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冠心病一本通
33220300000049

第49章 开怀一笑,胜似服药

焦虑、紧张、愤怒、烦恼等不良情绪,会引起血液中肾上腺素和其他紧张激素大量涌出,在身体上造成明显后果,如呼吸加重、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严重时还会引起冠状动脉血管痉挛、阻塞而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据统计,1/3~2/3的心肌梗死病例的发作诱因与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关联最大。

专家锦囊

笑口常开是最佳良药

俗语说“笑口常开是最佳良药”,研究结果显示,欢笑似乎真的能够防止心脏病。巴尔蒂摩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心脏病患者在面对某种情况时,发笑的可能性比常人低40%。研究人员是在研究300人的“幽默反应”之后得出这个结论。这300人当中有一半曾爆发心脏病,或曾接受绕道手术。

精神压力使血管内皮受损,马里兰大学心脏病学预防中心主任米勒尔是在美国心脏学会会议上,发表这项研究结果的。米勒尔说:“我们还不知道微笑如何保护心脏,不过,我们知道,精神压力和保护血管的内皮受损相关。”他说:“这可能造成一系列炎性反应,导致冠状动脉囤积脂肪和胆固醇,最终引起心脏病发作。”这项研究结果也发现,心脏病患者比较没有幽默感,或在面对尴尬场面时比较不会利用幽默解围。这些人即使是遇到开心的事,也很少发笑,反而经常表现出愤怒或敌意。因此,米勒尔说,“有朝一日,保持心脏健康的秘诀很可能是:运动、饮食,天天笑几回。”

笑可以引起身体内部的活动、促进内分泌系统的分泌,有益于减轻疾病,笑能解除烦恼和抑郁,因此笑的好处的确不少。但是大笑、狂笑则不利于健康,尤其对有冠心病的病人。因为大笑可加速血液循环,使脉搏加快,呼吸次数增加,血压增高,心脏耗氧量增加,使冠心病患者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可出现心肌梗死。对某些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还可发生脑栓塞、脑出血,甚至出现“猝死”。在现代各种激烈比赛运动场上,或在激动人心的电视屏幕前,由于过度兴奋大笑不止而致命的屡有所闻。曾有专家对在德国举行的世界杯进行统计,发现世界杯进行期间,心血管病发病大大增加。因此笑要笑到适度,尤其是对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主张常笑但不可大笑。

培养乐观精神能去病

精神乐观何以能去病呢?近代养生家丁福禄的见解颇为精妙:“欢笑能补脑髓、活筋络、舒血气、消食滞,胜于服食药耳,而益身体也。”他十分具体地指出了欢乐的情绪可以调节中枢神经,使经络通畅,血气舒展。乐观长寿是人所共知的常理。俗语说“笑一笑十年少”。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修养才能获得健康。

(1)培养乐观主义的人生观:一个人要想保持乐观,首先就要从世界观的培养上下工夫,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凡事从大处着眼,不因一时一事的挫折而烦恼。要有“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情怀,才能保持乐观情绪,笑颜常驻,笑口常开。

(2)培养气量豁达的开朗性格:开朗的性格有利于对中枢神经的调节,有益于身心健康。性格修养的关键要注意在社会实践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和锻炼。社会生活中的事情是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事事不能尽如人意,对非原则问题要多忍多让,多谅解。有些事可以开诚布公,有些事又要委曲婉转。既能坚持原则又能进行必要的妥协,就能使自己的心理处于一种平和、稳定的状态之中,长此以往,就会使性格开朗起来,心胸宽广起来。

(3)时刻保持乐观的情绪:良好的情绪,离不开豁达、幽默这两种重要因素。豁达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君子风度。幽默是排忧解愁的良言,是健康心态的体现。假若一个人成天郁郁寡欢、愁肠百结,是有弊无利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忧愁和烦恼能使人的心境灰暗,久而久之必然破坏人的心理,最终导致人患高血压、胃溃疡、冠心病等各种疾病,阻碍人长寿。

温馨提示

中医学认为:暴怒伤肝、思虑伤脾、怨忧伤肺、惊恐伤胃。冠心病患者要保持情绪的相对稳定,防止大起大落。生活事件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自己如何对待。要变换角度去看问题,加强自我意识调节。感到有情绪困扰时,要咨询心理医生给予指导或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