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行走坐卧皆养生
33222900000011

第11章 贯穿传统养生术的三大要素

调身、调息、调心是中国传统养生术最基础的问题,又是练到最高层次都离不开的问题。“调身、调心、调息”是佛家天台宗的修炼术语,后被各家广泛采用,成为养生三大要素。

一、调身

我们强调了结构和形态决定效果,不知是否引起大家重视。从练习者自身的养生修炼和证道实践来看,有时候只要做出一种养生时的常用姿势,内气就可以立刻在体内产生定态反应。

先谈坐态调身。要强调脊柱拔直,并且每隔一段时间要调整一次,恢复到这种练养状态,使内气在这种标准坐态中运转练化。立态调身。要强调两脚一定要略宽于肩,如养生桩要强调坐胯。卧态中的调身很多人认为只要躺下放松就行了,其实躺的姿态对练养效果是有影响的。比如侧卧式,首先要把上半身躺直,然后如果是左侧式,就要把左手拇指放在耳垂下,其他四指放在脸颊处,将耳朵露出,这样,不仅舒适,而且是等于用摩掌疗法治疗耳部疾病。腿是一伸一屈,至于哪个伸哪个屈,根据个人习惯来定。一伸一屈是为了松,怎么样最松,你就怎么样做。右手放在小腹处或环跳处。右侧式则相反。

二、调心

首先,练养必须在一种心情平和,或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如果练养前刚和别人吵过架或赌过气,这个时候练养就容易出现气滞或气机乱窜,严重的可出现不吃不喝。这种不吃不喝不是辟谷,是气的,重者可导致死亡。有些人刚学养生的时候没遇到不顺心的事,但在后来或练养期间,遇到生气和憋气就极易出现上述偏差。今后无论是练养者本人,还是教养生的老师、辅导员都要切记这个问题,并要把它作为练养的禁忌事项。

其次,在正式练习前,都要有意识地呼出三口浊气。调心要分三步完成。第一步入定,就是要心静意专;第二步要住定,要强制心猿意马,使心神不受外界干扰;第三步是出定,练养之后,使心神渐渐由静转动,恢复常态。简单地说就是一入,二住,三出。调的过程中要放松,要把心放松,心松身才能松。有人提出练养中出现重压感,入静时很长时间身体不能动弹,究其原因就是在调心时没有把心调松,不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下练养,身体各部分及神经系统都是紧张的,而这种紧张状况连续保持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上述状态。

三、调息

练养讲究的是细、柔、慢、长、匀,其中的窍门在于鼻吸鼻呼,切忌鼻吸口呼或口吸鼻呼。按此要领来锻炼的,不会出现喘息、风息、打鼾这些现象。只有达到细、柔、慢、长、匀,才能正确地使用文火,进行温养。调息除了强调细、柔、慢、长、匀以外,还有一个需要强调的问题是,呼吸过程不是简单的呼和吸,而是吸、闭、呼三部分内容。“吸、闭、呼”是指在调息时,首先注意呼吸,当吸到极限的时候,马上转为闭,即不吸不呼状态,把气停在吸的极限上,当接近憋闷感的时候,再进行呼气。用这种吸、闭、呼的方式进行修炼,不仅可以使气逐渐变得细、柔、慢、长、匀,而且对运气攻克病灶,是必不可少的方法。

至于吸、闭、呼各占多大比例,有人说是4、4、2,有人说是5、2、3或4、2、4,多数人认为这些东西都不是绝对的,一定要因人而异。其要领则是吸到极限,闭到将要发闷,呼到“沉鱼落雁”状态,但呼的气只到皮肤表层为止,不出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