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冠心病一本通
33220300000068

第68章 冠心病患者的春季保健

在气温变化较大的深冬初春之际,冠心病发病率可达50%左右。这是因为寒冷可致体内肾上腺素类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使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高,这是发病主要因素,中老年人心血管功能及抵抗能力衰退同样也是发病原因之一。因此,初春季节冠心病患者的保健尤为重要。

专家锦囊

初春季节的生活注意事项

春天是各种疾病发生和流行的季节,稍有不慎即会染病或旧病复发。忽冷忽热、时风时雨的天气,会使冠心病患者的病情恶化,因而是冠心病的发病高峰期。因此,这个时期冠心病患者尤其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和精神紧张;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室外活动,注意保暖防寒,饮食应合理搭配。

(1)居室温度保持15℃~18℃,低温可造成血流缓慢、血黏稠度增高,血管收缩及痉挛,外周阻力增大,动脉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因此,居室温度适宜对于预防心绞痛发作及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

(2)外出时要穿着暖和,头要戴帽,脚要保暖,以防冷空气侵袭。

(3)精神乐观,保持平和的心境。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减少心理压力是避免疾病发作的法宝。

(4)加强身体锻炼,可以使血流加快,心脏搏出量增加,冠状动脉灌注量增加。有计划参加体育锻炼,每天1~2小时。

(5)起居有规律,充足睡眠,饮食有节制,晚餐不宜过饱。注意肠道通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便秘时过于用力会加重心脏负担。

(6)调节营养,多食能量大的食物。多吃高蛋白质、蔬菜、水果等食物,限制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

(7)忌烟,适量少饮酒。吸烟可以引起血管的痉挛。

冠心病患者春季养生的几点注意

中医学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如《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人体要很好地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就得掌握自然界的四时阴阳变化规律特点,以一定的养生方法来维护和加强机体的阴阳平衡使之能够相适应。

(1)不“酸”: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因春天本来肝阳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导致肝气过于旺盛,而肝旺容易损伤脾胃,所以,春季饮食忌“酸”。

酸性食物有羊肉、狗肉、鹌鹑、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螃蟹等。宜食用甘温补脾之品,可多吃山药、春笋、菠菜、大枣、韭菜等。也可用山药和薏米各30克、小米75克、莲子25克、大枣10枚共煮成粥,加少许白糖当主食长期食用。

(2)不“静”: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人体应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重点养阳,养阳的关键在“动”,切忌“静”。应该积极到室外锻炼,春季空气中负氧离子较多,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防止动脉硬化。但是老人春练不要太早,防止因早晨气温低、雾气重而患伤风感冒或哮喘病、慢性支气管炎,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另外,春练不能空腹,老年人早晨血流相对缓慢,体温偏低,在锻炼前应喝些热汤饮。同时运动要舒缓,老年人晨起后肌肉松弛、关节韧带僵硬,锻炼前应先轻柔地活动躯体关节,防止因骤然锻炼而诱发意外。

(3)不“怒”:春季是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要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心情舒畅有助于养肝,因为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也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4)不“妄”:老人本来阳气相对不足,而春天是养阳的大好时机,如情欲妄动而房事较频,会耗气伤精,进一步损伤阳气,因此老年人在春天应适当节欲。

温馨提示

冠心病患者在春季里除坚持服用冠心病的常用药物外,还要备好保健盒、氧气等急救药品。若频繁发生心绞痛,要及时卧床休息,并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提倡用温水擦澡,以提高皮肤的抗寒能力,同时要积极防治感冒、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