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未刻本叶氏医案》释按
33204300000042

第42章 便血

“原文”

肝痹气结营亏,肠红食减身痛。(324)

当归 白芍 茯苓 柴胡 焦术 陈皮 炙草

肠红尾痛,责在下虚。(382)

鹿角霜 熟地 沙苑 生杜仲 巴戟 苁蓉

肠红日久,脾肾交虚,头旋便溏。(1127)

黑地黄汤

肠红日久,年已六旬,不独营伤,气亦耗矣。是以食下少运,神倦形萎,日就其衰耳。大凡益营护阳,古法当以甘温主议,养营法最合,当遵之。(237)

养荣膏

脾阳下陷,便溏肠红。(492)

补中益气汤

便溏下血,议用理中法。(635)

湿盛,飧泄便血。(657)

茅术 炙草 茯苓 炮姜 木瓜 广皮

脉迟,便血,心中嘈杂,由操劳使然,伤在心脾。(959)

归脾汤

气弱湿阻,便溏下血。(678)

人参 广皮 炙草 茆术炭茯苓 木瓜 炮姜 地榆炭

下体热,肛痒便血,湿热郁于阴分耳。(788)

生地 黄柏 苦参 槐花 牡蛎 稆皮

诊脉细涩,便血已二十余年,不时举发,近来头眩耳鸣,身若浮云,似难撑持,肉穋肢麻,此络血下渗,营阴暗耗,厥阳无制,化风内煽,此属脏病,关系甚巨,议用填固脏阴,收摄浮阳,以息内风,是其治也。(1129)

熟地 五味 人参 茯神 龙骨 牡蛎 天冬 湘莲

阴伤便血。(1153)

滋肾丸

脉涩便血,心悸头胀,此营虚阳浮不潜为病。(65)

生地 牡蛎 白芍 阿胶 茯神 条芩

癖积便血,此饥饱伤及脾胃所致。(806)

绛矾丸

“按语”

在治疗便血的12个医案中,叶氏应用较多的药物主要为补虚药、温里药、清热燥湿药、利水渗湿药。用药次数较多的药物有地黄、人参、茯神或茯苓、白芍、炮姜、黄柏等。从以上用药情况看叶氏对便血的治疗除考虑肠道湿热外,多从虚证论治,可见其独到之处。

1 止血不忘补虚

一般认为便血有虚实之分,虚证多从脾胃虚寒论治。而叶氏认为“下虚”,即肾阳虚衰而不能温养脾阳或肾阴虚不能收摄浮阳,血不循经而溢于肠内,随大便而下。故用“鹿角霜、熟地、沙苑、生杜仲、巴戟、苁蓉”(第382条)、黑地黄汤(第1127条)、养荣膏(第237条)、滋肾丸(第1153条)等“填固脏阴,收摄浮阳”(第1129条)。

2 血去胃伤亟培脾胃

脾胃为生血之源,多血之乡。失血之后,势必损脾胃,使“脾阳下陷”(第492条),宜用“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或“用理中法”(第635条)温中散寒、补气健脾。脾虚则气衰血少,心无所养,不能藏神,故“脉迟,便血,心中嘈杂,由操劳使然,伤在心脾”(第959条)。

3 从气结、湿阻或癖积论治

叶氏认为实证除湿热蕴结肠道,还因肝气郁滞或食积伤及脾胃,胃气郁滞,肠道脉络受损,以致便血。治以柴胡、白芍等疏肝理气;黄柏、苦参、槐花等清热燥湿或用绛矾丸消食导滞。