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冠心病一本通
33220300000001

第1章 带你认知冠心病

想不想知道头号杀手的面目?要躲开杀手的追杀,就必须认清形势,识别杀手的真面目,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有许多不知冠心病为何物的人们,却大都看过这样一则电视广告:一场精彩的足球赛在进行,突然自己支持的一方进球了,人们激动地欢呼,这时电视画面出现一幕,一个中年人在激动的时候突然用手捂着胸,表情痛苦、面色苍白,这时他旁边的人立刻在他的口袋里拿出一小瓶药,取几颗放到嘴里含服,顿时面部表情立刻轻松起来,这是一则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广告。人们只是在电视上看过,只觉得跟自己没多大的关系,也就一笑了之。其实冠心病与我们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他就在你身边,每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什么是冠心病?它的危害是什么?表现是什么?是大多数人很关心的问题。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平均患病率约为6.49%,而且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冠心病由于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从而被称作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已波及全球,是许多富裕国家的主要灾难。

据世界卫生组织1990年公布的11个国家的资料来看,30~69岁冠心病死亡率以北爱尔兰最高,芬兰次之,日本最低。美国尽管冠心病的死亡率较30年前下降40%,但仍居美国死因之首。80年代以来,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96年有资料表明,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约1/3,其中冠心病占15%。随着高脂肪、快餐化、快节奏、高压力等生活方式的影响,冠心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如何才能做到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呢?对于有心绞痛等冠心病典型症状的人,在出现症状后及时到医院接受心电图等相应检查,有可能使疾病得到确诊。但是,有许多患者,平时没有任何不适,只在劳累过度或运动时出现胸痛或胸部紧缩、压迫感,休息一下,症状就会自然消失。这些症状常常被患者忽视,从而失去了早期诊断冠心病的机会。冠心病防治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懂得合理科学的生活方式就是为自己上了一份健康保险。

冠心病是遗传性疾病吗

冠心病是否为遗传性疾病,目前还不是一个十分明了的概念,但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性。父母之一患冠心病者,其子女患病率为双亲正常者的2倍;父母均患冠心病者,其子女患病率为双亲正常者的4倍;若双亲在年轻时均患冠心病者,其近亲得病的机会可5倍于无这种情况的家庭。究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与下列因素有关: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致的家庭性高脂血症是这些家庭成员易患此病的原因之一。

(2)一些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性格特征等具有遗传倾向,是家庭成员易患此病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3)同一家庭中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诸如共同的高脂、高能量、高盐等饮食习惯,父母吸烟导致子女吸烟或被动吸烟的不良习惯等,均可造成冠心病的家庭倾向。

更多的学者认为,冠心病具有明显家庭性的特点,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是其内在原因,它只有和其他危险因素相结合,才能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升高。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公告:“健康长寿遗传占15%,社会因素占10%,气候条件占7%,医疗条件占8%,而60%的因素取决于自己。”也就是说疾病的发生主要还决定你的生活方式,冠心病大部分情况下是自己找来的。

冠心病患者也能长寿吗

冠心病患者是否能长寿,这必须从冠心病的病因和生理谈起。冠心病主要是由于供应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所致。这种粥样硬化的斑块,堆积在冠状动脉,使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了心肌血流量减少,供氧不足,使心脏的正常工作受到影响,而产生一系列缺血性表现,如胸闷、气短、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冠心病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就全世界而言,本世纪以来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疾病之一,但是只要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仍可治愈和长寿。这是因为冠状动脉循环有很大的潜力,潜在能力的主要方面在于存在着侧支循环,使得心壁的血液供应获得改善。

那么,什么是侧支循环呢?在血液循环的过程中,较大的血管干被阻塞后,其近侧端的血液可以通过侧支绕过阻塞处,而进入远侧端,这种由侧支代替主干血管输送血液,使缺血区得到血液供应,就称为“侧支循环”。侧支大多数由原先就存在的细小血管扩张增粗而成。很多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风湿病等,均能引起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从而建立起侧支循环。

为什么说冠心病史愈长愈能长寿呢?主要是因为心脏有其自身的保护能力。当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狭窄,甚至闭塞时,它则逐步发挥侧支循环的作用。心壁是由左、右冠状动脉供血的,而同侧冠状动脉分支之间和两侧冠状动脉分支之间均可相吻合。正常人心脏吻合血管的直径为20~350微米。其管径和长度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至18~20岁已达正常大小。一旦冠状动脉阻塞,吻合血管扩张,变粗,使缺血区的血流量增加。

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冠状动脉阻塞后,几天就可建立侧支循环,但要使吻合血管丰富,需要几周时间,要使吻合血管充分发挥作用,则需要几个月时间。随着病程延长,整个心脏的侧支循环会更加丰富,吻合血管会变得更粗,侧支循环更加良好,因此,冠心病的病情也会大大改善。

由此可见,尽管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生命的疾病,但得了冠心病也不必忧心忡忡,而应积极治疗,充分发挥心脏本身的保护功能,使之达到延年益寿。

冠心病患者能否进行外科手术

冠心病患者同时又患有其他疾病需要手术时,医生最为担心的是能否耐受手术。是一个值得慎重对待的问题。一般来讲,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仅有心电图缺血型迹象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性冠心病患者,由于心脏病较轻或有较好的侧支循环,可以承受较大的手术,危险性也较小。对一般冠心病患者,如心脏病病情稳定,近期无反复心绞痛和心律失常,而且心功能较好,可以考虑手术。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及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的患者,做较大手术时可使心肌缺血加重,易发生严重的心律紊乱甚至心室纤颤、心力衰竭及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高达10%~20%。因此,对此类病人,除非急症,一般不宜进行较大的手术。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一般要在3~6个月以后,最好在梗死两年后进行手术;手术与急性心肌梗死相隔的时间愈短,术后再发心肌梗死的机会愈大。对于只需要局部麻醉的小手术和简单的眼、耳、鼻、喉科等手术,不论病人患哪种心脏病病和心脏的程度如何,都可以耐受。对一些可选择的手术,如慢性胆囊炎、慢性阑尾炎、体内的良性肿瘤等,则要选择在心脏功能最佳的时机做。

而对那些病情紧急,不动手术就要危及生命的急症,如大出血、内脏穿孔、恶性肿瘤等,不论心脏病的性质和程度如何,都要在严密的心脏监护下进行手术。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手术问题,需视合并心律失常的类型来决定。一般说,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如仅有偶发早搏时不增加手术的危险性,但频发早搏或阵发性心动过速,严重的心跳缓慢及传导阻滞时,应先适当控制后再进行手术。有些病人手术时应给予相应的保驾措施。冠心病合并慢性房颤的病人,只要心室率控制在80次/分左右,心功能尚好时,并不明显增加手术的危险性。总的来说,冠心病患者,如果需要手术治疗,最好还是请心血管科的专家会诊,具体评估总的心血管风险,方可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