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冠心病一本通
33220300000055

第55章 心理养生,健康一生

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心理疗法就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乃至消除疾病带来的痛苦和心理障碍,改变不利于疾病治疗的种种心理因素,使患者消除顾虑,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自觉地配合其他治疗,最大限度地促进疾病的康复。

专家锦囊

心理养生,防病健身

现在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面对着现在就业形势的严峻,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得付出更多的艰辛。每个人几乎都是在自己成长的同时,不断地与周围人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一旦自己在比较中处于劣势时,心理就会产生不平衡感,压力也就陡然而生。人活在世上,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我们不可能实现所有的愿望,这时就要我们学会放弃,进而摆脱失望后的心理不平衡,避免压力对我们的身心产生各种各样的损害。

心理压力是很多疾病的根源。因此,心理平衡、心态好的作用可以超过其他一切保健作用的总和。有了心理平衡,人体的各个系统才会处于最佳的协调状态,一切疾病都能减少。心理平衡是一种理性的平衡,是人格升华和心灵净化后的崇高境界,是宽宏、远见和睿智的结晶。

心理养生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古人对心理保健的论述很多。《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是说善养生者,应该意志安闲少欲,心神安定就可以不惧怕任何事物,精神上清静就可以使真气调和顺畅。心理养生实际上也是思想道德上的修养。做人应该勿欺心、勿妄想、守廉职、不断地反省检查自己、远离烦恼之事、不高傲、不贪欲、自知之明、知足常乐、待人以诚,这样才会使心理保持平静,安然无恙,使心境安定愉快。

心理养生四要素

(1)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所以,善良是心理养生不可缺少的高级营养素。

(2)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学会宽容就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调节阀。

(3)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解决矛盾,逾越困难;而悲观则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悲伤、烦恼、痛苦,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影响身心健康。

(4)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有了淡泊的心态,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逐名利;就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会对世事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态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有损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将被击退。

温馨提示

冠心病患者练习自我情绪调节,保持情绪的安宁和稳定,不仅有助于铲除冠心病的病因、控制病情的发展、更好发挥药物治疗的作用,而且也有助于预防心肌梗死、猝死等心脏意外事故的发生。

扬优去劣,规律生活有节制——冠心病患者的日常保健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逐步呈现上升趋势。因此,中老年人应当掌握一些冠心病的基本常识,对冠心病具备超前防治意识。

了解冠心病的基本知识,如分型、症状等;避免不良诱因:高血脂、动脉硬化、高血压、肥胖是导致或加重冠心病的基本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另外,饱食高脂餐、饮浓茶、咖啡、酗酒、早晨起床动作过快、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寒冷刺激等都可导致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应当时刻警惕,尽量避免。

根据病情轻重或按医嘱定期进行检查血压、心电图、血脂分析、尿糖测定,以便掌握病情和药物治疗效果。按医嘱服药,预防心肌梗死的药物要放在固定地点或口袋里,要让家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和服药情况以及抢救药存放在何处,以便紧急时得到配合,保证及时抢救。

随时携带硝酸甘油:患者出门时无论远近,都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以便急需。但应注意必须是新生产的,半年需换一次,并不宜贴身放置,以免受到体热后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