远道来的朋友喝上几杯。不过呢,不会让朋友们白喝,版纳人都能歌善舞,我们今天就唱歌,每唱完一首歌朋友就要喝一杯酒,我们今天也没有多准备,就100首歌,我们先唱第一首。”说完,她起了个头,大家开始唱了起来。
一连唱了3首歌,我发现有个朋友总是比别人喝得慢,仔细观察才发现,原来竹子有节,每个竹筒虽然长度一样,但是有的节在中间,有的在下面。他用的那个竹筒是可以伸缩的,看着是一样长,竹筒被拿到身后倒酒时就被拉长了,拿回来的时候就藏在衣袖里,所以他喝得比我们都要慢。
而我们陶醉于当地独特的祝酒歌,一杯杯地喝着美酒,不一会儿,就开始晕晕乎乎的了。其实喝的酒也不是太多,但是醉意却很浓,也许这就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吧!
回到旅馆,陈云正等着我们,问有没有遇到羊角。听我们说只是用竹筒后,他告诉我们,最厉害的就是羊角了,有的时候,当地人迎接客人,会先用手拿着一个小的羊角杯,转身倒酒的时候,则会改成袖子里面长长的羊角,足足有半斤多的酒量。
第二天,我发现,野象谷不只有大象。
清早,我们一出门,就看到一头野猪正在草坪上拱着鼻子吃草。蝴蝶看到后,可能也觉得新鲜,撒开欢儿就往前跑,可跑到近前才发现对方比自己大不少,便站在离野猪几米远的地方,嘴里不时地发出试探性的吼叫。野猪听见声音凌厉地一个转身,吓得蝴蝶拔腿就往回跑,嘴里也改成了受到惊吓后的悲鸣,惹得我们一阵欢笑。
这里还有蝴蝶馆,在一个温室里面,绿色植被和花朵上随处可见蝴蝶彩色的羽翼,站在其中,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在惊叹它们一只更比一只美艳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只蝴蝶中的巨无霸,它展开翅膀时,比一只张开的手还要大出很多。还没从看到霸王蝶的惊讶中醒过来,枯叶蝶又再次让我们折服。只见它紧闭双翼,静静地趴在树枝上,像极了一片干枯的叶子,走近细细观瞧,依然觉得它就是一片叶子,若不是树叶根部与叶尖的方向相反,真的看不出来是蝴蝶。在蝴蝶培育间里面爬满了大大小小的蛹,看它们笨拙地扭动着的身躯和头上大大的眼睛,更比飞着的蝴蝶可爱。
知道妈妈很喜欢收集蝴蝶,野象谷的朋友还送给她很多蝴蝶标本。
这里还有鸟兽园、野象通道、爬行动物馆、大象表演和鹦鹉表演,看得我们眼花缭乱。
夜里,蝈蝈和其他不知名的虫子叫得很响,很有节奏地共同演唱着。伴着这美妙的天籁之音,我进入了梦乡。
经验分享
野象是很危险的,如果你有幸碰到,一定要保持百米以上的距离。在它们面前,我们像蚂蚁一样脆弱。
佤族的木鼓让我时时都会想起,声音铿锵粗犷,节奏威武雄壮。可能你在电视上看过非洲原始民族的鼓乐,但与之比起来,我觉得佤族的木鼓更有魄力和张力,会让人情不自禁地跟着鼓点动起来。在特定的时间段,野象谷里会有一些少数民族的节目,值得一看。
原始的勐巴拉娜西
今天我们要离开野象谷了。我和妈妈与这两天一直陪伴我们的猫多哩和哨多哩一一道别,迎接我们时的木鼓再次响起。
可能是这鼓声太震撼,我的双眼闪动着泪花。虽然我背对着他们,但并没有因此而止住泪水。我觉得我连向前的力气都没有了,我已经爱上了西双版纳,勐巴拉娜西的土地。
告别了野象谷,我们来到了原始森林公园。也许是已经不用再奔波了,此时我们感觉空气都显得很慵懒,慢吞吞地在呼吸道中游走。
这里的主题是哈尼族文化。很多人穿着华丽的少数民族服饰,看到有贵客到来,他们会手持竹竿,边敲击地面,边欢呼着向前行走,以示欢迎,声势相当浩大。
妈妈终于见到了色彩斑斓的孔雀!
工作人员一声哨响,一群孔雀就从湖对面的山坡飞下来,飞过100多米远的湖面,最后落在了我们所在的草坪上。飞舞的姿势虽稍显笨拙,但依然让人觉得冷艳而高贵。
看到这成群的孔雀,妈妈开心极了。为了能离孔雀更近一些,工作人员拿来饲料放在妈妈手上,妈妈刚伸出手去,孔雀们就蜂拥而至,顷刻间就把她手里的饲料吃光了。其中还有一只白孔雀,站在蓝孔雀堆里甚是醒目扎眼。
美中不足的是,现在的时节不对,我们没在这里看到孔雀开屏。孔雀只在4月份交配期才会有长长的尾羽,而现在它们身上却少了这条美丽的长裙。可能是工作人员看出了妈妈的心思,就送给她100只尾羽留做纪念。总经理还送给了妈妈一个葫芦丝,并且亲自演奏了一首《月光下的凤尾竹》。
在妈妈欣赏美妙乐曲的时候,我开始留意妈妈脖子上戴的鸡蛋花花环,这种花的花心是黄色的,花边是白色的,就像鸡蛋一样,闻一闻还真有鸡蛋的味道。
景区内还有猴山。是真的有一座山,和我们仅隔着一条小溪。山上保持着完全原始的样子,猴子见有人,就会成群结队地从山上下来。这里的猴子都很温顺,不用担心会来抢你的东西,它们的眼睛只会一直盯着你手中的食物。
走出原始森林公园,一股刺鼻的恶臭扑面而至。我们在路上曾见到过大型牲畜的尸体,和这个味道一样,下意识地四处寻找。身边有人见状,告诉我们说:“不用看了,这是钱的味道。”
他知道我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又接着说道:“这是橡胶的味道,版纳的基础经济作物,虽然味道难闻,但是却让农民实实在在地赚到了钱,所以我们都说是钱的味道。”
听完这话,我心想:但愿这橡胶的味道不会污染这里洁净的空气,更不愿钱会改变这里的原汁原味。
我们又转站来到了望天树景区。望天树,是热带才会生长的一种树,顾名思义,看着这种树,就像是望着天一样。据当地人讲,这种树长成后可以达到80米以上的高度,比20层楼还高。直径也是着实粗壮,7、8个成年人才能够环抱。园区里有一条2.5公里长的空中走廊,是国外的动植物专家在几十年前为了观察研究树冠以上的生物链环境兴建的。走廊就架在望天树之间,距离地面有35米的高度,我站在上面晃晃悠悠的,感到脚下一阵发虚,很难想象当时的架桥工人是如何完成这项工程的。临走时,我们种下了一棵望天树,希望它能成长到望天。
接着,我们又去了旁边的热带植物园。园区实在太大,我们只得坐着游览车在里面参观,也因为如此,没有记下大多植物的名字。只记得工作人员说这里有6000多种植物,900公顷土地,真可谓地大物博呀!
经验分享
在原始森林的时候,第一次见到哈尼族的竹竿欢迎仪式,由于太过兴奋,在微博上借用了“丐帮”一词。在接下来看到孔雀的时候,又用了“鸡”作比喻。这两条微博让当地很多少数民族网友感到气愤。的确是我做得不对,无论自己多喜欢开玩笑,也应该尊重别人的习惯和文化。
在这里我为自己的无知再次道歉。以此为戒,慎言多思。
魅力四射的民族文化
傣族园内到处都散发着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气息。进门不远处,就会看到傣族人穿着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在工作,有的在做米线,有的在织布,有的在纺线,有的在榨糖,还有的在做陶器。他们所用的工具都是传统延续下来的,历史悠久。
看有人在榨糖,我走上前看个究竟。有两个大齿轮并在一起,上有一根长长的棍子连接着其中一个齿轮,估计是为了增加力臂,使人推起来更省劲儿才设计得如此之长。我上前试了一下,很难推动,我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能把夹在中间的一根甘蔗榨出少得可怜的汁液,但当地人都是一次压很多根。
西双版纳这个地方很奇特。12个少数民族,很多都保留着母系社会的传统习俗。女人的地位自然很高,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而且财产也是留给女儿。当到了该成家的年龄,小伙子们开始找自己心仪的姑娘。如果姑娘同意,他就要入赘三年,做三年的苦力,他才能成为这个家的男主人。而这榨糖又是必考的科目,若推不动,就是不合格,需要回家继续练习。看来,我还需要多多努力啊。
接着走,我们见识到了这里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贝叶经。见我不解,旁边的工作人员讲解到:“贝叶经就是写在贝树叶子上的经文,源于古印度。在造纸技术还没有传到印度之前,印度人就用贝树叶子书写东西,佛教徒们也用贝叶书写佛教经典和画佛像,贝叶经的名字由此而来。贝叶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傣族社会所有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全靠用一片片贝叶作记录世代相传,傣族人民把贝叶经视为全民族的宝贵财富加以保护。”
工作人员问我:“《西游记》看过吧?”
“看过。”我知道玄奘取经确有其事,但是,这和玄奘有什么关系呢?“莫非玄奘到西天取来的就是贝叶经?”我问。
“真聪明,你猜对了。看来你很有慧根!唐代的高僧玄奘去印度取来的就是贝叶经。因为贝叶轻便耐磨,千百年后字迹仍可辨清。当时,玄奘从印度取来657卷贝叶经,在长安进行翻译。这些贝叶经今天还被珍藏在西安的大雁塔。”
这么小的贝叶,居然也承载着悠久的历史,真不简单!
说完了贝叶经,那位工作人员又继续向我们介绍起了这里的宗教文化:“虽然说都是佛教,但和北方的大乘佛教并不完全一样,我们信奉的是南传佛教。虽然也有戒律和清规,但没有大乘佛教那么多,南传佛教更多的是承载着教育的功能。比如像是傣族,男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要做和尚,在佛堂学习知识,几年后就可以还俗。在以前,如果男孩儿没有当过和尚,就是没有文化,是很难娶到老婆的。”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座佛堂前,金色粉饰的佛像显得格外耀眼。一位老波桃(傣族对上年纪的男性的称呼,女性为老蜜桃)走过来,拉着妈妈的手说:“要来我家玩噶,一定记得来,来我家玩我噶,我不在也没有关系,就玩我老婆噶。”虽然我能明白他说的意思,但还是忍不住笑了。
在傣族园,我们被授予了荣誉村民的称号,认了“老根”(干亲)。以后,这里也是我们的老家了,为了让我们在这里生根发芽,我和妈妈还种下了一棵凤凰树。
真正的泼水节只有每年四月份才会举办。傣族园为了让游客感受节日气氛,每天都会准时举办泼水节。
换了一身衣服后,我也上阵感受了一把。在刚开始的半分钟里,大家都在试探性地泼水,对谁都是客客气气的。突然,不知道是谁,从一侧泼了一大盆水过来。气氛开始活跃,人群越发躁动了。离得近的人们开始三五成群,自动结成一个小组,向附近的人发起攻击。有的人会立刻反击,有的人则边后退边反击,有的人索性不反击,转过身去,任凭大水从背后袭来。
渐渐地,刚才组成的小组解散了,形成了两个大阵营:男方和女方。由于女队人多,男队寡不敌众,且战且退。就这样玩了不到十分钟,在所有人都累得筋疲力尽后,活动才结束。大家的脸上都泛着疲惫却开心的笑容。
晚上,我们在一家傣家竹楼吃饭,说是竹楼,其实是木质的。整个一层都只是宽宽大大的支柱立在地面之上,由楼梯通往二层。脱鞋上了楼,踩在地板上吱吱作响,可以闻到木头的清香气。房顶有几处透光的设计,屋子里面不用照明就很亮。
吃晚饭的时候,听当地人讲,傣族的女孩大部分都姓玉,男孩大部分都姓岩(发音ai)。如果你遇到了傣族美女,很想搭讪,那么你叫小玉十有八九没错;除了这两个姓外,还有皇室和贵族的姓氏召(男)和刀(女)。
我们吃饭的这家酒楼的主人叫岩光,旁边一家叫岩约,对面那家的名字最霸气叫岩刀砍,让人不敢直视。
此时上来了一道菜,是竹虫。这一路上,我们吃过蚕蛹、蚂蚱、蜂蛹,每一种味道都很鲜美。但是每次吃第一口的时候,相信对谁都是一个挑战。与以往相同,吃过之后,我就爱上了这个味道。
天色已晚,月光朦胧,夜空如墨,星光飘逸,我们抵达今天的最后一站——菩提岛。
经验分享
傣族园、热带植物园、望天树和后面的勐远仙境,都在从景洪城向东的同一个方向上,在日程安排上可以一道游览。
不一样的旅程
昨晚睡得很舒服。第二天早上我们走出房间,守在门口的是两个双手合十,留着高高的头发,穿着傣族的服装,身体略微向前倾的侍女雕像。
道路两边则是各种热带植物,偶尔也会有些石像立在其中,形态各有不同,但是基本上都是兽首人身。有的还集好几种动物的特点于一身,有的表情严肃,有的面目凶猛。
顺着绿色的通道,我们找到了一家湖边餐厅。这里正在提供早餐,我们找了一个可以欣赏湖景的绝佳座位。整个湖面上雾气氤氲,带来阵阵凉爽,整个餐厅就像是一个大大的凉亭。
我们边吃边欣赏。随着时间的推移,雾气渐渐散去,湖面上一些水生植物显露了出来。对面的山也可以看到了,但山上的雾气还没有完全散去,朦朦胧胧的就像是一座卧倒的人像。
离开菩提岛,我们来到中缅边界——打洛镇。
云南的景色很美,路两边都是绿葱葱的森林。道路静谧,几乎没有什么车辆。只有森林里的虫鸟偶尔叫唤几声,还有蝴蝶不时的吠声。刺眼的阳光透过茂盛的树木,在畅通的道路上洒下斑驳日光。
天空淡蓝,云朵低垂,仿佛一伸手就能抓下来一大把。此时的世界仿佛变小了,天空深情地亲吻着大地,时间流逝,空间却在凝聚,给人一种强烈的存在感。
不久,我们来到了国门。这里有两个国门,一个是中国的,一个是缅甸的。两道国门之间有2公里左右的距离。中间连通着的是一条宽宽的道路,两边种着低矮的绿植,这样,无论从哪里,都可以看穿中间的通道。
中国的国门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看惯了国内的建筑,觉得都差不多。缅甸国门相对比较小,但是却充满了异国风情,展现着不一样的文化。
在两座国门之间的通道上有几个商贩在卖货,有卖缅甸香烟、小饰品什么的。听当地人说,过几天这附近就会赶摆,意思和赶集差不多。那时候会有很多人带着缅甸的小商品来卖。
在缅甸国门旁有一处令人称奇的独特景观——独木成林。这里的榕树长大后会从树枝上往下生长须子,当须子触及地面就开始扎根。须子会越长越粗,渐渐地长成和树干一样粗,然后供给营养让树枝继续往外延伸。一棵树就可以长成一片树林,故称独木成林。我们眼前的这棵榕树高约28米,已经向外延伸了30多米,长出了几棵新树干和更多的须子,很是壮观。据说它的树龄已达200多年。
离开独木成林,我们坐气垫船在缅界河上漂流。河这边是中国,河那边就是缅甸。据说住在河两岸的人们早已经通了婚。水浅时,会有人骑着水牛渡河,帮对面的家人务农。河两边时而群山环绕,时而农田遍地,一片安静祥和的景象。
下船后,我们就来到了被誉为“中缅第一寨”的傣族村寨——勐景来。刚进寨子,正好遇到有人在酿酒,当地人俗称自烤酒。刚刚打出来的酒还是热的,我喝上一口,感觉不出是酒精度高还是温度高,味道浓烈醇厚。
寨子里的建筑十分淳朴,明显保持着傣族风格。来到这里时正好是饭点,于是我们就感受了一下当地的饮食。这里有一道比较特别的菜——炸水蜈蚣。这种虫在当地很好找,水浅的地方,翻开石头就可以抓到几只,吃起来味道很美。这几天吃饭时如果菜里没有虫时,我反而觉得怪怪的。
吃完饭,我们穿寨而过,路上看到了当地又一特色——竹编。最小的竹编只有牙签盒那么大,最大的可以圈住牲口。竹编形状各异,篓、簸箕、笼子,还有密封的盒子,让我们无不叹服他们的手工精湛。
逛完天下第一寨,我们回到了景洪市区。虽然来到这里已经有几天了,但我们还没能好好看看这座城市,所以想在景洪城里自己转转。
我们简单收拾一下就上街了,可还没走出多远,就被一位阿姨认了出来。她拉着妈妈的手,说什么也不让我们走,要请我们去她家坐坐,晚上吃个饭。我们说只是想在城里转转,看看街景,阿姨比我们还痛快,说认识所有的地方,要给我们免费当导游。我抬头看了看,这里是一个市场,就跟她说:“我们就在里面看看吧。”
阿姨开始给我们一一介绍这里的商品,衣服是哪个民族的,食品是哪个国家的,我们看中了心仪的东西,她还帮我们杀价。我和妈妈买了好多零食,还有几件有特色的小商品。这时,她接了个电话,说单位有事,必须赶过去,但仍坚持和我们一起吃完饭后才离开。
此后,我们也有几次白天想出去看看,但情况和这次差不多,至少是先吃一顿饭才能走。这让我刚刚瘦下来的身体又长胖了几斤,而且逛逛景洪城的想法始终没实现。
幸好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她叫石梦茜。我们是在几天前的户外爱好者聚会上认识的,妈妈和她聊得很投机,就成了好朋友。有她在,我和妈妈就分开行动了,我和蝴蝶走一边,她们走另一边。
当天晚上,我们趁着夜色,分开出门后又在滨江夜市会合了。
滨江夜市就在澜沧江畔,是个集美食和购物于一体的长长走廊。这里的人们喜欢夜生活,但这并不是说他们生活不规律,而是有特殊的原因。
这里白天温度太高,而夜晚很凉快,所以人们更喜欢在晚上活动。此外,橡胶业是当地的基础经济,而橡胶只能在晚上割取。因为白天太热,割出来的胶会凝结于树表,而不能收集。久而久之,这里的人们就都习惯了夜生活。
流连于夜市,相比其他商品,美食总是更吸引我们。傣味烧烤、缅甸巴拉达、竹筒饭、凉拌菜、烤豆腐,还有番石榴、芒果、西柚、木瓜等各种水果的鲜榨果汁,让我们的肚皮又差一点不能承受。
美食实在太多,还有各种各样的特色商品,我们和石梦茜连续几个晚上都在这里出现。
经验分享
这几日,由旅游局的工作人员带领着,我们去了很多景点,由于太匆忙,很多地方都未能细细品味,意犹未尽。
相比较而言,我们还是更喜欢自由自在一点。也就是所谓的自助游吧。
没有硝烟的战争
从景洪城里出发,没有多长时间,远远地就可以看见半山腰站着一尊金色大佛,目视着我们这个方向。
一进勐泐大佛寺的大门,首先看到一处水景观。一个男童模样的金像站在中央,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在他头顶上有九条龙在吐水,水喷在男童的身上。男童面露微笑,目视前方,似乎并不害怕龙的出现。
从这里往上走,是一座大殿。殿的周围是由龙守护着。不同的是,这种龙好像被另一只吃掉了一半。一打听,我才知道:这是龙的重生,从口中吐出新的自己,获得新的生命。
再往上走是一段台阶,每个台阶两边各有一个罗汉。在这段台阶中段两侧是四个国家的佛堂陈设。佛堂里佛像的脸部特征有一些不同,而端坐的姿势却是一样的,我猜脸部应该是贴近了各个国家人们的特征。
我们上到了台阶的最上面,来到了大佛的脚下。这尊大佛和门口的男童一样,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面容则显得更加淡定和慈祥。我仔细一看,佛像的发迹下面好像有什么东西,工作人员告诉我说那是蜜蜂筑的巢,因为佛家平等对待万物生灵,所以人们并没有把它拿下来。
绕过佛像,又上了很长的一段台阶,便看到一棵菩提树,树枝上挂满了不知道作何用的布条。树后是一尊佛坐像。佛像后有一条龙,龙用力撑起了自己的身子,像是为佛像遮风挡雨一般。佛像的两旁则有两尊看似河神的半人半蛇像,正在虔诚地向佛跪拜。
再往上走便来到了一个平台。平台的后面是金盆洗手的地方,盆里的水是从龙口吐出的,寓意是洗去烦恼。平台的前端则可以鸟瞰景洪城。
我站在高台上远眺景洪市区,整个景洪城环境优雅,景色宜人。一座座写字楼像变形金刚一样矗立在这个富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城区,略有一丝格格不入之感。
经济飞速发展,现代科技的浪潮已经波及这座古色古香的城市。不可否认,现代科技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让这里的人们生活得更好,但同时也对原生态文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甚至是破坏。这是一种矛盾,一种冲突,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这个城市虽然还保留着它原有的气息,但很多年以后,它也许会完全变成一座钢筋混凝土的城市。现在还可以欣赏到的这些古代文明,在若干年后还会依旧存在吗?它们会被来势汹涌的现代科技所侵蚀吗?后人还能看到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景象吗?
恍惚间,我的内心掠过一丝惋惜。如果可以,我希望她一直保留这份独有的魅力。
带着这份淡淡的伤感,我们进了城,来到了花卉园。
这里有一种神奇的果子,叫神秘果。其大小如一颗饱满的枸杞,含在嘴里,轻轻咬破皮,但不要咬到籽,据说含在嘴里一分钟后,再吃其他水果,则都会口感甜味。不过因人而异,我试了试,并未觉得管用,菠萝的味道还是酸的。
说起菠萝,我终于看到它生长在什么地方了。我以前总以为所有水果都是长在大树上的,没想到菠萝是生长在矮矮的灌木上。还有火龙果,生长在类似仙人掌的植物上。香蕉和芭蕉树虽然很高,但都属于草本植物。
傍晚,在曼听公园先吃烧烤,然后又进剧场看歌舞演出。我们在这里认识了几位多才多艺的哈尼族朋友,他们个个能歌善舞。虽然我们民族不同,但是都一样的黑,笑起来都露出一口白牙。
演出结束,天完全黑下来的时候,所有人共同参加了放灯活动。人们把烛灯举过头顶(听说这样做更灵验一些),心里默念着祝愿的话,依次从公园中央走到河边,然后把烛灯放在河里,让祝愿和烛灯一起随河水流淌,流向远方,流向未来。
一时间,世界仿佛发生了颠倒。黑蓝的天空像大地一样混沌,河流像天空一样湛蓝,微弱的烛光恍若星辰飘荡在天空,形成一种近乎海市蜃楼般的美景。
经验分享
西双版纳属于热带,所以不必担心温差有多大变化。但是要注意防强烈的紫外线。
我在很多地方看到了外国的背包客,三两成行地游走在各个角落。相信汉语水平更高的你,不用担心在这里会遇到比他们更多的困难。
再见,西双版纳
南糯山位于景洪与勐海之间,距勐海县城24公里。这里也是西双版纳有名的茶叶产地之一。
驱车只能到南糯山半山腰,后面的路只能靠人力前行。我们又推上了“前进号”。
这里的山路是由人一步步走出来的。路面不太平坦,还有一些湿滑,还好路很宽,所以我不担心轮椅会滑下去。两旁的山插满了竹子和一些凌乱的植物,显然是没有经过修饰。
就连路边的茶树也和我之前在电视上所看到的茶园不一样。每一棵树都像果树那么大,它们的树龄则都在一二百年以上。
茂密的植物缠住了阳光,没有一绺阳光照射在地上。在版纳的这么多天,我还是头一次感到寒冷。
走了约莫半个小时,我们来到了古茶树旁边。树的直径相比路上的那些要宽很多,树枝上挂满了树叶。为了防止遭到破坏,人们在树的外围建了篱笆。有一棵树的树龄已经有800多年了。这棵树本属版纳的第二高龄茶树。可是在前些年,那棵树龄上千年的茶树轰然倒下了,所以这棵树就成了第一,想必它会有些孤单吧。
茶树的旁边有一个茶舍。茶舍的主人就是古茶树的主人。他请我们喝了一壶普洱茶,告诉我们版纳才是普洱茶的原产地,茶叶在这里生长、加工,只不过古时候在普洱集散,所以起名普洱。看来有关普洱茶的纷争是一个久远的历史问题。
临走时,我们买了一提7饼普洱茶。主人叮嘱我们,说每次可以泡10壶水左右。我以前喝的茶最多泡到4次就没有味了。也不知道这是和普洱茶有关,还是和这里的古茶树有关。
和古树道别后,我们去往基诺山寨。
山寨的门,是一个正圆形通道,外面有一些线与这个圆形相连,就像是正在散发着光的太阳。
进门后是一段石阶,顺着石阶向上,会出现一尊巨大的女人的石像,头在上、脚在下地平躺在山上。旁边有一个由各种各样表情的脸和图案构成的圆柱形图腾,看上去充满神秘和野性。
基诺族人正在表演独具特色的舞蹈和鼓乐,敲的鼓和门口的样子一模一样。看到有人前来,他们还会邀请宾客一起,加入他们演奏鼓乐。
夜里,我们到达了勐远仙境,到了后就听到了一个有关野牛洞的传说。听完我才知道,野牛洞就在勐远仙境。
这里有一个传说:从前此地未经开发,在附近生活的人们常在周围采摘、取水。但这里有一头野牛,是一般牛的两倍大,经常骚扰这里的村民,村民虽然惶惶不可终日,但也因为害怕,奈它不得,无人敢去杀之。终于有一日,一位壮士下定决心,要杀野牛。经过一番探寻,他才找到那头牛所藏身的洞穴,他冲进洞,经过一阵较量后,最终杀了野牛,并将牛头挂于洞口之外。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便看到天空淡蓝的雾气笼罩着绿色的森林,真的犹如仙境一般。
我们想起了昨晚听到的故事,就跃跃欲试地想要到野牛洞去探险。
野牛洞需要走台阶上去,洞口果真高高悬挂着一个牛头,旁边的木牌上有四个红字“宝角牛洞”。
名字虽然与牛相关,但其实是个溶洞,里面布满了经过岁月洗礼后留下的痕迹。每走几步就能看到洞壁上的画卷,形态各异,连绵不绝,形成了一道奇异的景观。再配合洞里的灯光,这里就更加显得光怪陆离。
洞里的温度比较低,只要停一会儿就会感到一丝寒冷。脚边还时不时地出现溪水。一开始我没有太注意,等走了一半时,一处水面较大的池子出现在脚下。我定睛一看,里面还有很多小鱼在游荡。不过它们已经对光影没什么感觉了,只是听到有声音后才会加速游走。
出洞后,我们向园区深处走去。这里越走越有原始的味道。一开始的道路还很宽,随着一步步深入,道路就只能容一个人通过了。
走着走着,我突然发现一条河边横七竖八地散落着很多高大的树木。原来是上个月的强降雨,雨水从山上倾泻而下,冲毁了很多河岸上的大树。“已经一个月了,为什么不搬走呢?这些树运到造纸厂,也比泡在水里强吧?”我有些纳闷地问当地人。
“不能搬走,因为我们这个地方有规定,这里的一草一木,无论生老病死,都不得移动,必须保持它的原生态。”听到这话,我这才知道是为了保护森林。我想这么做也是对的。路上,我看到一些不知道倒下多久的大树,树干上已经长出了类似灵芝的植物。
前方,高大的榕树撑起来一大片天空,宁静与杂乱是那么的融洽。倒下的生命在为活着的生命付出,在这里,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
我们不敢再打扰森林的宁静,轻轻地离开了。
我们又来到了克木人山寨。
因为克木人总人口不足5000人,所以不能以族相称。克木人至今还未与外界通婚。克木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男女都穿蓝布衣服,主要从事旱地农业。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受邀参加了哈尼族人的婚礼和傣族新房的落成庆典,见证了拉祜族吃新米仪式,坐船游览了澜沧江,与新结识的朋友聚会,尽情享受着在西双版纳最后的时光。
我们不得不将要离开这里了。这个曾经那么遥远、未曾想到能来的地方,如今已经变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对自己说:“我会回来的。”
由于这一次旅行,我们接受了很多媒体的采访。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我们更加看清自己。我们在等着大家把我们忘记,让我们的生活回归平凡、简单,做我们自己想要做的事。
我喜欢自己的生活,忙时劳作、闲时游玩、衣整身康、一日三餐,工作之余和亲朋聚聚会、与好友踢踢球。
而当有旅行的冲动时,我依然会收拾行囊,起身出发。
经验分享
100天前,我对这个世界说:“我要去西双版纳!”
现在,我对这个世界说:“再见,西双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