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冠心病一本通
33220300000014

第14章 诊断冠心病的方法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受累心脏缺血程度。当冠状动脉管径狭窄达75%以上时,则可产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轻者胸闷气憋、重者则胸痛、或胸痛彻背、或突然剧痛、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微欲绝。

专家锦囊

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冠心病

(1)猝死。(2)急性心肌梗死。(3)心绞痛。(4)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肺水肿。(5)急性心律失常如房颤、多源多型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颤、严重窦性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6)由于急性心肌缺血、心排血量不足可引起阵发性低血压、晕厥。(7)无症状心肌缺血等。上述表现中以猝死及急性心肌梗死两种类型最严重。其他表现可以单独出现,亦可以是猝死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前驱症状或伴发症状。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根据心绞痛发作时的部位、性质、诱因、持续时间、缓解方式等特点和伴随症状及体征便可鉴别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可以说,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对冠心病的诊断至关重要。

其他诊断方式

(1)心电图: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心电图使用方便,易于普及,当患者病情变化时便可及时捕捉其变化情况,可以进行连续动态观察和各种负荷试验,以提高其诊断敏感性。无论是心绞痛或心肌梗死,都有其典型的心电图变化。

但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并不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方法。冠心病在非发病时期,其心电图检出率仅是30%~50%,而50%以上的病人心电图表现正常。另外,心脏及冠状动脉循环有较大的代偿能力,在休息和平静时不易检出异常,往往需要通过增加心脏负荷的运动试验,才能发现心电图的真正改变。

(2)核素心肌显像:根据病史,心电图检查不能排除心绞痛时可做此项检查。核素心肌显像可以显示缺血区、明确缺血的部位和范围大小。结合运动试验再显像,可提高检出率。

(3)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据此指导进一步治疗所应采取的措施。结合左心室造影,可以对心功能进行评价。虽然心电图等其他检查亦可诊断冠心病,但有时并不准确,最准确的诊断冠心病的方法是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形态的论断方法。

(4)超声和血管内超声:心脏超声可以对心脏形态、室壁运动以及左心室功能进行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血管内超声可以明确冠状动脉内的管壁形态及狭窄程度,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新技术。尤其适用于造影剂过敏,不能做冠状动脉造影者。

(5)心肌酶学检查: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酶的升高等肯定性酶学改变可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6)心血池显像:可用于观察心室壁收缩和舒张的动态影像,对于确定室壁运动及心功能有重要参考价值。

(7)心脏CT检查:可以明确冠状动脉内的管壁形态、斑块、钙化情况及狭窄程度。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3条中任何一条都可确诊为冠心病:

(1)有典型心绞痛发作,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主动脉炎、冠状动脉栓塞、肺源性心脏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律失常、严重贫血以及原发性心肌病的证据。

(2)有心肌梗死的证据,无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主动脉炎、冠状动脉栓塞、原发性心肌病、肺心病、川畸病、多发性结节性动脉炎者。

(3)中年以上患者有以下6条中的第1条和其他任何1条者:

①有冠心病的易发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高脂血症、长期大量吸烟、糖尿病4项中任何一项者。②心电图典型缺血表现:ST段压低≥1毫米(休息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T波深而倒立(≥3毫米)并有动态改变。有两项任何之一者。③心电图负荷试验阳性:次级限量运动试验、潘生丁试验、超声心动图运动或药物负荷试验,任何一项即可。④超声心动图有典型节段性区域性运动异常而无其他原因解释者。⑤同位素心肌扫描显示心肌缺血无其他原因解释者。⑥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无其他原因解释者。

温馨提示

尽管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参考依据,但并非唯一的诊断标准,因为有许多疾病如心肌病、心肌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都可以产生与冠心病相同的心电图表现。因此,临床上对冠心病的诊断必须根据病史、症状和某些特殊检查,进行全面综合判断才可能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