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行走坐卧皆养生
33222900000006

第6章 是药三分毒,运动才是最好的药方

一、药中三分毒,治病也致病

1.什么是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副作用,是指在正常剂量下,伴随药物治疗作用而发生的与防治目的无关的反应,它属于药物固有的效应,一般较轻微,在治疗中较常出现。比如说为了预防脑卒中,却造成了脚肿胀,就是一种药物的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机能异常和结构的病理变化,可在各个器官或组织内发生。如化疗药毒性较大,就是因为化疗药,不仅把癌细胞给杀死了,连好细胞一起也给杀死了。绝大多数药物都有毒性反应,一般是药物过量时药物作用的延伸。比如我们想预防缺血性脑卒中,需要用抗凝药。如果用不到位,仍然会得缺血性脑卒中;但是如果抗凝药用过了头,就会引起出血性脑卒中。

2.为什么说“是药三分毒”

有个重要的原因是,依目前的科学水平,对绝大多数疾病来说,还做不到靶向治疗,即真正意义上的“头疼治头,脚疼治脚”。如,我们想防脑卒中,需要扩张脑血管,但是现在的扩血管药,还做不到选择性地只扩张脑血管,而是将全身的血管都给扩张了,导致血液中的液体渗透到组织间隙中,引起脚肿胀等现象。

古人云:“是药三分毒。”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对如何用药十分讲究,将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治疗疾病要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当今不少人认为,中药大多数源于天然的动植物和纯中药制剂,比化学药品的药性平和而安全,总认为不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实不然,如果任意滥用,乱服药物,同样也会发生不良反应。据文献记载,已发现能致死的中草药就达二十多种,如有大毒的专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雷公藤,有中等毒性的驱蛔虫中药苦椅子,有毒的息风止痉的中药蜈蚣等。有毒性的中草药用时虽应注意,但对一些常用的中草药,也仍然要讲究剂量,若药量过大,同样也会导致不良反应。如甘草,药性平和,能调和诸药有健胃之功,具有补中益气,泻火解毒,缓和药性,和中缓急之效。但若无故而久服,就能影响脾胃气机,有碍消化功能;木通用量过大,可引起肾脏损伤;苦寒的龙胆草、大黄及生石膏用量过大或长期滥用,可引起食欲减退、胃痛、腹泻等消化道的不良反应。

中医药确实是我国的一个非常伟大的宝库,在治疗很多疾病,特别是一些慢性病方面确实有它独特的疗效。但是,中药和任何化学物质一样,有些是有毒的,而且现在已经证实的,有很多中药因为长期服用,引起肝损害和肾损害,这一点值得我们充分注意。刚才讲了所谓“是药三分毒”,确实是这样,药物在一定量范围之内使用的时候是起治疗作用的,但是超过一定量它就变成了毒药。著名的“毒理学之父”——瑞士科学家帕拉塞尔苏斯,他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所有的物质都是毒物,没有没有毒的物质,关键就在于你用的量”。就是使用的物质的量决定了你是药物,还是毒物。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任何东西只要过量了,就会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

3.现代人的养生误区

“补药无害,多多益善,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这是一个误区。如人参、党参、黄芪等滋补药,如果滥用、乱服,同样也会导致不良反应。曾有病例报道,有这样一个人,本来身体很健康,但因服用了一支人参,导致胃部胀满疼痛、头晕、血压升高、大汗淋漓,经诊断其症状乃因服用过量人参而致“人参综合征”。此人病好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食欲不佳。诚然,补药也不能随便滥用,无病照样伤身。“虚不受补”,药不可以乱吃,任何药长时间服用都会有不良反应。

“越是天然的东西就越好,越是合成的东西越不好”。这也是误区。现代人都讲究养生,追求天然的、绿色的东西,是不是就代表越天然的东西本身就越好,越没有毒性,越是人工合成的,它本身就越不好,毒性越大。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天然的物质能够存在,有它一定的特性。但是并不是所有天然的物质都是好的,都是无毒的。实际上现在发现的很多物质,比如很多中药,本身对机体就有伤害。拿乌头来说吧,用过头了,就会产生肝肾方面的损害。相反的,人们对一些合成的物质非常排斥,觉得合成的物质都是有害的,实际上也不见得是这样,我觉得这个误区有必要澄清一下。

“用药自作主张”,这是最致命的误区。很多人头脑中没有“是药三分毒”的意识。有位小学生感冒了,医生开了感冒药,他早上、中午都忘记吃了,到了晚上想起来了,三顿的药,他一次性地给服了,导致药物中毒,连夜被送进医院了。有位老病号吃某种药,感到疗效挺好,但吃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效果不那么明显,于是擅自加大药量,结果病情加重了。

二、科学运动才是最佳药方

药是双刃剑,能救人,也能杀人。药者如水,可载舟,也可覆舟。生命在于运动!如果你有规律的进行锻炼,并且对您的身体给予细心地呵护,它一定会给予你意想不到的回赠,因为运动是救你命的药方。

1.动则身健,不动则体衰

古人非常重视运动保健,“动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念,这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现代医学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使各器官充满活力,延缓衰老,尤其是对于心血管系统,更是极为有益。法国医生蒂索曾说:“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几乎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是世界的一切药品并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话尽管讲得有点过头,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事实是,适度的体育运动,可以使生活和工作充满活力和轻松愉快的乐趣;可以帮助建立生活的规律和秩序,改善睡眠的质量,保证充足的休息,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提高人体的适应和代偿机能,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

2.传统养生运动的作用

古话说:“动以养形”。人体运动主要围绕肩、腰、髋、膝、踝等关节来进行,且每一处关节部位分布有若干肌群,经常运动,既能消除脂肪,又增强了肌肉的力量。对青少年来说,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可以长高。对中老年来说,运动可以缓解许多常见疾病。比如运动可以减少高血压、结肠癌、糖尿病等病患发生的概率,同时可以帮助慢性病患者,增强抵抗力和肌肉的力量。

运动可以调节情绪,缓解人们的消沉情绪,增进安乐康宁的幸福感。研究表明,要缓解轻度或中度的消沉情绪,进行规律的体育运动是一种有效的精神疗法。坚持运动锻炼可以保持健康的身心,不仅有助延长生命,并且可以改进生活质量。运动不仅帮助我们获得更多能量,并且规律的体育运动能改善睡眠的质量和缓解压力。

运动还是脏腑功能的调节剂,可以健脾胃、强心肺、助排泄……

总之,运动可以使人健全体魄,健美肌肤形体,焕发生命活力,防病抗老,延长寿命,正因为如此,所以,国外有人说:“运动是健康的源泉”,这同我国清代的教育家颜习斋所说的“养生莫善于习动”、“一身动则一身强”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