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18岁以前要做的50件事
33205100000016

第16章 信守诺言

信守自己的诺言,没有什么技巧可讲,你能做的只有一点,那就是要么不承诺,承诺了就一定要尽力去兑现。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信义”二字看得很重要,俗话说,“人无信不立”,这里的“信”就是信用,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就难以在这个世界上立足。你可以不做承诺,但是一旦你许下了诺言,话说出了口,就一定要办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才能算得上是一个诚实的人,一个真诚的人。你失信于人一次,别人或许会原谅你,你失信于人第二次,别人可能还会理解你,当你第三次说话不算话的时候,就再也不会有人相信你了。

从前有个商人,在外地办了一批货,取水路运往外地销售。船在河中顺风行驶,忽然浓云密布,狂风骤起,大雨倾盆,河水涨得很高。商人走出船舱查看货物,一股大浪袭向船头,把他打落水中。商人在水中挣扎呼喊:“救命呀!”

一个渔夫听到喊声,急急忙忙把船摇过来救人。商人看到渔夫,大声喊道:“快来救我,我给你一百两白银。”

渔夫把商人救起来,送进船舱,商人换好了衣服,拿出十两银子送给渔夫,说:“拿去吧这十两银子够你辛苦半年了。”

渔夫不接银子,看着商人说:“刚才你在水中许诺说,把你救起来给一百两银子,而不是十两。”

商人满脸不高兴地说:“你这也太不知足,你一天打鱼能挣几文钱?现在一下子捞了十两银子,不少了。”

渔夫说:“事是这么回事,理却不是这个理。你刚才不许诺给一百两银子,我也会救你一命,但你既然说给一百两,我希望你不要失信。”

商人摇摇头,跳进船舱,不再理会渔夫。渔夫长长叹口气,回到渔船。

一年后,商人又办了批货,碰巧在河中与渔夫相遇。两个人都想起了去年那件不愉快的事。商人说:“我给了你十两银子,你为什么不用来当本钱?”正说着,商人的船触上礁石,船舱进水,船渐渐下沉。商人急得团团转,大声对渔夫说:“快来救我,这次我给你三百两银子保证不失信。”

渔夫摇橹从商人旁边划过去,回头不紧不慢地说:“喊信得过你的人来救命吧,我不要你的银子,也不救你这种无信无义之人的命。”

很快,商人随着沉船在滔滔河水中挣扎……

一旦向别人许诺了,就一定守信,否则别人就不再会信任你!没有人信任你的话,那么你做任何事都不会成功的。缺乏诚信会使我们的生活大受影响。首先我们不再相信别人,多疑使很多机会从我们身边溜走;其次别人不再相信我们,因为良心和荣誉已经变得一钱不值。鉴于诚信的空白给社会造成的种种伤害,有识之士已经发出了“重归诚信”的呼吁。不管诚信时代能不能够重新归来,但毕竟表达了人们一种普遍的愿望。很多人因为你真诚的言行、高尚的道德和良好的信誉而愿意和你成为朋友,与你合作,你必须为自己树立诚信处世、信守诺言的形象。宋庆龄从小就坚守着信守承诺的重要品德。

有一次,父母要带全家去朋友家做客,母亲喊道:“孩子们,我们快走吧!”其他孩子都穿戴整齐准备出发了,可是宋庆龄仍然没有做准备,她有些着急地说:“虽然我很想去伯伯家,但是我今天恐怕去不了了。”

“为什么不能去?”妈妈问道。

“爸爸,妈妈,我昨天答应了小珍,她今天来我们家,我要教她叠花。”宋庆龄说。

“我还以为什么重要事呢!下次再教她吧!”妈妈说。

“不行,小珍来我家会扑空的。”宋庆龄叫了起来。

“要不,你回来后向小珍解释一下,向她道个歉,明天再教她也没有关系。”妈妈出了个主意。

“不行,妈妈!我答应了别人的事情,怎么可以随意改变呢?”宋庆龄坚定地摇着头。

妈妈会心地笑了,“那就让庆龄留下吧!”

于是,父母带着其他孩子去做客了。父母回家后,却见宋庆龄一个人在家里。“庆龄,你的朋友小珍呢?”父亲问道。

“小珍没有来,可能她临时有什么事吧。”小庆玲平静地回答。

妈妈心疼地问:“小珍没有来啊?那你不是白等了一场吗?早知道这样还不如跟我们一起去伯伯家呢!”

宋庆龄却回答:“不,妈妈,虽然小珍没有来,但是我仍然很高兴,因为我信守了诺言。”

信守自己的诺言,没有什么技巧可讲,你能做的只有一点,那就是要么不承诺,承诺了就一定要尽力去兑现。遵守诺言是一项重要的感情储蓄,违背了诺言是一项重大的支取。即使你能够请求收回承诺,但是那已经在你的“信用”上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因此,在许诺的时候要尽可能地“三思而后言”。如果你养成了一诺千金的习惯,别人会因为你的诚实和成熟而乐于信任你,和你成为朋友,展开合作!总之,养成信守诺言的习惯会为你铺就健康成功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