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冠心病一本通
33220300000017

第17章 如何鉴别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以剧烈持续的胸骨后疼痛及典型的心电图变化为特征,常出现心律失常、血压降低、休克、心力衰竭若不及时抢救常可导致死亡。下面通过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来鉴别急性心肌梗死。

专家锦囊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其病情轻重不一,体检可以完全正常,但也可发现如下体征:

(1)疼痛:当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最先出现的症状是突发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痛,多无明显诱因,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多在半小时以上,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病人常伴烦躁不安、大汗、恐惧或有濒死感。

(2)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肠胀气也较多见,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3)全身症状: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一周左右。患者多处于焦虑和痛苦状态,有心源性休克者常呈卧位,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冷汗,有心衰者呈半卧位。

(4)心律失常:在发病的1~2周内,尤其在24小时内,75%~95%的病人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见。可伴有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时血压下降常见,但未必是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毫米汞柱,并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少(每小时少于20毫升)、反应迟钝,甚至晕厥者则为休克表现。多发生于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

(6)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室衰竭,发生率约为32%~48%,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烦躁,重者可发生肺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等,随后可出现右心衰表现。而右室梗死者一开始即为右心衰竭表现,伴血压下降。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根据病史、心电图和血清酶的变化而作出。

(1)病史:典型的病史是出现严重而持久的胸痛。有时病史不典型,疼痛可以轻微甚至没有,可主要表现为其他症状。

(2)心电图:心电图的肯定性改变是出现异常、持久的Q波或QS波以及持续1天以上的演进性损伤电流。当心电图出现这些肯定变化时,仅凭心电图即可作出诊断。而另一些病例,表现为心电图有不肯定性改变,包括:静止的损伤电流、T波对称性倒置、单次心电图记录中有一病理性Q波、传导障碍。

(3)血清酶:①肯定性改变包括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或开始升高而随后降低。这种变化必须与特定的酶以及症状发作和采取血样的时间间隔相联系,心脏特异性同功酶的升高,亦认为是肯定性变化;如果出现肯定性心电图改变或肯定性酶变化,即可诊断为明确的心肌梗死。病史可典型或不典型。②不肯定改变为开始浓度升高,但不伴有随后的降低,不能取得酶活力的曲线;当序列、不肯定性心电图改变持续超过24小时以上,伴有或不伴有酶的不肯定性变化,均可诊断为可能的急性心肌梗死,病史可典型或不典型。

温馨提示

当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即使挽救回了病人的生命,但由于大面积心肌细胞长时间缺氧、缺血、坏死,仍然是造成了不可逆性的损伤,心脏功能已经明显下降,所以预防远比治疗更有意义。在发生心肌梗死之前往往会有心绞痛的表现,所以要及早识别不稳型定心绞痛患者,采取相应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