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冠心病一本通
33220300000036

第36章 运动强度的上限与下限

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强度为运动时每分钟最大心率加年龄达到170~180.运动频率为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60分钟。根据身体情况、年龄、心脏功能状态来确定,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运动的方式尽量避免有闭气动作的活动,如举重等。

专家锦囊

适度地锻炼

冠心病患者的康复运动以有氧训练为主,包括步行、骑车、爬山、游泳、打门球、打乒乓球和羽毛球等。有节律的舞蹈、中国传统的拳操等也是合适的运动方式。在参加体育锻炼之前,应该先测定体力耐受程度。运动锻炼不要过度,过度会导致血压急剧上升,使左心室过度疲劳和促使发生心力衰竭。

运动量是指运动时消耗的能量,是运动锻炼效果的关键指标。合适运动量的标志是:早晨起床时感觉舒适,无疲劳感。每周的运动总量应相当于步行10~20千米。运动量是由强度、时间和频率三个要素构成。判断运动强度是否合适最简单的方式是:运动时稍出汗,轻度呼吸加快但不影响对话。运动时间是指每次达到训练强度的时间,一般为10~30分钟。训练频率是指每周训练的次数,一般每周锻炼3~5次就可以了。运动量一般可视年龄和健康状况而定。如果是心、肺功能都正常的人,可以根据锻炼后的最高心率限度来定。具体计算方法是,从220减去年龄数,再乘以0.75.例如您今年60岁,那么(220-60)×0.75=120次,如果超过120次,则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冠心病患者的运动锻炼要有一定的强度,能持之以恒,运动量以不增心率为宜,或心率虽明显增加,但经休息片刻后,便逐渐恢复正常,且不伴有胸闷、气短、咳嗽、胸痛等,自我感觉良好,说明运动量适中。

适宜地运动

(1)每次锻炼必须要有三个阶段:每次锻炼必须要有三个阶段,即准备活动、训练活动和结束活动。

①准备活动:又称为热身,活动强度比较小,其目的是充分活动各个关节、肌肉和韧带,也使心血管系统得到准备。开始时要先活动一下身体,如举臂、伸腿等。

②训练活动:又分持续训练和间断训练,后者更适合冠心病患者。

③结束活动:又称为整理,目的在于使高度活跃的心血管系统逐步恢复到安静状态,一般采用小强度放松性运动。准备活动和结束活动不充分是造成锻炼意外最常见的原因。锻炼结束时要做一些放松活动,不应立即停止活动,更不应锻炼后马上上床休息,否则容易引起头晕,对心脏不利。

(2)哪类患者不允许运动:

①在安静情况下常有心绞痛发作者,各类冠心病经治疗不能控制者。

②轻微活动即感到心悸、气短、喘息或伴有心功能不全者。

③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经药物治疗不能控制者。

④急性感染期患者。

⑤伴有严重的高血压病,或合并糖尿病,治疗后病情未控制者。

⑥心肌梗死合并心包炎、心肌炎者。

⑦三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达80%~90%者。

⑧有明显的心肌缺血表现以及合并血栓性静脉炎,或近期有栓塞病史者。

温馨提示

如需做剧烈活动,凡有冠心病易患因素者,均应先做运动心电图。运动的速度以使心率不超过210减年龄即可,运动前应有5~10分钟的准备活动,可做一些有规律的重复的轻度活动,以使脉率逐渐增加至运动时的脉率,运动后也应有5~10分钟的恢复活动,以使四肢血液逐渐返回至中央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